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的北方人包括东北人吗?为什么一些东北人不爱吃面食?

祖传喷子二十年


长春的供应是6斤大米8斤面高粱米2斤玉米碴子2斤小米一斤,其余是玉米面,黄豆面.这是1974的供应定量,说实话东北人喜欢吃大米,到改革开放后政策放宽了,可以在农村买米了,我家亲戚都是在吉林永吉口前那去买1980冬天每次200斤。东北人吃面不能和其他省份比,喜欢吃饺子,其他的面食一般。我因为环境的影响可以天天吃面,但是家里人绝对受不了,现在东北农村也是米饭多。改革开放前东北产米也是不少的,国家把东北大米出口了换回来的白面也不是都给东北,只是很少一部分,那时候是种水稻,碾完米不让你吃,就是粗粮多,农村一年吃不了几次细粮。如今吃粗粮比吃米饭贵多了。这个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就是好。我个人感觉去谁家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几乎就是大米饭炒,炖菜。再就是包饺子。


倪家营734


这个问题我应该有一点发言权,因为我是从南方来到东北工作定居的,我妻子的老家是山东,她就喜欢面食。关于南北方的划分,一般是以淮河和秦岭一线。有的朋友把长江作为南北分界线,是不对的。要是把长江作为南北分界线,那长江穿过武汉,武汉是南方还是北方呢?实际上,武汉是南方城市。

在传统的印象里,北方人都爱吃面食。形成这个印象的原因,主要是华北和西北地区都是小麦产地,华北人和西北人都是以面食为主。而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以前,因气候和种植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只有朝鲜族种植水稻,汉族人主要种植高粱和玉米。由于东北人都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河北人,老辈的东北人也喜欢吃面,但由于条件限制,主要还是吃高粱和玉米。

改革开放以后,土地承包到户,东北地区大量种植水稻,现在的东北已经成为中国优质大米的生产基地,东北人早已从高粱玉米为主食改为以大米为主食。由于东北不种植小麦,面粉需要从华北购进。岁数大的东北人依然衷情于面食,而八零后九零后和零零后大多爱吃大米。因此,人们看到在外工作或旅游的东北年轻人都是以米饭为主食。


若愚趣谈


现在的人都进化了,什么都吃。过去由于生活困难,北方米少,让人误以为北方人只吃面不吃米。其实那时面也缺,和米一样的缺,为什么不说米,而说面呢?因为过年过节的时候都是面食,饺子,包子,面条,都是面食,让人误以为只喜欢吃面,不喜欢吃米。其实在平时,米面吃得都一般多。这是指我们这代人和上代人。现在这代人,80后,普遍不愿吃饺子,他们吃得杂,什么都吃。我认识个四川人,他说,四川人喜欢吃米,不喜欢吃面,但是我就喜欢吃面。旧社会,民国的时候,哪来的喜欢不喜欢?米面都没有,玉米面都很少,是吃糠。地主和穷人的区别是,地主是能吃起玉米面窝窝头,穷人是窝窝头和糠参半。大米白面地主也没有,因为种了根本就不长。


白天甲骨文晚上斗地主


在中国的北方人这个定义很特别,有些朋友认为只要长江以北都是北方人,有些朋友比认为黄河以北是北方人,有些朋友认为淮河以北是北方人,通常意义的北方人是包括东北人的,但是东北人吃面食也不算多,我觉得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大概是中原地区一带,山东、河北、河南的朋友。

中国的北方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北方这么大的一个区域,饮食习惯千差万别,东北人喜欢吃什么呢?为什么面食不受东北人的欢迎?为什么一些东北人不爱吃面食?这个可能和饮食习惯有关,以前东北这块地方并不种植小麦,所以小麦面粉没能成为东北人日常主食,有时候过年才能吃一顿精粉包的饺子。

东北是大米、玉米、高粱米、小米为主要主食,这种风俗习惯让东北人的菜肴也非常容易搭配米饭,以前限量供应大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米变成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大米再也不限量,华北一带小麦面粉产量最高,面粉质量非常好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都是面食为主。

东北水稻大概一千年以前种植,二百年前开始规模种植的,其他作物也有更久的种植历史,主要能量类的食材是玉米高粱。小麦之类的作物,因为不耐冻,一年只有一茬,小麦的产量太低,不适合东北气候,小麦产量不高,所以喜欢吃面的也不是很多,但是自打闯关东之后,面食也开始普及了。其实爱吃馒头的也不少,只是年轻人嫌做馒头太费劲了,好吃的大馒头也很畅销。

东北大米品种很多,颜色清白、半透明,东北大米做成米饭后,米饭透明发亮,口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香、甜、软、糯。东北独特的地理优势配合适宜的气候优势,加上优良稻米品种,产出上等的东北大米,大米就成为东北人最喜欢的主食。



辽沈美食


简单的说北方人就包括东北人,对题主提出的东北人不爱吃面食?有如下见解。

一,上世纪七十年以前,农村是以种啥吃啥为主的,基本上是以玉米,高粱为主,想吃面那来?供应户口的每人每月三斤面,二斤米,剩下的就是玉米面了,而农民只有在春节期间用玉米或大豆换些白面过年了。

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联产承包以后,农民有了自主权,但仍受水的局限,水源足的可以种水稻,而缺少水源的地方仍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白面大米只能花钱买了。

三,因为东北少有小麦产地而大米却闻名遐迩,因此东北人喜欢那晶莹剔透,香气四溢的大米饭,这仅仅是一种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北人也开拓了对美食的追求,在面食上也十分爱好,东北人喜欢吃的饺子,还有各种面食加工食品都是现在不可或缺的了。


洗耳翁1


北方包括华北,西北,东北等区域,涵盖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北京,天津,辽吉黑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北方人确实大部分以面食为主,东北平原因为土壤肥沃且水系发达,是水稻的主产区,因此水稻产量和质量都很不错。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部分东北人从小就吃大米,所以不喜面食是正常的。但大部分东北人米面都是混吃的,尤其各种杂粮,玉米,大豆,土豆都是东北人餐桌上的常客,所以不能以偏概全的说东北人是不吃面食的


帅帅的辰哥


我们东北人米和面都吃。











开心的像个夏9


我一个同事老公是山西的,过年从东北到婆家去,吃面食快要吃哭了,东北人主要面食是饺子,主要主食是米饭,感觉东北人差不多是全中国吃米饭最多的地区。看全国各地特色面(米)食就知道了,广西螺蛳粉,广东肠粉,米粉,福建沙县系列,河南面食系列,武汉热干面,南京鸭血粉丝,江浙蟹黄包、小笼包,大肉面,西南小面,抄手,凉面,西北泡馍,兰州拉面,哨子面,油泼面,山东煎饼,保定驴火,北京卤煮,天津煎饼果子。东北除了饺子就是大饼子(不常吃)。东北人从城市到农村还是以米饭为主食。


努力


请注意北方定义!1、指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 2、指三北地区,即东北、华北、西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 3、北方方言区,包括上述省市,以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北部桂林一带、湖南西部、湖北西北大部、安徽江北地区、江苏江北地区、长江南岸南京至镇江一带等地。 4、古代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即长城以北,包括东北地区、河北北部、内蒙古、甘肃宁夏北部,以及今天的蒙古国,乃至西伯利亚。 5、地理概念上的北方,指秦岭至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 6、以长江中下游(宜昌至上海)为界,将中国中东部划分为江南和江北,两边地理条件、农业结构、民风民俗差别很大,江北即被称为北方。我真不知道你所谓的北方人特指哪里?地域土壤与气候以及生活习惯各不相同!难道东北五常就划给南方?


这辈子就知道玩了


很多人都会问东北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是不是天天都吃馒头或者是大饼子啊?小编作为一个生活在东北20多年的东北银,非常正式的告诉大家:东北人并不是每天都吃馒头,主要三餐还是吃大米。不过必须要强调一下,东北的大米比南方的要好太多了。

除了大米,面食也会成为东北人餐桌上的选择。不论是馒头花卷,还是大饼面条,东北人是一概不拒。我们只关注三件事:便宜、管饱、味道好。至于什么“南米北面”或者是“南甜北咸”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怎么讲究。而且各地的美食在这里都可以大显身手,川锅沙县日本料,薄脆泡馍大冷面,都可以找到喜欢它们的东北人。

不过,要说东北人在吃的方面没有执念,那是不可能的。东北人最钟情的就是一样,饺子。在东北,饺子可以说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的常客。

大年三十晚上怎么能少了饺子,必须包饺子;

立春标志新一年节气开始,要吃饺子;

头伏代表最热的时候到了,要吃饺子;

中秋吃了两口五仁月饼不爱吃,算了包饺子吧;

端午吃了两个粽子吃腻了,算了晚上包饺子吧;

今天有人过生日,吃个饺子庆祝一下;

家里有好事发生了,快回家吃饺子。

总而言之,在东北人的认知中,吃饺子成为了开心、团圆、幸福的代名词。俗语说得好: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也许这种想法和之前老辈人艰苦的生活条件有关。一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饺子,还基本是素馅的。现在虽然条件好了很多,但很多人还是把之前对饺子的喜爱保留了下来。

有的时候,饮食不仅是因为喜欢,更多的是把情感寄托其中。也许你是怀念家乡的一碗油泼面,或者是老家巷口的一杯豆汁,也有可能是家人包出来的饺子。东北人的饺子已经成为了符号,它代表的永远是揭开锅的那一团白气,天寒地冻中的那一丝温暖,漫漫长夜中永恒不变的一盏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