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顯現,工地開出高工資,農民卻不願意幹,這是咋想的?

新大風歌


很多工地雖然已經開始逐步復工,但是對於農民工上班有著比較嚴格的規定。一方面需要當地開具健康證明,沒有健康證明的情況不能正常上班,需要先行隔離。對於農民工來講,他們在工地上上班,本身就沒有固定的居所,如果再需要自己花錢去隔離7天或者14天的話,很多人是不願意的。

就像我們村裡面有一個鄰居,原本他可以很早就外出打工,但是要去打工的話就必須先到工作所在地隔離14天。如果要去當地隔離的話,必須住賓館,而且費用自理,這對於農民來講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開支。很多人認為還沒有掙到錢就要花一筆錢,根本就不划算,還不如在老家待著,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再出來打工。

與以前不同,現在的80後、90後的年輕人是不願意去工地工作的。由於工地裡的工作是比較辛苦,又是又髒又累的,而且在工地幹活有沒有年輕的女人。而很80後、多90後年輕人又是比較愛乾淨的,他們寧願意進工廠幹一些低工資的工種,也不願意以較高的工資留在工地上打工。

所以在年輕人在工地上不願意幹,而年齡大的一些人在工地上又不能勝任工作的情況下,造成了現在工地上一些工人短缺的情況,而有技術的,又年輕的工地工人則更是短缺的。

農民務工觀念在改變。以前農民工在外出打工時,會更注重薪酬待遇,對於務工的遠近並不會介意。但是在疫情發生後,很多農民工在看到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受到疫情的影響不能回家過年和家人團聚後,在外出打工時,除了會考慮工作以外,也會選擇離家較近的地方打工。

所謂的高工資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如果是縱向比較,確實是高工資,八十年代農民工大工一天才六七塊錢,小工一天才兩塊多錢,和那時候比較,現在的農民工工資確實是高了。但是換做橫向比較,你就會發現,各行各業工資都提高了,物價也高了,消費支出明顯增多。所謂的高工資也就不再吸引人了。再者說,現在誰家也不是太緊張,就業門路也多,到處缺人,其他行業工資比工地也就低那麼一點點,沒有必要再去工地吃苦賣力!

1、從大的方面來說,我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社會,可以進行勞動的青壯年勞動力正在減少,然而各種用到農民工的基建工程並沒有減少,並且國家還在一直加大投入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人少了,工地多了,當然就會出現用工荒的情況。

2、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現在正規的工地,對農民工的年齡都是有一個要求的,就以我待過的項目來說,農民工的年齡不能超過53歲,過了53歲之後,公司就不給籤合同了,這是公司的硬性規定,其實也不單單是我們公司,只要是大的建築公司,例如中建、中鐵,中交、中水等都有這方面的規定。所以說有時候也並不是農民工不願意幹,而是他的年齡超出了範圍,公司不要。

”用工荒"只是個偽命詞,中國十幾億人,各行各業人才盡出,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用工荒。如果一個企業招不到人,那就說明自己開出的條件有問題。很多企業和工廠都希望把員工當牛使,還希望員工把工廠企業當成家,現在社會很現實的,你出錢我出力,交通和社會信息都非常發達,不要再畫大餅談理想,吃這一套的人都準備養老了,老老實實提高福利,尊重工人,不要總想著在職工身上剪羊毛。

大家都知道最近幾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出現了巨大轉變,很多開發商企業都已經破產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建築商承包方都拿不到開發商給出的工錢,如果承承包商都拿不到錢,那麼農民工能拿到錢嗎?如果拿不到錢,給出再多的工資也是白搭。

當然最重要的是,現在服務業變得越來越發達了,所以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的那麼除了去供地買苦力之外,還有更多選擇,所以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基本上沒人原因去供地做又苦又累的工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