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患儿家属自筹捐赠200个口罩 致敬桂林妇幼的“医生妈妈”们

“我家宝宝在新生儿科住院期间,我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的精湛技术和医者仁心,我也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只有保护好医护人员,他们才能更好地救死扶伤。”3月9日上午,一位患儿家属将自发筹集的200个医用外科口罩送到了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用实际行动向医务人员的辛勤付出表达感谢和支持。

感动|患儿家属自筹捐赠200个口罩 致敬桂林妇幼的“医生妈妈”们

据了解,李先生的宝宝2月13日出生时呼吸微弱、没有活力,经医护人员抢救后宝宝恢复了过来,但仍然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于是收治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经检查患儿有宫内感染肺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照顾,8天后宝宝康复出院,回到正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妈妈身边。3月4日,出生20天的宝宝出现流鼻涕等症状,李先生又赶紧将宝宝送入医院,宝宝被诊断为新生儿肺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再次住进了新生儿科;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宝宝还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贫血等疾病。

孩子住院期间,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保障母婴安全,医院实行了严格的探视制度。因宝宝的病情复杂,不能探视宝宝的李先生很是担心,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细心地察觉到每次来给宝宝送母乳的李先生的情绪,于是多次向李先生讲解孩子的病情,并且通过手机拍照的形式,让李先生通过照片“探视”宝宝,给予李先生及家人宽慰。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现在孩子的病情趋于稳定。正是这些一线医务人员兢兢业业、忘我奉献的工作状态和对家属的体贴关怀感染了李先生:“他们守护了我的孩子,我也想尽点绵薄之力保护他们,希望这些口罩能帮上一些忙。”

“真的很意外,也很感动!”新生儿科负责人表示,“在疫情肆虐的时候,作为医护人员的我们从未有过胆怯,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也将继续再接再厉,坚守岗位,守护好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决打赢攻坚战。”

感动|患儿家属自筹捐赠200个口罩 致敬桂林妇幼的“医生妈妈”们

孕产妇和新生儿,既是特殊人群也是新冠肺炎易感人群,必须重点加强对他们的保护。疫情发生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下大力气专门搭建起多道疫情防控防线,全力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承担着我市危重孕产妇急救、危重新生儿急救、产妇安全分娩和儿童健康的重任。为确保万无一失,医院产科、新生儿科、儿科等科室24小时保持应急工作状态,配齐配强医护力量,随时启动急救应急预案,保证急危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全力守护全市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建科于1999年,是桂林市妇幼保健院重点科室之一,桂林市重点建设专科,是桂林市规模最大、收治危重病人最多的新生儿科,负责大桂林市危重新生儿转运和收治。设有重症监护室、普通病区二个病区,开放床位80张,医护人员60余人,每年共收治新生儿约2600人次,抢救危重病人约500~600人次。

科室设备:配备有远红外线新生儿抢救台、进口高频振荡呼吸机、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台、一氧化氮治疗仪、亚低温治疗仪、多参数监护仪、婴儿保温箱、脉搏氧饱和度监护仪、脑功能监测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可作床边血气分析、床边B超、床边心电图、床边脑功能监测等检查。

科室业务:成熟开展各项新生儿业务,如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亚低温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外周血管同步换血疗法、危重新生儿呼吸管理(高频振荡通气、常频通气、无创通气)、早产儿静脉营养、早产儿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新生儿窒息、休克、脓毒血症等诊治。成功治疗多例胎龄25+周体重700g的极早早产儿。率先在桂林市开展吸入一氧化氮抢救重度肺动脉高压、经脐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经脐动脉中心静脉置管、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新技术,新生儿危重症、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综合治疗水平市内领先。重视新生儿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开展新生儿早期干预、新生儿抚触、袋鼠式护理、疼痛评估等项目。积极与产科协作,新生儿医生参与产科新生儿抢救、查房,做到新生儿疾病早诊早治。出院高危儿转介到儿保科高危儿随访门诊,保障高危新生儿健康成长。

咨询电话:0773-2813796(重症监护室)

     0773-2863010(普通病区)

(何永芳、邓惠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