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好了,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舍不得吃、穿、用,死省死抠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子?

江兰东宇


为什么呢?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吧,老一辈的人大都经历过苦日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对于他们来说太难忘了,挨饿的感觉终身都不能忘怀,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们仍然害怕那种日子的到来。

比如我的奶奶,今年80多岁了,经历过59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当时村里多少家人都饿死了,奶奶的妹妹也是在那场灾难中死去的。

所以她生活非常的节俭,尤其是吃的,有多少次,东西坏了,过期了,告诉她不能吃了,她都舍不得扔。告诉我们:哪儿坏了,我吃着就挺好,比以前吃的树皮好吃多了。

他们的节省已经深入骨髓了,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无论生活变得怎样,他们还是惧怕,怕是不是突然有一天,没有吃的东西了。


依米花呀


现在的年轻人对这样的问题很不理解,往小说勤俭节约,往大说传统美德。我讲几个真实的故事,杨妈快九十岁了,却一如继往的生活习惯从不改变,早上喝点稀饭吃点咸菜,中午弄点蒜汁吃个馍就算一顿饭,晚上吃个葱花汤面了事。和杨妈拉家常,杨妈说她结婚后生了六个孩子,.一人挣钱养家,一月工资三十六块,还有两个父母老人在一起过,生活过的很节俭,炒个萝卜条都不舍得吃根偿偿咸淡。杨妈有时饿的实在不行,就弄点凉水蒜汁放点盐就着吃块馍,还不敢吃饱,只是压压饥,粮不够吃,钱不够花,不节约着算计,就会断饨的,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肠胃,偶尔喝包牛奶,就拉肚子,吃点肉也拉肚子,炒菜油大了都拉肚子。杨妈说现在生活好了,可她每天还是离不开蒜汁,就好那口,看着杨妈满脸幸福满足的笑容,我的心泛起阵阵辛酸,杨妈妈含辛茹苦一辈子,却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另外一个故事是老邻居孙妈她五十多岁,她刚结婚时就四床被子一个毛巾被,床是借后勤的,剩下什么都没有,两口子月工资加起来一百零二元,每星期四位老人都得转圈看望,不能空手那叫不孝顺,就买斤蛋糕或者麻瓶,老人那时没有医保,遇上老人有病特别是做手术就会花去几个月的收入,孙妈两口子连续十年沒给自己身上买过一根线,自已舍不得吃穿,却每逢节假日都买两斤肉,两只鸡,两条鱼孝敬双方老人。孙妈现在也成了老人,她从不外出吃饭,闲贵,也不吃零嘴闲不顶饭,穿一些过时衣服干干净净,很爽气。上星期在九院做手术,儿子买了枣苹果香蕉各三斤,邻床病友比孙妈大八岁,孙妈说姐姐呀,这枣和香蕉给你吃吧,我只爱吃苹果,孙妈儿子笑着把枣和香蕉提到了邻床病友那,几块钱的面孙妈都舍不得花钱吃,总是坚持打完针回家吃饭。孙妈这样的老人节俭一辈子,却给儿子全款买婚房,买进口车,给孙子买一小块蛋糕都花二十多块,孙妈就象一本书,让人看不懂,但你如果翻来复去的看,定能悟出点道理。她人生的闪光点折射人物:周恩来.雷锋,大爱无彊。


wanderfullife926


现代的老年人钱不少,但钱那去了呢,大部分被传销的骗去了,就拿我爸妈来说吧,两个一月退休工资五六千,节省到冲厕所都到附近的一眼泉水提水冲厕所,一个月最多开销一千多元,电话费都是我给他们交一年的,平时即使生大病住院我们都给他交了,住院费他们还报销自己花,退休一二十年了,居然没存一分钱,钱去那了,全被骗了,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和电器。那些搞传销的经常把他们叫去洗脑,你不信各处经常一堆堆老年人挤公交从这到那的到这处去免费领这领那听人讲课,这些人嘴确实甜,爸妈喊得很亲热,比自己儿女还喊得亲热,这也是人我爸妈说的。有一次父亲花了上万元去买什么藏方金尊,结果吃丁血小板只有五个,差点死在医院,我赶紧回家守护,又是找人输成分血,好不容易把血小板提上来,病房里我问父亲,你上当受骗了找不找他们赔钱,父亲当场就说,肯定要找他们赔,差点要了我命,起码赔一二十万,我说,赔那么多我不敢去,容易搞成诈骗或敲诈勒索罪,几千元我倒是可以去找他们,并把你没用完的东西找他们退成钱,因为父亲住院,也把他们吓着了,我叫我弟先退未使用完的保健品,退了一万多。剩下的是找他们赔几千元药费,我父亲听说我只要几千元,脸一下就红了,你父亲差点死了,几千元,你别去了,我让你弟去。我弟胆小,叫我去,我去找他们讲理,我前脚上楼跟他们讲理,后脚就有人打电话给我父亲讲好话,大概给他们讲了二十分钟,父亲电话来了,叫我不要找他们闹了,别人工资都开不起了。我当场火冒三丈,直接电话里跟父亲顶上了,这事没商量,不管你找不找他们,钱肯定要找他赔,最后对方以捐款名义赔了几千元,走时我说了,你以后再卖传销品跟我父母,我会找你们麻烦的。出院后我跟父母说,我知道你们以后还会受骗,但你们不要动不动就是几千上万的被骗,被骗几百无,就当他们哄你开心也没什么。其实离家近一年了,他们两老的还是没改,依然这样,我弟还天天回家看他们。


用户95978935307


我是六零后,父亲四零后,女儿九零后。三辈人,三种世界。当然,如果要往上数,爷爷辈,当然已去世多年啦。现在父亲在家,七十多岁了,仍在农村老家;本人大学毕业后,现在中小城市。大女儿大学毕业后,现在英国学习。

我常常讲,在这四辈人中,爷爷辈就是吃苦的那辈人,没有享受过中国社会发展后带来的幸福生活,他年轻的时候,力气非常大,据说是赤脚挑鸡蛋到昆明去卖,近两百公里的路程,四天一个来回。到死的时候,都是舍不得买点好的吃,买点好的穿,当然,也没有。父亲这辈人呢,到老年了,终于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他说这是年轻时包括大队干部、公社干部做梦都不敢想的日子,不要说天天吃白米饭,顿顿有肉吃(只要想吃,都会有),现在我这一辈,包括在农村的两个弟弟家,每家都有一辆轿车。再说盖房子吧,在我记忆中,包括我自己的在内,已经盖过五次房子啦,父亲最先盖的房子早已破败不勘,不再住人了。父亲第二次盖的大瓦房,其实后辈已经看不上了,土墙木瓦房。如今,村子里盖房子的,都是浇灌房,至少两层半,或者三层,外墙至少刷墙漆,要不就是贴墙砖,内部的装修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我说,父亲这辈人,在后半生的时候,终于见证到了他们年轻时官方宣传的好日子,并且比当时的日子好得不知多少倍。他曾说,年轻时,县里组织人修水库,在劳动的工地上,干部宣传说,以后的日子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经常都会有肉吃!”他说,那个时候,很多人并不相信。但是,他们不仅看到了,也享受到了。最可怜的是爷爷那辈人,苦劳一辈子,没有得点好的吃,没有得点好的穿。

我这一辈人呢,也苦过,但说实话,至少没有饿过肚子。我的女儿辈呢,那就更不用说啦。

其它不说了,就说吃的吧!

父亲这辈呢,就是什么能吃吃什么,当时主要的目标之一,其实也是国家的目标之一,一是吃饱,二是穿暖,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吃饭穿暖。我这一悲呢,就是不愁吃不愁穿,现在是就吃的来说,是想买什么基本就能买什么。对于女儿这辈人来说,则是:要吃什么就能有什么。

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造成了老一辈人,其实是三辈人本质的消费观念的不同。父辈呢,那就是:能吃的东西就尽量吃到肚子里面去,不吃掉是浪费,是罪恶。因此,他们是不管是剩饭也好,剩菜也好,都舍不得倒掉。都要吃到肚子里。我这一辈呢,就是可以吃的尽量不浪费,吃不成的就不要啦。女儿这辈呢,又是完全不同了,好吃的才吃,不好吃的就不吃,即使是新鲜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不同的观念,因此,相信在很多人家里,因为这样的观念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冲突还是不少吧!

为此,七十多岁的老父亲,即使每年我们给他的零花钱不会少于一万元,在农村这是非常不错的啦,但他基本不怎么花,更不会买穿的。而在劳动上,或者说对土地的留恋上,更是顽固啦,有一点空地,都要种上庄稼,栽几棵瓜,栽一些菜,即使这些瓜最终长大后没有吃吃不了,因为不养猪了,也没有猪,就是搁了坏掉,也仍然要种地。他们的观念就是,不劳动,让土地闲置或者荒着,那是罪恶,是不能容忍的。要让自己停歇下来,除非自己真的是不能动啦。因为只有那样,他们才会觉得心安,才会觉得舒服,当然,在他们的角度来说,那就是幸福。

因此,老一辈人,就让他们按照他们喜欢的方式过日子吧,没有必要硬是要扭转他们。这个是有很多具体的例子的,很多被子女叫进城的父辈们,本意是想让他们享享福,那知道父辈们认为那就是受罪,一天到晚在那个小空间里,锄头扁担不见了,总觉得魂丢了一样。很多人在城里没有多长时间,不仅精神萎靡,身体也垮了。不是有一个故意吗?说在山沟里的一位八十岁的老人,身体硬朗,还能挑粪上山种地。八十岁生日,在城里的子孙辈认为该让老人来享享福了,于是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寿宴,寿宴上,这个孙子请爷爷吃点好东西,那个孙女请爷爷尝点好糕点,大鱼大肉都往爷爷碗里夹,哪知半夜,爷爷腹痛难忍,没有抢救过来,就去世了。

因此,本人觉得,我辈不能苛求父辈不会享受,正是父辈以及我们的爷爷辈、祖辈,通过他们的劳累,为我们打下了发展的基础,才让我们有了现今幸福生活的基础。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当然,我们也不能苛求我们的子辈,要如我们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惯一样,毕竟时代在进步,中国在发展,在复兴,在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相信下一辈的梦更会进步和发展,会更加的美好。

也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父辈、爷爷辈当年的梦想,是不是在我们身上实现了,他们生前是否享受过了他们曾经梦想过的生活呢,不管时间长或者短。


锐眼说小区


节俭不好吗? 酒店里一桌子菜没吃完。 大家拍拍屁股走人了 全部倒掉。 是虚荣? 还是我们富有的只能这样 才能证明发大财了

有的人家把半新的体恤。裤子。 上衣不喜欢了 拿来拖地。 或者放到门口。 当垫子。 这样才能证明发大财了

快递盒饭吃一半。特别是米饭倒掉了。 ……

等等商家掌握了顾客心里。 卖的东西或者菜之类的。 捆绑在一起。 不给拆分 吃一半扔一半。 用一半扔一半。 l这样证明我们高贵了

人的需求有多少。 吃多少。 用多少。 剩下的浪费,来满足国人心里上的。 自豪富有感

我去日本酒店住。服务人员告诉我们。 洗澡水不要倒掉。 明天可以拖地。真心感动

大自然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完的。老人家节俭不是小气。 大自然报复人类的时候傻眼了吧

诸葛亮戒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卓兰小姐


我现在才51岁,算是二号小老奶奶了。在学校食堂打工,说真的,我现在就是一分钱都不舍得花在自己身上!除了上班坐公交车来回1元6角钱,我一天一分钱都不花,偶尔想吃点猪蹄,想想太贵了,算了吧!现在钱难赚,还是省省吧!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平平大妈


大吃不回头,我的—朋友,当年也可算老板级人物,动不动就敢喝人头马酒,我跟他收入差不多,他经常讲我省君子,结果他生意垮了,五十多岁,到了翻拉圾桶的地步,我也接济过他几次,但也帮不了长久,他家庭破败妻离子散,不到60岁,离开人世,如今我60多岁,虽然月进近两万,照样不忘初衷,照同创业时期生活,月消费不超两千,计划开支,也过得不差,希望别喷,人难免不得不居安思危。


—针见血


小编!你说的这些为什么?我有些不赞同。五十岁中年人就不说了。65岁以上我身边中老年人多的是。这个要看经济情况。可能边远山区,或五保户老人才会有这种情况吧。但也不是你说的每一项都这样节约。我家兄弟姐妹六个。我爱人兄弟姐妹五个。我了解他们!都不是这样。都这年代了还干这等蠢事。以我个人的实际情况说一下吧! 先说吃,首先进入中老年身体机能下降了。我有胃病。不能胡乱吃东西。我女儿女婿经常叫我们俩个老的去自助餐。什么都有!我们都只能象征性吃一点。后来干脆就不去了。在家里到农贸市场去走一圈回来。也没有什么满意的东西吃。说白了。也没什么能引起我食欲的菜品。只好简单吃点什么。保持自己身体基本营养需要就0K了。 穿的。也同样!拿着钱到百货店处或网上都买不到我想要的款式。因为中国的设计师们针对老群体的款式,全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样式上。或只稍有些改变。但都很保守。对我这种人,喜欢穿年轻人至中老人之间的款式。没有!再说谁愿意一天到晚为这事去过多花时间。舒适度也差,用的东西也就不讲了。中国现状是老年时代来临。很多东西应该多考虑适合老年人用的东西。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比如不铺张浪费。节约!不过度消费。有些东西能用好用就行了。因为我们这代人毕竟吃过苦。本色还在。





手机用户50233687055


这可能与时代留下来的烙印和自己的一些经历,人生观,价值观有关吧!

我也是个50后,经历过低标准和物质短缺的年代,那时不管家庭和学校给我们的教育就是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可能是这个经历的时间太长了吧,从孩提时侯至到中年,给我们的生活习惯,价值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当晚年我们的生活伴随着祖国富裕起来的时候,而勤俭节约的习惯並没有全部被忘记被抛弃!

真的,我们现在吃穿一点也不缺了,每到春节前,家人要给我添加新衣时,都会发生争执,在我已有几件大衣时,他们非要给我再买新大衣,我都极力反对,这不,前年添的一件新大衣,只穿了一天,又搁置起来了!

当然如题主所言,有人硬是把好日子过成了苦日孒,也並不可取,毕竟在沒有特别的后顾之忧情况下,即时消费,不要与时代差距太大,也是应该的倡导的!


沒事聊几句


这个问题我也想回答一下,在我的世界里,没有吝啬的人只有没有安全感的人!都是从穷日子走过的人,体会到过因为穷而有过的自卑憋屈和难受,所以即使现在好点了也赞着不敢乱花,怕穷日子过怕了。我今年42了,夫妻两事业单位的,没有钱但也不缺钱,我从来也没有买过衣服都是对象帮我买的,有时候因为她买了我不要还吵架😄,我老婆总是说我扣,其实有钱没有后顾之忧的时候谁不会花钱。当然我的扣是只对我自己扣,对老婆孩子家庭咱不能,几千几万无所谓,赚钱就是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