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了 恋爱期间的支出能要回来吗——河北黄骅法院调解一件借贷纠纷案件

“这三块五毛八的转账,也是借款吗?”

“是啊,都是她借我的。”

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小兵,拿着上千条微信转账记录来起诉,要求一个同龄的小姑娘小娜偿还借款29727元。

法官觉得这个案子并非寻常的民间借贷关系,“你主张的数额有零有整的,有借条吗?”

“没有借条,但是她承诺都还我。”小兵说着拿出了几张微信聊天的截图,其中一张有对方表述 “这些钱,我一定会还你的” 。

小兵陈述,他和小娜都是在校大学生,基于朋友关系,多次借钱给对方,仔细梳理微信转账记录,统计具体数额为29727元。小兵提交法庭的证据,是一沓微信支出记录和几页微信聊天截图。

细心的法官发现,微信聊天截图中,小兵对小娜的备注为“媳妇”。随后,法官与被告小娜取得联系,小娜称二人曾是恋人,关系维持了半年后分手,小兵主张的近三万元钱确实是花在她身上了,包括日常开销和部分借款。小娜很气愤:“恋爱中男生给女生花点钱多正常啊,现在闹掰了就要全部要回去吗?”

庭审前,法官多次主持调解,但是原告小兵并不情愿,坚称是普通朋友之间的借款,不做任何让步。小娜起初有意接受调解,后来不接电话有意逃避,开庭时也未到庭。

法官如期开庭。庭审中,原告小兵提交的主要证据还是一沓子微信支出记录,其中有整千整百的数额,但绝大多数是百元以下有零头的小额支出。数额较大的几笔,有微信聊天记录佐证,是小娜明确借去买火车票等借款,但是数额较小的这若干笔,小兵解释是小娜买饭等日常开销借的钱。法官注意到,聊天记录中“亲爱的”之类的称谓很多,但小兵还是坚称就是普通朋友关系。

法官庭上向小兵释法:“民间借贷案件,审理的焦点有二,首先是双方借贷的合意,实践中以借条最为常见,其次才是借款的交付。现在你提交的主要证据只是交付,能够证明有借贷合意的借款并不多,你应提交更充分的证据证明你们的借贷合意。”小兵表示确实没有借条,当庭能提交的聊天记录也不全,庭下会补充证据。

闭庭后,法官对小兵语重心长的说:“小伙子,你们之间曾经恋人的关系很明显,而且庭前和小姑娘的沟通中她也承认了这一点,你希望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那么你对法庭应该有最起码的诚信。”小伙子点了点头,“是的,我们确实是好了一段时间”。

法官继续劝解,“从庭审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的支出都是借款,法庭最后能认定多少尚是未知数,但基于你们这样的年纪,基于曾经的关系,心平气和地调解不是更好吗?毕竟有曾经的情分,调解中各让一步,何必反目成仇。”小兵终于听进去了,同意庭后调解。

庭后,法官尝试用不同的手机号码与被告小娜联系,终于有一次接通了电话。“小姑娘,逃避不是办法,你现在还在学校,我们要找你其实很容易,但是感觉没必要把事情闹大,你说呢?”小娜态度也诚恳了许多,并表示愿意配合法庭。

“从现在小兵提供的证据来看,确实有你借的钱,但是具体数额还没有认定。不管是你借的还是他主动为你花的,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半年时间各种支出近三万块钱,平均一天一百多,你的日常开销也确实是大了一些,他当初这么宠着你也证明你们当时关系很好。你们最后没有走到一起,你站在他的角度,难免会觉得吃亏了吧?”小姑娘焦急的说:“我愿意还他一部分,但是一次性拿不出太多,我每个月也有兼职挣的钱,我可以按月还的。”基于双方同意调解的态度,法官继续组织调解。

基于公平原则考虑,法官本着各负担一半的方案为双方调解,双方也都同意了。同时考虑到小娜还是个学生,一次性支付并不现实,调解方案定为每月偿还1250元,一年内偿还完毕15000元,小娜表示这是她能承受的范围。

调解当日,二人没有怒目相向,没有针锋相对,小兵表示如果小娜某个月资金紧张了可以缓一缓,他不会紧追不放,小娜表示一定会按期履行。最后,法官仍不忘嘱咐二人当前还是要以学业为重,二人向法官鞠躬道谢之后才离开法庭。

【法官说法】

恋爱期间,一方对另一方经济上的支出,分手后能否要回去呢?一句话概括,如果是借款,可以要求返还;如果是赠与,一般情况下是不能要求返还的,除非是附义务的赠与而对方没有履行相应义务。

本案中,微信红包或者转账如果能明确是对方借的,那么可以认定为借款。但实践中,就像小兵一样,多是男方为了维持和女友的关系,用于吃饭、看电影等小额日常开销,是心甘情愿的一种物质付出,应认定为赠与。另外,在生日、情人节等特殊日期或者1314、520等特殊含义的支出,即便数额再大也无权要求对方返还。从本案引申一步,如果男方是以结婚为目的与女方交往,按照女方的要求支付大额财物的行为,则属于附义务的赠与,即大家俗称的彩礼,婚前分手的话男方可以撤销赠与,在知道撤销原因一年内主张对方返还。

分手了  恋爱期间的支出能要回来吗——河北黄骅法院调解一件借贷纠纷案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