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秋风吹向玉山游,萸酒花糕压担头。流鹞分明声不断,登高人上五层楼。

”镇海楼由于楼高五层,广州人习惯于把它亲切地称为“五层楼”,如今的镇海楼已经成为广州城内独特的一景,成为人们踏青游玩的好去处。“登高”往往喻示着美好的祝愿,人们乐于在万物复苏的时节登高远眺,当登上最高处的那一刻,耳边的清风拂过,脚下是走过的路,眼底是无限的风光,此时心中的一切烦恼也随着登顶的那一刻烟消云散。镇海楼位于越秀山的最高峰,它的巍峨与肃穆,正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雄镇海疆,气势如虹。今天的人们再次登上镇海楼,能否感受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楼,那么如烟的往事?在那个曲折动荡的年代,一位老人也曾登上高楼,怀着满腔的愤怒与不平,在这里留下了流传百年的慷慨悲歌。镇海楼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登高的美景,能够站在古人所踏过的层楼上,纵览古人赏过的风景,感受那曾经的壮烈胸怀,这未尝不是正海楼所带给我们的无价宝藏。那么这位登高的老人究竟是谁?他与镇海楼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呢?

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镇海楼第五层有一副很著名的对联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继续讲镇海楼,在镇海楼的第五层有一副很著名的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阑看剑泪洒英雄

这一副联的作者就是晚清重臣彭玉麟,那么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上联,“危楼”就是高楼。“万千劫危楼尚存”就是说镇海楼经历了许多的劫难,但是依然高耸在那里,这七个字可以说是很简洁地概括了镇海楼的沧桑史。“”是指星斗,“”是指云霄,“摘斗摩霄目空今古”就是写登楼者的那种壮志凌云,总览古今的豪气和胸襟。再看下联,“故侯”就是指永嘉侯朱亮祖,朱亮祖是明初人,彭玉麟是晚清人,彭玉麟在中法战争期间来广东监督防务,把自己的办公室设在镇海楼。所谓“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阑看剑泪洒英雄”既表达了对朱亮祖的一种悲悯,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一种悲愤。

朱亮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那么朱亮祖究竟是一个什么的人?他的结局又如何?彭玉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来广东的呢?

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据《明史·朱亮祖传》记载,朱亮祖是六安人,本是元朝的一个元帅,后来被朱元璋擒获。朱元璋欣赏他的勇敢彪悍,不仅没有杀他,还送给他金币,让他继续当元帅,但是这个人不久就反水了,继续效忠元朝。多次与朱元璋的部下交战,朱元璋亲自督战,再一次擒获了朱亮祖,朱元璋问他,你还有什么好说的?这个朱亮祖就回答,说“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如果您让我活,我就好好地效忠于你,如果你让我死,那我马上就去死,没有什么好说的。朱元璋还是很欣赏他的豪壮,所以再一次给了他机会。从此以后,朱亮祖就死心塌地地效忠朱元璋了,立下了累累战功。洪武三年,朱亮祖被封为永嘉侯。洪武十二年,被派遣来镇守广东。洪武十三年,就扩建广州城,在越秀山上建了望海楼,也就是今天的镇海楼。但是朱亮祖这个人也有很严重的问题,据《明史·朱亮祖传》记载这个人的主要问题就是“不知学,所为多不法”。

当时广州番禺的知县叫道同,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一个刚正不阿,执法严明的人,不管你多大的官,不管你有多大的来头,只要你违法乱纪,他就敢查你。据《明史·道同传》记载番禺有一帮土豪,这帮人控制了市场上一批精品货物的买卖,谁有不服他们就陷害谁。道同得知之后,就从大街上把这一帮土豪当中的头领就用木枷给枷起来,在大街上游行示众,目的就是杀一儆百,这一招还是很有效,果然其他的土豪就很紧张了。那些紧张的土豪怎么办呢?他们就纷纷去找朱亮祖,希望朱亮祖能够出面来保护他们。这个朱亮祖把道同就召来,请他喝酒,跟道同说希望能够放他们一马。道同就很生气,说你是一个朝廷大员,你怎么能够受这一帮土豪的驱使呢?道同就不同意放人,朱亮祖更强势,他自己就去把人放了,而且还找了一个理由把道同打了一顿,所以道同就很气愤,就把朱亮祖在广州违法乱纪包庇坏人的这些事情就给他梳理了一遍,然后给皇帝上了一个奏章。但是没有想到道同的奏章还没有到,朱亮祖的奏章就先到了。朱亮祖的奏本讲说道同诽谤朝廷, 狂悖无礼。

朱元璋看了很生气,就马上派一个使者去番禺就地诛杀道同。谁知道这个使者刚刚走,道同的奏本到了,皇帝一看就明白了,心想这个道同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而这个朱亮祖是一个侯爷。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居然敢去参一个侯爷,那就说明这个人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这种人不正是朝廷所需要的人吗?于是再派一个使者,让他赶快去番禺赦免道同。前后两个使者同一天到了番禺,但是后一个使者还是晚了一步,等他到的时候,道同已经人头落地。皇帝得知道同已死,就非常愤怒,非常懊恼。于是就把下令把朱亮祖和他的长子朱暹同时用鞭刑鞭死。

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道同是一个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敢于反腐打黑的基层官员,而朱亮祖呢?是一个违法乱纪,包庇坏人的这样一个人。但是彭玉麟的这一副对联似乎是在为朱亮祖鸣不平。所谓“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阑看剑泪洒英雄”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彭玉麟和朱亮祖是同一类人吗?如果我们不了解朱亮祖的为人,也不了解彭玉麟的为人,我们只是孤立地看这一副对联的话,我们是很有可能把彭玉麟和朱两祖归为同一类人的。如果我们既了解了朱亮祖的为人,也了解了彭玉麟的为人,我们就会明白彭玉麟这副对联他这样写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

镇海楼对联背后的故事

中发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采取了妥协退让的政策,清政府的态度让敌军更加肆无忌惮,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清军防守松弛,给了敌人可乘之机。在这种情况下晚清打将彭玉麟积极应战,面对软弱的清政府与猖獗的敌军,彭玉麟将如何应对呢?

彭玉麟,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湖南衡阳人,出生在安徽安庆。他原来是湘军的一个重要的将领,亲手创建了湘军水师,被誉为中国“

近代海军的奠基人”,后来做到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和兵部尚书。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1883年8月,法军迫使越南签订了《顺化条约》,强行占领了越南,并进一步要求清朝军队从越南撤军,开放云南边境。1883年12月11日,法军进攻协守越南山西的清军和黑旗军,中法战争正式爆发。由于清军的节节败退,法军很快占领了红河三角洲一带地区。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清朝政府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主战派,一派是妥协派,彭玉麟属于主战派。

1883年彭玉麟奉命来广东主持海防

1833年,68岁高龄的彭玉麟奉命来广东主持海防,就主在越秀山的镇海楼。彭玉麟到广东之后,所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整顿海防。在此之前,清廷曾经先后督促两广总督整顿海防,但是一直都是消极应付。等彭玉麟到广东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的海防非常松弛,尤其是对虎门口外的大角和沙角炮台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彭玉麟认为虎门是广州的第一门户,守住了虎门,就守住了广州,而要守住虎门,大角和沙角这两个炮台又很重要,为此彭玉麟下令修固虎门口外的大角和沙角这两个炮台,同时还建了几个新炮台。

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除此之外,他还广泛地联系动员当地民众大办渔团,乡团,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军民联防体系。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军民联防体系,所以法国的兵轮始终不敢进入广东,法军见广东防守严密,无可乘之机,就只好避其锋芒,选择防守薄弱的地方下手,所以广东虽无战事,但是中国军队在越南战场上却接连失败。1882年5月在主和派主持之下,清政府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一个《中法会以简明条约》,就是承认法国与越南签订的条约,同意从越南北部撤军,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彭玉麟在这个《中法会以简明条约》是明确反对的,在这个条约签订之后,他就向朝廷上了一个奏折叫《力阻和议篇》,他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他力阻和议的五条理由,但是清廷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法国政府见清廷退让,就进一步地扩大侵略。再一次地挑起战事,袭击了福建马尾水师,使得马尾水师全军覆没。马尾海战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而法国侵略者的气焰则更为嚣张,他们甚至向清廷索要赔偿,时任法国总理茹费理甚至扬言,如果清廷不赔偿,他们就准备长期占领台湾。

这个时候与彭玉麟一块儿在广东筹备海防的另一位晚晴大臣张之洞,他们两个人就一起给清廷上了一个奏章,提出一个“围魏救赵”的方案,也就是力战越南,夺回台湾。事实证明,彭玉麟和张之洞他们的建议和决定都是正确的,很快就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尤其是镇南关大捷,使得法军陷于一片混乱,那么对于中国和越南的军事打击就告一段落。

1885年清廷签了一个屈辱的《中法新约》

1885年,清廷在军事胜利的前提下面签了一个屈辱的《中法新约》,中发战争就以清廷的极端昏庸,以中国的“不败而败”而结束。远在广东的彭玉麟得知消息之后就致电总理衙门,指出“万万不可先行撤军”,在他的意见遭到拒绝之后,他又向清廷上了一道《严备战事以毖后患折》,但是同样遭到清廷的拒绝。彭玉麟对清廷的昏庸腐朽对主和派的误国行为是非常痛恨的,他为镇海楼写的这一副对联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完成的。

使我倚阑看剑泪洒英雄”这十个字表达了一个主战派的将领壮志未酬的悲痛。令人想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名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等临意”。

彭玉麟是一个廉洁自律的人

彭玉麟在镇海楼上包含深情的慷慨悲歌,让我们看到了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一个人伟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即使两鬓斑白,心中的豪情壮志也依然不减,这样一个胸怀正义的人为什么会在对联中歌颂朱亮祖的这样一个不知礼法的人,抛开了一个臣子的身份,生活中的彭玉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彭玉麟是一个廉洁自律的人,据广东本地的文史学者撰文介绍,彭玉麟当年在镇海楼的时候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有一天,有一个朋友来访,谈到中午,彭玉麟请他吃饭,桌子上有一盘青菜,一盘豆腐,一盘辣椒,还有一盘黄瓜。中间还有一盘辣椒炒肉片,没有汤,也没有酒。事后这个客人就有点不满意,就对彭玉麟的侍从说彭先生对朋友不够热情,吃得这么简单,彭玉麟的侍从就对他说,彭大人平时吃饭都是以青菜为主,今天是因为你来了,才加了一盘辣椒炒肉,所以这个朋友听到这个之后就很吃惊,就没有想到堂堂一品大员,生活竟然如此节俭。

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在闲暇的日子里,彭玉麟就在镇海楼里面读书,写字,作诗,画梅。彭玉麟一生爱梅,他的梅花花得很好,有人甚至把彭玉麟的梅和郑板桥的竹相提并论,称作是清代画坛双绝。彭玉麟他有这样一首诗:

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

别有闲情逸韵在,水窗烟月影横斜。

彭玉麟在这里就是把梅花比作萼绿华这样一位不请自来的美丽的仙女,他坚持画梅,画了四十年,这期间也有一个传说。据说他年轻的时候,曾经爱上了一个叫梅姑的美女,但是这个梅姑英年早逝,他们没有成为眷属,所以彭玉麟思念了她一辈子,画了她一辈子,所以由此可见,彭玉麟还是一个感情很执着的人。

彭玉麟不仅是一个画梅的高手,也是一个吟联的高手,其中以风景联居。其中有一副叫《题西湖退省庵》:

尽此一寸心,与点缀湖光山色

收拾数间屋,尽勾留墨客骚人

这个“退省庵”就是彭玉麟在西湖的住所,还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名为《自题》:

水得闲情,山多画意,门无俗客,楼有赐书

彭玉麟的楹联有这样几个特点,就是寓情于景,造语出奇,用典无痕,雅俗共赏,所以说他的楹联在中国近代楹联史上是有相当高的地位的。像这样一个廉洁自律,用情专一,工于书画,志趣高雅的人,怎么可能与那个贪图享受,违法乱纪的朱亮祖是同一类人呢?肯定不是,但是为什么在他的镇海楼这一副对联里面又有“五百年故侯安在”之叹呢?我的看法是彭玉麟仅仅是念及朱亮祖的勇敢善战,因为当时的中国饱受列强欺凌,正是需要这样的勇敢善战之人。

镇海楼所体现的岭南风情

回顾历史,耸立于越秀山巅的镇海楼,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如今,这些兴衰荣辱,悲欢离合,都随着历史的长河,化作时间的尘埃,留下的唯有镇海楼巍峨耸立的身影,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岁月的积淀。关于镇海楼流传着很有有趣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充分体现了镇海楼的历史印记,以及人们对于这座楼宇的喜爱,这些竹枝词是怎么写的?镇海楼在今天又散发着怎么样的魅力呢?

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镇海楼的前世今生,有着太多的故事,虽然这些王侯将相的故事早已化作历史的烟云,但是他们在这里所举行的某些民俗活动,他们所从事的诗,画这一类的风雅行为,还有后人所写的一系列的诗,词,文,赋,联等等都成为镇海楼文化遗存,得到后人的传承。尤其是某些民俗文化活动,我们看一看明清时期的这样一首竹枝词:

踏青时节好春风,游罢归来兴未穷。

更上五层楼上望,炊烟万缕夕阳中。

这个“踏青时节”一般都是三月三,其实三月三这一天除了祭祀这个活动以外,还有春游,还有饮酒,还有娱乐,还有作诗等许多民俗活动。随着南越国的灭亡,越王台也逐渐地荒废了,但是在它的旧址上兴建的镇海楼,仍然是广州市民进行踏青的一个很重要的空间。再看第二首竹枝词:

秋风吹向玉山游,萸酒花糕压担头。

流鹞分明声不断,登高人上五层楼。

这个“玉山”就是指越秀山,“萸酒”就是茱萸酒,“花糕”就是重阳糕,就是讲秋天,讲重阳节的那一天广州市民登上五层楼,在楼上看风景放风筝,饮茱萸酒,吃重阳糕。那么现在随着南汉国的灭亡,歌舞冈也逐渐地荒废了,但是在它的旧址上兴建的镇海楼,仍然是广州市民九日登高的一个重要的空间。再看第三首竹枝词:

中秋月下唱山歌,粤秀山头客户多。

试上五层楼一听,军歌相知更如何。

这个“粤秀山”的“粤”和刚才的那个“越”是一个意思。“客户”在这里就是指客家人,广东有三个民系,一个是广府人,一个是客家人,一个潮汕人。这首竹枝词就是写中秋节的晚上许多客家人到镇海楼上听唱山歌,客家山歌本来就很好听,再加上这里还有军歌相和,那不是更热闹了吗?

镇海楼的前身是歌舞冈,歌舞冈之所以叫歌舞冈,那就是因为那上面有歌舞,随着南汉国的灭亡,昔日的歌舞表演就被后来的客家山歌所取代,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这个客家山歌的演唱不限于中秋节这一个晚上,而是平时都有已经成为一个经常性的客家山歌的,这样一个演出活动有一个名称叫“客家歌墟”。

镇海楼的对联是谁写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故事?

镇海楼是一个非常具有岭南特色的市民文化空间,这里除了三月三的踏青,除了九月九日的登高,除了八月十五的听唱山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民俗活动,就是去广州博物馆看各种各样的文物展览。1929年,镇海楼被辟为广州市立博物馆,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的博物馆之一,现在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总之广州是一座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情的城市,这种岭南风情在镇海口的历史故事,民俗活动和文物展览中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如果我们要给这一座楼提炼一个主题,我想就是四个字“岭南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