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都是會講故事的高手!

通常,大人講故事給孩子聽,是希望孩子能通過聽故事增長知識,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領導者給員工講故事也是抱著同樣的目的,希望員工通過聽故事受到教育、獲得進步。深層次來看,這一方式能夠起到凝聚人心、團結力量的作用。對於領導者個人來講,有利於增強自身影響力,獲得信任和追隨。

事實上,很多大企業和知名公司的領導者都非常重視這一溝通形式。IBM公司專門請來在好萊塢有15年劇本寫作和故事編輯經驗的劇作家擔任公司顧問,負責向公司的管理人員講述好萊塢的故事。與IBM類似,耐克公司為了培養管理人員講故事的技巧,也特意從好萊塢請來著名編輯擔任“首席故事官”,負責訓練經理人講故事。

惠普公司在公司成立50週年之際,專門收集了100多個企業故事,要求每個員工熟知這些故事,並仔細體會蘊含其中的精神內涵,幫助自己進步。

這些大企業之所以不惜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來踐行這種教育、溝通模式,是因為在這些大企業的領導者看來,與趾高氣揚地發號施令相比,講故事的方式是生動和有說服力的。一個涵蓋重點事實、有情節、有人情味的故事,要遠比一疊厚厚的統計數據單更有說服力,也更有影響力。

管理者都是會講故事的高手!

領導者講給員工聽的故事是有講究的,企業管理專家諾爾·迪奇歸納出企業領導者講給員工的故事的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我是誰,我怎麼樣”。這種類型故事是關於個人豐富的經歷和成功經驗的。講述這類故事的目的是藉故事來打動人心,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

第二種類型是“我們是誰,我們要怎麼樣”。這種類型的故事是關於團隊發展和建設的。講述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團隊協作精神,讓員工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

第三種類型是“我們將來會怎麼樣”。這種類型的故事是描述企業發展之路和未來狀況的。講述的目的是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為公司和個人美好未來積極貢獻力量。

無論是哪種類型故事,都應包括必要的關鍵要素,通常有5項要素。

1.內容要完整

只有內容完整的故事才能給人傳遞完整的信息,也才能使蘊含其中的精神能夠完好表達。

2.情境要適當

故事要有一定的發生、發展的情境。只有情境適當了,故事也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領會,發揮出好的效果。因此,領導者在選擇或講故事時,一定要注意對故事情境的塑造和掌控。

3.要有學習的對象

故事中要有學習的對象,這樣方便讓員工效仿和學習。由於企業性質不同,某些價值觀也就不同,所以,在塑造這些學習的對象時,要有所針對。

4.具有很大的學習價值

領導者講述、推行故事的目的是希望員工能從故事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獲得進步。這也就決定了故事中一定要有能讓員工學習的東西,即故事要具有學習價值。

由於領導者希望員工能從故事中有更多、更大的收穫和教育,所以故事的學習價值一般都會被“塑造”得很高。

5.要具有很好的情節

有好情節的故事才會吸引人。只有真正被故事吸引住了,才能更好地品味其中蘊含的道理。因此,一定不要忘了給故事設計一個好的故事情節。

為了能將故事講好,講對路,領導者要清楚員工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討厭什麼、忌諱什麼等。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領導者要想辦法通過各種方式獲取這些信息,以便選擇好故事,為講故事做好準備。

管理者都是會講故事的高手!

無論是知識傳播,還是企業文化傳承,抑或是批評教育,講故事都是很有實效的方法。有人曾說沒有故事的企業不是好企業,不會講故事的領導不是好領導,話雖然有些偏頗,但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講故事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總之,領導者通過給員工講故事,讓員工明白道理、受到教育、獲得進步,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領導者獲得員工信任和支持的需要。

Tips:

◎對領導者而言,與趾高氣揚地發號施令相比,講故事的方式是生動和有說服力的。

◎為了能將故事講好,講對路,領導者要清楚員工想什麼、做什麼、需要什麼、討厭什麼、忌諱什麼。

◎領導者通過給員工講故事,讓員工明白道理、受到教育、獲得進步,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也是領導者獲得員工信任和支持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