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引言

《亞瑟王之死》是西方中世紀的一部將遊俠精神與典雅愛情融合在一起的名著,在我們中國古代也有一部類似的作品,那就是《好逑傳》。《好逑傳》是最早翻譯到歐洲的一部才子佳人小說,歌德曾對它做出過“比我們更明朗、更純潔,也更合乎道德”的評價,魯迅則說它“在外國特有名,遠過於其在中國”。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好逑傳》書籍封面

所謂明朗、純潔、合乎道德,主要指的是鐵中玉和水冰心之戀。西方中世紀的典雅愛情雖然被標榜為柏拉圖式戀愛,但往往會導致背德、不倫的行為。中國古代的才子佳人愛情,都以結婚為目的。相比之下,西方不以結婚為目的的偷情行為,自然顯得像是耍流氓。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無論是中國古代還是西方中世紀,女性往往都會淪為封建制度的犧牲品。《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都對女性進行了歌頌,不過在這兩部作品中,男女雙方在戀愛中的地位卻並不一致。

一、《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的愛情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好逑傳》主要講述的是鐵中玉和水冰心之間的愛情故事。《亞瑟王之死》是一部將騎士精神與典雅愛情結合在一起的小說,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的愛情貫穿整個故事的始末。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亞瑟王之死》書籍封面

1.鐵中玉和水冰心的愛情故事

在《好逑傳》中,鐵中玉因救韓湘弦而得罪權貴大夬侯,於是“借遊學之名,遠避他鄉”。遊學到山東之時,鐵中玉遇見了被過其祖搶親的水冰心。鐵中玉聽到水冰心喊“冤屈,冤屈!望英雄救命”,於是挺身而出,擊鼓鳴冤怒斥縣官,救出水冰心。

過其祖懷恨在心,在飲食中動手腳暗害鐵中玉。鐵中玉生命垂危之際,水冰心心想“避不得嫌疑,只得要如此了”,毅然將鐵中玉接到了自己家中。兩人雖孤男寡女共處一屋,但卻能以禮相待。如兩人飲酒時的情形為:水冰心坐在簾後,簾內設著一席酒,卻不點燭,遮得黑暗暗的。兩人互生情愫,但因二人的情感不是建立在父母之命的基礎上,鐵中玉選擇了離開。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好逑傳》畫本封面

之後過其祖強娶水冰心,水冰心派人進京擊鼓參劾。鐵中玉得知此事後趕到山東,得知水冰心已化解危難後,未和水冰心見面便返回了京城。鐵中玉救下大將侯孝,並使水冰心之父從邊疆調回京城、官升尚書。鐵父與水父訂下婚約,但鐵中玉和水冰心二人卻因之前的“嫌疑”而心有芥蒂,合巹不合歡,在婚後分房而居。

過其祖之父過學士和大夬侯、仇太監等人借“養病一事,涉於暖昧嫌疑”的名頭,上奏誣陷鐵中玉和水冰心有私情。最後皇后命“老成宮人試驗水冰心三遍”,證實水冰心為處子之身。天子賜婚,鐵中玉和水冰心終成眷屬。

2.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的愛情故事

桂妮薇兒是羅德格倫斯王之女,後來成為了亞瑟王的王后。蘭斯洛特則是班王的棄子,由湖上仙女養大,後來成為了亞瑟王手下的圓桌騎士。從道德和倫理的層面來講,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之間已經沒有任何可能,但是他們之間還是產生了不可抗拒的情感。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桂妮薇兒王后油畫形象

亞瑟王在遠征羅馬之後,經常舉行比武大會,通過一次次比武,武藝超群的騎士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尊敬。蘭斯洛特是騎士中最為傑出的一位,小說中這樣寫道:桂妮薇兒對他的喜歡超過了其他騎士,而蘭斯洛特對王后的愛更是遠勝其他名媛淑女

蘭斯洛特“

立誓要做王后忠心耿耿的騎士”,為此他冒著被監禁的危險拒絕從四位王妃中挑選一人做情人,並傷害了鍾情於他的少女愛蓮娜,哪怕她為他產下了一子。當然,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之間的情感並不止於精神戀愛。

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之間的私情被十多位騎士撞破,蘭斯洛特殺出重圍逃命而去,桂妮薇兒被送上了火刑場。蘭斯洛特“奮勇殺到王后跟前,並用長袍裹起了她的身子”,帶著王后回到了快樂園。亞瑟王和蘭斯洛特之間的戰爭爆發了,雖然最終和平收場,但也導致了圓桌騎士內部的分裂。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蘭斯洛特影視形象

在亞瑟王去世之後,桂妮薇兒意識到:亞瑟王之死以及圓桌騎士的戰亡都因自己和蘭斯洛特的愛情而起。為了贖清罪孽,桂妮薇兒成為了一名修女,蘭斯洛特則成為了一名修士。

二、《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戀愛目的的不同

《好逑傳》中的鐵中玉與水冰心之戀以喜劇收場,《亞瑟王之死》中的蘭斯洛特與桂妮薇兒之戀則以悲劇收場,這種結局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戀愛目的的不同。《好逑傳》中的戀愛以結婚為目的,男女主角的戀愛模式為邂逅—磨難—團圓。《亞瑟王之死》中的愛情則不以結婚為目的,這就註定了這段感情是相愛—磨難—別離的模式。

1.《好逑傳》中的戀愛目的

鐵中玉出身富貴之家,天資很高,學問又出人頭地。在他十五六歲時,父母便想為他說親。但鐵中玉對婚姻大事看得非常重,他曾這樣勸說父母:

孩兒素性不喜偶俗,若是朋友,合則留,不合則去可也。夫婦乃五倫之一,一諧伉儷,便是白頭相守;倘造次成婚,苟非淑女,勉強周旋則傷性,去之擲之又傷倫,安可輕議?萬望二大人少寬其期,以圖選擇。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鐵中玉影視形象

鐵中玉這番說辭之所以能打動父母,是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關係被稱為五倫,夫妻關係更是五倫之首。“

一諧伉儷,便是白頭相守”,這就使得鐵中玉的戀愛以婚姻為目的。

再看水冰心,她是兵部侍郎水居一的獨生女,不僅雙眉春柳、一貌秋花,還“有才有膽,賽過鬚眉男子”。水居一被削職遣戍邊庭之後,水冰心面臨著“時勢難待,又當從權”的困境。但水冰心先是全然不理會過其祖的求婚,之後更是多次用計謀戲耍惡少。不難看出,水冰心接受不了無愛的婚姻,她希望婚姻能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水冰心影視形象

當然,水冰心在和鐵中玉產生感情之後,又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這對人物形象造成了較大損害。不過,水冰心守身如玉,在故事的最後依然保持處子之身,卻也表明了她以結婚為目的的愛情觀。

2.《亞瑟王之死》中的戀愛目的

亞瑟王在第一次見到桂妮薇兒之時,便愛上了她。但小說中並沒有提到桂妮薇兒對亞瑟王的愛,因為亞瑟王和桂妮薇兒之間的婚姻是一場政治聯姻。無論桂妮薇兒願不願意,她都註定要嫁給亞瑟王。

當桂妮薇兒遇上蘭斯洛特之時,她已成為亞瑟王的王后,而蘭斯洛特則是亞瑟王手下的一名圓桌騎士。這就意味著他們之間的愛情不可能走向婚姻,只能是柏拉圖式戀愛或是揹著人的偷情。

蘭斯洛特在追尋聖盃失敗之後,曾對一位修士這樣說道:我絕大部分的武功事蹟都是為了王后才做的。蘭斯洛特為了維護王后的聲譽與人比武、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去救王后,因為王后是他的精神信仰。但蘭斯洛特也知道,他們的愛情不可能被世俗所認可。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桂妮薇兒影視形象

在從火刑場救出桂妮薇兒之後,蘭斯洛特並沒與把她留在自己身邊,而是把她送回了王宮,並且他還對主教這樣說道:

我從沒想過要留住王后,不讓她回到亞瑟王身邊。將她救出火刑場是我樂意做的,但我更樂意將她送回國王身邊。我唯一的條件是,我護送王后回去後,她必須像過去那樣安全和自由。

三、《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戀愛雙方地位的不同

無論是《好逑傳》中的中國古代社會,還是《亞瑟王之死》中的歐洲中世紀社會,女性在現實中都依附於男性,這導致她們在愛情、婚姻中特別弱勢。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作者一方面如實反映了女性的弱勢處境,一方面又虛構了一種理想的戀愛雙方地位。

1.《好逑傳》中戀愛雙方的地位

鐵中玉和水冰心之戀是《好逑傳》的敘事重心,但小說首先敘述的並不是兩人的愛情故事,而是大夬侯搶親和過其祖逼婚。若不是鐵中玉幫助韓湘弦,若不是水冰心才智過人並且得到鐵中玉的幫助,那麼她們兩人的結局必然不幸。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女性在愛情、婚姻中的集體性的弱勢。

但在鐵中玉和水冰心之戀中,雙方的地位卻是平等的。先是鐵中玉出於俠義之心救下水冰心,之後水冰心又出於報恩的目的救下鐵中玉。兩人都覺得對方有恩於自己,這一方面使得兩人對彼此敬重有加,另一方面也使得兩人處於一種平等的狀態中。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鐵中玉水冰心影視形象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在兩人成親之後,鐵中玉見到水冰心“金裝玉裹,打扮得與天仙相似”,不由“只覺神魂無主”,但他仍能不做出逾禮之舉。其中雖有顧忌舊時養病有涉於私情的緣故,但也可看出鐵中玉和水冰心的平等地位,他絕對不會強迫她。

夫婦為名,朋友為實,而朝花夕月,樂此終身”,此時的鐵中玉和水冰心無疑處於柏拉圖式戀愛中。這一切,既有賴於名教的約束,也有賴於二人的平等地位。

2.《亞瑟王之死》中戀愛雙方的地位

和《好逑傳》一樣,《亞瑟王之死》先講述的也不是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之間的愛情故事,而是亞瑟王和桂妮薇兒之間的無愛的婚姻。在特里斯丹的故事中,馬克王又因嫉妒特里斯丹而奪走了伊瑟。亞瑟王和桂妮薇兒的婚姻、馬克王和伊瑟的婚姻,都是有權勢者的強取豪奪,女性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力。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歐洲中世紀女性在愛情、婚姻中的弱勢處境。

但在蘭斯洛特和桂妮薇兒之戀中,桂妮薇兒卻處於絕對強勢的地位。儘管蘭斯洛特對桂妮薇兒忠貞不二,不僅多次為她拒絕別人的愛,還多次為了維護桂妮薇兒的聲譽冒著生命危險與人決鬥,但桂妮薇兒卻經常吃醋、疏遠蘭斯洛特。

在《好逑傳》和《亞瑟王之死》中,愛情敘事有哪些不同?

蘭斯洛特和王后

比如蘭斯洛特為了偽裝自己的身份而帶上愛蓮娜的信物,當桂妮薇兒得知此事後,她根本不聽蘭斯洛特解釋,一心認為“蘭斯洛特暗地裡背叛了我,他真是個虛偽陰險的騎士”。在得知蘭斯洛特受傷但性命無憂後,她竟然這樣說道:他這種人真不該活下去

在蘭斯洛特心中,桂妮薇兒是一種信仰,是女神一般的存在。而在桂妮薇兒心中,蘭斯洛特只是一個信徒,他必須要忠於自己。

結語

《好逑傳》在不平等的社會環境中虛構了一種平等的戀愛關係,《亞瑟王之死》則由不平等走向了另一種不平等。這和才子佳人愛情與騎士貴婦愛情的戀愛目的有關,也跟產生這兩種戀愛模式的文化環境有關。在儒家文化主導的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們尋求的是一種和諧的關係。中世紀的騎士文化中信仰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就意味著獻身精神,意味著關係的不平等。

參考文獻

  • 名教中人 《好逑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版
  • 托馬斯·馬洛禮 《亞瑟王之死》(陳才宇譯).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