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最严重的是欧洲,总感觉非洲会后来居上,有可能吗?

嘉颜66


人们开始的时候担心伊朗,现在又担心非洲,这一方面是因为“同情弱者是人们善良的本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医疗条件太差了”,一旦感染,会有失控危险!


欧洲疫情最严重,而且已经将病例输入到非洲,输入源主要是意大利和法国!

目前,欧洲是海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几个主要国家的确诊病例加起来已经3万病例了。到3月11日为止,非洲已经有12个国家出现了确诊病例,总共确诊人数达116人。

其中,埃及感染人数最多,为59例,且死亡1例。其他国家的感染情况是:阿尔及利亚20例、布基纳法索2例、喀麦隆2例、多哥1例、摩洛哥3例(1人死亡)、尼日利亚2例、塞内加尔4例、南非13例、突尼斯6例、刚果(金)1例。

非洲国家的确诊病例都是“输入病例”,而且全部来自于欧洲,主要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主。随着欧洲国家疫情的严重,非洲国家的输入病例肯定会越来越多!

研究显示,非洲由于气温较高,不会大规模蔓延,不过加强入境防控十分有必要!

3月9日,一篇来自马里兰大学医学院人类病毒研究所的论文曝光,该论文称研究团队认真研究了病毒传播地区的经纬度、湿度、气温条件等因素,发现,新冠病毒“向北发展”的可能性很大,而在非洲大规模蔓延扩散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新冠病毒在东北亚、中亚、东欧、中欧、美国东北部、中西部等地区,感染传播的风险正在增加。

但不管如何,因为欧洲的疫情越来越严重,到非洲避难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非洲国家,一定要加强入境审核和检查,提前做好防范,以应对不测。

结束语:

就算非洲不发生大面积传播感染事件,但即便是小规模的感染事件也会给非洲带来灾难。因为那里的文化素质,生活条件,医疗水平,是全世界最低最糟糕的的确;人们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希望非洲也能够充分利用中国和欧洲所争取来的时间,加强疫情防控!


飞鱼劝学


我认为疫情在非洲爆发可能性不大,零星感染是有可能的!

非洲土地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

其中一半以上的地区终年炎热,有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达洛尔年平均气温为34.5℃,是世界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以南的阿齐济耶,1922年9月13日气温高达57.8℃,为非洲极端最高气温

综上所述

第一 非洲地广人稀,不利于病毒传播。

第二 非洲气温较高,空气干燥也不利于病毒生存

第三 非洲落后贫瘠,医疗条件落后,对他们最大的威胁是疟疾而不是肺炎!

再看看他们现在已经百毒不侵了,害怕这个病毒吗?


林奇110


在2月中旬,中国疫情有所缓解,欧美各国例数上升。我一直期望炎热的气候能够抑制病毒的威力,疫情不要穿过太阳的焦点一线。看来我失望了。

我和援非的医生聊过,那里贫困的国家不生产工业品,包括酒精、手套、碘酒等用品,大量文盲。导致只能靠外界欧美中援助支撑,现在都很各发达国家都困难,无力顾及。

信息滞后,无知的群众,无有效政府管理非洲那才是一场真正的灾难。

1,000,000人


书山有涯


连日以来欧洲的疫情每天都出现暴涨的速,意大利已突破12,000确诊病例,看看这蔓延的速度,每天都有三位数的增加,其增长速度真的让人很是惊讶,而紧随其后的还有伊朗、韩国、法国等,新冠病毒的迅速蔓延,不得不让人担心多多。

到现在为止,很多国家都陆续出现了新冠病毒的传染现象,有的传播速度很快,有的控制较好,传播的较慢,好在西方一些国家,卫生体系较好,医疗资源丰富,控制的方法得当,就是这样较好的条件还传播了那么多的人,这要是在非洲出现了新冠病毒的传播者,那后果可是不敢想象了。非洲国家普遍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偏低,卫生条件卫生资源都很落后,无法和西方国家相比拟,新冠病毒要是在非洲传播开来,那严重程度将不可想象。但愿这样的事情别在非洲发生,可别再让这些本就生活在困难的人们遭此恶运了,愿非洲人一切安好。


雨化晨露


目前来看非洲大陆疫情并不严重,后续爆发疫情的可能性不是很大。1,非洲气候不是很冷,不利于病毒的存活,2,非洲地广人稀,不存在爆发的人为条件,3,非洲地区人员流动性不是很广,输入性病例不会很多,4,非洲人经过大自然的锤炼,自身免疫力不错,也是一个因素。但是非洲一旦爆发疫情,后果不堪设想,有可能死亡率很高,所以非洲国家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控!


KCF1


他们一直生活在比疫区更严苛的环境里,随便哪种威胁都超过新冠病毒。


不粉不黑


非洲本来病就多,所以发展非常不好


但非洲病多,也没听传染给谁了


家父在尼日利亚待了一段,也没带什么病回来


现在恐怖的实际是印度,因为边境离大陆太近


拼尽全力去保护你爱你


让黑鬼死绝了。哈哈


愚公子孙在牧野大地飞


非洲就算爆发,数据也报不上来吧。


劳尔


非洲很热的!不过这病毒可能变异,进化出耐热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