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这是我上周收到的一段求助信息,这位家长发现一向乖巧的女儿居然是一个耽美的“腐女”,震惊无奈又愤怒,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实在不明白为何女儿会这样?

现在的小孩都怎么了?!

为了和这位震惊焦虑的家长更好的沟通,我选择先从“科普”入手。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家长们应该了解的几个keywords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关于“腐女”两大明显误解

1.“腐女”是女同性恋

虽然迷恋以同性恋爱为主题的作品,但她们并不是同性恋,相反正因为“腐女”是异性恋,才会喜欢看男同性恋题材的作品。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大多数的腐女有着正常的性取向,日常生活与普通人无异,表现多为乖乖女。

腐女们喜欢男同文艺,其实这与青春期的幻想有关,她们喜欢幻想美丽纯洁的爱情,与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有个温暖的火炉并无太大的差别。

当然,爱情的男主角们必须是美男子。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2.“腐女”是心理变态

关于心理变态,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不可否认BL作品中有反伦理和性变态的要素,但爱好者大多还是表现正常的,其中也不乏高学历和拥有幸福婚姻的高智商高收入人群。

我们能说一个少女喜欢幻想就是心理变态吗?

所以家长切忌给孩子扣上“心理变态”的帽子。

那为何近些年“腐文化”大行其道呢?

男男爱,古今中外皆有之。在中国,如果家长们去搜什么“娈童”“断袖分桃”“龙阳”“苻坚慕容冲”之类的关键词,新世界的大门就会为你打开,很多历史和语文教科书上的常客,时常教你重塑三观。

但过去这些上层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嗜好”为何在当今的青少年群体,尤其是女性中大行其道呢?这就明显要“归功于”日韩、欧美流行商业文化和网络“二次元”文化的兴起了。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英式bromance——《神探夏洛克》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真腐国——泰国 《暹罗之恋》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腐文化大本营——日本 《黑执事》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后起之秀——中国 《上瘾》

“腐女”群体发展的十分迅猛,尤其是这一两年,甚至是一些影视文艺作品的制作方,打着卖腐的擦边球来吸引眼球,既不会公然得罪传统舆论,又能迎合腐女们的口味。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伴随着《陈情令》大火,影视圈可说是无腐不成戏。更别说二次元的动画漫画作品中,腐向几乎成为几大主流之一。我国青少年集中的二次元弹幕网站——B站,也被戏称为“全国最大的同性交友网站”。

就连我们的“钢铁直男”姜文老师也忍不住在《让子弹飞》里和葛大爷卖了把腐。所以,不管家长们是否愿意,是否接受,“腐文化”已渗透到当今流行文化的各个角落。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家长们的疑问——“腐女”为何钟爱男男恋?

Tips 1:耽于美的幻想

“耽美”是一种浪漫主义文化。它所强调的只有美,沉溺于美,唯美是从,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美”的形式包装,甚至连死亡都要死得凄美。这种对“美”的极尽奢华的演绎及描绘,会让进入这一世界的少女们感受到一种与外界完全不同的体验,仿佛世外桃源。在其中她们可以随着故事华丽的画面,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在现实的世界中是一直被压抑着的。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存在主义的观点称,美是人类躲避的痛苦的方式。在感受美的时候,人类就会忘记现实的痛苦,因此美是对现实最大的防御机制。这个“美世界”为这一群女性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摇篮,让她们在此躲藏,可以在其中持续做“白日梦”,而不愿清醒。从心理年龄来说,她们只是一群孩子,一群等待着爱的孩子,等待着有人能告诉她:“你需要长大了。”

Tips2:防御心理,压抑欲望

不少“腐女”来自于比较严谨的家庭,严于男女之大防。在东方家庭的教养文化背景下,性教育开放程度不高。在中国,女孩如果喜欢“性”就会受到负面的评价,比如不是好女孩之类的差评。女孩将视线转向男男恋,可以避免得到过多的指责,因为男男恋是离异性恋女孩距离最远的一种关系,在男男恋的世界里没有女孩,女孩可以作为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看待,这也是一种防御外界指责,保护自己的心理。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男权社会,男女对“性”有明显的双重标准,男人的性和规范没有那么压抑,女性的压抑则厉害很多。男性可以较直接较公开地去看女性图片、有色影视、谈论等,但是女性则不行,所以耽美小说和YY,就成了途径之一。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Tips3:嫉妒和反抗心理

当女性喜欢一个美男子时,她不希望这个男的没看上她而看上别人。很多男明星选择隐婚,就因为怕女性粉丝们失望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女孩受不了男孩没有钟情于她,而钟情于其他女人。如果他是同性恋,那女孩子心理上就比较轻松。“腐文化”的盛行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女性性解放,不少腐女有女王心态,她们意淫男性之间的关系,把男人想象成gay,是想削弱男人的威武之风。其实这种娱乐心态的背后,是对男强女弱,男尊女卑关系的不满和反抗。

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1、家长应多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多学习相关信息和知识,不能“故步自封”。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往往只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一面,直到孩子爆出所谓“早恋”、“性取向问题”,甚至离家出走、怀孕堕胎、为情自杀等,才来求助,而他们往往说:“我的孩子原来很听话、很单纯的,批评她也不会还口。”其实孩子根本不愿意听家长说教,觉得家长既“落伍”又不了解自己,但为了不和父母发生冲突,就把愤怒和不满压抑起来。有些内向的孩子最后以自残来宣泄,有些外向的孩子则选择“变态”的方式来表达。

孩子在出“状况”之前都有先兆,如情绪和生活习性的改变,出现某些奇怪的言行等,而家长们常常自以为对孩子很了解,会赋之于合理的解释,却从来没有想过孩子会有另外的一面,根本不相信她会有“越界行为”。甚至有的孩子直接承认自己的“变态”,家长都不敢相信。

2、不能把孩子养在“梦幻城堡”里!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有的家长信奉“女孩要当公主养”,一方面对女儿关怀备至、千依百顺,另一方面特别担心女儿受了外面复杂世界的影响,很少让孩子和外界直接接触,恨不得将孩子养在“梦幻城堡”里。因为父母的过度关怀和保护,孩子被剥夺了面对现实问题的成长机会,导致孩子难以获得成就感,自我价值感偏低。

孩子在家里,感觉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但在外面世界又深切感到自己的无能脆弱,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常出现误判和不知所措。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对外部现实世界缺乏直观了解,难免充满了迷惘,退缩畏惧。这样形成了“塔里的公主”——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价值感低,耽于幻想,没有主见,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是五六岁孩子的心理状态。

3、用理性、平和的心态和孩子沟通

“腐女”来袭,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过界”或存在明显偏差时,先应与孩子平心静气地沟通,了解她对爱情和美的幻想,而不要盲目地一味责骂和打压,这样做往往会有不良后果。心理学中有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双方家长越反对,并不见得“情比金坚的”恋人反而越坚定地要在一起。如果孩子过分沉溺幻想,导致茶饭不思,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那么就需要和她深入沟通,仔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无效还可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