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想没想过自己当女皇?

山中雨橙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生了四个儿子两个女儿。四个儿子中,老大李弘英年早逝,老二李贤因为太优秀被武则天逼死。两个女儿中,长公主尚在襁褓之中,武则天为了陷害王皇后,将她狠心掐死,从而上位成为了皇后。

那么武则天的孩子就剩下了三儿子李显、四儿子李旦以及太平公主这三个了。这三个人里面,李显和李旦都做过皇帝,可是最有能力的却是太平公主。

如果太平公主真的想做皇帝,还的确是有很大希望的。不过她的母亲武则天似乎不太赞成这件事,所以太平公主一生,都没有登基。

01太平公主的婚姻成为武则天的政治牺牲品。

太平公主有两次婚姻,但是都是比较悲惨的。她出生于帝王之家,父母都是皇帝,就注定了她这一生不会太安宁。

太平公主,则天皇后所生,后爱之倾诸女。荣国夫人死,后丐主为道士,以幸冥福。仪凤中,吐蕃请主下嫁,后不欲弃之夷,乃真筑宫,如方士薰戒,以拒和亲事。久之,主衣紫袍玉带,折上巾,具纷砺,歌舞帝前。帝及后大笑曰:"儿不为武官,何遽尔?"主曰:"以赐驸马可乎?"帝识其意,择薛绍尚之。---《新唐书》

太平公主的第一任丈夫,是大帅哥薛绍。为了不让女儿受委屈,武则天甚至认为薛绍的嫂嫂出身低下,想要下旨让薛绍家把他的嫂嫂给休了,好在多方求情这才作罢。

此后太平公主和薛绍算是过了一段比较幸福美满的婚姻。不过事情要从李冲谋反的事情说起,当时武则天权倾朝野,李家子孙自然是个个反对。

  1. 敢于造反的却不多,李冲就是造反者之一。李冲造反还搭上了薛绍的哥哥薛顗。因为薛顗的参与,使得薛家满门遭受牵连。
  2. 薛绍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谋反,但是也遭受了牵连,在牢中不久便去世了。薛绍死的时候,太平公主和他最小的儿子才不过刚满月。
  3. 为了安抚太平公主的悲伤,武则天将她改嫁给了老实人武攸暨。这一段婚姻之前,太平公主是打算寡居一生的,所以说这也是武则天强行安排的婚姻。

遇到这么一位强势的母亲,太平公主也只好认命。或许是因为对人生的失望,从嫁给老实人武攸暨以后,太平公主的私生活就开始混乱了。

她不断养男宠,老实人武攸暨只能干瞪眼地看着。可能这就是她自我麻醉的一种方式,她自己玩也就算了,还把比较好的男宠送给母亲武则天,张昌宗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

02武则天不愿太平公主公开参与政事。

很巧合的是,太平公主刚嫁给武攸暨不久,武则天就宣布登基称帝了。这一变故使得太平公主的身份又有了新的变化。

  • 武则天的强势保护:

为什么武则天会在登基之前,将太平公主嫁给武家人呢?其实理由很简单,太平公主是支持李家人做皇帝,一旦武则天登基,势必要清理大量支持李家的人。

她的女儿如果公然反对武则天登基,那事情可就难办了。按照武则天的尿性,必然是要杀掉太平公主的,不过她对太平公主又非常有感情,不一定下得了手。将她嫁给武攸暨,是保住太平公主的最好办法。

绍死,更嫁武承嗣,会承嗣小疾,罢昏。后杀武攸暨妻,以配主。主方额广颐,多阴谋,后常谓"类我"。而主内与谋,外检畏,终后世无它訾。永淳之前,亲王食实户八百,增至千辄止;公主不过三百,而主独加户五十。及圣历时,进及三千户。预诛二张功,增号镇国,与相王均封五千,而薛、武二家女皆食实封。---《新唐书》

武则天当政以后,太平公主似乎也接受了这样的事实。毕竟是自己的母亲,没什么好计较的。一边是糜烂的生活,一边是不得已的志向,太平公主的日子着实不好过。

不过这一段时间,太平公主常常入宫,参与武则天管理天下的事情。当然,这件事在当时是比较秘密的,因为武则天不允许太平公主传出去。

  • 开启从政之路:

武则天并不希望太平公主公开参与政事,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理由至少有这么三点,足以证明武则天的态度。

  1. 首先,武则天不希望再出现第二个女皇,武则天希望自己是史上唯一的女皇。太平公主就算是自己的女儿,那也不幸。
  2. 其次,武则天不希望女儿承受如此重负。做皇帝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女人做皇帝,所承担的压力,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3. 再者,武则天清楚太平公主的能力,还达不到她的水平。能够成为女皇,必然在政治、军事、韬略上都要有建树,武则天做的很优秀,可是太平公主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由此可见,武则天虽然让太平公主参与了政务,却绝对不会放权让太平公主,直接公开成为治理国家的一员。

03权倾一时的太平公主,又遇上了宿敌李隆基。

武则天是最好的权谋老师,太平公主在她身边实习了那么长时间,自然是锻炼出了非常优秀的政治能力。

在武则天年纪大的时候,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迎接唐中宗李显重新登基。可是李显做了没几年皇帝,就被自己的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给毒死了。

时宰相七人,五出主门下。又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皆私谒主。主内忌太子明,又宰相皆其党,乃有逆谋。先天二年,与尚书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李晋、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贾膺福、鸿胪卿唐晙及元楷、慈、慧范等谋废太子,使元楷、慈举羽林兵入武德殿杀太子,怀贞、羲、至忠举兵南衙为应。---《新唐书》

韦后想要做皇帝的阴谋,被太平公主识破,在太平公主和侄儿李隆基的合力之下,韦后的计划落空,从而被处死。

  1. 他们将唐睿宗李旦重新迎上皇位,所以太平公主在这个时候,是有很大功劳的。自身又是皇帝的妹妹,自然是权倾朝野。
  2. 据说当时几个宰相全都是太平公主的人,可见太平公主是有实权的人物。唐睿宗做了一段时间的皇帝,主动禅让,将皇位给了儿子李隆基。
  3. 李隆基本来就不满太平公主专权,现在她居然还想要凌驾于自己的头上。义愤填膺之下,李隆基只能对自己的姑姑发动军事政变。

在李隆基的打击下,太平公主集团宣告破灭,太平公主本人也被李隆基赐死。自此她想要垄断朝野的野心,也随之而去了。

总结:太平公主肯定想过当女皇,但是母亲、兄弟、侄儿都不赞同。

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时期曾经参与朝政,在唐中宗时期也是说得上话的人,在唐睿宗时期,更是有辅助之功,到了唐玄宗初期,更是权倾朝野。

这样的一个女人,有武则天这位母亲作为楷模,她到底有没有想过做女皇帝呢?当然是有想过的。

从她后期的表现来看,她对权力也有着痴迷的态度。既然痴迷于权力,自然是有登基打算的。不过这条路不好走,一路都是阻拦。

首先是母亲武则天,她知道做皇帝的艰辛与危险,所以不希望女儿冒险。其次是兄长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他们不希望唐朝再出现女皇的事情。

最后就是侄儿李隆基,他认为姑姑太平公主的权势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自己的皇权,所以他自然不容许这种事情发生。

《旧唐书》

《新唐书》


江湖小晓生




导语:

作为武则天的最后一个孩子——女儿太平公主,是格外宠爱的。当然这个宠爱也是有缘由的!

第一,太平公主的性格很像武则天。没有女人的拖泥带水,而是果断和果敢。这一点武则天非常的喜欢!

第二,太平公主会讨武则天的欢心!像给武则天进献男侍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三,太平公主办事心狠手辣,武则天在处理朝中一些棘手之事不方便自己出面,就借太平公主之手!

也正是太平公主得到了武则天的厚宠,就养成了飞扬跋扈的嚣张气焰,也变得野心勃勃!虽然表面上没有露骨的显示想当女皇的贪婪之态,但内心里是十分渴望的!从她后来,尤其是李旦的执政期间,几乎朝中大事的决策权力被她架空了!而李旦就是一个摆设。



一,从女皇武则天那里,看到了巍巍皇权的至高无上!

自小时候起,到太平公主第一次嫁人,虽然生就男人的脾气性格,但还是按照武则天的意愿去做。

但是,随着第一个丈夫受到了案件牵连,饿死狱中,太平公主再嫁武储攸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积极参于朝政,帮武则天分忧!

当时武则天没有让太平公主公开参于朝政,主要是出于保护考虑。因为在武则天的晚年,一直在纠结传位给谁?是儿子?还是侄儿?不停的摇摆!也知道李氏,武氏为了角逐皇位继承,暗中不停的在搏弈!

但是,武则天从未考虑让太平公主效仿自己主宰天下。因为,这几十年的执政,风风雨雨,波澜壮阔,太平公主难以驾驽。

可是,太平公主看到了巍巍皇权的至高无上,也就内心里跃跃欲试!




二,随着武则天的故去,从李显复位到被毒死,太平公主逐渐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在李显执政时,由于韦后的把持,还有上官婉儿的拾掇,太平公主也静观其变。

但是,在朝中大局这上面,虽然是武氏媳妇的太平公主,还是一直站在和维护李氏政权的!

随着李显被毒死,太平公主也看不下去韦后的作派,就联合李隆基彻底的剪除了韦后那帮人!

李旦登基,太平公主仗着自已的拥立有功,就把贪恋权力的双手伸向了朝廷。

不上朝,太平公主也可以把朝中大事作决断!特别是懦弱的李旦,几乎是对于太平公主有求必应!

这让野心勃勃的太平公主更加有恃无恐!尽管如此,她还是担心李隆基势力大了会给自己带来威胁,开始中伤他,好让李旦舍掉李隆基!

而太平公主的意思是:立一个傻瓜做太子,将来做皇上,而实权就掌控在她的手中!让她随心所欲!



三,机关算尽,太平公主输得一败涂地!

虽然表面上,太平公主无意问鼎皇位,但是内心对至高无上的权力非常的渴望!

为了清除来自李隆基的威胁,太平公主明里暗中,多次耍手段除掉李隆基都未得手!

最后很多大臣看不下去,就劝隐忍的李隆基主动出手!

走投无路之下的太平公主输得一败涂地!



由此可见:作为女人,也是公主的太平,也逐渐迷恋权力,也想掌控天下!但是,这些并不是自己想掌控就如愿的!因为她没有武则天的:治国之才,容人之量,识人之智,用人之术!

【古今多少事,都在历史中。欢迎关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当然想过了,但是应该仅仅是想想!没有实力和机会去运作。

太平公主 唐朝的女性政治家

太平公主(约665年-713年8月1日),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也是安定思公主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史书没有记载太平公主的名字 ,现有人根据《全唐文·代皇太子上食表》一文认为她的本名是李令月。

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太平公主应该是政治的牺牲品,死是她最好的归宿和解脱。





久久11f


武则天给唐高宗诞下不少子嗣,太平公主就是其一,虽然年纪最小,但是野心一点也不小。她头脑聪明,追求权力与地位,简直就是个自己母后的翻版。她对权力充满渴望,她想要当女皇的欲望十分强烈,武则天也说过她的小女儿十分像自己,因为她的聪明果断,也十分喜欢与爱惜她,有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也会与她进行商讨。不过武则天也不是大意之人。

她心思缜密,其实还是会防着自己的亲女儿的。太平公主太了解自己的母后了,害怕自己的野心被她看透反而再对自己不利,所以在平时相处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听话低调,怕武则天看透自己的想法。当唐中宗复位之时,太平公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她对唐中宗来说功不可没,所以就被加封为“镇国太平公主”。这样,就更加深了她的野心,也慢慢开始表露出来。

毫无疑问唐中宗不是什么明君,反而是个性格懦弱又昏庸的君主,韦皇后当时与太平公主合伙害死了他,韦皇后也是个大胆的女子,想要像武则天一样,自称为帝,但是她更厉害,她想倾覆唐朝这个朝代,重新设一个新的朝代。消息很快就传到李隆基的耳朵里,这下赶紧给太平公主说,两个人又赶紧诛杀了韦皇后等人。这次政变也算是成功的一次政变。

这样下去,太平公主的权力越来越大,甚至皇帝都不及她。她说过的话,无一人敢不听,她推荐的人,大多都十分有能力。她的家产也十分显赫,很多官员都争破头给她送礼,她的住所甚至比宫殿还要繁华富裕。慢慢的,她就有点飘了,对自己间接管理朝政不怎么满足,野心也越来越大。

比起间接操控政权,肯定是直接操控更让她满意。她为了想要一直守住自己的权力,只能除掉自己的哥哥,但是自己的哥哥也不是省油的灯,不是那么好控制的。所以她为了自己直接操控朝廷,只能除掉他,然后再立一个太子为自己巩固政权。然后她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开始散布皇帝的谣言,一般毁掉一个皇帝,闲言碎语是拦不住的。

她散布一些太子不是长子,不应该以后要继承皇位的谣言。另外她在皇帝身边设了不少的眼线以至于监视皇帝,从而抓住他的把柄来陷害。这些事情给皇帝造成了不少麻烦,但是根本不足以震动他皇帝的地位。那些关于皇帝的谣言,虽然传的很快,太子并不相信这些,所以就用自己的势力来平息这些事。

这样就完成太平公主的计谋失败了,她对李隆基更加不满意,决心一定要除了他,她那样有野心的人,怎么愿意和别人分享权力呢。有一次她召集诸位宰相们,对他们说想要废除太子一事,可把宰相们吓坏了。有两位丞相站出来为太子说话,认为太子并没有太大的过错,不应该被废除,并且太子在很多事情上为国家做了不少的贡献,怎么说也没到被废除的地步呀。太平公主第一次说的话遭到那么多人的反对,并且是很强烈的反对,可把她气得不行,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呢,快被气死了也没有办法。后来又过了几年,京城的天空上有一颗很大的流星飞过,这下太平公主又抓住了机遇开始散布谣言,说这是老天爷猜测的,太子要谋权篡位。谁知道李旦自己主动让位给太子了,正好打破了这一谣言,自己反而当上了太上皇,就这样李隆基还是成为了皇帝。

太平公主彻底被激怒了,开始谋划叛乱夺位的计划,与尚书等官员联合计划。不幸的是他们的这些被李隆基发现了。所以就在太平公主准备实行计划的前一天,皇帝的三百士兵就来了,根本就逃不过去了,太平公主的两个首领直接被杀死,不光这样,还把好多人斩首了,有些人一看是这情形直接就自杀了。太平公主只能逃亡,后来还是在家被赐死了,终究还是自己的野心害了自己!





诗雨花魂


从中国历朝历代的后宫状态来看,想当“女皇”的公主和太后绝不在少数。在史料和文献中的记载可以见得,从秦国宣太后到清末慈禧太后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下,后宫“涉政”屡见不鲜,而从武则天子嗣太平公主而言,其野心是绝对想“继承”皇位,登基女皇的。

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加以论述:


一、太平公主的地位基础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又是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的妹妹,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皇家贵族,所以说给太平公主奠定了有“权倾一时”的地位基础。


二、太平公主的家庭教育

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公主从小就受到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所以在家庭教育上,不论是性格方面还是政治修养方面,太平公主都深受其母武则天的“影响”,所以太平公主对于“女皇”继位,是非常向往的。


三、太平公主的政治基础

文献中有记载太平公主“喜权势”。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无论长相还是性格都像自己,所以常与太平公主商议政事,但武则天生前从不让太平公主将她参与政事的事情外泄。但是清除了韦氏党羽中,太平公主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此后太平公主权倾朝野,深度参与朝政。


正如《资治通鉴》中王琚所言:“太平公主,武后之子,凶猾无比,大臣多为之用。”由此可见,太平公主至始至终都想成为“女皇”。


草竹道人


这个问题我想不仅仅是太平公主,我想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

太平公主也不例外,特别是女皇武则天在前,她肯定也想做一个女皇帝。

但是她却不能。

在武则天晚年的时候,她就开始参与处理朝政。

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李显,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诛杀韦后,清除韦后党羽,帮助相王唐睿宗李旦登上皇位。

可以说在李旦登基的时候,太平公主就想做皇帝了。为何说她不能呢?

1、失去了当女皇的气候

李唐王朝,在经过了武则天夺儿子位当皇帝,以及韦后乱政毒死丈夫李显以后,整个朝堂已经对女人乱政这件事非常忌惮,所以,尽管太平公主极力运作,依然得不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

2、没有皇女摄政的先例

武则天当女皇也好,韦后乱政也好,都属于后宫站到前台来处理政事。这个从古至今,其实都有。比如当皇帝还太小的时候,很多时候都需要太后、太皇太后垂帘听政,这也就是后宫处理前朝政事的表现。虽然没有像武则天那样直接称帝,但是差不多也是皇帝的权力。但是,像太平公主这种皇家女,既不是后宫,又是女人,这种上前干预政事,甚至当皇帝的,还从来都没有过。

3、李隆基的存在

李隆基绝对是个政治高手,他在诛杀韦后及太平公主的过程中,表现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姑侄斗法”的过程中,太平公主咄咄逼人,锋芒毕露。但李隆基却隐忍不发,刚柔相济。比如当宋璟、姚元之保护李隆基打击太平公主的时候,李隆基为了避免和太平公主硬碰,甚至给李旦说,请李旦惩罚宋璟、姚元之。但李隆基并不是一味退缩,而是在争取父亲支持的同时,暗中壮大自己力量。最后在坐上皇位后,一举拿下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不是不想做女皇,只是不能或者说她做不到。


柿子殿下


肯定想过,尤其是在第一任老公死了以后,一直在想。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小女儿,具体叫什么名字,史书并没有记载。唐朝的皇后和公主基本都是这样,有姓有封号但是无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没有武则天,她那位古往今来第一牛的女皇母亲,她应该是没有这个想法的。但偏偏她是武则天的女儿,且又聪明伶俐,果决干练,同时具备了滋生权力欲望的外因和内因。

唐高宗李治将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亲外甥薛绍。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门当户对、比较幸福的婚姻。然而,武则天用铁血手腕摧毁了它,原因是太平公主的婆家人参与了李冲对武则天的谋反行动。尽管薛绍没有参与,可还是被武则天处死了。当时,太平公主的小儿子刚刚满月。

武则天随后把太平公主嫁给了自己的侄子武攸暨。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让太平公主又是羡慕又是愤恨,从此开始走上了权谋之路。武则天因为对女儿心怀歉疚,又欣喜她是个人才,于是也给了她许多幕后实践的机会。

武则天退位,太平公主的哥哥唐中宗李显即位后,太平公主开始逐渐由幕后走到了台前。李显的老婆韦后和女儿安乐公主同样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利用李显优柔庸碌的特点,开始乱权。而太平公主牢牢的盯住她们,始终令她们如坐针毡。

最终,这对母女下毒害死了李显。太平公主和自己的侄子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一起,纠结一波朝臣,打着为李显复仇的旗号,干掉了韦皇后和她的女儿,转而推举自己的小哥哥李旦继位,这就是唐睿宗。

从此,太平公主权倾朝野,过了一段不可一世的日子。而李隆基也因为从龙有功,被自己的父亲李旦封为神武太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姑侄二人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曾经并肩作战的同盟转而走向了对立。太平公主想成为第二个母亲,而李隆基绝不允许他的姑姑成为第二个奶奶。双方开始剑拨弩张。

唐睿宗李旦受不了这份煎熬,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自己模仿祖宗李渊,当起了太上皇。太平公主此时的权势达到了顶点,史书记载:朝中七个宰相,五个站队太平公主。

事情的结局并没有站队那么简单。年轻的唐玄宗李隆基痛下杀手,发动了先天政变。他先传旨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窦怀贞等人(这些都是支持太平公主的人),然后派手下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带领五百羽林军精锐把这些人全都杀了。太平公主的党羽被屠戮一空,她自己也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就连她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坟墓都被李隆基命人铲平。

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从此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开启了唐朝的第二个巅峰,开元盛世。

整个事件当中,有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唐睿宗李旦。他看似始终唯唯诺诺,谨小慎微,在妹妹和儿子中间摇摆不定。可实际上,他的心里恐怕从没有想过要更换太子,也从没有想过会让妹妹成功登顶。他的一生已经有了一个如此前无古人的女皇母亲,他绝不会再允许产生一个女皇妹妹。父亲母亲都是皇帝听起来风光无限,可是自己兄弟四人生平的悲惨遭遇让李旦刻骨铭心。他最终选择退位成为太上皇,表面看似两不相帮,实际上是给了儿子李隆基处理一切的大义。

唐睿宗李旦


三尺龙床,从来都是皇室亲人刀兵相见之所,然而李旦却是个例外。一让母亲成大位,二让哥哥成大位,三让儿子成大位,三让天下的李旦,才是那个真正的聪明人,不愧唐睿宗的称号。


任十三读史


我个人观点:太平公主应该想过当女皇:首先,她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可以说它是两个皇帝的女儿,在加上已经有当女皇帝的例子了,但是武则天不能传位给她,因为在男权社会,武则天自己当皇帝要面对极大的血腥,如果再让女儿当皇帝,阻力会如山大。太平从小生活安逸,并没有如武则天那样经历过各种磨难,因此各方面都不如母亲成熟。如果传位给她,她也是坐不稳的,在加上还没有公主当女皇的先例。

所以太平公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阿星说史


权势是毒药,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太平公主爷爷是皇帝,父母是皇帝,四个哥哥仨都是皇帝,你说她不想当皇帝,连我都不信。可是想归想,能不能是一回事。我们来看看她能不能。

第一,武则天能当皇帝,绝对是个特例。历史上的女主不少,可是敢和武则天一样扯下帷幕走到前台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我们再看能成为女主的硬性条件,不是老皇帝大老婆,就是小皇帝生身妈,这俩条件必须二有其一,个别也有占俩的,我就不举例了。看看太平公主有啥?啥也没有!所以名不正言不顺!

第二,有人说武则天既然是女皇,只要她一道圣旨下来,册立太平公主为皇太女不就得了。这样既合情合理,又名正言顺。我们再来普及一下被各种演义小说和电影电视剧玩坏的圣旨。圣旨这玩意儿不是皇帝心血来潮想咋咋地的流量包。除了登基册封出征祭祀等等重大事件,圣旨的出镜率还是很低的。就算是册封这种事,也得是人脑袋打出狗脑袋来的朝堂争辩后的拍板结果做为誊本才能润色加工后才能出炉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废王立武,那可是守旧关陇集团和新兴寒门士族斗法才争出来的。武则天想立自己武氏家族的侄儿做继承人,争取了多少年,最后还是万般不情愿的归政李家,她想立个皇太女,容易吗?根本没有可操作性。

太平公主权谋不行,只适合做辅。神龙政变,她打策应。唐隆政变,她来收尾。太极先天年间上窜下跳,始终没有生成一个政治纲领,只是胡搅蛮缠,根本没有政治家的眼光与手段。所以唐睿宗一撤,她就倒台完蛋了。再看武则天,高宗死后,她的政治班底还在,就算废了李显,别人也没能掀起大浪来。又废李旦,革命易帜。朝臣们高高兴兴的进爵加阶,没有人得了实惠还骂娘。这就是手段。可惜这招,太平公主没学会。

权力面前,没有人能抑制住自己的狂热,发完烧后头脑清不清醒就看个人的见识了。


人生不过一轮明月


Hello,大家好。我是专注于头条历史领域的原创作者历史的尘埃HISTORY。我的父母都是历史方面的学者,所以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特别喜欢中国的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人们说得好,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喜欢,如有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小女儿,而对于这个小女儿,武则天是非常的宠爱。公元681年,年仅16岁的太平公主,嫁给了城阳公主的二儿子薛绍,但是,好景不长,薛绍的哥哥薛顗谋反,薛绍受到牵连,最终,武则天下令将薛顗处死,薛绍杖责一百,饿死狱中。

对于此事,史书没有记载太平是否去求过母亲。若有,史书选择性的失忆不去记录这样的事情。也许,此等母女私事,在某次对话中就已解决,入不得史官之眼。又或者,太平知道势不可违,求也无用

,只能接受。身为皇室公主,夫婿是父母给选定的,自然也能被父母剥夺。

不久,武则天曾打算将寡居的太平公主嫁给武承嗣,因武承嗣生病作罢(一说是因为太平公主看不中武承嗣)。到了公元690年,太平公主看上了千乘郡王武攸暨,但是,武攸暨已有妻室,然而,武则天为了不让太平公主受委屈,就把武攸暨的正妻给杀了,风风光光地让太平公主嫁了过去。

不过,这个时候的太平公主,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小女孩了,她已经成长为一个欲望极强的女人。在与武攸暨生活的时光里,太平公主包养了许多男宠。身为武则天最宠爱的公主,太平公主见证了武则天一步步从皇后变成一朝的女皇,所以,她也深知权力可以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好处。

么,拥有极大野心的太平公主,怎么没能像武则天一样成为一代女皇呢?

太平公主就算手握滔天权势,操纵天子废立,但是还是当不了女皇。这要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历史背景,思想局限,武则天对太平的感情,以及太平自身的能力来详细说:

首先,我们从太平公主与武则天的身份对比来看,太平公主比不上武则天。有人可能看到这里,则会嘲讽笔者道:“太平公主可是皇室公主,是正正经经的皇二代,她一家都是皇帝,而武则天不过是一个暴发户官员的女儿,怎么可能比太平公主高贵。”

没错,太平公主的出身看起来确实比武则天高贵得多,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出身高贵并不是什么优势。在古代,都说“女生外向”,这个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儿就不属于自己家了,而是夫家的了。放在太平公主和武则天身上,就是说一个是皇家的媳妇,一个是皇家的女儿。

而在古代,嫁出去的女儿回到娘家就是客人,称作“娇客”,而娶回来的媳妇,就是“内子”,换句话说,就是这个家的主人之一。在古代这种父权盛行的制度下,只听说有妻子照顾丈夫,母亲照顾儿子,没听过有妹妹照顾兄长,嫁出去的女儿照顾父亲的。所以,武则天在身份这方面,比太平公主有利得多。

前期,武则天控制权力的时候,在外人看来,是辅佐唐高宗,而在唐高宗过世后,是因为儿子不争气,所以,她才暂时替他掌管权力。哪怕武则天最终把儿子踢下皇位,人们也只会说是因为儿子不争气,所以,在伦理道德方面,并不会太过苛责她。

然而,太平公主就被动得多了,她有权力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大唐的公主,但是,正是因为她是大唐的公主,所以,她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王。毕竟,从当时的常理来说,严格意义上,一旦出嫁她就不是皇家的人了。一千三百年前的武则天的思维依旧有其局限性,根本无法达到当今一个普通妇孺的高度。

可以说,中国古代,女儿是毫无继承权的。有些人家没有儿子,宁可从兄弟族人中过继一个儿子,甚至,捡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作为养子,继承自己的家业,也不能给女儿女婿外孙。所以,武则天不可能传位给太平公主,甚至,这个事情她应该连想都没想过。

所以,哪怕太平公主确实是力挽狂澜,稳定了动荡的李唐王朝,但是,一旦政局稳定,她就没有理由再插手皇家的政局了。

其次,从政治实力来看,太平公主远远不如武则天。在唐高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就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从中央到地方,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她都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在28年的皇后生涯中,她靠着唐高宗的信任,为自己培养了一波又一波的实力派新人,并且,她出台的各项政策,让百姓看到了成效。

武则天上位,虽然,得到了一些老牌势力的排挤和讽刺,但是,对她而言,并没有太大损失,百姓从来不会在意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是谁,他们只在乎当权者的政策对自己是否有利。武则天的政策对他们有利,所以,他们自然也就支持武则天了。

然而,太平公主虽然在武则天早期就开始参政,并因此掌握了不小权力,但是,她的政治高潮是从唐睿宗上台之后开始的。从唐睿宗执政的两年,再加上,当太上皇的一年,满打满算不过三年。在这三年里,太平公主的权力看起来十分强大,但是,她掌控的官员却十分有限。

也因此,李隆基杀掉了跟随太平公主的首相和将军之后,她就无力反抗了。并且,对于百姓而言,无论是太平公主掌权,还是李隆基掌权都无所谓,他们并不在意这些。

最后,从敌人的实力来看,太平公主面临的敌人实力远远超过武则天。武则天称帝,要面对的敌人是她的两个儿子,在他们面前,武则天有一个天然优势,就是“母亲”这一身份。对她而言,儿子听她的是遵循了孝道,不听她的就是不孝。

不孝在古代可是一个大罪名,不孝的人怎么可能登上帝位呢?除此之外,武则天两个儿子的政治天赋,与武则天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所以,武则天称帝在世人看来,虽然有些惊世骇俗,但是,也是合乎情理的。只要她最后把政权还给李唐血脉,别人也就无话可说。

然而,太平公主就不同了,她的最终政治敌人是她的侄子李隆基。虽然,姑妈也是长辈,但是,她对侄子的权威,却不及母亲对儿子的权威。即使承认侄子应该孝顺姑妈,因为,她是父亲的妹妹,但是,在皇权面前,李隆基怎么可能会心慈手软呢?

政变之前,李隆基多次与顾问讨论:杀死太平公主是否意味着对他父亲的不忠?

顾问说道:“情况并非如此,你杀了太平公主才站在了你父亲的立场,这才是真正对你父亲孝顺的说明。”在这样的解释下,李隆基在伦理方面的困扰就瞬间解除了。换言之,在名分上,传统伦理决定了武则天对儿子有绝对的威望,而太平公主对侄子则没有名分上的优势。

再说,李隆基的政治天赋比太平公主还是要高一点的,所以,太平公主上不了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综上所述,虽然太平公主具有很强的政治野心和政治能力,但是,她不可能像武则天一样成为一代女皇。到了先天二年,太平公主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盛世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旧唐书·高宗本纪》

《新唐书·武皇后列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