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杰:中国企业如何渡过这次“浩劫”

杨少杰 组织形态管理

杨少杰:中国企业如何渡过这次“浩劫”


传统企业形态与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市场的发展,这一点已写过太多的文章。先知先觉者其实早已开始行动,这些企业虽然在变局面前仍有压力,但具有了一定的主动性,至于后知后觉者处境极不乐观,甚至我个人认为很多企业已经丧失变革能力,即使想变也无能为力,一旦丧失最佳变革时机,结局其实已经注定。

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如何渡过这一难关?从目前来看应该有两种方式,无论哪种种方式都必须消灭现有的组织形态,当然也会消灭现有的管理模式与商业模式,这是未来市场的必然要求。

方式一:吸取经验,重打鼓另开张

有90%以上企业将逐渐消失,这些企业中的人员将会深刻吸取失败教训,在新组织中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态与管理模式,从而避免了传统组织存在的“硬伤”,这是中国企业渡过危机的第一种方式,也将是比较普遍的方式。这一方式并非中国独有,西方企业亦如此,从比例上看也符合这一规律,这是一个经济系统新陈代谢必须付出的代价,旧的组织没有消亡,新的组织也很难脱颖而出,同时也避免了在传统组织中变革的难度。

方式二:继往开来,置死地而后生

恐怕仅有10%的企业才有可能变革成功,渡过此劫,从传统组织形态进化到一个新组织形态,同样也必须采取新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

这10%的企业具有强大的变革能力,通常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历过生死考验,练就了先知先觉的能力,一旦感受到市场风云聚变的气息,就会立刻做出反应,往往也并非一帆风顺,痛苦与煎熬在所难免,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必须拥有一个伟大的变革者,诸如GE有了杰克韦尔奇、IBM有了郭士纳,能够在这个阶段力王狂澜。


用“浩劫”一词来形容这次中国企业面临的危机应该不为过,好在这次“浩劫”之后,中国企业将纷纷走向新的历程,终于可以脱胎换骨。西方国家也很少有基业长青的企业,超过百年的都已是凤毛麟角,大多如同中国企业这样在大变局中完成历史使命,百年老店从来不是靠一句话就能实现,如果仔细研究这些优秀企业就会发现,在大变革阶段中无一不是生死之间的抉择,劫后重生才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每一个长青企业本身就是一段传奇,衷心祝愿中国企业也能拥有自己的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