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能力的善良是软弱,是假慈悲。你怎么看?

老孙遁世无闷


大爱无疆域,小爱汇河流。善良与能力大小有关系吗?纯属无机之淡,只要人人心存善念,那有那么多坑蒙拐骗抢贪戮,社会要和谐多少倍,善良与强弱有关系吗?


LEIXIAOCONG


善良不是一天来。没有能力,也做不到善良。勤快的双手,聪明的大脑干来的。每年都有,但不是一两年做出来的,在每年收入多少做的,农民就这样,可能二十多年,更远。国家有难多少要出,穷人有难有时也出点,愿望明天更美好,这样很多年,可能这样身边敢到温暖,明天的更好走,最难受是在北京的时候,没下身的腿,当时就给一百,那年打工路太难了,也许第一次来北京。母亲行善,十多岁时看到不收钱。姨妈现行善看眼不收钱,但我母亲去世十多年,我可能善良走到底。


LvCHaoXian


我相信这种观念挺有市场。

但是,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有高的认同度是社会的悲哀。是人的悲哀。

健康的社会应该从正面评价一个人存在的价值。正面肯定一个人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

没有能力的善良是软弱是假慈悲,这是认为没有能力的人无所谓善良,又简直是剥夺善良的权力。

但这里不讨论人性。

大明末年,流民造反。有个张献忠。此人留下一个有名的“七杀碑”。张献忠带领那些简直活不下去的底层人,纵横数省,血流成河。

依以上观点,张献忠是有能力的人,既不软弱也不假慈悲。可是,他也真不慈悲,真凶恶。杀人如麻。

张献忠只有两只手,一刻不停,能杀几人?

跟随他的人都在杀人。这些人往昔的软弱和佛性都被藏起,干起凶恶的勾当。

健康社会应该鼓励人的善良肯定人的善良。

因为,善若去了恶就来!


恬然滋味


我以前写过一首小诗:

世间人有善恶分,不可盲目助他人。

农夫惨遭毒蛇咬,东郭险被恶狼吞。

我认为人应该善良,但是不能过度善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大家都听说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也听过《农夫和蛇》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营救狼和蛇,也是善良的本性使然,但是如果没有防御狼和蛇的能力,那么这样的善良最终会导致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蒙受损失,很多人反倒被自己的善良所伤害。

所以我更提倡对善良的人善良,对不善的人在用善良感化的同时也要有所防备,以使得我们的善良真正起到了好的作用,这样的善良才有意义。


小小野猪


善良是很珍贵的,但善良要是没有长出牙齿来,那就是软弱。

我们都知道善良是一种美德,对人要和睦,处事要豁达。可是现在这个社会,越是善良,越是会变成被欺压的对象。

当一个人饥寒交迫的时候,你给他一碗米,就是解决了他的大问题,他会感恩不尽。但是,你如果不断的施舍,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了。

人性都有贪婪的一面,时间久了,你的一碗米不够,二碗不够,三碗四碗还是堵不住他的口,尽心竭力也是杯水车薪。

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你若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

心肠太软,容易被当软柿子捏;心眼太好,容易被当缺心眼看,最初的善意帮助,会变成最后的恶意后果。

也许你行善布施,广集善德,举手之劳的小事并不会导致什么大的损失。然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当他的所求得不到满足,反咬一口时,你也最容易成为无辜的受伤者。

没有棱角的善良,不仅不能向世界传达你的善意,反而输送了你的怯意;没有原则的善良,让真正的朋友寒心,让不值得的人永远不懂得“不可侵犯”四个大字。

“你这么好,一定要帮我哦。”

“你这么好,一定不会拒绝我吧。”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一些人出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

可是仔细想想我好,我就一定要帮你吗?何况我好,并不是我帮你的理由。

做一个有棱角有锋芒的善良人吧,懂得用智慧惩恶扬善,在好人那里还是好人,在坏人那里露出自己的锋芒和自己烈性。

人需要保持一颗善心是没有错,但不是对谁都好都没有底线,你没有底线,他们就没有原则。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就助长了恶。

有棱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没有锋芒、没有棱角的人,是很难在这个粗鄙的世界走得更远。

愿我们的善良,都带点锋芒。



混酒小公举


首先必须得承认善良是一种美德,具备这种美德的人就应该值得被身边的人给以肯定。善良的人没有心机,心底纯洁,为人做事都不会有污邪之念。如果说善良的人没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情,或者做了一件事情没有让他人得到应有的益处或好的结果,那这也并不能代表善良之人是软弱和假慈悲,毕竟软弱的人和怀有假慈悲的人要去做一件善良的事情也是很难的。\r

再者具备一颗善良的心,去做善良的事情,无论结果是好是坏,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相信他人都不会忍心去给以负面的评判和打击。\r

在这里我也想到了一句类似的话那就是,世界上最廉价的是贫穷的温柔。没有能力的善良是善意的,是暖心的。所以无能力的善良不能跟软弱和假慈悲相提并论。\r

不知道各位看官对我的想法有什么意见,欢迎给以中肯的批驳。





扬帆起航HLH


毫不客气的说,善良与能力没有半毛钱关系,拾荒老人每年资助大学生,富得流油的商人一毛不拔;地铁上老人给孕妇让座,年轻气盛的青年却视而不见……我只想说,善良是一种选择,你的善良,终将美好!





Silence未来可期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真是挺可怕的!

这样思考问题的人,再往前发展一步就是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轻慢普通人、底层人的善意,甚至诋毁释放善意为假慈悲;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类人骨子里是无限崇拜所谓能力、所谓力量,盼望强势者施恩,认为权利拥有者、财富拥有者释放的善意才是真正的、有价值、有意义的善意。

这类人常常会被社会名流、影视明星们表演出的善意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对于身边人实实在在的帮助,熟视无睹、不屑一顾。

我几乎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稍微认真一点、动情一点的如实表达,就会让这篇文字、文风变得敏感和感性起来。

我觉得,现在身边的这类人已经远离了普世价值观,对于善良、对于常识、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认知,出现了人性上的扭曲。

记得,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前些年发明了一个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的共性是,世俗、有知识,眼睛永远向上看;他们有知识没常识,有文化没道德;有些出生于贫困农家的孩子,考上硕士、博士,爬到一定位置,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不认。去年有一则报道,父母年迈,在农村老家,特别希望见到孩子,并希望得到孩子的一点帮助,结果这个被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如今已经在海外生活。他声称自己也没有能力帮助父母。我想在这个孩子的心里就是这样看待自己的父母的“没有能力的善良是软弱,是假慈悲”。父母显然被归于弱者、没有能力的人。他们当初对于自己的养育之恩,也归结为了软弱和假慈悲了吧。

比如,当有人对街边的流浪者施予帮助时,这类思维方式的人会站出来说:不过是个快递员,自己都朝不保夕,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吗?再说了,也不看看流浪的那些人有手有脚,完全是装出来的可怜,不要上了他们的当 ?

比如,看到一条掉在河里的猫和狗,这类人是视而不见的,如果有人施救,这类人会迅速跳出来说:看看它们身上带有病菌,让它们自身灭好了;你把它们弄上来,你有能力养它吗?

这类人常常自己不屑于释放善意,同时也阻止其他人表达善意。这样的人一旦遇到灾难,会先想到建一座神坛,然后让神坛上的神仙、无所不能的救世主帮助自己、拯救自己。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是有一种叫做“共情”的普世情感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应该为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身边的人释放善意。

如果我们身边很不幸有了这样思维方式的人,您如果改变不了他,就请远离他。这样的人不适合做我们的朋友,他的自私和狭隘是一种病毒。

这样的人发展到最后,很可能真正成为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患者。

不好意思,这篇回答说讲得有些直白,请朋友们见谅。


附: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为人质情结、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被害者对于加害者产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认同加害者的某些观点和想法,甚至反过来帮助加害者的一种情结。这些情感被认为是不理性的、滥用的同情心。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更倾向是人们用来掩盖不想讨论问题的假想状态。

蓝日


首先很高兴能够回答楼主的问题。 其实没有能力的善良不是假慈悲。 我曾经在一部电视剧里面看过,有这么一句台词:“人变坏是一念之间,而作好人需要的是一辈子的信念。”

其实善良是一种美德,因为善良,不会去和别人争论,因为善良的人,会原谅别人的过错,虽然会被别人当作软柿子,随便拿捏跟嘲笑。但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他也会凭着心中的善良想尽办法去帮助他人,尽他的微薄之力。 其次人无贵贱之分 ,心却有质地之别。这个世界需要太多的正能量的人,来传递下去。 有句话虽然是这么说的“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但没有说没有能力就没有责任。 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公民心中都应该有善良,无论能力大小,让我们帮助那些软弱痛苦的人,让爱传递下去。





科幻电影集


人生的路自己走,难听的话别在意,活得轻松是目的,过得自在才开心。人活在世上难免会遭人非议,你优秀有人嫉妒,你有本事有人抵毁。真正的善良不是软弱,更不是退让,而是从不主动伤害别人。为了自己的那些痛快,去给别人制造伤害,是损人利己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甚至是应该被批评和谴责的行为。要知道这个世界之所以温暖就在于发自内心的奉献,那些奉献带着爱心更拥有善良,能够传递下去,也能够温暖人心。当一旦有人为了自己可能得到的而去伤害别人的的时候,甚至把那些仅仅出于礼让的行为,归结为自己应该有的权利的时候,人与人之间就出现了问题,温暖就将瞬间变作寒冷,让人觉得加倍难挨。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可以有不满,但是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被满足的欲望,而去用恶毒的语言形容和评断任何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