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總有一些身影讓我們熱淚盈眶;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中;

有人披上了白色戰袍,有人套上防護服,

有人拉著一箱箱緊缺物資;

一路南下,逆行而上;

他們以自身單薄之軀,為我們築起健康防線,建起起死回生的橋樑;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他們在替我們負重前行;

口罩遮住了他們的面容,我們卻不能忘記他們的名字;

致敬逆行者,願春暖花開,平安歸來!



沈月,女,35歲,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院感科主管護師

目前支援在武漢紅十字會醫院,與四川醫療隊院感組一起負責武漢紅十字會醫院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工作,還負責第八批河北支援武漢紅十字會醫院及武漢第七醫院醫療隊醫院感染防控管理及駐地院感管理工作,以及第八批河北支援湖北醫療隊信息宣傳工作。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圖中你的背影堅定而美麗,媽媽,你"疫"無反顧,逆行而上的樣子真美。"女兒寫道。

當沈月看到這幅畫的瞬間,眼淚竟奪眶而出……

那是沈月來到武漢的第十六天,

離家時四歲的小兒子抱著媽媽,在耳旁說悄悄話:"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媽媽也一定要加油!"

出征那天是女兒11歲生日,懂事的女兒還安慰她說:"你平安回來,就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驚喜】媽媽,你"疫"無反顧,逆行而上的樣子真美

3月7日,是沈月到武漢的第16天,晚上回到駐地賓館的她,像前幾日一樣整理著隊員們的健康調查表,而此時,在千里之外的保定,女兒正在"準備"一份禮物。

叮叮叮……21時許,沈月的手機響起,是丈夫打來的視頻電話,在接通的那一刻,丈夫迫不及待地大聲告訴她:"女兒一會要給你個驚喜!"這時,還傳來四歲兒子稚嫩的聲音:"姐姐要給你個驚喜!"。

可驚喜是什麼呢?沈月在腦海中想象:是個小禮盒嗎?是小卡片嗎?還是……可沈月手頭有文件和數據要處理,還沒說清,視頻就掛斷了。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 叮",沒過幾分鐘,女兒用微信發來一條消息:請查收。那是一幅畫,畫中白衣戰士逆行在抵抗病毒的戰場,這位白衣天使就是媽媽。"媽媽,你'疫'無反顧,逆行而上的樣子真美"女兒寫道。

沈月含著淚靜靜地看了好久,這是她第一次收到這樣的禮物,"孩子真的是長大了,很用心。"可她說起這來,語氣中還有一些愧疚。

而她想不到的是,等待她的,還有一封愛意滿滿的信。

3月8日上午,沈月正在開會,丈夫又打了來視頻電話。"因為開會沒法接,我就掛了。"沈月說。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當會議結束,她才看到了女兒用爸爸手機發來的那封700多字的手寫信,信中的每個字都在敲打著沈月的心,再一次感動到淚目的她,覺得不可思議:"女兒挺男孩子性格的,沒想到她能寫出這麼心思細膩的話,真的是長大了。"

這時的她,內心更加內疚了,因為工作進修等原因,她已經半年多沒好好陪過孩子們了。倆孩子一開始經常問:"媽媽你哪天才能休息不上班啊?"現在問題卻成了:"媽媽你哪天才能回家啊?是過幾天呢,還是幾星期呢?"

每次,她都只能強忍淚水,笑著對孩子們說:"你們倆要好好地,給媽媽加油,你們也要加油,媽媽和其他醫生護士叔叔阿姨現在都是戰士,什麼時候戰爭結束,我們才會收兵!"

【生日】出發當天是寶貝女兒11歲生日,女兒說:媽媽平安回來是最好的禮物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2月21日這一天,沈月可能正在廚房忙活著,打蛋、蒸蛋糕、抹奶油,為心愛的女兒製作她期盼已久的生日蛋糕,像往年一樣。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往年生日,沈月製作的生日蛋糕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往年生日,沈月製作的生日蛋糕

而今年的2月21日,早上8點,她拎起了昨晚匆匆收拾好的行李,準備出門、集合、出征武漢。

"媽媽不能陪你過這個生日了,等回來再給你好好補一個",即將分別時,沈月安慰著女兒。這個懂事的孩子,沒有一句埋怨,只是緊緊地抱著媽媽說:"你是我們的驕傲,你能早日平安回來就是送給我最好的生日禮物。"

剛滿四歲的弟弟,對於媽媽出征武漢,或許還是懵懵懂懂。他拉著媽媽的衣角,說:媽媽,你過來,我要跟你說句悄悄話。在耳邊,沈月聽到:"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媽媽一定也要加油!"而這幾句話,是弟弟不知什麼時候悄悄從電視上學來的。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這一刻,沈月還是沒有忍住,流淚了。兩個孩子把她抱得更緊了,深深地親吻了媽媽的臉頰,她含著淚跟倆孩子說:"媽媽一定快點完成任務,早回來陪你們。"

【請戰書】遞交那一刻就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只不過沒跟家裡說

"院感防控是防患於未然,提前介入可防止醫務人員發生交叉感染,在武漢疫情前線保障醫務人員安全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之前以為只抽調臨床護理方面的醫護人員。"沈月說。

疫情爆發後,當她得知進修時的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控處李六億教授,第一時間就隻身前往奔赴武漢疫情一線,她備受鼓舞。1月26日,當她瞭解到河北第一批到達武漢的醫療隊中,有一位院感科的專家時,立即手寫了一份請戰書發給院領導。但這件事,她卻對家人隻字未提。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2月20日上午10時許,正在拍攝醫務人員穿脫防護用品教學視頻時,沈月突然接到電話通知,院裡將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明天就出發,她絲毫沒有猶豫地回答:"我早已做好一切準備,隨時可以出發!"

完成手頭上的宣傳片拍攝工作,中午簡單吃了一口飯,下午沈月又立即為醫療隊其他19位隊員做了專業防護培訓及考核,院裡還舉行了簡短的歡送儀式。

當她將科裡的工作都交接好,走出醫院時,才發現早已天黑,她看了一眼手機,已經10點了,才匆匆到家收拾好簡單行裝。

這時,她才跟家人說:"明天就要去武漢了。"而對於這個消息,家人並沒有太意外。這段時間,她早出晚歸奮戰在"疫"線,家人都看在眼裡。只是反覆叮囑她:"家裡一切安好,你勿掛念,多注意休息,早日平安歸來!"

【定心丸】她是醫療隊伍中"最豪華的配置",有了她,大家就有了"定心丸"

"醫務人員防護安全是我這次出征武漢最重要的任務"沈月說。抵達武漢第一天晚上,沈月顧不上休息,連夜制定出支援武漢醫療隊員駐地賓館院感管理要求,並指導隊員們對自己的房間進行相對分區及清潔消毒。

"保障大家的防護安全,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必須嚴格到位。"利用了兩天時間,沈月對全隊醫療隊員進行了穿脫防護用品流程的培訓,並逐個隊員考核過關。不僅保障保定醫療隊的安全防護工作,還接受了河北省邯鄲、邢臺、衡水及雄安新區等其他地市醫療隊員大量的培訓任務。

雖說他們是"戰士",但其實面對疫情,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每個剛到武漢的隊員都很緊張。

穿脫防護服不小心汙染內部衣服怎麼辦?接觸到皮膚有沒有感染風險?防護服破損怎麼辦?出現這些情況,每個醫護人員都會有擔心,每當出現這些問題時,沈月就是大家的"定心丸"。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她的專業,就是對這些感染風險進行評估,並通過專業知識,為醫護人員做心理疏導,給大家減壓。隊員們都說:"只要有沈月在,大家就很踏實心安!"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我們的醫護人員都是很安全的。"沈月很堅定地說為了動態掌握第八批河北省支援湖北醫療隊這170名隊員的工作及生活狀態信息,她還專門設計了調查問卷。"每天篩選信息,有不適症狀、發生過職業暴露如口罩滑脫等情況、有一定的風險的, 我就會提前介入評估,如果有具體症狀,會提交給醫療專家組做進一步檢測。"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這段時間,沈月所負責的醫護人員都很安全健康,無一例人員發生感染。"我們團隊最豪華的配置,就是有沈月這樣一位專職的院感醫生隨隊。"隊長甄利波驕傲地說。

【一句話】17年前父親奮戰非典一線,她曾說:我以後一定要像我爸爸一樣

沈月的父親去年剛剛從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退休,之前是醫院放射科的一名醫生。2003年,父親接到去非典一線執行任務的通知,義無反顧地就上了"戰場"。

讓沈月記憶猶新的是,17年前,電臺曾做過一次親情連線。那時的沈月正在醫院實習,因為抗擊非典的緣故,她已經一個月沒有見過"戰場"上的父親了。"我印象很深的是,那時我說了很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我以後一定要像我爸爸一樣'。"就是這簡單的一句話,成為了17年後,沈月出徵武漢的動力。

而她的父親,對於沈月的出征,也像17年前的自己一樣,只說了四個字:保重身體。

本報記者程功 見習記者劉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到武漢的第16天,女兒手寫信令她淚目:想你時,就把你的醫科書放在旁邊,感受你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