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首古诗说比干


由一首古诗说比干

古人咏比干诗(计偕举人 汲郡马震)

少师忠誉重如山,墓在朝歌境界宽。

周世盘铭垂万古,商廷直谏愧千官。

刳心不痛亡宗痛,处死非难得死难。

芳草一尊来奠后,东风归路雨声寒。


比干(约公元前1110年—前1047年),沫邑(今河南卫辉)人,因封于比地,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1],商王文丁庶子,商王帝乙之弟,商纣王帝辛子受之叔,殷商王室的重臣。


幼年聪慧,勤奋好学。授以少师,辅佐商王帝乙。接受托孤之重,辅佐商纣王帝辛,历经两朝,忠君爱国,为民请命,敢于直言劝谏。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成为“亘古忠臣”。

商朝末期,商纣王帝辛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致使商朝民心丧失,各个地方暴乱四起,丞相比干见状,遂至摘星楼面见纣王,希望纣王听取谏言改过自新,原文这样写道,比干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肯离去。就这样触怒了纣王,纣王问比干:"何以自恃?(注:意思是,你有什么依仗)",比干答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

纣王遂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于是下令将丞相比干处以挖心之刑。


这一年是帝辛二十九年(公元前1047年),比干六十四岁。


比干死后,两位妻子都怀有身孕,纣王下令抄其家,妻子黄氏被抓,肚中孩子被士兵取出,尸体丢入火中烧毁。


正妻妫氏为了保住比干一脉,逃离朝歌,在长林(今河南省淇县,古朝歌)石室之中生一男婴,名泉(林姓始祖)。


武王起义,平定天下,命人寻找比干后人,在长林一代找到比干妻子和孩子,因其子在长林出生,赐姓林,改名为坚,敕封在博陵一代。于是"泉(注:既林坚)"成为了林姓始祖。

忠直谏言的丞相比干后来也受到各个朝代的尊敬,周武王封比干为垄,即国神;魏孝文帝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等等,此外,还有比干岭、比干墓(殷比干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