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看不懂《红楼梦》,只能看懂个大概内容?

曾广森


小时后看红楼梦,只是看剧情,当成言情剧来看。

长大后,红楼梦是世间百态,越来越难懂其中的意味,每个字,每句话,每个人物,即使是一个小丫头都有不同的人生寓意,红楼梦真是一部非常伟大的著作,曹公真的是经历过世间百态的奇才。红楼梦值得反复品读,可惜现在懂得甚少。








红木坊文化馆


直接看原著门槛太大,因为里面有很多文言文,各种现代不用的典故。可以先好铺垫,有个大概了解,培养兴趣。

高中的时候,学校规定看红楼梦,考试大纲规定要考。我买了本书直接去看,第一回合看了五六遍还是云里雾里。我开始有点讨厌红楼梦了。但是,考试要考又没有办法。

然后我就找了87版的红楼梦看,了解了大概剧情,我也挺喜欢这个剧。我又一次翻来原著,又碰了一鼻子灰,还是想打瞌睡。但是我看目录能跟具体情节对应上,我觉得这还算是收获。

后来,我就去喜马拉雅上找红楼梦讲解的音频听,又刷新了我对红楼梦的认知。

现在,我买了蒋勋说红楼的一册书看,因为我现在阅读原著还是有困难。因为我偏好短篇,小说对我来说存在阅读障碍,我理不清人际关系,记不住情节,看了前面忘后面。

但是,我还是坚持“曲线救国”的方案,我在尝试从各个方向接近红楼梦。多次尝试也让我看到了效果,我对红楼梦的理解一次比一次新,全面。

我觉得读书是不断长进的过程,一开始只能看很浅显的书,但这些浅显的书为将来解除更深刻的书做铺垫,打基础。只有将阅读不断阅读,将深度提高了,才能解读深刻的书,诸如红楼梦。

看书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当我看一本书,看了半天云里雾里,我就一个这本书不适合我,我就会当下这本书。因为,强迫我自己读不能接受的书是违背我的天性的,反人类的。

红楼梦是曹雪芹一辈子的心血,现在我们还在推崇阅读它,想来它必然是厚重深刻的。别人一辈子的心血,我还年轻,一时间读不懂也没什么丢脸。倘若学识浅薄的我翻开书就能读懂,不是显得曹雪芹肤浅了么。

等我有了学识的积淀,人生的阅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读懂它。



520卡姿兰大眼睛


《红楼梦》这一经典巨著,我们一般人是很难看懂的,主要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书籍版本的选择,大家一定要选择完整版的,删减版直接影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

二、书中人物关系复杂,一般读者很难理清。下附一张人物关系图

三、读者阅读时往往不能联系作者写作时的时代背景。

四、书中经常出现前后文的大跨度联系,很多读者都会忽略。

五、书中常用一些隐喻的对照,晦色的比喻,谐音的使用,读者往往不能深挖其意。

六、书中涉及的诗词、建筑、绘画、饮食、服饰等知识丰富,需查阅文献资料才能理解。



冷玉一路相伴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红楼梦》成书背景复杂。若定错了作者和时代背景,无法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可到现在我们也不知《红楼梦》作者是谁,批者是谁,创作年代是什么时候。从目前所见到的资料来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相当复杂。

《红楼梦》写作手法变幻莫测。《红楼梦》字字看来皆血泪,十年辛苦不寻常。这部作品倾注了作者曹雪芹全部心血。撇开别的不说,仅写作手法与技巧,就够我们常人一辈子去学习的了。从脂砚斋全评本《石头记》可看到的写作手法就有:暗度金针法、草色灰线法、横云断岭法、山断云连法、画家皴染法、避难法等等。写作手法忽明忽暗,似真似假,灵活多变,变幻莫测,其笔真乃神龙云中弄影也。

《红楼梦》人物关系复杂。《红楼梦》里面的人物非常复杂,有三百多个人。基本上知道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四大家族,分别是贾家,王家,史家,薛家。也就是当时的命名门望族,古代不比现在,伴君如伴虎,只要得罪了皇帝,转眼就灭九族了,需要集结成大的势力;再加上古人讲究门当户对,所以四大家族基本上是姻亲关系。所以看红楼梦人物关系记不住?谁让里面出现了那么多人,对于那些心思不够细腻的人来说,想记住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很多人说四大名著里面最不好理清楚的人物关系的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人物形象复杂。《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即使人物多而杂,但是没有一个人是多余出来的,就是贾府里的小丫鬟都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都是与后文仅仅相联系的,众多人物之中,各具特色,又相互关联,人物形象复杂多样。

《红楼梦》方言问题复杂。《红楼梦》中方言的使用情况是很复杂的。忽而南,忽而北。在《红楼梦》中,并非只有一种方言,而是多种方言混杂使用。大概地说,《红楼梦》中主要有三大方言,即北京方言、江南地区的方言和东北方言。前两种方言混杂使用,如前所述,或许说明了作者对北京和江南两地均十分熟悉。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奇书。它那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比丰厚的艺术涵蕴,复杂多变的情节,值得我们永远探求。所以我们看不懂红楼梦,只能看懂个大概内容。


浅藏尘埃


作为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对很多人来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阅读障碍。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红楼梦》成书于清代,清代的书面语和现在有一定差别,这就给很多读者设置了一道阅读障碍。五四运动后,白话文逐渐取代了文言文,沿用至今。所以,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和清代存在差异,很多读者才会觉得《红楼梦》晦涩难懂。

2.《红楼梦》具有讽刺性,为了避免给作者带来杀身之祸,所以才用了大量的隐语。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存),元迎探惜(原应叹息),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甄英莲(真应怜)……这样的隐语有很多,只有读懂了这些隐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红楼梦》深刻的思想性与文学性。这一点比较考验读者。

3.《红楼梦》篇幅较长,曹雪芹写了前八十回,高鹗续写了后40回,共120回。全书人物繁多,尤其是女性人物,有的人物仅仅出场几次。复杂的人物关系让初读《红楼梦》的读者晕头转向,知难而退。

那么,如何才能帮你克服这些障碍呢。我有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

1.在阅读《红楼梦》前,可以先在网上找一张人物关系图,这样有助于你理清人物关系,阅读起来就不会晕头转向。

2.在阅读《红楼梦》的同时,你可以阅读红学大家解读红楼梦的视频或者著作,辅助理解。推荐你看周汝昌、刘心武先生的解读。

3.如果你实在觉得阅读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那也可以选择白话文版的易懂版本,或者青少儿读物版本,一般读这种版本,理解起来是没问题的。但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该书的原貌,还是建议你读原版。少儿通俗版的语言毕竟不如原版有文学性。

4.你也可以在阅读之前,先看一遍电视剧版《红楼梦》,相信影音会帮你对每一个角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看完电视剧再阅读确实会少一些障碍。目前,有两个版本比较好,一个87版,也就是陈晓旭、欧阳奋强、邓婕版,另一版比较好的就是李少红拍的新红楼,也很不错。87版的演员经过严格的培训,很好的重现了《红楼梦》,但是对原著情节删减比较严重,演员年龄整体偏大,不太符合原著的年龄设定。新红楼的优点是还原度更高,演员年龄更符合原著,制作更精美,删减少。你可以根据我的建议选择你喜欢的版本,进行观看。当然,也可以都看一遍。

作为一名《红楼梦》爱好者,希望我的建议能给你帮助。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欢迎关注我~





天台上的风


《红楼梦》是曹雪芹历尽了繁华和沧桑之后的呕心沥血之作,他把对冷暖的品咂和人世的咀嚼都融进了这部书里。曹雪芹那磅礴的才气已是令人应接不暇,何况这部书里还贯穿着他那深邃又博大的灵魂,想要彻底读懂,谈何容易?迄今为止,也没哪一个人敢说真正读懂了《红楼梦》。

《红楼梦》不是一个固态的存在,没有具体的模样,也没有永恒的模样。同样的一部书,你尝出了草莓的酸甜,或许别人品出的却是橄榄的生涩。不是你们谁的味蕾失常了,而是多姿的生活给了你们不一样人生况味。过了几年,你再来读这部书,你发现从前那玫瑰的馨香浪漫已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芭蕉在秋风秋雨中摇晃哭泣。这不是《红楼梦》变了,而是你的心境不同了。你和别人相互否定着,你也在自我否定。你今天否定昨天的你,或许明天的你还会否定今天的你。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红楼梦》会产生出不同的感知。如此博大精深,谁敢说全部看懂了?

天然的个性及后天环境的模刻,塑造出一个又一个独特的自我。曹雪芹是独一无二的,每个读者也是独一无二的。作者写作是创造,读者阅读是第二次的创造。当你读到某段文字或某一首诗,忍不住点头微笑,或怅然失落,这就是你和曹雪芹的碰撞和共情。不怕共情少,只怕没有。

阅读《红楼梦》时,可以把它先从圣坛上拉下来,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世情怀都大胆地融进去。黛玉是仙女儿是诗人,其实她更是个小女孩,她会误解别人,还会说话造次冲撞别人。她行动似弱柳扶风,娇弱如西子捧心,实际上她是个可怜的生病的孩子。《红楼梦》里大部分女孩都像黛玉这样,能看到她的好,也可以看出缺点。

《红楼梦》讲述的就是一些人的生活故事,故事情节也像生活一般缓缓铺展开来。在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的时候,可以大胆地融进自己的阅世情怀,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就凭自己的喜恶去取舍。只要自己的价值观没有严重地步出常规,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另外《红楼梦》里涉及的诗词、建筑、绘画、饮食、服装等艺术,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来加深理解。

本人的建议就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




飞露洒我裳


《红楼梦》是一本很奇怪的书,我发现它跟有没有文化关系不大!鲁迅有文化吧!他就不喜欢贾宝玉和林黛玉。周汝昌有文化吧,他就非得把史湘云嫁给贾宝玉!那可能吗!老了经历多了,自然就懂了!世界上不懂的事情多了!非得都弄懂啊!



屠尔佳哈知玉斋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首,有点知识的都能看得懂,正如开篇语讲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唯有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本来就道出了本书的深奥曲折!就是现在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真正读懂了红缕梦!该作每读一次读有新的体会和感悟,同时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想要深刻领会非常之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功底,得了解小说历史时代,作者背景,文学意图(这些至今为止还是个迷)!读一两遍只能说是读过该书,正如专家说的:读一遍看大概,二遍认生字看热闹,三遍看爱情,四遍理解诗词大意,就是要理顺小说中的人际关系也得读上个五六遍了!也难怪一百多年了,我国的红学家还在研究探讨。不管怎样按自己水平,悟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有兴趣的话可是能供我们研究一辈子的旷世奇作!



往视回顾重温经典


好多人说看不懂《红楼梦》。关于懂与不懂这个词语,有着不同的观点。

我初中时开始读《红楼梦》,直到现在,隔一段时间,有机会就会重新阅读。有一断时间,觉得自己读的滚瓜烂熟的,算懂红楼的深意。

后来,在头条看到许多关于《红楼梦》的文章,其观点的心颖、奇特,让我大吃一惊。原来,还有这么多的观点,来分析红楼中的人物和背景。我才明白,自己自以为懂得,其实并不真正懂得。

所以说,读《红楼梦》不但要熟读文本,还有读懂成书的大概时代,关于众多名家对红楼的分析。对于他们的观点,只是借鉴,不要太相信。要从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从《红楼梦》第一批阅者脂砚斋的观点看,红楼中的故事,就是作者的经历。起码,其贾府的繁华、衰败的过程,与作者戚戚相关。由于当时文字狱的残酷,让作者有苦难言,只要借小说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还怕读者无法清除其真实性,只要用谐音来暗示。

不了解故事背景,真的很难体会到作者成书的深意。《红楼梦》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史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真实状态。

若想读懂《红楼梦》,一定要了解一下清朝历史,脂砚斋批语以及和《红楼梦》有关的诗词。即便不一定是真相,起码有自己的见解。


一串七珠读杂书


《红楼梦》不愧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有点文化都能看,各解其中味,想看的真懂非常之难。首先得有一定的文化功底,还得了解小说历史背景、作者背景、作者文学意图。一遍看大概,二遍认生字,看热闹,三遍看爱情,四遍理解诗词大意,理顺小说中的人际关系……不知得看多少遍,还不一定悟得透。难怪一百多年了,红学家还在研究探讨。怎么办?懂到哪里算哪里,按自己水平,悟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有兴趣的话,研究一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