布尔战争中英军45万,布尔民兵先后总计8万多人,为何英军阵亡2.1万人,而对手仅阵亡3千7百多人?

王世融


布尔战争是英国400年殖民历史里,230次殖民战争中,出兵最多,拖延时间最长,最残酷与开销最大的一场战争。大英帝国总共花费2.2亿英镑,超过了地球上所有列强在19世纪的总和。


布尔战争一共打了2次,从表面来看,英军占据三大优势:

1、人数占压倒性优势:前后共派遣45-50万军队,布尔全国人口只有44万,最后总动员8万。

2、武器装备优势:当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已经取代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过去的殖民强国,同一时间,以英国为首的八国联军在中国面对人数几倍于自己的清军,依靠装备优势所向披靡。

3、士兵经验丰富:多年的海外殖民战争历练,士兵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还有许多职业军人。而布尔人并没有职业军人,平时大家都是种地、打猎的。

可为什么占据如此优势,却被布尔人狠狠揍了一顿呢?


其实,所谓的3大优势只是英国人自己认为而已,我们逐一分析。

1、人数确实有优势:但2次布尔战争是由一次次的小战役组成,并不是说直接45万对8万那样,而是几千对几百,然后几万对几千,再十几万对上万这样。

2、武器优势:其实说起武器英军刚开始并没有优势,因为表面看是英国人和布尔人战争,但布尔人背后其实是德国人和荷兰人,所以布尔人许多武器是德国和荷兰提供的,只比英国人先进,至少是持平。

3、单兵能力:别看布尔人都是种地的,但是布尔人生性剽悍,非常尚武,而且当时经常要和非洲土著干仗,所以基本全民皆兵。

另外布尔人反过来有两大优势:

1、士气高昂:对英国人来说为了利益的殖民战争,但对布尔人来说是保家卫国的战争,所以对布尔人来说是背水一战的仗,所以所有人包括男女老少都很团结,士气非常高昂。

2、主场优势:这片土地是从小长大的土地,就算小孩也知道路,但英国人是远道而来,对地形、地貌、各种小路都不熟悉。


然后我们接下来看具体布尔战争是怎么打的?

刚开始,英国人就吃了不熟悉地形的亏。1880年12月17日,布尔人和英国驻军的冲突在波切夫斯特鲁姆爆发。12月20日,驻扎在莱登堡的英军第94团两个连驰援比勒陀利亚,在布龙克霍斯特干河遭到到布尔民团的伏击。在交战中,英军247人中有77人阵亡,157人受伤,布军只有2人死亡,4人受伤。


这次英国还没当回事,开局太浪了,大意了,因为是遭到伏击嘛,下次注意。


1881年1月,英军部队司令科利将军带了1000人左右去增援,从纳塔尔西进德兰士瓦。在纳塔尔与德兰士瓦边境的朗峡再次受到布尔军队的阻击。英军有93人被打死,133人受伤,54人被俘,科利本人也在山顶被击毙。而布军方面只有1人阵亡,5人受伤。


这仗怎么就变成单方面送人头了呢?


当时英国人战术是列方阵,比如10个人一排,10列,100人的方阵。打仗就这么方阵一起走,到了指定位置第一排开枪,子弹打光,第二排。当时主要是步枪准星不够,所以用齐射的方式可以提高命中率。


但这有一个大问题,如果大家都是方阵对方阵,那没问题,如果敌人在四面八方呢?而且人家如果有掩护呢?当时布尔人就是这样,人家有掩护,而且非常分散,树上、树后面,石头后面,到处都是,找都找不到。可英军呢,那么一大块方阵,就像一个巨大的靶子。

第一次布尔战争就以英国惨败结束,当时英国朝野震惊。据回国的英军说,布尔人枪法明显比英军准,而且布尔人当时用的毛瑟步枪,填弹比英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要快,装备比我们好。


于是第二次布尔战争的时候,英军加强了武器,甚至首次装备了马克辛机枪,当年英国人还想忽悠李鸿章采购,最后太贵了没要。

尽管如此,英国人还是没能吸取足够的教训,觉得只要自己认真对待,打赢布尔人还是轻而易举的。


于是,在第二次布尔战争开始的时候,战场上的布尔人和外国的志愿者共计3.5万人,而英国军队当时只有2万人。


1899年10月30日(后来被英军称为 “悲哀的星期一”),莱迪史密斯会战爆发,四千英军在乔治·怀特中将的指挥下向布军发动攻击,在尼科尔森峡谷同茹贝尔指挥的布军主力遭遇,英军战败,损失1272人,余部退回莱迪史密斯,旋即被包围。


在莱迪史密斯会战的同一时期里,英军在西线的金伯利和中线的斯托姆贝格也遭到失败,损失2800多人,后来在英国陆军史上被称为“黑暗的一周”。


在这一周里,有一个英军随军记者被布尔人俘虏,但最后这个记者幸运地逃回了英国,当整个英国都沉浸在“最黑暗的一周”的阴影之中时,这个年轻人成为了唯一的曙光,一个战地记者,英勇无畏,独自一人逃脱困境。全英国的报纸竞相报道这个年轻人的传奇故事,这个成为民族英雄的年轻人名叫,丘吉尔。日后,丘吉尔这个名字也将传遍整个世界。

在这之后,英国开始疯狂往南非增援,火炮、机枪和士兵源源不断,并且,为了防止布尔人全民皆兵的情况,英国人还建了50座集中营来关押妇女和儿童,在布尔游击队活动的地区,英军架设铁丝网,进行分区扫荡。铁丝网的总长度达6000公里,共设置了八千多座碉堡。


到1902年5月为止,英军已经在南非耗费两亿两千万英镑,死亡21000多人。布尔人因为被英国海军封锁,得不到补给,也从80000多人打到只有22000人。最后双方只好坐下来和谈,布尔人同意加入英联邦。


英国人这仗可以说惨胜,但更重要一个问题是,布尔战争的全程都被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看在眼里,德国看到了英军如何运用铁路大规模作战,从中吸取了许多经验,也为日后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我是ChrisQu,C叔聊历史,有趣有料有思考,关注我,可以看到更多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交流讨论。


C叔聊历史


殖民者是残酷无情的,吃起人来,跟本不分是谁。欧洲人吃起欧洲人,比吃亚非拉原住民更冷血。

布尔人是伤亡很少,可他们的损失出现在另一方面:英国人使用残酷的战略封锁,把布尔平民圈进集中营,2万妇女儿童因疾病和饥饿死于集中营。这种围困战术,被一再证明是侵略者对付本土游击队最有效的。

布尔人是南非的土生白人,是欧洲殖民者形成的混血民族,从血缘上讲,荷兰血统更多一些,其次是法德。非洲土生白人的文化、心态和历史评价,不是本文任务,略去不谈。

南非殖民母国英国与布尔人的矛盾由来已久,1886年随威特沃特斯兰德地区金矿的发现,冲突全面爆发。顺便说一下,这个时间点,对应在中国发生的鸦片战争,其时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统领下,正走向自己辉煌的顶点,英军特别是英国海军的骄傲与意志,处于巅峰状态。

布尔人并没有一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只是民兵的组合,纪律涣散如同草寇。其领导人各行其事,并无稳定的战略甚至战术。但布尔人非常了解南非稀树高草的荒原,在残酷的环境中成长,个个都是优秀的战士。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不仅是神枪手,还总能搞到最新的枪械并熟练掌握。可以说,每个布尔人都是意志坚定的武士,而英军视他们为粗鄙的乡巴佬。

非常重要的是,布尔人使用无烟火药。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战争开始后,英国正规军在荒原上处处遇伏,他们衣甲鲜明的步兵被不知什么地方射来的子弹打得人仰马翻,却找不到袭击者在哪儿。炮手无法瞄准,士兵不知攻击方向。经常是英军折损了数百人,布尔人却没有任何伤亡。

战争的结局和战争的损伤一样,是一面倒的。一团乱麻的布尔人无法把他们的胜利转成决战决胜,英国人却从英国、欧洲大陆、加拿大更不用说非洲的其他殖民地,把源源不断的部队调往南非。英军分块切割,控制平民,到处是碉堡和围栏,用最笨的方法最有效的打击布尔游击队。

1902年,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布尔人,已经被优势英军围困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5月,布尔人承认英国人的统治。

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无论是英国人,还是南非土生白人,或者吃瓜的非洲真正主人---黑人。

(全文完)


李牧


英布战争(1899年~1902年),也称南非战争,布尔战争,是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双方为争夺南非领土和地下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战争背景:19世纪下半叶,在荷兰人的后裔布尔人居住的奥兰治河畔和德兰士瓦境内,先后发现了蕴藏量十分丰富的金刚石和金矿。于是,欧洲大批淘金者和找钻石者纷纷涌入南非。在这些人中,要数英国人最多。短短几年内,英国人便掌握了大部分采矿权,组织了数个大公司,其中最大的是塞西尔·罗得斯的三个大公司。此外,德国人也在该地区建立了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英德展开激烈的角逐。

战争情况:为了控制所有矿区,英国力图占领德兰士瓦,吞并布尔人建立的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省的南非共和国。1899年秋,英国开始在两个布尔族共和国边境附近集结军队。为防止英国入侵,布尔人靠拢德国,对抗英国,于1899年10月11日对英宣战。

战争初期,布尔人处于攻势。布尔军队先后攻克纽卡斯尔和格论科两座城市。12月最后一周,布尔人击败了英军解围部队的进攻,英国人损失惨重。这一战败消息被伦敦报纸称为“黑色星期”。大英女王政府很震惊,决定反击。派出两名经验丰富的殖民地统帅负责远征部队。

1900年1月,大批援军集结南非,英军已经拥有20万人。2月,英国人转入反攻。28日,英军攻破莱迪史密斯;3月31日,英军占领金伯利;同月,英军占领奥治兰自由邦;5月底,英军占领德兰士瓦首都比勒陀利亚。时至此,布尔人败局已定。

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10月,布尔军队化成小股突击队,展开顽强的游击战争。然而,由于他们本身也是以殖民者的态度对待当地的黑人,所以他们的反英斗争并没有取得土著居民的同情和支持。英国指挥部为了摧毁游击队的反抗,将军队扩大到了25万人。

1902年5月31日,布尔人被迫签订合约,承认南非共和国并入英国。因此,虽然在这张战争中英国人损失极其惨重,但英布战争以布尔人的失败告终。

总结一下英国人损失惨重的原因

1.南非地形复杂,对于游击战的布尔人,十分有优势。

2.英军战术太死板。新式的无烟火药大规模投入战争,然而英军指挥官的作战思维和模式并没有立刻跟上时代。

3.迫于舆论压力,英国没有敢狠心大规模使用集中营。

4.英军训练水平不高,战术僵硬,经常形成游击队少打多的局面。


南京小不点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布尔战争没有什么知名度。但在清末,这场战争却被中国的革命党人反复提及。孙中山就曾经用布尔战争作为例子激励革命志士。他说:那非洲杜兰斯国不过二十多万人,英国去灭他,尚且相争至三年之久。陈天华在他的《猛回头》中写到:『杜兰斯,不及我,一府之大;与英国,战三年,未折锋芒』。

实孙中山和陈天华所说的杜兰斯,指的就是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杜兰斯是德兰士瓦的另一种音译。布尔人实力还不及中国一个府,却跟英国人打了三年仗,尽管输了,却不丢人。布尔战争同时期的中国,正好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清军和布尔人的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鼎盛辉煌时期的英军,在南非被弱小的布尔人用大巴掌狂抽耳刮子。结果大英帝国被抽的肝胆俱裂,战争后宛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所谓的布尔人,指的是荷兰人和德国人在非洲土生土长的混血后裔,他们和英国的战争很早就开始了。1876年,英国吞并了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英国人的统治令布尔人非常的反感。布尔人骁勇善战,而且对当地环境非常熟悉,哪能忍受这种侮辱?于是,布尔人在1880年发动突袭,突袭了一支英军部队。布尔人以1人伤亡的代价,取得了毙伤169人的夸张战绩。英国人发动了报复,但是在马朱巴山战役又被布尔人击败,1000名英国士兵死亡900人,英国总督阵亡。连连战败逼的英国人不得不和布尔人签订了合约,承认了德兰士瓦的独立。

事情到此,本来就可以终结了。毕竟英国人的殖民地世界第一,南非就宛如当年的北美十三块殖民地一样,多一块,少一块无所谓。为了几块殖民地打仗死人,不值得。但是偏偏这个时候,探矿专家在布尔人的领地上发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兰德金矿。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就是在这座金矿上建立起来的。金矿的利润和税收让英国人眼红了。对财富的渴望,让他们再一次挑起了布尔战争。



人类开采的所有黄金,有一半来自地图上标示红色的国家——南非。

这一次布尔人为了对抗英国,采取了以夷制夷的办法。他们出让了德兰士瓦的铁路和炸药的垄断权,拉来了荷兰和德国的支持。在布尔人的帮助下,德国势力迅速入侵到南非。也正是由于德国人的支持,布尔人才放心大胆的和英国对抗。但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是个志大才疏的货色,英国人用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空头支票就把他给忽悠了。威廉二世没有看出英国人的伎俩,放弃了对布尔人的支持。布尔人这时候只能孤军奋战了。

战争爆发初,英国媒体大造舆论,声称布尔人主动挑衅英国。又自大的宣称,布尔人不堪一击,这不是战争而是旅游。被煽动起来的英国民众纷纷对大英帝国的殖民政策表示支持,英军获得了近一千万英镑的军费。布尔人没办法了,派出代表和英国谈判,接受了英国人的各式各样的要求,但是对英国提出的宗主权不予接受。英国人认为胜券在握,压根都不想搭理布尔人,断然拒绝。

布尔人眼见和谈无望,便选择主动出击,四战四捷。其中科伦索战役,英军两万人,布尔人仅有四千多人。然而布尔人却以死七人,伤二十二人的代价。打死打伤英军一千多人。这一阶段英军的大败,出乎了所有国家的意料。英国人恼羞成怒,更换了总司令,大批大批的新式装备,包括李恩菲而步枪,马克辛机枪,阿姆斯特朗野战炮等武器,大量运往南非,对布尔人形成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

当时布尔人的武装力量,只是一支以轻武器为主的轻装步兵。英军的兵力是布尔人六倍,火炮是布尔人的几十倍。除了武器,英国人还将通讯和电话、电报开始大量应用于军队。英国人掏老本的决心,让欧洲大陆国家都看傻了。



通过撤换将领,整顿军队,加强兵力,更新武器装备,英国人实力大增。这个时候英军和布尔人的差距,已经存在装备代差了。英军在正规作战中一举攻破了布隆方丹,又相继攻陷了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等地。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布尔人被迫向更偏远的内陆退守。

随着布尔人的战略退却,英国人乐观的认为战争结束了。结果布尔人发明了游击战(现代游击战就是来源于布尔战争)。


英国人哪里能想到,布尔人化整为零,变成游击队分散于广阔的农村,不断偷袭英军后勤和军火,炸铁路,拔电线杆,数十万英军正规军被打的晕头转向。布尔人偷袭,甚至还俘虏了英国中将梅图安,震惊了英国国内,英国又一次大兵增员,由于不断的增员,英国在南非的部队一度高达45万人。(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数字还要高)

(地道战的雏形)

英军对游击作战是很不擅长的,当年美国独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面对游击战术,英国都吃了大亏。而布尔战争的游击战术,比之于北美和阿富汗,更庞大,更激烈。由于布尔人的人数少,几乎是全民皆兵,所谓的总体战也是从布尔战争才开始有的。

为了对抗布尔人的游击战,英国人开始四处在布尔人的村庄烧杀抢掠,烧毁了几乎所有的布尔人村庄,把所有的布尔人和物资全部赶到铁路沿线,带不走的一律烧毁,凡是发现有布尔人帮助游击队的,周围十英里全部烧掉,同时英国人大肆在南非建立关押集中营,连布尔人多的妇女儿童都不放过,大量的儿童死在集中营。英国人的办法,像不像后来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

纵然是如此,英国也差点被战争拖垮。战争开始时,媒体大肆宣传,声称布尔战争只是去南非旅游而已,布尔人不堪一击。老百姓捐了一千万英镑的军费,当时英国人还觉得钱捐的太多了,花不完。结果三年战争下来,英军的花费高达2.2亿英镑!(相当于清朝辛丑条约赔款的四倍多)

至于英国的损失为什么那么惨,关键在于布尔人深化了全民战争的理论!布尔人中每一个符合服役条件的平民都是待征召的战士,平时在农场和城镇中从事自己的营生,并在一年中的某段时间里接受短期的军事训练,战争爆发后则迅速按地区集结报到,组成民团参战。这种人民战争,美国人和阿富汗人都用过,是英国这种霸主国家,最难以接受的战争方式。



在之后的历史中,这种全面战争的模式,也在很多国家多次上演。每一次都让霸权国家非常难受。


Mer86


确切地说自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英国对布尔人大的战争共发生三次,当时南非曾存在3个布尔人的国家,最后都被英国人征服了,但大英帝国却为之损失惨重,有人说是布尔人开启了大英帝国衰败之路,这话不无道理。

布尔人是最早由葡萄牙和荷兰人及欧洲其它人混血而成,因为当初葡萄牙人来到南非时,南非还是一片荒芜之地,因此布尔人也算是南非土著白人了。1842年左右,不满英国开普殖民地统治的一批布尔人开始离开好望角,开启独立建国之路,以上英属纳达尼亚共和国邮票,该国是由布尔人和祖鲁人(南非土著黑人)建立,1850年左左纳达尼亚变成英国殖民地。这也是英国最早吞并的布尔人国家。

奥兰治自由邦也是布尔人建立的一个国家,该国于1854年建立,在第二次英布战争中被灭国,虽然该国存在时间很短,但该国却发行了首套举世闻名的圣诞树邮票,也算是此国给世人留下的历史记忆。本馆已收集齐全,以上是此套邮票的“半便士”票。


这里重点要说说布尔人的另一个最重要的国家,那就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即南非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早在1849年就开始建国,但遭到英国的残酷镇压,经过布尔人的不屈抗争,直到1880年才建国成功,以上是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发行的邮票,布尔人本以为这次能安享太平,谁知1889年,德兰士瓦发现了大矿藏,为了争夺这个大矿藏,英国人对布尔人发动了第三次战争。

这次战争,英国人总计出动了45万军队,才终于打败了8万的布尔人军队,此役让英国损失巨大,但英国人终于得到了这个非洲最大的羊毛交易基地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铬矿(铬是生产不锈钢的重要原料)。以上是1894年英国占领德兰士瓦后发行的英属德兰士瓦邮票,1910年德兰士瓦变成了英属南非的一个省。

布尔人之所以能重创当时的大英帝国,说明其战斗力是非常强大的,同时面对数量和装配远强于自已的英军,布尔人采用灵活的游击战术,可以说之后的亚洲各国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中,都在学习和运用布尔人的战术。


湘平古珍邮馆


荷兰殖民者于17世纪来到南非。他们和葡萄牙、法国殖民者的后裔被称为布尔人。这也是为什么布尔战争是一场独立战争的原因,类似于美国的独立战争。在19世纪晚期,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士自由国相继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和金矿。本来英国已经放弃了这个地方,但是英国当局十分觊觎这些宝藏,于是在1899年8月与布尔人爆发战争。

在战争初期,英军在人数上不如布尔人,拥有德国支持的布尔人多次大败英军,但是这些英军只能算是英国殖民地的雇佣军。随着英军主力的抵达,英军逐渐掌握主动权。而布尔也意识到了英军的强势,当时金库又不能白白的送给英国殖民者,于是便玩起了外交攻势。利用本土作战的优势不断骚扰英军,疲劳的英国最后妥协,将部分利益归还给布尔人。

布尔战争中的英军总司令基契纳成为拉拢英国的民族英雄,但直到他凯旋的时候,英国仍然没有完全控制住南非。所以英布战争称得上英国复兴史上最长的战争,也被称为了帝国衰落的一个标志,因为殖民地的人民反抗意识越来越强烈,也迫使英国不得不调整对待殖民地的过度压榨。布尔战争英军确实伤亡超过两万,但是布尔人也不轻松,大量农场被毁,大量平民被杀害。

1910年南非独立的时候,依旧对英国又非常强的敌对意识,布尔人的顽强也被世人所称赞。虽然布尔人是殖民者的后代,但是依旧可以以薄弱的力量,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而让英国妥协。所以孙中山先生就曾经以布尔战争为例,来反思为何清军在八国联军面前一溃千里,事实也证明清军是一群没有魂的人,不知道仗是为谁而打,或许清军士兵只是为了一口吃食才投军。


小司马迁论史


布尔战争中,为什么英军的伤亡远远高于布尔人的伤亡?其实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实际伤亡数字的问题,二是统计口径的问题。


布尔战争英军的伤亡与兵力

其实题主所给的伤亡数字是不太准确的。英军方面确实死亡人数达到了2.1万人左右,但在这个死亡数字里,按照英军自己的统计,只有7500多人是阵亡,而其余1.3万多人则的病死的。当然这个数字在桃花石杂谈看来也不可信,因为在19世纪末以后,其实这个病死人数是很多国家为了减少伤亡数字,使战报更好看而经常采用的数字游戏。

布尔人游击队

不过既然有1万多人都被归为病死,那么其中必然也有一些是真的病死的,因为英国军队很多是从英国本土直接调来的,在南非出现一些水土不服,进而出现一定程度的疾病减员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具体到真正的伤亡数字,应该英军在1万人左右,而不是题主所说的两万人。

布尔战争形势,除了蓝色地区为英国殖民地,其它三个区域都是布尔人所建立的殖民地

而至于英国在布尔战争中动用的兵力,确实前后相加起来有45万人左右,而且还有10万左右的当地黑人军队,但注意这是前后相加的数字。因为在布尔战争中,很多军队是在战争爆发之后英国从其它地区临时调来的,比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而且在这里作战过一段时间之后还会被调走,所以这个数字只是前后在南非打过仗的军队累积数字,其实英国在布尔战争期间的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比这个数字要少很多,因此双方的兵力差距并没有那么悬殊。

布尔人真实的伤亡数字

而布尔人真实的阵亡数字也不是题主所说的3700多人,而是至少有6189人,虽然比英军公布的阵亡数字少一些,但其实相差不大。而且关于布尔人的阵亡数字,其实里面有很大学问可讲,因为这涉及到南非后来的政治走向和史观问题。

布尔游击队作战场面

大家知道布尔战争最后的结果是英国获胜,南非彻底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而且后来南非长期是英联邦成员,所以给大家的感觉好像是后来英国完全控制了南非。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布尔战争虽然是英国最后获胜了,而且英国取得了南非的控制权,但因为布尔人确实也比较能打,所以在最后虽然布尔人承认失败,但结束战争的条约里给布尔人保留了大量政治权力。

而布尔人在南非白人中间人数始终占据了很大优势,所以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布尔人就再次主导了南非的局势。可以说从那时起,南非的政局就一直在布尔人的掌控之中,一直持续到1994年南非结束种族隔离。这方面其实桃花石杂谈可以举个例子说明。比如在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国对德宣战,二战爆发时,尽管南非还是英帝国的一个成员,当时南非的首相赫尔佐格竟然一度要宣布南非在战争中严守中立。最后经过激烈的议会斗争,赫尔佐格被迫辞职之后,南非才对德国宣战。而且在二战中的参与也基本是象征性的。

布尔战争阵亡英军场面

所以南非后来的这种历史,也影响到了布尔战争伤亡人数的统计。因为在布尔战争中,布尔人打的是游击战,而游击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平民和作战人员的界限不那么清楚,按某些标准算可能很多人就可以算成是作战人员,按另一些标准算可能他们就又可以算成平民了。而在布尔战争中,关于布尔人的伤亡,其实也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除了6000多名被明确算成作战人员的阵亡者,在战争期间死亡的布尔人里还包括46000多布尔平民,这其中当然多数都是战争期间英军设立的布尔集中营里的遇难者,但恐怕也不能排除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被后来南非当局算成了平民的布尔游击队成员。因为这些人算成平民更能突显英国在布尔战争中的不义,反衬出布尔人的英勇和正义,而这是符合由布尔人所长期控制的南非当局的利益的。

参加布尔战争的英澳军官


而且除此之外,战争期间还有至少2万名布尔人的黑奴死亡,其实这里面恐怕有些部分也可以算作是布尔人的战争伤亡,因为这些黑奴在当时其实也是为布尔人所服务的。所以总体看来,虽然布尔人确实很能打,给英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因为布尔人其实是脱胎于另外一个曾经的殖民强国荷兰,和英国人和科技水平上差别并不大,但双方的伤亡比却远没有题目里说的那么悬殊。


桃花石杂谈


布尔战争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与布尔人(荷兰殖民者后裔)为了争夺南非殖民地而展开的战争。战争历时三年,英军先后投入了四五十万兵力,面对仅有数万人的布尔民军,伤亡惨重,最后拿出后世纳粹集中营的残忍手段,才获得完全胜利。之所以双方投入战力与伤亡如此不成比例,主要有以下原因,排名不分先后。

首先,英国劳师远征,士兵疲惫,后勤线漫长,对于南非气候水土也并不熟悉。而布尔人已经在南非生活多年,本乡本土作战,适应气候。进入非洲,水土不服是会要命的。

其次,布尔人熟悉地理,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与英军对抗。而英军穿着红彤彤的龙虾兵衣服,在丛林里面一瞄一个准。

第三,英军部队中很多是征集的殖民地士兵,而布尔人都是本乡本土的白人,弓马娴熟,又为了保家卫国而战。

其四,在战略方面,英军一开始犯了轻敌错误,妄想一口吞掉布尔人,结果遭到顽强反击才如梦初醒。而布尔人一开始就是打算和英军死磕的。

最后,布尔人还得到了同宗的荷兰、德国等支持。从某种意义上,布尔战争和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战争差不多,都是部分世界强国扶持一个殖民地国家对抗大英帝国。只不过布尔人实力比美国人还是差远了(毕竟人口只有十分之一)。

必须说明,尽管布尔人在战场上的伤亡要少于英军,但最终还是被英军逼的走投无路,被迫投降。而且布尔人的家属妇孺在英国的集中营政策下死伤惨重。所以最终胜利者还是英国。


天外村药房


从数字上看是有点邪乎,这个数是英国和南非布尔人的第二次战争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布尔人放下了武器,英国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要不怎么佩说是大英帝国呢,而胜利者的大英帝国从此也一落千丈,开始伤了元气动了筋骨。

英军身着红色军服,在非洲丛林里被布尔人一瞄一个准。

从双方的伤亡看来,的确相差甚多,但可不要忘了,布尔人的妇孺在战争中被英国人关在集中营里,被活活整死了2.8万人,英国人的残暴极大地震撼了布尔人,在第二次印布战争的后期,布尔人失去的斗志,如果双方继续互殴下去,布尔人的死亡可就不是3、5千的数字了。另外,英国人2万多人在战争中阵亡,死的可并不都是来自英国的白人,其中有很多是印度人和当地黑人以及从其他殖民地征召的当地土著士兵,而阵亡的布尔人可就真正是布尔人,除了少数从荷兰、法国来的欧洲志愿兵,基本上可都是布尔人,因为这个布尔人多年来和当地部落结怨太深,是没有当地部落支援和同情的。

英国人来阴的,在集中营中搞死了2.8万名布尔人,其中2.2万是妇孺。

英国人和布尔人的战争一共正式打了两次,如果说第二次英布战争,布尔人是以少量的战争减员换得了英军的最大伤亡,可能还并不典型,真正邪乎的还是第一次印布战争。

1868年在南非金伯利地区发现了钻石,好家伙,布尔人可是坐地收钱啊!看到布尔人已近开始肥得流油了,英国人这个羡慕嫉妒恨啊!本来英国人仗着强悍的国力,已近从这些荷兰农民后裔的布尔人手里多得了南非开普敦、约翰内斯堡等沿海港口,布尔人已经往北退到祖鲁王国的地盘,为了生存下去和祖鲁王厮杀多年了。可一下子因为钻石的发现,本来英国人不屑一顾的地方现在突然就发现了一地钻石,这下强盗惯了的英国人不干了,不给就抢,于是发生了第一次英布战争。

以荷兰农民为主的布尔人在南非已经生活200多年来,基本上和当地的部落一样。

第一次英布战争的过程限于篇幅我们就不多说了,还是看一看这场战争的结果。结果是这样的,1880年12月,在一场伏击中,英军247人死亡77人,受伤157人,157+77﹦234,看到没好腿好臂的只有13人,英军总司令也被也被布尔人击毙,1000人的英军援兵又被打死93人,轻重伤133人,还有54名英军被俘。而布尔人的伤亡是多少呢!6人,看清楚,没错,只有6人。


非洲腹地摄影纪实


布尔战争前后共有两次,第一次布尔战争是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后,并没有解决下层布尔人生活问题,导致布尔人爆发的一次起义行动,但这只是一次小规模的冲突。这次战争布尔人胜利,英国保有对德兰士瓦的宗主权。

二次布尔战争最初爆发的原因是,勘探专家在德兰士瓦共和国上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矿,在德兰士瓦主要的外国人是英国人,德兰士瓦政府开始对外侨收重税,对英资矿产公司进行资本限制,导致了英国和德兰士瓦关系恶化,之后英国南非矿业公司的詹森博士带着几百个警察和机关枪远征德兰士瓦,想推翻德兰士瓦政权,并准备在约翰内斯堡发动暴乱,结果被镇压,詹森被移交英国。

当时在欧洲,英国是最强的国家,但是和其他国家一直是竞争关系,其中就包括德国,德皇这时候,给德兰士瓦发来贺电,这也就导致英国下定决心以武力解决德兰士瓦问题,于是就不断向南非增兵,其他欧洲国家也不断支援德兰士瓦,1899年11月下午五点整,二次布尔战争正式爆发。

布尔人在英国援军未到南非之前,分两路像英军进攻,占领了德班港,攻下了梅富根和金伯利,并且在开普敦的英国人制造暴乱,分散英军注意力,并主动借助地形优势偷袭英军,破坏英军的铁路线,也让英军因此疲于防守,之后布尔人又以主力部队进攻四千英军,1899年10月底,英国援军到达开普敦,布尔军开始隐藏自己的炮兵部队。

英军仍然沿用自己在其他殖民地的战术,同时又分散了自己的部队,因此在前期损失惨重,远征军布勒上将辞职,罗伯茨勋爵担任远征军司令,之后英国增兵25万,并增加了部队的机动性,随后在西线和东线,英军将布尔军主力击败,之后布尔军节节败退,德兰士瓦组成流亡政府到欧洲寻求支援,之后布尔军转为游击战,不断袭扰英军,歼灭英军的小股部队,但是英军却建立集中营对付布尔人,集中营里死亡率一度高达40%,也严重打击了布尔人士气。

所以布尔人除了在前期英军没有改变作战战略,兵力较为分散时,打击了英军,事实上到了罗伯茨担任总司令的时期,布尔人,其实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的,在集中营中死亡的布尔人就接近了2万8千人。英军伤亡较多,有句话叫:明枪易躲案件难防。布尔人用游击战和偷袭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英军,但是英军不断征兵后,用人海战术对抗游击战,布尔人的优势也就没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