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為何老撾不屬於“漢字文化圈”國家?

義楓刀


似乎老撾在歷史上都沒什麼存在感,我們有聽過越南和緬甸,而夾在中間的老撾我們缺很少聽說,老撾到底屬不屬於漢字文化圈呢?

第一次步入老撾境內是由泰國廊開經過友誼橋到達老撾萬象關口,廣場正中央的錘子鐮刀旗幟特別的熟悉。老撾是世界上五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除中國外還有古巴、越南、朝鮮。五個社會主義國家除古巴位於美洲,四個在亞洲且其他三個都與我國接壤。老撾也是東南亞十國中唯一一個內陸國家,要出海最近的港口在越南,水路運輸只能靠湄公河,也是東南亞。北與中國相鄰,在東南亞中地緣政治最差的一個國家,也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總感覺老撾在歷史上的存在感特別弱,其實不然,老撾古稱南掌,曾經也輝煌過,領土最大的時期佔據東南亞大部分。明初時,老撾大部分領土屬於我大明管轄,和曾經的安南(越南北部)是明朝的領土。老撾有50個民族,其中以老族為主,而老族最早由中國西南地區搬遷而來,與中國傣族、壯族為兄弟關係,血緣親近。

◆老撾 的主要民族雖來自中國,然而老撾不像鄰國越南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從秦末漢初時期,南海郡龍川令趙佗趁亂割據嶺南的南越,文字傳入越南北部直到19世紀中葉法國佔領越南,成為其殖民地後廢止漢字,近2000年漢字的使用,在各個領域中根深蒂固,自然歸屬到“漢字文化圈”國家。而老撾自古與中國聯繫不頻繁,相比東南沿海,西南地區地形地貌上不利於與東南亞國家溝通,老撾語雖與傣族語言相似,但文字上差別較大,老撾語吸收大量的梵語、巴利語和柬埔寨語的藉詞,漢字相差甚遠。再者,老撾當地人比較難以同化,使得漢字沒在老撾廣泛推廣。



泰匯說


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主要有兩個特徵或標準:

歷史上曾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並且曾經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這兩個標準,老撾哪一個都不滿足。

一般意義上的漢字文化圈,定義非常明確:

  • 歷史上曾經受到漢字以及漢文化的影響,並且以漢字作為國家日常政治、生活的書面用語。


漢字文化圈,是以中國大陸的王朝作為核心,向外輻射到朝鮮半島、日本、琉球、越南等國。

  • 這些國家不僅學習、採納漢字,更在長時期內,以儒家作為根本的政治思想。

  • 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曾在歷史上朝貢於中原王朝。

因此,判斷哪些國家屬於漢字文化圈,就要以這個標準為依據。

歷史上的老撾,雖然和中國西南地區諸族,存在密切的聯繫,但並不滿足上面的兩個條件。


  • 首先,老撾深受佛教影響,而不是儒家文化的影響。

1353年,孟蘇瓦王子法昂統一老撾,建立瀾滄王國後,是以上座部佛教作為國家的意識形態。

  • 其次,老撾並不是中國的藩屬國。

老撾在16和17世紀,分別是緬甸和暹羅的藩屬,與中國的政治聯繫很疏遠。

綜上所述,老撾不屬於漢字文化圈。


HuiNanHistory


這要從老撾的歷史說起。

老撾歷史上出現過堂明國、南掌國、瀾滄國等等國家,也曾一度被真臘王國統治過部分地區。這些古老王國,有的是南亞語系,有的是漢藏語系下的壯侗語族。由於老撾自古以來是處於中南半島的腹地,並不處於漢字文明的延伸線上,所以老撾語受到南亞方向的影響更大。尤其是佛教傳入後,巴利語、梵語和高棉語的影響很深遠,因此老撾文字沿襲這些語言的習慣,以拼音文字為主。

老撾語主要有兩種不同形體的拼音文字,一種是更古老的多坦文,主要見於寺廟的貝葉經;另一種則是老文,形體近似泰文。這兩種文字,實際上都是來源於孟-高棉文字母的改革體。

由此可見,以老撾、柬埔寨和泰國為一側,越南為一側,中間是漢字(表意文字)和孟-高棉文(拼音文字)的分界線。

漢字在歷史上傳播的南邊界限,基本可以確定在越南北部地區。老撾、緬甸等地區,雖然在歷史上一度成為過中原王朝的朝貢國,但在文化上卻相距較遠,反而和印度比較接近。

事實上,老撾語、泰語、緬語等中南半島語言,在起源上和漢語比較接近。持這些語言的民族,多數也是幾千年來從中國遷移過去的。比如,泰語就源自於百越語言,春秋戰國的《越人歌》等等傳世越國語言,都能用泰語來解讀。而越國語言,在很多詞語構成上,特別是黏著語用法,對現代漢語影響很大。

相對的,使用漢字的越南語,在與漢語的關係上反而不如泰語,更接近高棉語。越南語屬於南亞語系,泰語和老撾語卻是和漢語一樣,屬於漢藏語系。由此可見,泰國人和老撾人的祖先,應該就是中國南方的百越民族。越南人祖先雖然號稱也屬於百越,但更多應是百越的邊遠地區,甚至是外圍關係。

不過這也說明了,漢字應用的廣泛性,使用範圍早已遠超出了自己這個語系。(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中國的鄰國老撾,國土面積約為23萬平方公里,人口600萬左右。雖然全國有幾十個民族,但是主要民族是老族。老族人的祖先原先住在中國西南地區,與中國的傣族、壯族的血緣非常相近。

在14-17世紀之間,中國古代越裳氏後裔的南掌人,建立了瀾滄王國,雖然這個國家經常受到越南、緬甸、柬埔寨的持續騷擾,但是它一直為自己而戰,直到19世紀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在古代,從中國的三國時代一直到清朝,老撾一直是中國的朝貢國。在紀年上,現在的老撾人,既使用公曆、佛曆,也使用中國農曆。

然而,這樣一個與中國聯繫緊密的國家,卻不被認為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主要原因是,老撾與日本、韓國和越南不同,它從來沒有直接採用中國文字作為其官方的書寫形式。

此外,日本、韓國和越南都借用了中國的考試製度。儒家考試製度一直是這個三個國家重要的官員選拔制度,但是老撾並沒有使用中國的這套官僚體系。

日本、韓國和越南也從中國大量借用了古代建築的風格。但是老撾經典的建築與中國建築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它們的架構更符合柬埔寨、緬甸或泰國的風格。

在服裝上,日本人、韓國人和越南人都從中國古代服裝中借用了大量的元素,但是老撾人的傳統服裝卻與中國服裝不同。

老撾與韓國、日本和越南不同,沒有受到大量的道教或儒學影響。在語言方面,越南語、日語和韓語都借用了很多中國詞彙。中國、韓國和越南都有相同的姓氏制度,且發音幾乎相同。這些都是老撾不被認為是“漢字文化圈”國家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