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美軍士兵作風懶散,為何還能處處打勝仗?

開在荊棘裡的花--


不知道說美軍士兵作風懶散的一句何在,竟然還細化到了大部分的程度,這樣說肯定是抓到了什麼證據吧,至少從事實上來說,這樣的話其實根本沒有根據。



如果以貧民軍隊的標準衡量美軍的伙食待遇和武器裝備,似乎美軍的確有點養尊處優了,畢竟在很長一點時間小米加步槍是我們的標配。

裝備不夠,精神來湊,自我癒合的阿Q 精神勝利法,在特定是其實很有必要的,但是不得不提出的是從行軍打仗的嚴肅性來說。

先進的裝備和充足的物資保障是十分有必要的,任何一支敢擔當能打勝仗的部隊,都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把後勤保障做到最後。

雖然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帝國主義,但不得不看到另一面,小米加步槍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物資短缺,糧食不夠吃吃的不夠豐富;而一個就是武器裝備落後。

這並是一件值得誇耀的事情,至少我們說明我們曾經貧窮過,弱小過,沒有能力做到最優質的武器供應和物資供應。

話說回到美軍,如果把美軍簡單的看成一些懶散成性的少爺兵,那是要吃大虧的,之所以說他們是少爺兵,一定程度上反應的是美軍後勤保障做的到位。



不管是武器裝備還是後勤物資,美軍都是儘量做到最好,以此減少傷亡的概率,在充足的後勤保障和武器裝備下,我們可以發現不管那一場戰爭。

自二戰以來,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還有利比亞戰爭,美軍的傷亡其實都很小,相對於對手武器短缺衣食無著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士兵血肉之軀推進戰略目標。

美軍的以後勤保障降低人員傷亡策略其實是十分成功的,自古以來打仗就得死人,但是如何少死卻是個技術活,考驗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和應對智慧。

當然在這些養尊處優條件的加持下,美軍的單兵作戰,要是說最強的話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適,但至少排在世界前三。

而且他們的士兵多有實戰經驗,是經歷過死亡的一群人,怎麼能說他們作風懶散呢?美國新兵的訓練也是很嚴苛的,半年的時間新兵要學習基礎和高級訓練科目。

訓練方法的科學性在世界上都是得到認可的,因此不存在說美軍的大多士兵作風懶散,人傢伙食好、武器好,是因為後勤保證做得好,做的好跟養尊處優是有天壤之別的。



不過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看過今天70週年閱兵的朋友應該都看到了,東風快遞的新業務業務,隨著東風41的出現,已經擴展到了全球!


歷史三日談


首先看這個少爺兵的問題,美軍給人的感覺就是伙食好,有錢,裝備好。有時候吧,人家裝備好,你就說人家是少爺兵,這就是很明顯的酸了。美軍有各種零食,各種娛樂項目,你就說人家驕奢淫逸,這體現的是後勤保障強大啊。



很多人吧,往往看待問題就是帶著情緒去看,沒有自己的判斷能力,眼睛裡看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而看不到對方任何優點。這個問題就在於,他想黑的是啥。比如,你說咱們軍隊意志堅定,他就說你裝備不如美軍,比如你說咱們有航母了,他上來就來一句,這是訓練艦,然後再讓你看看美軍的福特級。


迄今為止,沒有哪條顯示出美軍是少爺兵,最先說美軍是少爺兵的,應該是日本人,日本兵為了鼓舞士氣,說美軍放不下個人情感,驕奢淫逸,肯定輸,結果日本打輸了。難不成,保障好就是少爺兵麼?

實際上,美軍是這世界上訓練最嚴格的軍隊之一,美軍內部的一個說法就是,新兵入伍的時候的說法就是,從一個老百姓變成一個士兵,洗去士兵身上的百姓氣息。他們的訓練中士會非常嚴格的盯著這些新來的,規範他們的一舉一動,非常輕微的過錯,就會導致集體受罰。



美軍新兵入伍,先是一個基礎戰鬥訓練,分為三個階段,隨後是一個高級培訓。整個新兵訓練週期是六個月,要求的就是科學、系統、全面。美軍會把士兵訓練的非常專業。


你們在網上看見美軍做燒烤,大魚大肉喝啤酒,那是人家保障好,那是人家正事辦完了。美軍士兵的業餘生活是非常豐富的,不像咱們那麼無聊。美軍單兵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紀律性也是非常高的,以前在伊拉克,美軍士兵和兩個伊拉克士兵夜間站崗,伊拉克士兵要抽菸,美軍不同意,結果打起來了,被美軍用刀解決掉了,1V2,美軍獲勝。這裡面看出來的是啥?紀律性和戰鬥力。

再說美軍打勝仗這個問題,美國打仗,就是使勁砸錢,導彈什麼的,不要錢的打。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美軍都是投入非常強大的火力,儘可能避免傷亡,海灣戰爭美軍傷亡一二百人,美軍仍然不滿意,追求零傷亡。


對待敵人,不要滿腦子都是偏見,認為對方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再不行,也是世界第一。要正視敵人,看到的要是優點和缺點,不能只看到缺點,為黑而黑。


軍武文齋


在《亮劍》中有這麼一幕:從朝鮮戰場歸來的孔捷在與老戰友李雲龍和丁偉在討論畢業論文,在談起自己所指揮的軍隊與美軍交手的經歷時,便狠狠駁斥了關於美軍是“少爺兵”“作風極度懶散”的謠言。他說:“依我看,美軍可不是草包。我很反感有些記者,為了宣傳就胡編亂造,說什麼美軍是少爺兵,一聽見槍聲就嚇得尿褲子,把腦袋鑽在睡袋裡打機槍......實際上,美軍剛剛經過二戰的洗禮,各軍兵種之間的配合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戰鬥力非常強悍。”


事實上,在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上,其所參與過的所有大大小小的戰爭中,絕大部分都取得了勝利;儘管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軍雖然並未達成自己的軍事目標,但也勉強打了個平手。如果美軍真的是所謂的“少爺兵”的話,那麼美國的這些軍事勝利難道都是大風吹來的嗎?很顯然不是的。

美軍是“少爺兵”這一說法,最早來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日本。當時的日本高層為了鼓舞士氣,便向日本士兵們宣稱美軍不會打仗,是“少爺兵。”這種宣傳雖然起到了一定效果,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打的也的確稱得上勇猛。但是美軍很快便緩過神來,在海空軍的配合下,憑藉著大量裝備一戰期間武器的馬潤和日軍死磕到底,奪取了日本一個又一個海上島嶼據點。此外,被德軍七個師包圍仍頑強作戰的美軍101空降師、瓜島戰役中與其他十幾名同伴共同對抗3000日軍的約翰.巴斯隆、西線戰役中一人獨自對付6輛虎式坦克和兩個德軍加強連的奧迪.墨菲等等,他們都用自己的行動駁斥了所謂“少爺兵”的“傳說。”

即使是在幾十年後的現代,美軍的戰鬥力和他們士兵的作戰水平與素養也都能夠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千萬不要以為美軍在航母甲板上燒烤、在閱兵時連正步都踢不齊就覺得他們散漫、不堪一擊;按照亮劍裡孔捷的原話說就是:“我很反感咱們有些記者,為了宣傳的需要就胡編亂造......這麼宣傳是會誤事的,我們的戰士要聽信了這些宣傳,那是要吃大虧的!”

實際上,美軍日常的訓練和對士兵的要求是非常嚴格且殘酷的,對軍官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其嚴格程度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美軍在訓練新兵的時候,壓根就不拿他們當人看,就是將其當作純粹的機械來命令,目的就是要將這些新兵的體能與心理意志逼到極限,釋放出這些新兵的最大潛能。同時美軍內無論官兵,每年都會有兩次年度體能測驗,如果第一次測驗不合格,可以在1~2個月內進行補測,如若補測成績仍不合格,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被從軍隊中淘汰出去。


在進行射擊訓練時,美軍士兵往往被要求全副武裝,並且儘量不使用任何瞄準鏡和輔助瞄準工具,只使用槍械自帶的機械瞄準鏡;美軍往往會讓士兵進行全方位的射擊打靶訓練,靶子被多次擊中才能被判定為擊斃。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美軍在進行射擊訓練時往往不會看重士兵能否打入十環,而是看重士兵擊中靶子的次數;畢竟在真實戰場上,擊中敵方後大概率是能夠使其失去戰鬥力的。

我們看到美軍在甲板上燒烤娛樂轟趴,那是人家美國大兵的日常魔鬼訓練結束了,在合理的休息時間內進行的;況且人家美軍的後勤本身就很好。美軍踢正步不整齊,閱兵懶散,那是意識形態方面的不同,以及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和文化傳統不同,所導致的美軍對士兵的要求與其他國家不同罷了。絕對不是美軍懶散,單兵戰鬥力差的表現。


至於所謂的美軍打了很多勝仗,似乎除了兩次獨立戰爭、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外,剩下的不少都是非對稱戰爭;一個人隨便一腳都能踩死一隻螞蟻,更何況還是個胖子呢?沒有什麼可以過多吹噓的東西。


二戰吐槽君


美軍紀律挺嚴的。例如去年8月,美軍四星上將威廉.沃德因為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讓妻子乘坐軍機,用軍車送妻子購物,結果就被從四星上將直接降為三星上將並提前退休。而在海灣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施瓦茨科普夫四星上將,因為上廁所不想排隊,讓自己手下幫忙排,讓自己手下幫忙整理著裝,結果也因此丟官去職。而幫他排隊,幫他整理著裝的手下也沒好到哪去,一併被炒了魷魚。美軍《軍人手冊》明文規定,無論你對上級或者長官多麼的敬佩,都不允許當著他的面誇讚他。因為此舉有拍馬屁嫌疑。另外,軍人在裝軍裝的情況下,不得干與軍事無關的事。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一幕:美國總統正在發表演講,突然天降大雨,總統被淋成落湯雞,旁邊護衛的軍人也不給他打傘。因為《軍人手冊》明文規定,給別人打傘並不是軍人分內之事,哪怕對方是總統,是三軍統帥也不行。

另外,為了讓美軍保持高昂的士氣和強悍戰鬥力,美軍也有一整套公平的獎賞機制。比方說晉升,膽小鬼和馬屁精就要靠邊站了。那怎樣分辨膽小鬼和馬屁精呢?當面誇讚長官和上級的,為長官和上級做不屬於軍人分內之事的,通通被視為馬屁精。像前面提到的幫施瓦茨科普夫四星上將排隊,為他整理著裝的軍人就屬於馬屁精,所以美軍毫不猶豫的就炒了他們的魷魚。那怎樣分辨膽小鬼呢?容易啊!比方說美軍想要將一批少校晉升為中校,那就將他們的履歷全部調出來,凡是沒有上過前線,一直呆在後方的和機關裡的,通通先淘汰。誰上過前線,誰深入過危險區域,誰和敵人交過手,誰在前線立過功,負過傷的,誰就有優先晉升權。沒上過前線的,沒深入過危險區域的,沒和敵人交過手的,沒立過功,沒受過傷的,就沒有優先晉升權 。另外,在前線服役,深入危險區域,和敵人交過手,立過功,受過傷的軍人不但能升官,而且能發財。除了有正常的工資外,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補貼、津貼和其他福利。這和戰國時期的秦軍如出一轍,升官發財全憑戰功。正因為有這樣的刺激,所以美軍都渴望打仗,都渴望上前線。因為只有打仗才能立功,才能升官發財。

另外,美軍的適應能力也非常強。例如在阿富汗,由於基礎設施薄弱,美軍的機械化部隊施展不開,美軍就學當地人騎毛驢。雖然看上去很滑稽,但非常管用。

美軍非常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對於勝仗,他們很少研究,但對於失敗,他們總是反覆的研究,要把對手研究透了。像海灣戰爭,在我們看來,這仗是多麼的輝煌,應該大書特書。但美軍認為研究海灣戰爭沒多大的意義。當時薩達姆將周邊國家和世界大國同時得罪了,全世界沒有一個大國替他說話,周邊國家要麼表示中立,要麼競相參加反伊聯盟,伊拉克一馬平川的地形也非常有利於美軍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揮,天時地利人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全佔了,這麼理想的戰爭條件有什麼好研究的?相反,像朝鮮戰爭、越南戰爭,這些失敗的戰爭美軍總是反覆研究。因為這兩場戰爭都與我們中國相關,所以美軍西點軍校至今還保存著上甘嶺戰役的沙盤,美軍曾經在軍營裡掛我軍英模雷鋒等人的照片。

美軍這麼做肯定不是為了學雷鋒,而是為了研究我們的軍隊。作為未來有可能的對手之一,我們絕對不能輕視美軍,不能因為他們表面上松馳就認為他們沒有戰鬥力,更不要認為他們是一支離開了高技術武器裝備就不能打仗的軍隊。


血染戰旗紅


美軍的戰鬥力在世界上可以說是出了名的強悍,看見美軍的形象,可以說用2個字來形容真的不為過“懶散”,懶散的作風,奢靡的生活,給人的印象就是美軍就是一群“少爺兵”。看看他們平時的生活作風:喝酒、抽菸、打牌,調戲美女、衣服釦子不扣、宿舍髒亂不堪等等。美軍是不少爺兵。

相反美軍的體系、建制非常完善。

戰鬥力其實很高。

人們之所以覺得美軍是少爺兵。

主要是因為美軍是允許投降的。

其次就是美軍的物資消耗極大,每一次戰役無論大小,物資的損耗都會超出正常範疇很多。

而且還不是正常損耗,就是直接浪費掉了。

按照正常的預算其實伊拉克戰爭不至於一下子花掉幾萬億美元那麼多。

根據維/基/解/密/的爆/料,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貪汙、浪費的現象很嚴重。

貪汙就是通過和後勤要物資,要過來直接倒賣掉,中飽私囊。

對外說是消耗了。

然後再要一批新的。

浪費就是很多武器裝備其實還不到報廢的程度,他們就直接當是報廢的東西了。

大部分人是基於這兩點,才會有美軍都是少爺兵的想法。

因為你已經適應這種套路了。

打個伊拉克,莫名其妙花個幾萬億,做做假賬還說的過去。

如果是打個比伊拉克實力再強一點的國家,你怎麼辦?

不玩兒這種套路吧你自己難受。畢竟能來錢。

玩兒把這錢蹭蹭蹭的翻倍,等於是自己剜自己的肉了。


踢草


不要忘記,即使後來強如李奇微這樣的美軍指揮官,所制定的戰術也是磁性戰術!也就是美軍在志願軍開始進攻時,選擇性後退,一天退大概20裡左右,因為志願軍的攻擊極限也就20裡,就這麼放風箏般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等到志願軍後勤短缺開始後退,再以坦克大膽穿插,佔領縱深節點,狙擊志願軍歸路。

那為何不直接平推,而選擇後退呢,就是因為志願軍充分發揮夜戰突襲戰,抵消了美軍相當部分的火力優勢,並且往往能夠玩命地穿插到美軍薄弱的側翼,然後分割包圍,對美軍形成包抄之勢,所以美軍根本擋不住。

而對於志願軍的戰術,有些人總是停留在砥平裡,白馬山之戰等的印象中,認為純粹是人海戰術。

可是他們不知道,砥平裡之戰雖然只有美軍一個團防守,可是天上卻有三百架飛機約幾個飛行師的空軍力量進行火力支援,且是第五次戰役一個關鍵節點,誰拿下來誰就會在接下來佔有絕對優勢……留給志願軍只有兩天的時間,失去了戰役突然性(敵人也知道會來攻擊,早就埋好了地雷,等著志願軍。)

白馬山之戰,要不是叛徒出賣,敵軍立刻進行了重點防禦部署,重炮火力,坦克,以及空中支援成倍增加,,以38軍的戰鬥力,拿下白馬山不在話下。


落日賴天邊z


說美國軍隊是少爺兵一點不冤枉,舉個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後迅速解放法國,鑑於每況愈下的戰爭局勢,德軍想出一個好主意,派精通英語的士兵化妝成美軍,到美軍後方搞破壞。



美國將軍對德軍的滲透襲擊十分頭痛,一次在經過美軍關卡時看到被捉住的假美軍,於是問哨卡官兵怎麼分辨的,一名中尉很自豪的說,他們說自己是從某地走過來的,而我們的士兵,超過三英里是要坐車的,怎麼可能走三英里?

美軍的懶散作風更多體現在閱兵式上,美式閱兵式與蘇式和德式不同,不講究踢正步,而且連最基本的步伐統一都做不到,不過這也不能怪美軍懶散,而是美軍閱兵式特有的風格,如果踢正步反而會被美國民眾認為窮兵黷武。



美軍雖然行為懶散,但是戰鬥力不低,甚至可以說戰鬥力爆表,為什麼呢,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武器裝備先進,二是訓練時間長,三是從戰爭中摸索經驗。

武器裝備先進

美國的武器裝備一直領先於世界,即使是俄羅斯也難以追上美國的步伐,2005年美國第一款五代機F-22服役,至今已經過去了14年,美國的第二款五代機F-35已經服役並且出口,而俄羅斯的五代機蘇-57雖然已經成型,但是至今還沒有列裝部隊。1997年美國B2隱形轟炸機服役,這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隱身轟炸機,俄羅斯並沒有同類產品。



美國武器裝備先進,海灣戰爭當中,美國與盟友總兵力只有66萬,而伊拉克總兵力80萬人,憑藉先進的武器裝備,美軍僅僅陣亡了148人,而伊拉克戰死2萬,被俘8.6萬,此外還有324架戰機,3847輛坦克,1450輛裝甲車和143艘軍艦被美軍摧毀,海灣戰爭美國打垮了伊拉克軍隊,卻也打醒了全世界。


訓練時間長

美軍訓練時間長主要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不是戰場,因此有更加充足的時間訓練軍隊,要求士兵熟練掌握各類武器性能、戰術。

美國民眾原本就可以合法持槍,平時能夠接觸到槍械,因此在訓練過程中更加容易成功,效果也更好,同樣的入伍時間,美軍的訓練效果會更好一些。

實戰鍛鍊

美國建國之後主要戰爭美國都沒有缺席,包括兩次世界大戰、越南戰爭、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利比亞和敘利亞內戰,美軍沒有缺席所有重要戰爭,因此能夠更好的適應戰場環境變化,及時調整戰術。實戰和演習是不同的,實戰經驗更能夠應用在戰爭中。

現代化戰爭,誰的武器裝備更加先進誰就能贏得戰爭,比如阿富汗,雖然美軍沒有徹底消滅塔利班,但是美國武器裝備先進,美軍可以佔領阿富汗領土,但是阿富汗軍隊不可能佔領美國。最近兩週內,塔利班多次襲擊美軍,造成4名美軍士兵死亡,而塔利班付出了1000人的代價。



武器裝備相差一代,落後者就只能被動挨打,單純靠人贏得戰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視野新觀


我是99隨便,我來為您解答。

如果從東方人的角度看,美軍確實算少爺兵,而且作風懶散,但這主要是東西方文化帶來的差異。

在我們的印象裡,美軍士兵總是嘴裡叼著菸捲,挎著步槍對女人吹口哨。

美軍士兵列隊閱兵時,常常前後兩名士兵的身高相差一個腦袋!

但這些只是表象,因為美國的文化不在乎這些,他們看重的是士兵能打仗,凡是能打仗的就是好士兵。



我們很多人應當看過《兄弟連》,美國有史以來最昂貴,也是最真實反應二戰戰場的電視劇。

舉個例子,比如影帝湯姆-漢克斯的兒子柯林扮演的瓊斯少尉出場的那一集。

當時戰爭接近尾聲,所有士兵都很疲憊。

躲在小鎮建築物裡的美國士兵們,著裝不整,時刻在噴著牢騷話,抱怨沒有熱水,沒有可口的食物,沒有香菸抽。

所有人都不想打仗,恨不得馬上回到舒服的自己家裡!

這時候營部下達命令,要求組織一支巡邏隊,渡河進入德軍控制區,目標是至少抓回一名俘虜。

得知這一命令後,這些老兵幾乎炸窩了!

執行這項命令太危險,有可能喪命!

所有人都不想被選進巡邏隊!

電視劇看到這裡,假如按照我們東方人的思維,簡直要破口大罵。

你們什麼鳥士兵啊,國家需要你們打仗,就你們這副鳥樣,既怕死又不願吃苦,怎麼可能打勝仗呢?

但接下來的劇情,與我們想的不一樣。

一支臨時巡邏隊組成了,有經驗的老兵主動站出來,擔負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任務,其餘所有人都有明確安排。

戰鬥開始!

這群前不久還牢騷滿腹的“鳥士兵”,全都變成了最勇敢的戰士,他們頂著敵人的子彈勇敢衝上去。

剛剛從西點軍校畢業的瓊斯少尉,他也參加了這次行動,他剛出場時的表現,就像我們印象中好士兵,軍容嚴整,時刻站得筆直,一絲不苟。

但到了真正的戰場上,瓊斯少尉就是“渣”一般的存在,雖然他也很勇敢,也肯定經受過最嚴格的訓練,但他完全是個菜鳥,只能跟在老兵們後面瞎跑。

戰鬥結束,任務完成,但有一名士兵中彈,雖然被救回來,但來不及搶救就死在所有人眼前。

這些人,或許才是真正的美軍士兵!



99隨便是轉業軍官,曾在部隊服役多年,歷任分對長(排長),指導員等職務,雖然不是作戰部隊,但道理差不多。

在我看來,那些平時有些懶散的戰士,關鍵時刻反而能頂上去!

就好像我們看過的電視劇《亮劍》。

李雲龍和他的手下們,是嚴格意義上的優秀士兵嗎?

如果按照老眼光,李雲龍不是好軍人,他的作風就有點“懶散”,經常罵娘,說的不好聽有時候像土匪。

但就是這樣的軍人能打仗啊!

在我看來,平時很“乖巧”的士兵或許也能打仗,但真正到了現場上,那些平時懶散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



二戰以來的美軍,裝備是一流的,後勤保障也是一流的,很多士兵經常有出國執行作戰任務的機會,戰場經驗豐富。

這樣的美軍,哪怕平時看起來懶散,但我們絕對不能輕視他們,否則肯定要吃大虧。


99隨便


認為美軍都是“少爺兵”這個觀念其實很荒唐,事實上美軍的強大,不光是建立在先進的武器裝備和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之上,更建立在美軍士兵極高的軍事素養和硬朗的戰鬥作風之上的。



美國軍隊的軍事制度是十分嚴苛的,其中有一項很著名的軍規,就是“馬屁精滾蛋”,在美軍《軍人手冊》上白紙黑字規定,不能當面讚頌上級,還寫明理由:“當面直接讚頌長官或者上級是庸俗的,無論你對上級多麼欽佩,當面讚頌都有阿諛奉承之嫌,容易引起誤解。”

曾在海灣戰爭中立下戰功的美軍瓦茨科普夫上將,就曾因為“一泡尿”而被迫“下課”。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瓦茨科普夫等人乘飛機前往沙特首都,由於航程長達15小時,而且機上人也很多,於是上洗手間就需要排隊。當時施瓦茨科普夫想去方便但又不願排隊,於是就讓一個少校代勞,等到少校排到時才慢騰騰起身。

而這件事剛好被當時的國防部長切尼看到,他十分看不慣瓦茨科普夫的做派。而在這次“洗手間事件”後,瓦茨科普夫又在一次公開場合上,讓一名上校雙膝跪地,替施瓦茨科普夫平整制服。正是這兩件小事,最終讓這位戰功顯赫的美軍上將被迫“下課”。



再有,當下的美軍實際上與古代的秦軍很像。美國士兵想要獲得晉升,想要獲得更優厚的待遇,可不是靠關係、靠背景的,而是要到戰爭的最前線去,要到最最危險的地方去服役和戰鬥,通過在戰場上建立軍功來獲得晉升機會。

試問,擁有如此嚴苛軍規的美軍,他們的士兵會真的只是軍紀散漫的“少爺兵”嗎?顯然不是!



而且,美軍不僅擁有強大的武器裝備和嚴苛的軍規,還擁有最專業的軍事訓練和培養體系,並且美軍一直以來都在持續的作戰,積累起來的大量實戰經驗。

如此強悍的美軍,如果我們僅因為他們士兵表明上的鬆散,就覺得他們不過是不能吃苦的“少爺兵”,那就實在是太天真了!



這些歷史要讀


首先,美軍的少爺兵的說法並不準確,這種說法好像是來源於抗美援朝戰爭前,當時的美軍在日本擔任佔領軍,由於軍級管理不嚴,導致戰鬥力下降很大,而且日本還組織了臭名昭著的RAA,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駐日美軍有了榻榻米部隊,少爺兵等綽號。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美軍狙擊手,在美軍狙擊手的槍下邊一般是要鋪一條毯子,這是為了防止槍口吹起來塵土暴露發射陣地,志願軍的做法是撒水,但是水乾了以後還是會有塵土,志願軍看見美軍鋪毯子,還以為是美軍嬌氣,但是還是美軍的效果好一些,不過效果好是用錢鋪出來的,當時中國毯子是奢侈品。


解放軍軍官參觀歐文堡。
美軍的紅旗軍演。

但是,美軍的長處在於高效多能,一旦進入狀態,反應速度極快,而且目前來看美軍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訓練體系,對於軍隊的日常訓練抓的很緊,朱日和可以說就是仿照美軍在歐文堡設立的訓練中心設立的,在這裡是可以模擬旅一級的規模作戰,可以說在模擬對抗演習中,美軍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至於空軍的TOP GUN,還有每年的紅旗演習,都是美軍在提高自身的訓練水平,而且這些做法現在也是被世界其他國家所效仿。
美軍的體能訓練,美軍對於體能的要求很高,軍官晉升的時候,軍官的體重是一個指標,如果是身體超重,就不能晉升了。


美軍的後勤保障工作做的是非常到位,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設立的營地,幾乎是把美國的一個小鎮搬到了幾千公里外的異國他鄉,美軍在這個小鎮裡邊幾乎是可以不受影響的得到美國國內的一切東西,由於後勤保障的有力,所以,美軍士兵的要求也就高,對於戰時保障來說,這種要求會顯得有一些奢侈,所以也會給世人一種吃不了苦的感覺。

但是,也正是後勤保障的有力,這保證美軍在作戰的時候,不會有彈藥糧食電池等物資缺乏的擔憂,這樣首先就保證指揮官不用擔心一般在作戰中最擔心的後勤保障問題,打仗就是打後勤,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首先就是保證作戰勝利。
美軍浩浩蕩蕩的後勤車隊,保證了美軍一般不會有彈藥油料糧食的擔憂。

完善的訓練機制,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再加上不間斷的偵察活動,這使美軍最近幾年保持了穩定的戰鬥力,不過美軍現在是太迷信自身的強大,殊不知兵貴勝,不貴久。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曠日持久的消耗,正在吞噬美軍的士氣,雖然在戰場上美軍可以保持不錯的交換比,但是戰爭結束還是遙遙無期。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杜甫的這首詩裡邊,美國人前一半做的非常到位,但是後一半,美國人到現在也沒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