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毅、蒙恬將軍手握重兵,為什麼不扶持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去等死?

邵世敏


首先要明確一點,蒙恬扶蘇並非無智之輩,他們其實知道賜死扶蘇抓捕蒙恬的詔書是假的。

第一:皇帝給他們羅列的罪名太奇怪了,似有莫須有之嫌。

第二:秦始皇一生,坑過術士、殺過仇眥,卻從未誅過任何一個功臣良將,就算當年李信攻楚喪師十餘萬,也沒有咋樣,只是官降一級,繼續作為王賁的副將參與攻齊。章炳麟先生就曾評價秦始皇說:“世以秦皇為嚴,而不妄誅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與漢武帝,則猶高山之與大湫也;其視漢文帝,秦皇猶賢也”。秦始皇能實現“六國滅、天下一”的春秋大業,僅僅就是靠那“六世餘烈”麼?僅僅藉助暴虐的攻城掠地和金錢攻勢麼?事情決不是如此簡單。秦始皇這個方面的“賢”,是成就帝業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妄誅一吏”是哪個朝代、哪幾個開明君主輕易就能做到的?憑這一點,秦始皇就是個極其了不起的君王。不論你如何評價秦始皇的歷史地位,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贏政倘若只有打打殺殺的本事,而沒有極其高超的領導能力,是絕不可能成為“千古一帝”的。

由此可見,即便扶蘇蒙恬真的有過錯,始皇帝也不會不經任何審判就處他們死罪。

第三:事實上,當時秦帝國朝野上下,主流都是認為扶蘇是太子的不二人選,甚至後來起兵反秦的草莽英雄陳勝都說:“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可見扶蘇乃始皇屬意之人,舉世皆知,就連百姓也深信不疑。自古以來,農民起義連綿不斷,但打出先皇長子旗號的有且只有這麼一例。只有一種解釋比較合理,那就是公子扶蘇的品行極其優秀,他的影響已經超出了他所在的階級與政治立場,成為了天下人的希望。所以趙高等人想借偽詔誅殺扶、蒙,實乃不得已的冒險之舉,其實趙高也是在賭博,只不過是勝算較大的賭博而已,因為他太瞭解扶蘇的性格了,扶蘇此人至仁至孝,即使對詔書的真實性產生懷疑,也決不會抗旨不尊,除非他想造反,而扶蘇是絕對不會造反的,以他那種性格,寧願犧牲自己,也不忍將好不容易太平的天下重陷戰亂之中。

其實以上三條疑點,扶蘇明白,蒙恬更清楚。如果說扶蘇還曾因維護儒生惹怒過秦始皇,可蒙恬卻是帝國皆知的深受始皇信任的忠臣良將,所以蒙恬早已認定此詔書是假的,而且始皇極有可能已經出事了。蒙恬唯一想不通的是,這偽詔的字跡,分明是出自他一向十分尊敬的老師李斯。那麼李斯為什麼會加害自己與扶蘇?又怎麼敢違逆始皇遺命呢?

所以,蒙恬什麼不扶持太子扶蘇,率三十萬大軍來個清君側,撥亂反正呢?

非不能為也,是不願為也:

第一:政變的參與者和扶蘇蒙恬二人關係太密切。胡亥是扶蘇的親弟弟,李斯是蒙恬最尊重的老師,至於趙高,這個人隱藏的太完美,相信扶蘇蒙恬絕想不到還有這麼一個在黑暗中窺探的鴟梟。

第二:始皇已死,真正的遺詔已毀,一切已無從對證,他們若起兵,只會讓亂局更亂,增加無數變數,帝國更很有可能會面臨分裂。到時候他們即使打敗胡亥,奪取了政權,扶蘇的皇位依然沒有合法性,還徒然增加了屠殺兄弟與篡權兩項惡名。雖然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但他們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嗎?粉飾的再好,無非也就是另外一個唐太宗而已。然而扶蘇做不來唐太宗,蒙恬也做不來尉遲恭,因為秦始皇是他們至高無上的偶像,他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危害秦始皇聲名的事情。何況此時的胡亥,也還沒有表現出半點昏庸殘暴的跡象,他們或許還天真的認為,胡亥在李斯的輔佐下,會成為一個好皇帝,把大秦帝國完美的傳承下去。


千古名將英雄夢


秦始皇,一統六國成就大秦帝國的霸業,在多次出巡後,於沙丘駕崩,隨之而來的便是“李代桃僵”,雖然出土的相關史料《趙正書》對胡亥繼位給予認可,但是真實性還未能得到絕對的權威認證,今天對這一問題暫時不論,就題主所提及的問題,筆者給出以下答案。

蒙恬蒙毅兄弟其人

糾正一下題主所言及的蒙毅與蒙恬,他們確實是秦始皇比較倚重的大臣,蒙恬為兄,蒙毅為弟,手握有重兵的是蒙恬,不是弟兄二人都有,趙高要除掉蒙氏兄弟,既是懼怕蒙恬武人性格,手握重兵,將來自己處境堪憂,至於蒙毅早就有私人恩怨,趙高因為胡亥忠計,欲以滅蒙氏,乃言曰:“臣聞先帝欲舉賢立太子久矣,而毅諫曰‘不可’。意思是原來是要立太子的,是蒙毅說不要立,細細分析就會發現問題,蒙毅這是一介臣子,有這麼大能量?雖然同朝為官的蒙毅被拜為上卿,所受到的待遇比較高,在始皇帝面前頗受重用。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趙高要這般詆譭蒙氏兄弟?甚至是欲殺之而後快?原來之前確實有過節,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宦籍。後來趙高還是重新獲得了秦始皇的寵信,在始皇帝駕崩後,趙高憑藉三寸不爛之舌,拉攏李斯,扶植胡亥,其根本自然是鞏固自己的朝中地位,更是為了打擊蒙氏兄弟,結果胡亥聽而系蒙毅於代,前已囚蒙恬於陽周。

扶蘇其人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這是趙高與李斯擬定的矯詔,讓公子扶蘇自裁(糾正下題主,扶蘇是公子,而非太子),蒙恬出言相勸的話語,問題來了,蒙恬是武人,他都知道秦始皇派扶蘇來監軍的分量,憑藉使者的一道聖旨就要赴死,確實過於急躁,按理說扶蘇是皇子,為人寬厚,做事定然比較穩重,為何接到聖旨後就要赴死,難道就不懷疑其中真的有詐?扶蘇是怎麼說的?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意思是老子叫兒子死,那就去赴死,還需要問什麼?為什麼蒙恬要提醒扶蘇,看看聖旨上是怎麼寫的:

  • 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要知道始皇帝是讓他們修築長城的,其目的在於抵抗匈奴,而是攻城拔寨,不能進而前?意思是放棄修築長城,主動尋找善於遊擊的外寇匈奴?

  • 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與始皇帝政見不和,才有了扶蘇被“貶”導邊境監軍的結果,當年與始皇帝面諫的魄力去哪了?要殺多少年前就被殺了,為何一道聖旨就要扶蘇伏法,連申辯的機會都不給?
  • 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意思是蒙恬與扶蘇都在外,蒙恬應該知道扶蘇心有不滿,應該盡臣子本分加以阻止,但是卻沒有做,那就是不忠,簡單的聖旨中,顛來倒去就是在數落二人的種種不是,目的就一個,告訴扶蘇與蒙恬:你倆該死!

最後,聖旨不僅僅是給他倆的

以兵屬裨將王離

這樣的情況下,還叫束手就擒去等死?要知道在古代武將能調兵遣將,用的不是誰跟誰臉熟,而是虎符,雖然這句話為提及虎符,但是作為將帥士兵的交接,本身就一半在秦朝廷內,加上聖旨,其可信度顯然要比蒙恬的半邊虎符來得更具有說服力,所以,束手就擒這樣的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

主要相關史料:

1.《史記·卷八十八·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2.《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等。


農夫說歷史


題目有點小問題,扶蘇是秦始皇長子,但不是太子。更正完這個題目,答案也就出來一半了。

秦始皇最大的失誤,就是生前沒有立太子。沙丘病亡前,才寫了一道詔書,讓長子扶蘇速回咸陽,主持他的喪事,並即位。

扶蘇是長子,又有才能,曾多次勸諫父親實行仁政,此時正在邊境給大將蒙恬做監軍。

而跟隨秦始皇巡行的,是秦始皇的二子胡亥,還有權宦趙高、丞相李斯。其中趙高和李斯都是嗜好權勢地位之人。如果執行皇帝詔書,扶蘇繼位後,因為扶蘇有主見,又才能,他們就不可能達到專權目的。而胡亥自幼長於深宮,無才能,只知道吃喝玩樂,容易控制。

考慮到這些,所以趙高就封鎖秦始皇死亡的消息,私下和胡亥商議,篡改詔書,讓胡亥做皇帝。有這等好事,胡亥焉能不同意?於是趙高又去做丞相李斯的工作。偏偏李斯也是個追逐權勢名利之人,三人一拍即合。

於是,就派心腹給扶蘇和蒙恬下了一道假詔書,以秦始皇的名義譴責扶蘇戍邊無功,令其自盡。並讓蒙恬交出兵權。扶蘇生性耿直,不疑有他,就自殺身亡。

蒙恬懷疑有詐,不從。但使者聖旨在手,就將其關進監獄。

所以,扶蘇和蒙恬儘管手握兵權,但畢竟有皇帝詔令,不得不從。再加上,扶蘇雖是長子,但也不是太子,又不知道這是假詔令,更不知道秦始皇已死。

假如他們知道這一切是個陰謀,還會乖乖就範嗎?當然,歷史沒有如果。


宦官趣聞


秦始皇在巡遊天下的時候去世了,在臨死的時候始皇帝要求李斯和趙高把扶蘇找來繼承皇位。但是趙高和李斯一直和扶蘇不和,擔心扶蘇繼位之後會殺死自己,因此他們隱瞞了秦始皇的死訊並且找到了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繼位做了皇帝。在胡亥繼位前,李斯和趙高假傳聖旨要求蒙恬和扶蘇自殺。蒙恬是扶蘇非常好的助手,本身屬於蒙氏家族的第三代人。在蒙氏家族的第三代中,最出色的就是蒙恬和蒙毅兩兄弟,蒙毅在朝廷內部做官,蒙恬在外面領兵。有他們兄弟的支持,在始皇帝去世後扶蘇就算是想要奪取皇位也是有很大的希望的。

那麼為什麼蒙恬和蒙毅手握重兵,卻沒有支持太子扶蘇奪取皇位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是因為蒙恬和蒙毅的問題,而是扶蘇的問題。扶蘇因為觸怒了秦始皇,所以被派到了北方。扶蘇觸怒秦始皇的原因眾說紛紜,不管是什麼原因,從這件事也能看出來扶蘇的政治智商比較低。而要求扶蘇自殺的聖旨來到的時候,扶蘇看到了聖旨就準備自殺。蒙恬勸說扶蘇:皇帝怎麼會無緣無故的讓你自殺?這聖旨不一定是真的。結果扶蘇竟然表示自己要做乖孩子,不能違背父親的聖旨,更不能懷疑父親的聖旨。蒙恬怎麼也勸不住,扶蘇二話不說就自殺了。

如此看來扶蘇不僅政治智商不高,做人也有些愚不可及。從扶蘇的做法來看他確實不適合做皇帝,項羽雖然有勇無謀,恐怕也不會笨到這種程度。扶蘇一死,胡亥的合法性就確定了,蒙恬也就沒有了造反的籌碼,只能對著胡亥乞降。其實蒙恬當時肯定是想著扶蘇不死,自己可以憑藉著北部軍團擁護扶蘇繼位的,但是爛泥扶不上牆,扶蘇一刀把自己殺死了,蒙恬的命運也就危險了。

雖然扶蘇死了,但是蒙恬還是有能力造反的,有時候造反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實力就可以了。但是胡亥這時候已經是名正言順的秦二世皇帝了,既然已經名正言順了,那麼也就掌握了秦朝的軍政大權了。就算是北部軍團不聽胡亥的,跟著蒙恬一起造反,那麼蒙恬再造反也不一定能夠成功。蒙恬只有秦朝的北部兵團,但是秦朝的其他軍隊都掌握在胡亥的手中,蒙恬雖然軍事能力出眾,不過真正能不能打得過也說不準。而蒙毅則是朝廷裡面的官員,並沒有實際上的軍權,蒙氏兄弟真正的軍隊也只有北部軍團。

蒙氏兄弟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被迫交出軍權來換取活命的機會,也就等於把他們自己置於不利的地位,此舉讓趙高和胡亥的陰謀更容易得逞了。趙高對於兩個人非常的忌憚,開始勸說胡亥除掉他們,胡亥雖然控制了兩個人的軍隊,但是蒙氏兄弟不死,他也睡不安穩,所以最終還是殺了他們。

綜上所述,蒙毅和蒙恬一方面是跟錯了主人,另一方面是被胡亥佔盡了先機,而且後期對胡亥存在幻想,因此才會丟了性命。


鄧海春


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秘而不宣,以皇帝名義下旨賜死公子扶蘇,扶蘇過於懦弱,在沒有確定聖旨真偽的情況,自殺而亡。蒙恬、蒙毅兩兄弟雖然有所質疑,但苦於扶蘇大氣旗已倒,胡亥又已經登基,無力迴天,只能束手就擒,被逼自殺。

蒙氏家族一直都是秦國後期的重要氏族,而且歷代都手握重兵,是整個大秦帝國的國之柱石,到了秦始皇時期,蒙氏更是深受秦始皇器重,蒙恬帶領三十萬精兵建築長城,北面防禦匈奴;蒙毅在咸陽為臣,官拜上卿,是秦始皇非常信任的內侍。

首先要搞清楚,蒙毅不是武將,是文臣,而且秦始皇南巡(秦巡遊會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琊),蒙毅也是一直侍奉在旁的,秦始皇南巡歸來途中,深染重病,於是派最為親近的大臣蒙毅前往會稽禱告山川,秦始皇認為他的此時南巡,在會稽惹怒了神靈,導致自己身染重疾。

蒙毅立馬前往會稽,還沒有回來,秦始皇就在沙丘死了,由於蒙毅沒有在場,這就給了趙高和李斯篡改遺詔的機會,他們隱瞞了秦始皇的死訊,令人用死魚置於秦始皇車駕之中,迅速趕回了咸陽,以秦始皇遺詔的形式確定了胡亥繼承皇帝位。

趙高、李斯還沒有回到咸陽的同時,又以秦始皇的名義下旨,派人前往北方前線,賜公子扶蘇自盡,此時扶蘇正在北方慰問蒙恬大軍。而此時的蒙毅已經從會稽回來,甚至趕上了趙高、李斯的車隊,趙高極力向胡亥建議殺了蒙毅,後由於胡亥還沒有正式在咸陽登基,擅殺上卿,不妥,於是就把蒙毅關押到了上郡。

扶蘇接到了令其自殺的皇帝聖旨,痛哭流涕,正打算進內室自殺,大將軍蒙恬勸他要核實聖旨的真偽,親自回咸陽當面向皇帝請示,並且對這道聖旨非常懷疑。前來傳旨的使者一邊不停的催促扶蘇遵循聖旨,扶蘇對蒙恬說:

父親要兒子自殺,兒子就沒有必要去請示什麼了。

扶蘇自殺後,蒙恬覺得非常的蹊蹺,心生懷疑,於是請示使者,要回咸陽面陳皇帝,趙高於是令人接替了蒙恬的軍權,趁蒙恬回咸陽途中對其進行抓捕關押,後令其服藥自盡。而此時蒙毅還在牢中,沒過多久,在趙高的構陷下,蒙毅也被賜其自殺,蒙氏家族自此在秦國倒臺。

那麼蒙恬、蒙毅遇此生死之際,為什麼不起兵造反,擁立公子扶蘇呢?這有幾個原因:

1、公子扶蘇的思想是儒家思想,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忠思想,扶蘇一死,蒙毅起兵就沒有了任何道義上的旗幟,難道幾代重臣蒙氏家族要叛國謀逆?

2、蒙恬手下的三十萬大軍是秦國的軍隊,不是蒙家的私兵,秦國一向是以軍功來為自己家庭、家族掙得利益,士兵們不可能會為了蒙恬而追隨造反。

3、秦國法律嚴苛,特別是在軍隊裡,兵士若有不法,必定會牽連到士兵家人,蒙恬起兵,那麼士兵們的家庭會被秦律嚴辦。

4、蒙恬主動放棄兵權,期望回到咸陽面陳皇帝,這就徹底喪失了他對軍隊的控制,趙高對蒙恬就沒有了絲毫的忌憚。

綜上來看,於情於法,蒙恬都沒有起兵造反的理由,他更沒有那個權力調動士兵追隨他謀逆。


沉墨I方之城


表面上看,蒙恬、蒙毅選擇束手就擒,主要源於他們輕信李斯、趙高的假聖旨,還有公子扶蘇的自殺,讓他們失去了對抗中央政府的合法性。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對秦始皇的一片忠心。

但是,這種理由顯然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如果趙高、李斯敢派人到軍隊裡逼令扶蘇、蒙恬兄弟自殺,手上最大的底牌就是依賴於他們對皇帝的忠心,那趙高、李斯豈不是成了傳說中的傻子行為?

因為,面對死亡,如果有機會,誰會認命呢?如果扶蘇不服氣,趙高、李斯就會輸得乾乾淨淨,那即便趙高、李斯敢不計後果做這種事情,他們派到扶蘇、蒙恬軍隊傳達這種旨意的人,恐怕會嚇得兩腿發軟。

換而言之,只要扶蘇不高興,當時就會把他抓起來殺掉。因為,你口口聲聲說這是皇帝的聖旨,那皇帝又憑什麼會無緣無故下這種旨意?我看是你們假傳聖旨吧。總而言之,等我先把你抓起來好好審問一番,再親自進京面聖請罪。



但是,為什麼扶蘇不敢下這種命令?還有蒙恬,按理說這裡是他自己的軍營,身旁又都是他自己的親兵,為什麼也不敢下這種命令?

顯然是因為,他們知道即便下這個命令,恐怕也是無效的。如果他們這樣做,不管聖旨是真是假,那都擺明要造反。但問題,在當時的情況下,除非扶蘇蒙恬能夠讓大家相信造反是有機會成功的,否則誰敢接受這種命令呢?

但很明顯,扶蘇和蒙恬沒有這種能力。

表面上看,蒙恬、扶蘇雖然擁兵三十萬,但問題是,蒙恬、扶蘇手下的高級屬員,並不是來自於他們的任命,而是源於始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直接任命。換句話說,軍隊內的各級官員,絕不會都是蒙氏兄弟的親信,而且在其軍隊中,還有相應的文官做節制。



另外,蒙恬軍隊的後勤保障系統是獨立於軍事系統之外的,並沒有納入蒙氏兄弟之手,如果他們敢與政府作對,政府馬上就可以斷絕他的後勤保障,並且調動軍隊圍剿他。

這樣一來,蒙氏兄弟的軍隊很容易就會陷入經濟危機,而且在短時間是不會全面解決的。因為武將想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後勤保障系統,是需要時間,也需要當地並不隸屬於他的文官系統合作。在這種背景下,他的下屬絕不敢支持他與政府對抗的。

也正因為此,蒙氏兄弟所擁有的力量實在難以挑戰中央政府,否則即便扶蘇自殺,他們也可以擁立其他皇族成員來對抗李斯和趙高,甚至直接打出清君側的名義進京勤王。

事實上,趙高、李斯敢派人到軍隊裡逼扶蘇、蒙恬自殺,就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兩個人根本沒有反抗中央政府的力量。


我是趙帥鍋


按照史書的記載,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御駕外出巡遊,卻突然暴斃於沙丘。當時知道這事得只有趙高、李斯和胡亥,三人在完成了政治交換後,選擇了秘不發喪。

本來蒙毅是可以知道這件事情的,但非常不巧的是,他在秦始皇暴斃之前,被派去替秦始皇禱告山川神靈了,在那個信息通訊不發達的年代,這個時間差直接導致了他沒有在第一時間知道皇帝駕崩的消息。至於蒙恬,遠在千里之外,更不可能及時收到信息了,後來當他知道了秦始皇死訊的時候,趙高李斯和胡亥基本上已經搞定了一切,他和扶蘇的已經在這場權力鬥爭中被踢出局了。

所以題主問蒙恬手握重兵,為什麼不擁立扶蘇反而束手就擒。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蒙恬壓根就沒有時間去準備起兵反擊的事情。如果他在秦始皇身邊有非常可靠的眼線,能將這一事情及時傳遞給他,或者弟弟蒙毅沒有被派出去禱告山川神靈,而是一直守護在秦始皇身邊,那麼蒙家兄弟的結局也就不會這麼慘。

另外有一點,雖然蒙恬看出了詔書的問題,但那位值得他擁立的扶蘇,對於卻深信不疑。

蒙恬勸阻扶蘇:‘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扶蘇回覆蒙恬:“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

扶蘇都從容赴死了,這就讓蒙恬很尷尬了,再加之兵權被奪,於是只能束手就擒了。


王朝的廢墟


蒙恬、蒙毅不是不扶持太子扶蘇,相反他們非常扶持太子扶蘇,在接到“秦始皇”讓扶蘇自殺的詔書,蒙恬就勸扶蘇不要自殺,等核對聖旨真偽再做決定。但是扶蘇沒聽蒙恬勸告,直接拔劍自刎死了。扶蘇一死,蒙恬就陷入了孤家寡人的境地,有人說蒙恬為啥不造反,蒙恬雖然厲害,但是他沒有秦朝的軍事制度厲害:

第一,秦國的軍事制度

戰國時期,要調動大軍離開所屬地,需要一件東西——虎符。虎符分為兩部分,左半部分由各個地方的將領拿著,右半部分朝廷皇帝拿著。用青銅或者黃金鑄造而成,只有兩個虎符同時使用,才可以調兵遣將。秦杜虎符的虎作直立行走狀,昂首,尾端蜷曲,背面有卯槽,頸上有小孔。身上有錯金銘文9行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

並且虎符從來都是專符專用,一地一符,絕不可能用一個兵符同時調動兩個地方的軍隊,調兵譴將時需要兩半勘合驗真,才能生效。否則,沒有虎符的情況下,將領也無法調動部下。比如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信陵君偷到魏王的虎符,才能夠調動了晉鄙的軍隊去趙國救援邯鄲。

秦始皇死後,右半邊虎符就落入了趙高、李斯、胡亥手中,蒙恬要想調動軍隊十分困難。單也不是不可以,還有兩個情況他可以調動軍隊:1、烽火臺的狼煙,蒙恬帶兵回去救援皇帝。2、皇帝(新皇帝)在蒙恬軍中。

公子扶蘇的自殺,導致蒙恬無法起兵

在唐朝以前,古人有立嫡立長的規矩,除非嫡長子十分的無能,爛泥扶不上牆。

胡亥、趙高、李斯在秦始皇死後,篡改了詔書,改立胡亥為太子,並且發佈詔書令蒙恬、扶蘇自殺。當時扶蘇、蒙恬掌握著秦軍30萬精銳部隊,蒙毅被秦始皇調離到北邊祭祀,而後被胡亥、趙高、李斯軟禁。

當秦始皇詔書到達的時候,蒙恬就勸公子扶蘇核對詔書的真假。但是公子扶蘇並沒有聽從蒙恬的勸告,而是直接自殺了!稍微有腦子的人,都應該知道,秦始皇不會蠢到突然下詔書殺邊關將領,而且毫無理由,這不是秦始皇的作風。公子扶蘇很有才能,但是過於感情用事。他的自殺直接導致了蒙恬無法調動軍隊,這30萬部隊是沒有辦法調離北方邊境回咸陽了。

如果當時核驗了詔書的真假,蒙恬扶蘇壓根就不用起兵,胡亥、趙高、李斯三個人會立刻投降。因為一旦發現詔書是假的或者秦始皇已死,那麼扶蘇就是法理上的新皇帝,不用虎符,大軍可以直接集結出發,返回咸陽抓捕趙高、李斯、胡亥。

第三,李斯、趙高、胡亥對秦始皇的死秘而不宣

秦始皇死後,李斯、趙高用鹹魚來壓制屍體臭味,並且繼續巡視北疆。目的就是為了贏得殺扶蘇的時間和機會,如果發現秦始皇死了。即使有殺扶蘇立胡亥的詔書也無用,大臣們會去秦始皇車裡查驗,更會要求核對詔書的真偽——辨別出秦始皇的字跡,對大臣們來講很容易。況且,平時秦始皇雖然不喜歡扶蘇,但是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就是扶蘇。此時突然下詔書立胡亥,那麼大臣必定起疑心,核對詔書真偽。


此時,大臣們會迎立太子扶蘇回來即位,如果趙高、李斯、胡亥謀反,那麼必然會有烽火臺狼煙,那時候,蒙恬就可以帶領大軍回來了。但是,公子扶蘇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真的就自殺了。


扶蘇一自殺,那麼胡亥立刻就成了新皇帝。合法的繼承人已經死了,總不能扶一個死了的扶蘇當皇帝吧。大臣們也就無奈了,等到朝中都安定下來,召回蒙恬。此時蒙恬手中只有左半個虎符,他無法帶領30萬大軍離開被邊境。

如果蒙恬叛逃會怎麼樣,大家可以看看商鞅逃走什麼結果!商鞅變法,最後連自己逃跑都被自己變的法抓了。商鞅變法後,實行連坐制度,逃跑相當困難,你到了一個地方一看是生人又沒有合法證件,立馬會被拘捕。蒙恬還有個選擇,就是北逃到匈奴,但是這樣的話,他家裡的老少三族會全被殺,秦朝法家制度連坐制度很厲害!

扶蘇一自殺,蒙恬沒有了牌,本來扶蘇自己就能抵得上虎符。扶蘇不死,朝裡的人要麼會放狼煙、要麼會偷虎符送給蒙恬。可惜可惜!


嘟嘟讀讀


蒙毅、蒙恬將軍手握重兵卻不敢出兵輔助扶蘇爭奪王位,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蒙毅他們在邊關根本不知道秦始皇是死是活,所以他們不敢起兵。如果他們貿然起兵,下面的士卒是不是聽他們的,跟不跟他們一起造反是個很大的疑問。

蒙毅說白了是秦朝的將軍,他還不是獨立的軍閥,有一整套體系控制他,防止他叛變。邊關的士兵肯聽他的,是因為有中央政府的命令,不是蒙毅自己有能力控制邊關的軍隊.一個將軍要進化到軍閥還有很多步要走,最起碼要有基本的財政權養活軍隊,這個財政權在古代,中央政府是無論如何不會輕易下放的。


當時秦始皇在巡視全國的路上暴斃,趙高他們為了穩定局勢,一直不對外發布秦始皇的死訊,蒙毅他們在邊關就更不會知道秦始皇的真實狀況,有秦始皇在,誰敢造反。

第二,趙高聯合李斯修改了秦始皇的詔書,扶持胡亥上位,命令扶蘇自殺,這是天然具有法理性的。下這個詔書,就代表著中央政府以及秦始皇的意志,在秦朝那樣一個重視法制的社會,沒有人敢違抗。


沒有中央政府的指令,蒙毅他們是不可能調動大軍回去攻打自己都城的。如果蒙毅強行起兵,趙高胡亥只需要一份詔書發到軍隊裡,然後大軍會反過來抓捕叛賊蒙毅。秦朝的軍隊一直是忠於秦朝而不是蒙毅個人的。


蒙毅這些上層可以質疑秦始皇詔書的真假,但是下層的秦朝士兵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士兵只會執行中央的詔書。

扶蘇也不是太子,只是長子,他沒有法理上的理由起兵,所謂的賢能只是個人的評價,但是皇位傳給誰,還是要看秦始皇的個人意志。詔書裡把皇位傳給了胡亥,扶蘇起兵就是造反,會被全國攻擊,所以只能按照詔書說的自殺。


古人常說名不正言不順,趙高和胡亥掌握秦朝大權就做到了名正言順,可以取得全國的支持,扶蘇起兵就是造反,有多少人願意跟隨他是個很大的疑問。


西山講歷史


我們來看看當秦始皇病逝之後,李斯,蒙毅,蒙恬,扶蘇幾個的反應。

李斯

趙高跟胡亥說,這個事情還得找李斯,大事才成。趙高就從幾個方面說服李斯來接受這個事情。

一,詔書和符璽在趙高手裡,立胡亥還是扶蘇是趙高與李斯一句話的事情。

二,李斯在本事,功勞,謀略,民心,與扶蘇的關係都不如蒙恬,扶蘇上位的話,只會重用蒙恬,不會用李斯。

三,秦朝歷任的丞相都沒有一個好下場的。

四,胡亥誠實,仁愛,禮賢下士,還是趙高的弟子。

五,李斯如果不答應,那麼就會大禍臨頭。

李斯在自己的私心與無奈雙重因素下最終答應了與趙高一起合謀擁立胡亥。

蒙毅

趙高曾經犯罪,被蒙毅判定死罪,秦始皇開恩,赦免了趙高的死罪並且恢復官職。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的時候,從會稽北上琅琊,在路上突然生病了,就派蒙毅回會稽禱告山川去祈福。蒙毅還沒有返回,秦始皇就病死在沙丘。

蒙毅回來之後,趙高就跟胡亥說,秦始皇想要立太子很久了,蒙毅一直說不可,依我之見,不如把他殺了,胡亥答應了,蒙毅就被囚在了代郡。秦子嬰向胡亥建議不要殺蒙毅,胡亥沒有聽進去,派御史曲宮乘前往代郡,賜死蒙毅。

蒙恬,扶蘇

趙高與李斯偽造了詔書,一封立胡亥為太子,一封命蒙恬與扶蘇自裁。

胡亥派使者帶著詔書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了詔書,就哭著走進內宅,準備自裁。蒙恬上前阻止說:陛下現在在外面,還沒有立太子,讓我率領三十萬駐守長城,讓你來監督,這個事情很重要。

現在只是一個使者過來,你就想自裁,這也有可能是一個陰謀呢。我希望你能再重新請示一下,回頭再自裁也是可以的呀。

使者在旁邊一再催促,扶蘇就對蒙恬說,父親命兒子自裁,哪還需要請求什麼呢。於是自裁而死。蒙恬被囚於陽周,胡亥看到扶蘇死了,想釋放蒙恬。趙高擔心對已不利,就派人散步謠言說蒙毅曾經在秦始皇面前詆譭胡亥,胡亥就派人殺死了蒙毅與蒙恬。

蒙氏兄弟之所以無法造反,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秦始皇是十分的忠誠的,而秦始皇死後,趙高與李斯秘不發喪,他們是不知道秦始皇已死,再加上扶蘇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自裁,所以他們也不會帶兵造反的,只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