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齊白石也是商人,出價越高畫得越好,這幅山水是他的最高水平

齊白石雖然山水畫畫得少,但開創了前無古人的齊家大寫意山水。現今山水畫如何改變怎樣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精神的精品?這是擺在當代畫家面前的嚴峻課題。研究借鑑齊老的成功經驗,對發展當代山水畫有重要意義。

筆者研究發現齊白石對明代書畫宗師董其昌的思想有所借鑑。他學習了董其昌山水的符號化思想。在齊白石風格成熟後的山水華中,形成三大類山巒符號:三角形、渾圓饅頭狀圓形、長方形。

《雨後雲山》是齊白石七十歲時為川軍軍長王纘緒(一八八六—一九六○)畫的十二條屏山水畫中的一屏。

畫家齊白石也是商人,出價越高畫得越好,這幅山水是他的最高水平

齊白石

齊白石以賣畫謀生,他賣畫不論交情,出價越高,他就畫得越好、越認真。王纘緒十分喜愛齊白石的畫,並且肯出大價錢購買,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齊畫的大買家之一。這十二條屏從題材、構圖、筆墨、設色到落款、鈐印,齊白石都超乎尋常地認真、仔細,力爭做到最佳。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早期,齊白石畫風已成熟,『衰年變法』已經成功,賣畫收入可觀,生活安定,精神狀態最佳,是其藝術創作的黃金時期,此十二條屏山水畫正是在這樣的條件與背景下創作出來的,代表了齊氏寫意山水畫的最高水平。

畫家齊白石也是商人,出價越高畫得越好,這幅山水是他的最高水平

齊白石 山水畫十二條屏之雨後雲山 62cmx128cm 1932 重慶三峽博物館藏

《雨後雲山》中,齊白石採用了傳統的米點皴法。『米點山水』是宋代大書畫家米芾(一○五一—一一○七)、米友仁(一○七四—一一五三)父子創造的一種表現南方煙雨雲山的畫法,即山體先用淡墨鉤出輪廓,再依山的結構以大小錯落、由淡而濃(或以濃破淡)的橫點疊加點出山體,被稱之為『落茄點』。

齊白石不一定見過米氏父子的山水畫真跡,但元、明、清時期許多山水畫家採用米點法描繪雲山,且在《芥子園畫譜》中也有專門介紹,故其在年輕時應該認真臨習過。

畫家齊白石也是商人,出價越高畫得越好,這幅山水是他的最高水平

齊白石 山水 捷克布拉格國立美術館藏

『六出六歸』後,齊白石經常用米點山水錶現家鄉及遠遊時所見到的雨後雲山及雨後夜山,將雨後雲鎖霧繞、朦朧縹緲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其筆墨以溼為主,乾溼互破,濃淡相間,對比強烈,筆法沉穩老道,用水、用墨都掌握得恰到好處,無一筆敗筆或不周之處,使整個畫面充滿了煙雨迷濛的溼潤感

畫家齊白石也是商人,出價越高畫得越好,這幅山水是他的最高水平

齊白石 山居圖 榮寶齋藏

《雨後雲山》採用傳統的平遠法構圖,遠山、近山、遠樹、近樹統統採用了相似的饅頭狀幾何圖形來表現,以濃淡相間的『落茄點』點出,充分表現出雨後遠近不同的樹木、山巒煙雲朦朧的景象。畫面中重複的筆墨凸顯出畫面的單純化與形式感。最遠處天空中濃密的黑雲、近景和中景的坡岸都被畫成兩頭尖的橫條狀幾何形,成為畫面的次旋律;畫中的房屋、村舍為畫面增添了生機;房屋雙鉤留白,與《蕉屋圖》中白色芭蕉林的表現手法一致,強化了畫面的黑白對比效果。

畫家齊白石也是商人,出價越高畫得越好,這幅山水是他的最高水平

齊白石 蕉屋書屋 47cm×180cm

整個畫面由黑、白、灰三大色調組合而成,烏雲、山巒與樹林構成了畫面中不同層次的黑色調;閃亮的河水、透明的村舍、留白的山體及光亮的天空則構成了畫面中不同層次的白色調;河水的漣漪、村舍下的土地和遠方的天空構成了畫面中不同層次的灰色調。畫面強烈的對比又和諧統一,可見齊白石作畫時的良苦用心與巧思。此畫看似造型簡約,實則內涵極為豐富,極具形式表現之美,又有平淡、天真之趣,更有生活之感悟,是齊白石繼承並發展董其昌山水畫後在形式構成方面呈現的最佳範例之一。

內容整編自:杜鋒《刪繁就簡 領異標新——齊白石山水畫的傳統淵源與形式美》《榮寶齋》2019年9月刊,感謝榮寶齋雜誌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