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可是为什么大多数都是在描述一些心理问题的表现但是对如何解决问题却只字未提?

23UYDE'eo


作为一个心理学爱好者和一个刚刚坚持减肥一个月的人,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减肥和心理学看似没什么关联,但是,我在减肥的这一个月中真实体会到了心理学对我的影响,下面我具体来说说。


减肥应该是大多数女生毕生的事业,我在生完孩子后一下子从微胖上升到了肥胖,上月24号我下定决心减肥,靠运动+调整饮食习惯一个月下来减了八斤。


减肥最难做到的事情是什么?拒绝诱惑应该排在第一位。



在我跑了五公里后面对着一桌美食,我就想啊,刚刚消耗了那么多卡路里,现在多吃一点应该没关系……


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道德许可”效应,我们不自觉地想给诱惑我们的对象加上道德标准,好让我们在放纵自己的时候毫无负罪感。


所以,我心一横眼一闭,给自己下命令:“不许吃!”


当然,我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拒绝美食的诱惑,当我吃下第一口红烧肉时,我又想了,“反正今天白减了,不如吃过瘾吧。”然后高高兴兴吃到撑,饭后上称一看,不止今天,这一周都白减了。


我的这种做法叫做“那又如何”效应,吃红烧肉的罪恶感没有让我立即停下筷子,反而滋生了“那有如何”这种自暴自弃的想法。


后来,我在每次吃下第一口高热量食物时,都会用理智说服自己放下它。


心理学将许多现象总结为各种各样的名词,它们看似没有为你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认为,它能让你在遇到问题时更加了解自己,从而做出更好的选择。


最后,希望大家祝我减肥成功!


青楚的小世界


这个就像你去医院,需要挂号,然后医生给你看病一样,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虽然从理论上说,每种病的表现都大同小异差不多,但是,不同的病因,不同人的体质,不同的医疗水平,医治的方法也都是不一样的。而同样的病症却很有可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病症,医治方式也是截然不同。如果诊断错误,要么延误病情,要么闹出人命。

这个时候,经验就是最宝贵的东西,而这些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所以仅仅凭一本医书行遍天下根本不可能。

仅仅针对某一个人的心理病症给出答案也不明智,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医学院毕业生要经过积累多年的临床经验才能独当一面,到这时候他们已经差不多30多岁,但也只是普通医生水平。要想成为领域专家权威,还要经过数十年的锤炼。你去医院是去找年轻大夫呢,还是老医生呢?



心理学是一样的,仅仅拥有书本知识根本不够。

成千上万的人有成千上万个伤心的理由,抑郁症患者也都各有各的内症,你不可能凭借某一个论述来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否则也不会又这么多抑郁症患者不得而治。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最近撰文指出:全球人口中,基本上每20人就有一人是抑郁患者。

有些病症已经成为世界难题,所以,有很多心理问题只能对其表现加以描述,但是却无法找到真正能够起作用的方法。

现实中的医生,也不可能给你在网上进行诊断和治疗,他必须亲自和你面对面的交谈,就是所谓的望闻问切,尤其是心理领域,必须是面对面的沟通聊天和引导才会真正有效果。

这不是随便什么人在网上给你几个冷冰冰的答案所能够比拟的。


胖叮志


因为很多书籍也说不清如何解决问题,大多从几种理论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去揣测,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我本人创立的生本能心理学对各种问题的产生机制和解决方法都有明确的说明,你可以参考一下。


生本能心理学认为,几乎所有心理问题都是个体遭遇心理或现实的困境而导致的情绪、行为不良,困境的背后是个体对人对事的错误认识所致。因此,改变情绪、行为不良,就要走出困境;想要走出困境,就要改变错误的认识;改变了错误的认识,就能解决心理问题,各种表现会逐渐消除。


比如疑病症,当事人总害怕自己的得了某种病,各种检查并不支持他的认识,他是对疾病过度的担心,以及夸大了疾病的患病率和危害性,并受到亲人疾病的冲击所致。因此,改变主要就是,改变夸大的错误,客观认识疾病的患病率。这一点改变了,疑病的心理问题也就解决了,各种症状表现也就随之消除。


特别提醒的是,上述举例比较简单,事实上当事人的认识都比较系统或顽固,改变起来是要有一些困难的。而一些人对上述认识并不认可,导致接受缓慢甚至产生阻抗,也会影响效果。



飞扬心理王主任


这个问题,个人感觉,提的很好,不知道你是抱着什么目的了解心理学知识的。当下,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多数人通过一些途径了解心理学知识,网络科普是大家了解心理学知识最方便的途径。您所说的"大多数都在描述一些心理问题的表现但是对如何解决问题却只字未提\

独孤夜语


解决问题是有的,但是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一定要评估诊断,彻底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后才能对症下药。要是盲目地只给解决方案和药方,那么就会让一些人过度轻信,继而造成不好的影响。


同样的,换做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解决问题途中,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是不妥的,存在个体差异,要是千篇一律只提出问题解决方案,那么相反就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因此,这就造成了为什么很多书只描述现象,但不会给解决方案一样,这不是简简单单的1+1=2这种公式这么简单,背后需要考虑的东西还有很多,要结合个人的心理、生理、社会背景等因素,才能得到最为准确的判断。


若杉心理


心理学是一门技术科学,网上部分会提供概要性的心理解决方案,具体的心理学解决是一个深度问题,国内关于心理学学科还处于萌芽阶段,所以所属的互联网信息相对较少,可多到图书馆或者购买正版电子相关教材进行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