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雅石文化"之东西方差异:从《红楼梦》“木石奇缘”谈起

闲话

导语:

人类自古与石头渊源深厚,《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红楼梦》中的"木石奇缘",就是最好的例证。从神话到现实,从文学到生活,石之一物,变幻莫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世界人。

红楼一梦,木石情缘,多少痴男怨女,为之魂牵梦萦,悲喜着梦中的悲喜,沉浮着书卷的沉浮。

这是一个“关于石头”的久别重逢的故事。

前世一株绛珠草,三生石畔,与君相逢,得君雨露。此世幻化为人,潇湘馆内,倾尽泪水,为报君恩。

宝黛初见时,宝玉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人人笑他痴狂,但却是,前世有约,今生再续,未了之缘。因此上,她对他的情,终是落花流水,他对她的意,竟也望断天涯。她终究还是走了,去了该去之处。身本洁来,还洁而去。泪尽之日,两分之时。

所有的悲剧,只因“木石奇缘”败于“金玉良缘”。

闲话

木石奇缘

从古至今,人与石相互渗透,形成了"石中有人,人心有石"的雅石文化。日月推移,时光穿梭,文化附魂于石,传承演变,博大精深 ,精彩纷呈,谱写了一曲曲诸如《红楼梦》般的赞歌与悲歌。

那么,什么是雅石?雅石是大自然经过上万上亿年的熔炼、铸造、冲刷、打磨而成的杰作,是呈现自然之美的赏玩品。

将观赏石称为雅石,最先是由台湾赏石家林岳宗提出的。他认为:赏石不仅是观赏其外表的奇、怪、色,更应共赏诗情画意般优雅的意境。

在收藏界,雅石以其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的特点独领风骚。一方上好的雅石就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道风景,一场回忆。

因此,雅石又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博学的书,不调的花。"

闲话

雅石欣赏

雅石与雅石文化

雅石的称谓之多,是任何一种藏品都难以比肩的。

除"雅石"之外,还有观赏石、石玩、赏石、奇石、水石等众多名头。对于雅石的命名,由古至今,各含其意,难分伯仲,一直是中外赏石界争论的焦点。

雅石文化很有讲究,雅石之"奇"是指奇特,雅石之"雅"是指雅致,赏石之"赏"是指观赏,石玩之"玩"是指把玩,寿石之"寿"是指长久,供石之"供"是指单摆,圣石之"圣"是指尊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有研究者指出:“都叫雅石分不开档次,都叫奇石分不开类别,都叫赏石分不开石赏,都叫石玩分不开大小,都叫圣石分不开尊卑,都叫水石分不开火生,都叫寿石分不开短长。"


闲话

雅石欣赏

提到"供石",它源于一种人格化的崇尚与追求。

摆着的虽然是简单的石头,涵盖的却是深刻的文化内涵。既称供石,给人们潜移默化的感觉,就是精品之精品,并隐含很强的自律性:“在人们心中只此一块,只供一块。”

对于"供石"的审美与领悟,需要书法、绘画、音乐、文学等各类艺术作为基础、各种文化作为底蕴。一方供石,仿佛一部天书,博大精深。

雅石文化是一个人人皆可涉足,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入门的艺术殿堂。进来的,高不见顶,深不可测;没进来的,只能触及厚厚的墙。

闲话

雅石欣赏

东西方雅石文化的差异

东方雅石文化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赋顽石予生命与灵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情怀是相通的。因此,东西方在雅石文化上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两者的很多关注点是相同的:都重视奇异独特;都强调源于天然;都讲究审美价值;都强调怡情养性;都注重经济价值;都带有人文色彩。

然而,由于东西方在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东方雅石文化与西方雅石文化又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两者仍然存在诸多不同。

闲话

雅石欣赏

  • 1. 从历史年代看差异

东方赏石风尚,始于中国魏晋时代,兴盛于唐宋,进而影响至周边的东亚、东南亚诸国和地区。

西方雅石文化,产生距今不过二百年时间,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产物,是基于工业革命时期诞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古生物学等科学理论而产生的。

因此说,东方雅石文化的历史比西方悠久得多,影响也更加深远。

闲话

雅石欣赏


  • 2. 从文化背景看差异

东方雅石文化产生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是由文人土大夫倡导而衍生的一种“雅文化”,深受“儒释道”思想熏陶,是一种感性内省的文化活动,带有经验累积性质,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东方雅石文化比较注重人文内涵,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

西方雅石文化从一开始便有科学理论为指导,收藏者主要以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博物馆主为主,是一种理性化的收藏活动。有着比较明确、科学的理念,观赏主体以动植物化石和矿物晶体与标本为主。

可以说,东方雅石文化实际上是东方民族感情、信念和价值观在雅石领域中的反映与延伸;而西方雅石文化则主要是科学、技术知识在具观赏价值的自然物体方面的展示和印证。

闲话

雅石欣赏

  • 3. 从人石关系看差异

这方面,中国著名雅石收藏和鉴赏家俞莹的观点十分有道理。

东方赏石注重主观体验,形象思维,讲求诗情画意,提倡抚玩品赏,人石交融。

西方赏石则强调直观感受,逻辑思维,探究成因机理,只适远观陈列,不宜近取把玩。

闲话

雅石欣赏

  • 4. 从收藏评鉴看差异

东方人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雅石文化的观赏主体以自然石种和天然石形为主,喜欢造型石与纹理石,丰富多彩,随心所欲,因人而异。同时,还讲究雅石命名的诗意。东方雅石那种富于想象的题名,在西方是极少见的,这也是东方雅石评鉴标准之一。

西方人对雅石爱好源于从矿物学、生物学,喜欢研究矿物晶体和生物化石,并按科学系统分类命名。西方对雅石价值的评价标准更注重其本身的科学内涵,强调美感与科学的统一,注重雅石形成机理的探究,重视学术科研价值,按科学眼光和思维评价其价值。

可以说,东方国家的雅石文化偏重艺术型,西方国家的雅石文化偏重科学型。

闲话

雅石欣赏

  • 5. 从鉴赏方式看差异

东方雅石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感性艺术、综合艺术,由于雅石具有富于变幻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来欣赏它,更多内化为一种个性化的审美追求。

西方雅石文化则比较注重科学和历史的内涵,是一种理性的鉴赏方式。西方雅石常常以石种和产地直接命名,这与东方雅石强调艺术化欣赏有着本质区别。

可以说,东方雅石文化注重观感与韵味,而西方雅石文化却更重科学与价值。

闲话

雅石欣赏

结语: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东西雅石文化的差异正在互相接近,并有逐步融合的趋势。如收藏石种的差异已经不在那么泾渭分明,表现得既有差异,也有相似。

其实,远在西方雅石文化诞生之前,东方就有了收藏矿物晶体、化石的收藏家,比欧洲早400多年,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多次提到过矿物品体、化石和陨石,"化石词"也是由此而来。

由于时代局限和文化背景不同,我国古代矿物品体、化石的研究并没有形成气候,直到近代自然科学在欧洲诞生后,才由西方雅石爱好者予以发扬光大。

闲话

雅石欣赏

现在不少西方国家开始对东方赏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出现了许多赏石组织和爱好者。这说明东方雅石文化是具有渗透性的。欧美诸国纷纷成立了赏石组织,卢森堡还成立了"欧洲赏石联合会"。

随着东西雅石文化的进一步交融,东方古典的审美观也因这种交融而改变。如中国古代重视"皱、透、漏、瘦"的赏石审美观,也逐渐融入了现代重视色彩的审美观念。古代流行的太湖石、灵壁石等,不再是收藏家唯一的宠爱,而名不见经传的广西红河彩陶石,则以迷人色彩,成为一匹黑马。

东方人原不以为意的东西,经西方人启发,而成为雅石收藏珍品的例子很多。同时,更多的情况是西方人不以为然的雅石,经东方人诱导,成为西方收藏家追逐的品种,这正是东西方雅石文化交融的趋势。

闲话

作者简介:千雨千江月,生于风花雪月,长于濛濛烟雨,居于满城繁花。酷爱散文、诗歌、赏析,在时光书笺中,品茶,品书,品乐,品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