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今年注定是个不太平的年份,新冠疫情肆虐,如今已有全球扩散的趋势,世卫组织已将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高"上调为"非常高"。

好在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一切都在开始好转。

不过,不少人对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比较担心,保险业也对保险受到的影响比较担心。那么,在疫情冲击之下,中国的保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在"非典"时期的保险表现,以此来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做一个预测。

一、"非典"时期香港地区的保险表现

香港地区同为"非典"疫情重灾区,且保险发展历史悠久,观察疫情对保险的影响,香港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区。

香港地区"非典"疫情的起始时间为2003.2.15-2003.6.22,3月下旬至4月下旬是最为严重的时候,5月份疫情逐渐好转。

受"非典"疫情影响,人员流动受到管制,香港地区的保险业务员展业困难,保费规模受到极大的冲击。

03年一季度承保保费明显下降,二季度的增速仍然很低。直到三季度疫情好转后,增速开始回升,并在03年下半年形成"报复性的补涨",并一直持续到了04年的整个上半年

。04年一季度,保费同比增长113.62%。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非典"时期香港地区的寿险业务保费变化(来源:华金证券)

从香港地区在"非典"时期的保险表现来看,疫情在短期内会对保险市场造成冲击,至少持续了半年时间但是保障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延后"了。而且疫情会变成保障意识的催化剂,刺激居民的保险需求,疫情过后的短期内会对保险业务形成"报复性"增长。

此外,疫情影响对保险业而言是一个系统性风险,所有的保险公司都会受到影响,大型上市公司和中小保险公司之间差异不会很大。

这一点从香港地区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保诚和友邦身上就能看出。

在"非典"时期,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出现小幅下滑,但一直比较平稳。疫情过后也没有出现"补涨"的情况。2011年之后市场份额开始走强也和疫情没有关系。

所以在面对此类疫情时,大型保险公司不一定会占据优势。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香港友邦和保诚的市场份额变化(来源:华金证券)

二、"非典时期"中国大陆的保险表现

"非典"在中国大陆的发展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最早是2002年11月在广东出现的,2003年2月开始向全国扩散,4月份进入集中爆发期,5月底开始好转,6月份疫情基本结束。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非典"时期大陆保险的保费变化(来源:华金证券)

从保费上我们可以看到,疫情发生之初,保费规模受到较大冲击。而从5月份疫情尾声开始,居民保障需求受到了强烈刺激,健康险保费激增,5月份增速高达309%;与此相比,寿险在疫情过后的反弹则非常有限。

三、参考前五次PHEIC,看"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此次"新冠"疫情会对国内经济造成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

这次"新冠"疫情被世卫组织宣布为PHEIC,也就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世卫组织六次宣布PHEIC(来源:毕马威)

在这之前,还有五次疫情被世卫组织宣布为PHEIC,分别是甲型H1N1流感、野生脊灰病毒、寨卡病毒以及两次埃博拉病毒,且均对宏观经济造成了影响。在世界占据的经济地位越重,对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

对经济影响最大的无疑是甲型H1N1流感,因为该疫情爆发于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

2009年4月疫情爆发之时,美国正处在次贷危机后的经济谷底,在疫情的双重影响下,美国2009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跌至-4.1%,是上世纪经济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

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很难单独将H1N1流感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完全剥离出来,但专家普遍认为H1N1疫情至少拖累了美国GDP增速0.5%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H1N1期间美国GDP受损严重(来源:致富证券)

除了美国之外,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墨西哥、阿根廷/智利、韩国,因此分别损失GDP的1.0~1.5%, 0.5~1.0%和0.3%。

和03年"非典"时期所不同的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已从2003年的4.3%上升为了2019年的16.3%,翻了将近4倍。"新冠"疫情短期内对经济的影响无疑将会被放大。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占比(来源:毕马威)

而且,我国的产业结构和03年那会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 GDP 的比重从"非典"时期的 39%,上升到了现在的59%。国内GDP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拉动

因此,虽然疫情的发展趋势比较相似,但由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导致经济下滑的幅度更大。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2001-2009年各季度GDP增速

保险行业属于金融服务业,处在第三产业的方阵之中。第三产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保险业自然也无法逃出这个规律。

四、预测"新冠"疫情对国内保险的影响

这次"新冠"疫情的发生时间和走势和"非典"时期非常相似。在采取严格的管控措施之下,疫情对保险业的短期冲击不可被忽视,业务员培训、面对面拜访、签单、增员等活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各保险公司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业绩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寿险和健康险方面,估计走势会和"非典"时期接近,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暂时被延后的保障需求,将在今年二季度中段和三季度迎来爆发。

而且我对健康险的预测更为乐观。因为2020年和2003年相比,交通运输条件不可同日而语,"新冠"疫情的扩散范围也比"非典"时期要更广,触达了三、四线城市,这些城市的保险意识相对薄弱,疫情过后,健康险市场有望实现下沉,促进健康险保费强力反弹。

但最终新需求激发出的增量业务,能否完全抵消疫情期间的负面效应,仍有待观察。

财险方面,预计会受到比寿险和健康险业务更大的影响。因为和财险业务相关性比较大的旅游、航空和汽车行业,均受到了很大的疫情影响。

中国是最大的境外游和旅游支出市场之一,全球支出占比高达16%;又是是美国之后的第2大航空市场,全球支出占比同样达到16%;还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占据全球消费的33%。

而这三大市场都受到了疫情的巨大影响,旅游线路停摆、部分航空线路封闭、看车买车的人剧降。

与之相对应的,旅游险、航空意外险、车险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这三大业务的恢复时间还会和疫情结束时间有一个时间差。因此,今年的财险业务规模预计最终会低于去年。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非典"期间旅游业受到重挫(来源:致富证券)

最后总结一下,"新冠"疫情比起"非典",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会更大。受产业结构影响,对第三产业包括保险业的影响也会更深。但"新冠"疫情也让国民的保障意识提升,尤其是刺激了三、四线城市的保险意识,预计健康险、寿险将在疫情后期开始迎来反弹,但财险将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恢复正常业务状态。

穿越17年前的“非典”,从香港保险,看向大陆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