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說到語言暴力,你可能覺得那是“噴子”和“鍵盤俠”才會做的事。然而在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使用或經歷了語言暴力卻不自知。

比如,家長看到孩子玩手機,馬上就批評道,“天天就知道玩手機,就你那成績能考上好學校嗎!”

丈夫回家晚了,妻子就開始抱怨,“你還知道回來?你眼裡還有這個家嗎?!乾脆別回來了......”

大齡青年被催婚,有的家長就說了,“你還想挑個什麼樣的?你一個大齡剩女,也不看看自己的條件,有人願意要你就不錯了!”

上面這些話裡,有憤怒的情緒,有批評、否定,還有隨意的評價,給別人貼標籤......這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會給他人帶來巨大的傷害和痛苦,因此都是暴力語言。

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說話方式是“暴力”的。

2017年,泰國的一位父親看兒子沉迷於遊戲,氣憤地說了一句“有種你就別活了”。結果,一錯身的功夫,兒子就開槍自殺了。

“暴力”的說話方式,不僅讓人忘記溝通的初衷,對解決問題毫無益處,而且還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讓關係惡化。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使用暴力語言,減少傷害,讓溝通更加和諧有效呢?

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人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了一種溝通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化解衝突,創造更有人情味的人際關係。這種溝通方式就是“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愛的語言。它鼓勵我們觀察和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有意識地組織和使用語言,不再被情緒控制,讓我們既能有效地表達自己,又能尊重和傾聽他人,滿足彼此的需要。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是國際非暴力溝通的創始人,也是非暴力溝通最忠實的實踐者。他一直活躍在世界各地,幫助人們解決人際關係中的各種問題,同時還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

從1963年至今,馬歇爾·盧森堡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已經讓無數人從實踐中受益。而這本《非暴力溝通》也成為了溝通類書籍的經典之作,還被香港大學列入五十本必讀書目之一。

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我們最容易傷害的人,往往是那些最在乎我們的人,比如親人、伴侶、朋友等等。學會用“愛的語言”來溝通,也是我們表達愛意的最好方式。

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原則,讓我們遠離語言暴力。

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原則一,表達事實,而不是看法。

溝通時,應儘量表達你觀察到的事實,而不是評斷和看法。舉個例子,另一半忙於工作而忽視了家庭,你應該怎樣和對方溝通呢?你可以這樣說,你一週有七天都在工作,每次回家都很晚,我和孩子已經很久沒有跟你一起吃晚飯了。這就是表達事實。

而如果這樣表達:“你總是這麼晚回家,你心裡根本沒有這個家!”就是評斷。描述事實,會讓人明白當前的問題所在,也能平靜地與你溝通。而如果人們聽到的是評斷,就會有逆反心理,他們會辯解和反駁,溝通就會產生衝突。

表達事實的前提,是要學會區分事實與評論。如果在話語中出現“每次”、“總是”、“很少”、“經常”這些表示頻率的詞,以及“差勁”、“醜”等帶有個人主觀意識的褒貶詞彙,那麼你很可能就是在評斷。

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原則二,表達感受,而不是想法。

溝通時,我們應多表達感受,少表達想法。感受,是人對一件事的情緒反應。而想法,則是基於感受做出的判斷。

比如,另一半沒回信息,“我很難過”就是感受,“我覺得他不愛我了”則是想法。”

表達感受可以引起人的共情,讓他人更注意到你的需要,讓溝通更順暢。表達想法則會讓人覺得受到了指責,他可能覺得委屈,很難解釋或回應,溝通變得困難。

在日常表達時,我們要注意區分感受與想法。如果話語中經常出現“我覺得”“我認為”,以及感覺自己“被誤解”、“沒人在乎”、“得不到支持”等等,就是在表達想法而不是感受。

要想清晰地表達感受,馬歇爾·盧森堡建議我們建立一個豐富的感受詞彙庫。比如,當需求得到滿足時,我們可以“高興、甜蜜、感動、欣慰、幸福……”。當需求沒有滿足時,我們可以“焦慮、恐懼、緊張、灰心、沮喪、苦惱、生氣……”。

畢竟,光是“我感覺很好/糟糕”不能讓別人明白我們的實際狀況,你表達的越清晰,別人越能清晰地理解你。

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原則三,表達想要什麼,而不是批評他人。

很多人在溝通時,都很少直接表達自己想要什麼。我們更多的是用批評和指責來提出自己的主張。

有一次,馬歇爾·盧森堡負責調解一位農場主與工人的衝突。他問這兩方人,“你們各有什麼需要?希望對方怎麼做?”

結果,一位工人大喊“他們是種族主義者”,農場主則回擊“他們不尊重法律和秩序”。兩方人根本沒有說出自己的需要,只顧著批判對方,溝通當然是無效的。

實際上,在批判背後隱藏著人的真實需要。工人的需要是“我需要你尊重我”,而農場主的需求則是“我希望他們尊重法律和秩序”。

用批評指責來表達,人們的反應往往是辯解和回擊。如果我們能直接說出需要,別人才更有可能做出回應。

一旦我們開始談論彼此的需要,“你需要什麼?你希望我怎麼做?”,我們就能避免衝突,並找到方法來實現。

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原則四,提出具體的請求。

我們要清楚地告訴對方,我們希望對方怎麼做。這個請求越具體越好,如果我們的表述太抽象模糊,對方就很難了解我們到底需要什麼。

馬歇爾·盧森堡在書中提到他一個學員的例子,一位女士的請求是“我希望先生不要花那麼多時間在工作上”,結果她先生去報了一個高爾夫班。這就是請求不具體,“不要做……”是一種模糊的表達。

在馬歇爾的指導下,這位女士重新提出請求“我希望先生每週至少有一天在家陪我和孩子”。這個請求就是具體的,它讓對方知道該如何行動才能滿足你的需要。

另外,還要注意區分請求與命令。一旦別人無法滿足我們的請求,我們就變得怨恨或者懲罰對方,那這就是命令。我們提出請求的前提,必須是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總結一下,非暴力溝通的四個原則是表達事實、表達感受、表達需求,提出請求。根據這四個原則,在溝通時,我們可以用

“(陳述事實)……我感到……因為我……我希望你……”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

用一個例子來感受一下非暴力的表達方式吧。

上司對下屬的工作不滿意,他可以這麼說,“你做的這個報表有xx幾處錯誤,看到這些錯誤,我感到很失望,因為我很看重工作細節,我希望你下次確認無誤後再提交報告”。

如何談話才能不傷感情,讓人際關係更和諧?非暴力溝通了解一下

我很喜歡《琅琊榜》中蕭景睿對梅長蘇說的一段話:

“凡是人總有取捨,你取了你認為重要的東西,捨棄了我,這只是你的選擇而已,若是我因為沒有被選擇,就心生怨恨,那這世界豈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諒之處。

畢竟,誰也沒有責任要以我為先,以我為重,無論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強求。我之所以這麼待你,是因為我願意,若能以此換回同樣的誠心,固然可喜,若是沒有,我也沒有什麼可後悔的。”

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負責。因為我們的感受和情緒都源於自身,是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看待他人言行的方式,讓我們產生了感受和情緒。

如果在溝通時,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時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不再彼此相互批評指責,那麼溝通則會變得更順暢,人際關係也會更和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