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美元油價,全球範圍內誰是贏家?

期貨狙擊倜然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就目前國際形勢來看,全球性疫情導致石油價格下跌,哪有什麼真正的贏家,如果非要說有贏家的話,可能就是那些國際原油投機投資者了。

國際油價創五年新低,疫情過後,必然報復性上漲,疫情當前,活著就好。





吟花弄月子


這次石油暴跌,已經不是普通的誰家賺了誰家虧了的問題,這是一場大型鬥爭的一個戰場。

表面上沙特向俄羅斯提出減產保價,俄羅斯拒絕;沙特於是打價格戰,俄羅斯提出4月1號就不再受減產約束;造成油價狂跌。俄羅斯為什麼要拒絕?油價每況愈下,如果不減產保價,大家都會受損。俄羅斯的拒絕是關鍵點。

頁岩油革命徹底改變了石油供求關係,供過於求非常嚴重;伊朗、委內瑞拉、利比亞只啟動了很少的產能,但國際原油就嚴重供大於求;美國製裁北溪2號,要求歐盟購買美國油氣,美國從最大石油進口國變成出口國,拿購買美國油氣當做談判條件。

俄羅斯比沙特難,需要更多穩定的石油利潤支持財政,滿足計劃經濟遺留的福利欠賬。頁岩油革命,讓俄羅斯看不到前途了,長協油價再也不會有了,敘利亞戰爭長期需要費用支撐,退無可退。賣高價不可能,賣不了高價多賣點兒也不讓,為什麼要跟你們歐佩克混?

俄羅斯看明白了,不打掉美國頁岩油,供大於求不能轉換,永遠不能過上好日子!怎麼打掉頁岩油?低價!維持一個時期的低價,比如一年或兩年,高成本的頁岩油公司就可能倒閉,俄羅斯才能奪回石油主導權。

30美元油價,頁岩油必然虧損;受損的是美國,如果頁岩油公司如願倒閉,俄羅斯這盤大棋就取得全面勝利!

至於其他國家進口油價便宜了,企業、個人都高興!短期支持打價格戰,有實惠;長期支持頁岩油革命成果,要不頁岩油消失了,俄羅斯等國傳統石油又搞高價格害人了。自由競爭是市場經濟活靈魂!


雲端美


如果油價低於30美元,全球範圍內我覺得中國是最大的贏家。

第一中國是石油淨進口國。油價的下跌是有利於中國經濟發展的。而且很多行業都是受益於低油價的,比如航空,運輸,化工的行業。甚至包括人們的日常生活開支都會因為石油降價而變得更加便宜。

第二中國的油價是有保護機制的。就是當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的時候,油價是不會再降了。但是實際的原油價格低於40美元產生的差價利潤怎麼辦。我估計這部分的差價還是會進入國家資金統籌管理。

鑑於以上2點,個人覺得中國是油價低於30美元時的受益國家。





愛折騰的老程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目前油價就是在30美元左右,那麼在這個時候全球範圍內到底誰是最後的贏家,當前對於油價下跌最為關注的國家主要有4個國家。

這4個國家分別是沙特為首的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第二大產油國俄羅斯,石油結算最為關鍵的美國,石油進口最大的國家中國。

30美元的油價維持多久

其實隨著油價的下跌已經進入了30美元一桶的時代,先是沙特與俄羅斯減產協議談判,最終破裂,沒能達成一致。

導致的結果反而是雪上加霜,率先沙特阿美髮起了增加產量的行動,週二將供應量提升到1230萬桶/日之後,沙特阿美週三最新宣佈:收到沙特能源部的指示,將公司的最大可持續產能(MSC)從1200萬桶/日增加到1300萬桶/日。

雖然俄羅斯產量緊追沙特產量,但相比沙特來說俄羅斯的產量還具備明顯的不足,當前俄羅斯產量加足馬力也達不到1200萬桶。

誰是最後的贏家?

最近兩天我們可以看到沙特開始與美國進行談判,美方也有意加大原油儲備量,這對於沙特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對於美國來說更是一件好事。

沙特與俄羅斯同比增加產量到底花落誰家,目前來看很難說,所以當前30美元的油價可能要維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之內美國與中國有足夠的時間來儲備原油,相對於前期原油的價格30美元的原油是一個合理的價位也是一個能夠儲備的價位。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也許在此次石油價格戰爭中,最終勝出的卻是旁觀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能源,然而當前也是新能源用量發展的最佳環境。

綜合來看:沙特與俄羅斯石油價格戰如果能夠維持3~6個月,那麼社長相信最終勝出的肯定是新能源,其實新能源一直在做鋪墊,苦在沒有發展的良機,此次沙特與俄羅斯包括美國在內的石油爭奪,給予新能源發展的最佳環境,如果石油長時間維持30美元的價格,最終新能源將超越石油。


社長財經


國際原油暴跌,30美元油價,全球範圍內表面是石油進口大國是最大贏家,但最終還是出口大國是贏家。意思是中國是表面的最大贏家,實際是俄羅斯才是最終的贏家。

沙特和俄羅斯在此時發起價格戰役肯定是有目的的,但是他們的目的是比較長遠,採取“舍小取大”,說白了舍取短期利益,保證未來長期利率,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用企業的方式來為分析。

假如A企業是俄羅斯,B企業是沙特,C企業是頁岩油,在這家企業在開啟了競爭模式,採取了優勝劣汰的模式,從而打起了價格戰長期生存之路,同樣也是淘汰競爭對手,佔比市場份額的最佳方法。

A、B企業在生存石油成本方面有明顯的優勢,而C企業的產油成本明顯處於劣勢,當A、B企業不約而同的利用自己的成本優勢,把市場價格壓低出售,利用這個方法把競爭對手C企業淘汰,打起了持續戰役;隨著價格戰的時間延遲,C企業由於產油成本太高,不可能便宜賣油的,肯定跟A、B企業無法打價格戰的,所以最終C企業將會被淘汰。

三家企業已經被淘汰一家企業的話,這樣的話對於A、B企業已經開始迎來勝利的曙光了,把C企業淘汰之後的市場份額可以要回來。另外A企業跟C企業本身就是有很大的衝突,不排除A企業在當C企業淘汰之時進行落井下石,甚至直接接手C企業的控制權,如果真這樣實現的話,這場價格戰很顯然最大的贏家是A企業。當然B企業也是贏家,把C企業淘汰之後市場份額提高,油價又可以逐步的提升,一舉兩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分析,當沙特和俄羅斯在進行打價格戰之時,油價會非常便宜,其中對於各大國家都是有利弊的,石油價格戰最大的贏家就是石油進口國,那肯定就是中國了,中國可以進口到更加便宜的石油。但打價格戰期間,最難受的就是頁岩油,這個時候吃啞巴虧,眼睜睜看著油價走低,而自己的成本高又不可能虧本賣油,所以頁岩油是這場戰役中最吃虧的。

總之這場石油價格戰,其實就是一個國與國之間的較量,或者說企業與企業之間的較量,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誰能堅持到最後的那個就是真正的贏家,才是真正的最大獲利者。


老金財經


3月9日,國際大宗商品原油開盤暴跌30%,20.99美元的價格也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新低,這是多方面綜合的原因造成的。

自開年以來,做為世界經濟引擎的中國,陷入了一場巨大的疫情之中。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擊敗了中國的方方面面,幾乎使得中國經濟停擺。當重大突發疫情正趕上中國的傳統節日,需求減少之時,能源的供應就顯得有些過剩。

現在中國已經基本控制了疫情的傳播。但周邊及歐美等國疫情卻不期而至,至今疫情已傳播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陷入了極度恐慌之中。

世界經濟陷入全面衰退,全球經濟活動對能源的需求減緩,加之北半球採暖週期的陸續結束,更加劇了供求關係的失衡。

起初,歐佩克組織中最大的產油國沙特阿拉伯,力求和非歐佩克最大產油國俄羅斯達成共同減產協議。但國力已極度衰落的俄羅斯卻不同意沙特阿拉伯的提議。這引起沙特的強烈不滿,沙特王儲發動政變,逮捕反對其政策的其他王子,不僅大肆降低石油價格,而且還超出歐佩克限額開採,這些引起原油價格的大幅下挫。

沙特與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戰已經展開,至於鹿死誰手,還很難預料。不過既使獲得最後的勝利,也肯定是代價高昂的慘勝。美國股市受此影響,也產生了巨大的跌幅,盤中被迫使用了熔斷機制,世界經濟正在大步踏入衰退階段,前景很不樂觀。


行雲流水1437995


這次油價大跌,全球範圍內是大的贏家當然是消費者了。這次俄羅斯與沙特的互掐讓國際油價回到4年來的最低水平,有人將油價與水價做對比,發現一桶原油按30美元計摺合人民幣約188元,同樣容量的農夫山泉售價卻基本超過了200元。據報道,目前沙特的原油成本大約為10-20美元/桶,而俄羅斯去年公佈的成本數據為45美元/桶,推算當前成本約為40美元/桶,(俄羅斯財長說他們現在們的成本是25美元/桶)油價40美元已經是俄羅斯能夠承受的較低價位了,至於美國,能夠承受的最低價位在40-50美元附近,也就是說30美元的油價不可能關期存在。作為石油消費和進口的大國一一中國,應該利用現在的低油價加大石油貯備才能讓我們中國消費者成為最大的贏家。因為凡事有起有落,有低就必定有高。


農經百石


短期而言,對A股肯定利空

油價下跌,利空大宗商品價格,會導致PPI負增長,對中國會造成通縮風險。
原油大跌,短期利空股市,不僅僅是A股,而且是全球性的影響,對美國影響尤其大,因為美國頁岩油行業低等級債券佔債券市場比例為13%,油價下跌會導致違約率上升,進而導致金融市場動盪,衝擊美國債券市場,進而波及股市。
歷史上,最近一次沙特和美國打價格戰,是2014年,我們簡單回顧下。
2014 年 11 月,沙特大肆增產,試圖用低油價打壓美國頁岩油。布倫特原油 隨後一路暴跌,在 2016年初跌到了 27美元水平。
本次沙特針對俄羅斯再次掀起價格戰,按照 2014 年價格戰的經驗,短期內減產協議很難再次恢復, 需要通過低油價擠出部分高成本產能,才有可能帶來油價重新回升,低油價預計會持續較長時間。 較長時間維持低油價會導致週期品整體價格承壓,並進一步導致週期品庫存 去化,從而可能會壓制整體 A 股盈利,讓A股盈利季度內沒有太大看點。
2015年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的過程中,A 股週期板塊ROE也是一路下滑,並帶動 A股整體 ROE的下滑。

中期對中國經濟有好處

畢竟中國是原油進口國,依賴性高,油價下降有利於降低中國製造業成本,以及刺激消費,關鍵是通脹也能保持在低位。

綜上所述,油價下跌,短期利空A股,但中期而言利好中國經濟,所以對股市的長期影響並不太空。

對美國,影響也差不多,對股市影響可能比對A股影響還大。


趙冰峰財經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心知肚明

近期OPEC與俄羅斯原油減產談判破裂,外加沙特計劃大幅增產的“崩盤式”暴跌,都引發了全球市場的連鎖反應。還有新冠疫情對中國原油的需求影響,以及這次OPEC與俄羅斯的減產計劃同時進一步的惡化了油價的低迷。

正所謂有喜就有憂,影響方面來說,國際油價下跌,說明全球經濟景氣度都不行,確實,國外很多國家都在抗擊新冠疫情,而且美國目前經濟預期,並不被外界所看好,歐洲方面,由於英國脫歐,也沒有復甦的跡象,全球經濟不景氣,對國際油價的需求不足,那麼油價下跌也是必然的。

話說回來,那麼國際油價下跌,誰才是受益者,真正的贏家呢?我個人是這樣認為,首先,國際油價下跌是利好中國經濟的,中國對原油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包括工業生產需求,交通出行或者是家庭消費方面。所以油價下跌,首先對中國經濟恢復是非常有利的。

其次,國際油價大跌,對於大宗商品來說也是個利空,這樣一來,可以對沖一下國內目前居高不下的物價,如果油價下跌,肯定會降低國內原油進口成本,從而大幅拉低整體經濟的運營成本,換句話說,這樣也是刺激國民消費,畢竟物價降低,人均消費能力提高了嘛。


期日在線


若油價跌至30美元或以下,亞洲和中歐的原油進口國將獲利最多,而北歐、中東和美洲等主要原油生產國將因此損失慘重。

真有這麼簡單嗎?下面我們不妨逐一討論。

【北美&拉丁美洲:重點關注這8個國家】

從歷史上看,作為世界第一大原油消費大國,美國確實是低油價環境的贏家,低油價極大減輕了通脹壓力。在週一油價暴跌後,特朗普還發聲“慶祝”,低油價對美國消費者而言更友好。

然而,自1980年代以來油市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一大變革是頁岩技術的興起,自此以後,美國的“低油價情結”變得複雜得多了。由於頁岩油行業的爆發,2019年美國趕超沙特,成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產國。

如今,低油價在美國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

毫無疑問,首當其衝的是美國頁岩油行業,由於沉重的債務負擔,加上融資困難,該行業正面臨大洗牌,中小型頁岩油產油商經歷著倒閉潮。如今突如其來的低油價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拓展閱讀:美國頁岩油還能“活”下來嗎?

然而,頁岩油行業的倒下可能只是第一張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若油價長期低迷,不僅許多能源企業面臨破產,就連為它們提供貸款資金的銀行也要承擔一定風險。同時油價大幅下跌也對美國信貸市場構成了風險。若能源密集型行業出現巨大損失,信貸週期可能會遭到破壞,回購、併購活動將偃旗息鼓,股市估值泡沫面臨破裂。

拓展閱讀:油價暴跌為何會導致股市崩盤?

低油價的影響甚至蔓延的政治層面。頁岩油行業的挫折可能會抵消選民對低油價的好感,影響特朗普11月連任的機會。

綜上,牛津經濟研究院的 Gabriel Sterne感嘆,30美元的油價對頁岩油行業的傷害之深,足以把美國打入“失敗者聯盟”。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其他國家的情況。

同樣受低油價創傷的美洲國家還有加拿大、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

加拿大盛產高硫油,通常這些油的價格就偏低,偏偏加拿大的油砂礦就是世界上石油生產成本最高的設施之一。因此,當油價暴跌時,高成本生產商的利潤率將會大幅下降。去年年底,加拿大的經濟已經處於疲軟狀態。經濟學家表示,石油危機可能會使它陷入衰退。

委內瑞拉自不必多說,美國製裁極大降低了該國出口原油的能力,而國際油價的暴跌意味著該國的原油財政收入將會進一步減少,很可能會加深經濟危機。

來自安聯研究公司的一項分析顯示,當油價跌破45美元/桶時,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將成為最容易受到衝擊的國家之一,對於IMF此前的大額貸款,厄瓜多爾違約的可能性上升。

同時,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數據,若油價跌至30美元,墨西哥將損失0.15%的GDP,政府可能會推遲擴大Petroleos Mexicanos石油公司的計劃。近期墨西哥比索的暴跌也可能會阻礙墨西哥央行跟隨美聯儲降息。

“能源黑馬”阿根廷坐擁Vaca Muerta大油田,但其頁岩油開發計劃一直被政府阻撓,在油價暴跌的情況下,這一計劃可能擱淺;政府為債務再融資的計劃可能也會複雜化。

巴西情況則變得微妙。兩年前因柴油價格上漲引發的卡車司機罷工使該國陷入停滯,若油價大跌可能會緩和國內矛盾。但與此同時,國有石油公司巴西石油公司計劃出售資產和削減債務的計劃可能會陷入困境。

這一地區贏家可能是秘魯。該國是原油淨進口國,去年淨購買了56億美元的石油產品,但低油價也可能使該國勘探原油的計劃進一步延後。

【亞洲&澳洲:冰火兩重天】

眾所周知,亞洲國家是原油消費主力。得益於低油價,中國(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印度(世界第三大原油消費國)將得以降低進口成本 。

對於印度來說,低油價還有更深的影響,印度政府可能因此會實施提高燃油稅的計劃。

而對日本來說,低油價是一把雙刃劍。

一方面低油價減輕消費者在銷售稅上調後的壓力,這也意味著降低企業成本;但另一方面,低油價令通脹復甦的願望更難實現。此外,市場情緒更迭也令日元面臨數年來最大的波動,週一日元一度飆升三年多以來的最高水平。

澳大利亞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低油價令該國面臨重創。外媒預計,澳大利亞2020年的經濟增長前景將會下降1.5%。

首先,和其他國家一樣,若油價持續暴跌,澳大利亞產油行業將受到威脅。另外,澳元一直被視為大宗商品貨幣,其匯率和油價密切相關,因此油價漲跌會令澳元匯率急劇波動。

【歐洲:低油價未必受歡迎,但更難的是......】

歐洲國家很大一部分是原油淨進口國,如德國和法國,按理說這些國家也會受益,然而這一次油價下跌未必受到它們的歡迎。最大的原因是公眾對歐央行創紀錄的低利率前景擔憂。若油價繼續下跌,歐元區將面臨壓頂的通縮風險,歐央行或不得不將利率降到更低。

不過,對於意大利等國家來說,比起低油價,疫情可能是目前更大的難題。

而對於挪威等典型的產油國來說,低油價的衝擊是顯而易見的。

週一,挪威克朗兌歐元匯率跌至歷史新低,奧斯陸證券交易所下跌了12%。石油和天然氣佔挪威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佔該國收入的五分之一。所幸的是,挪威龐大的1.1萬億美元主權財富基金的資助一定程度上減緩了低油價的衝擊。

對於同為產油大國的俄羅斯來說,低油價帶來的傷害也是巨大的。我們先把俄羅斯從油價戰的角色中剝離出來,只談及低油價的影響:

俄羅斯去年的油氣凝析油產量創下了蘇聯後的紀錄,其預算收入的一半來自能源行業。低油價無疑令重挫財政收入。

然而,盧布的浮動匯率制加上靈活的稅收制度大大緩和了財政衝擊。與此同時,俄羅斯1500億美元的國家福利基金,可以在10年內以每桶25-30美元的價格彌補石油收入損失。

【中東&非洲:“舊患”未好,新病又來?】

眾所周知,中東和非洲地區為傳統的原油產地。對於這些來說,低油價帶來的影響不僅僅是財政收入的減少。

首先,對於沙特一個正處於重大經濟、政治和社會變革之中的國家而言,撩起價格戰的代價可能很高。

沙特王儲薩勒曼一直希望利用沙特阿美的資產來建立新型投資,以擺脫石油經濟的束縛,但如今許多努力將不得不撤回,且前景尚不明朗。同時,低油價可能會破壞沙特剛剛萌芽的經濟復甦,並導致更高的預算赤字,甚至在油價暴跌之前,政府就預計今年的赤字將佔GDP的6.8%。

此外,這可能會減少外國直接投資,使償還公共債務更加困難。

油價暴跌對阿爾及利亞帶來更深的政治影響。石油和天然氣佔改該國出口的85%以上,當局仍在努力從2014年價格暴跌的經濟影響中恢復過來。而油價暴跌可能會加劇國內危機。

和委內瑞拉一樣,受美國製裁的伊朗也將因低油價陷入更深的困境。自2018年受制裁以來,伊朗一直依靠石油收入來平衡預算,然而當前這一條路也佈滿了荊棘。

歐佩克成員國安哥拉也深受其害,該國財政收入中90%以上依靠石油出口收入。更糟糕的是,該國尚未擺脫2014年原油暴跌而引發的經濟危機。

2014年的油價暴跌還導致了非洲最大的原油生產國——尼日利亞陷入經濟衰退。和其他消費國不同的是,低油價可能令該國可能面臨通脹危機。於拉各斯的風險諮詢公司SBM Intelligence的首席合夥人Cheta Nwanze稱,尼日利亞政府資金短缺,卻印製更多奈拉掩蓋事實。

對於該地區而言,最大的優勝者可能是南非和埃及。南非是非洲大陸上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但該國沒有生產原油,因此大多數依賴進口。油價的下跌可能使該國避免陷入經濟衰退。

結語

綜上,“低油價打擊原油供應國、對需求國有利”傳統邏輯當前可能已發生改變。

對供求國而言,低油價固然會對出口收入、貨幣體系造成衝擊,對那些經濟較為落後、未能從2014年油價暴跌中復原的國家(如尼日利亞和安哥拉)更是沉重一擊。更重要的是,原油從來不僅是一種商品,還關乎國家利益,因此低油價可能會加劇政治動盪。

而正是在這一情況下,擁有充裕的主權財富基金和較靈活的財政政策作背書的國家(如俄羅斯和挪威)可能在這場風暴中佔據優勢。

對需求國來說,低油價固然能降低進口成本、促進經濟復甦。然而,對於歐元區等通脹低迷的地區來說,極低的油價可能會令通縮風險加大。同時,在疫情嚴重的國家(如意大利),原油需求已經十分疲軟,它們也未必享受到低油價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