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五子良將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

曹操麾下名將眾多,論名氣和能力當屬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的五子良將,這五人無一不是當世名將,為曹魏建國立下汗馬功勞,其中張遼還是曹操麾下唯一入選武廟之名將,不過在《三國演義》中他們的結局卻是不太好,幾乎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三國演義》五子良將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

張遼

五子良將名氣最大、戰功最為顯赫的無疑是張遼,215年的逍遙津之戰張遼大破孫權十萬大軍,並差點活捉孫權,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戰後張遼升為徵東將軍,曹丕立國後又升為四方將軍之中的前將軍,這是當時曹魏外姓大將所能得到的最高軍職了(四方將軍之上的大驃車衛和外姓大將無緣),成為當之無愧的外姓大將第一人。

張遼急拍馬來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卻得徐晃救了。張遼回到許昌,箭瘡迸裂而亡。

正史中張遼病逝於222年曹丕三路伐吳期間,演義中卻是死於丁奉箭下。

《三國演義》五子良將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

樂進

樂進個子雖小,卻是曹操麾下最為勇猛的先鋒悍將,正史中樂進每戰先登,是曹操攻城略地的得力干將,五子良將第一個封侯的是他,甚至連於禁都沒他早(樂進大約194年被封為廣昌亭侯,于禁197年宛城之戰後才被封為益壽亭侯)。

曹操稱魏王后,樂進受封為右將軍,地位僅在於禁左將軍之下,連張遼的徵東將軍都不如他。

《三國演義》五子良將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

樂進連忙持槍來刺。槍還未到,只聽得弓弦響處,一箭射中了樂進面門,翻身落馬。且說曹操見樂進中箭,令自到帳中調治。

演義中樂進中了甘寧暗箭後再也沒有出現,很可能是箭傷未愈一直養傷,最終不治而亡,這點和正史中樂進之死倒是有點不謀而合,因為正史中樂進也是逍遙津之戰後再未露面,有可能也是重傷不愈而亡。

《三國演義》五子良將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

于禁

于禁是五子良將中最可惜的一位,219年襄樊之戰前于禁是左將軍、假節鉞,論軍中地位猶在夏侯惇之上(夏侯惇一直到襄樊之戰後期才出任前將軍),是曹操時期無可爭議的外姓大將第一人。

當下于禁見此畫像,又羞又惱,氣憤成病,不久而死。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投降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關羽戰敗後回到魏國的于禁早已物是人非,如果曹操尚在於禁的待遇會好得多,碰上小心眼的曹丕,故意畫于禁投降、龐德寧死不屈的畫像於曹操陵墓,以此來羞辱于禁,于禁之死也算不上善終。

《三國演義》五子良將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

張郃

張郃前期遇到五虎上將他誰都打不過,後期卻是打遍蜀漢無敵手,連諸葛亮都對他頗為忌憚,稱張郃有萬夫不當之勇,必欲除之而後快。

郃大驚曰:“我中計矣!”急回馬時,背後已被木石塞滿了歸路,中間只有一段空地,兩邊皆是峭壁,郃進退無路。忽一聲梆子響,兩下萬弩齊發,將張郃並百餘個部將,皆射死於木門道中。

演義中張郃之死和正史記載差不多,不少觀點認為張郃死於司馬懿和諸葛亮的默契之下,確實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三國演義》五子良將無一善終:四人被射殺,還有一人被羞辱至死

徐晃

徐晃坐下馬收拾不住,直來到壕邊,高叫曰:“反賊孟達,早早受降!”達大怒,急開弓射之,正中徐晃頭額,魏將救去。卻說徐晃被孟達射中頭額,眾軍救到寨中,取了箭頭,令醫調治;當晚身死,時年五十九歲。

徐晃死於一生三叛的孟達(先叛劉璋,再叛劉備,最後叛曹叡)箭下頗不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