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叶虫对稻有什么危害?

常德农村小赵


稻纵卷叶螟又叫卷叶虫,白叶虫,苞叶虫,稻包虫,是一种典型的飞迁性害虫,也是中国水稻产区主要的害虫之一,危害特别严重。以幼虫纵卷水稻叶片取食叶上表皮及叶肉,严重时形成白叶,(白叶虫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由于叶子遭受啃食形成白叶,严重的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如果防治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水稻抽穗。穗期上部功能叶片受到侵食,则会影响水稻灌浆及籽粒的饱满程度,形成空瘪粒穗,水稻产量严重下降。

水稻卷叶虫不能在北伟30度以北越冬,不管是卵,幼虫,蛹,成虫在北纬30度以北根本无法生存,在这纬度地区爆发虫害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害虫是从其他地区迁飞而来,卷叶中在整个生长期繁殖1~11代不等,繁殖能力极强。

防治办法是:

一,田间管理,卷叶虫对生长青绿,茂密的水稻用,情有独钟。所以在虫害盛发期合理控制氮肥的使用量,以免造成水稻旺长。

二,药物防治。

1,灭杀成虫,可在卷叶虫二、三代成虫出现高峰期每亩喷施40%毒死蜱乳油40~50毫升,兑水喷雾,可灭杀未产卵的雌蛾。

2,防治幼虫,这是最为常用,最为有效的

灭虫方法,在卵孵化盛期和幼虫低龄盛发期每亩用10%氯虫苯甲酰氨悬浮剂15毫升,1.8%阿维菌素乳油40~50毫升,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20毫升,4000lU苏云金杆菌50毫升,15%阿维?毒乳油50~7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以晴天上午和傍晚喷雾最佳。

卷叶虫是迁飞性害虫,所以在防治时应做到统一防治,面面俱到,不留遗漏。






末代农民


卷叶虫是非常危害水稻的,在幼虫时期最危害水稻了,缀叶成纵苞,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只留白色的下表皮,苗期的时候受害会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甚至会导致水稻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会导致生育期推迟,影响到开花结果,增加水稻的空壳率。



1龄幼虫在分蘖期爬到心叶或者是嫩叶鞘内侧啃食,在孕穗抽穗期,则爬到老虫苞或嫩叶鞘内侧啃食。2龄幼虫可将叶尖卷成小虫苞,然后叶丝纵卷稻叶形成新的虫苞,幼虫则是潜藏在里边啃食,当幼虫从蜕皮之前就会转移到新叶上面作苞。


防治措施:


1、保护利用天敌


也可以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我国的卷叶虫种类特别的多,各种虫期都会有天敌寄生,或者是不是就可以好好地利用天底资源,这样就能够大大的提高天地对卷叶虫的控制作用,在卵期寄生天底有你熬粥赤眼蜂幼虫期,如纵卷叶螟绒茧蜂,捕食性的天底有青蛙等等,都会对卷叶虫有很大的控制作用。



2、化学的防治


可以根据水稻的分蘖期和穗期,容易受到卷叶虫的危害,尤其是在穗期的时候,损失会更大,就可以利用药剂防治,狠治穗期受害的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别的原则。


3、农业的防治


除此之外,也能够用抗耐虫水稻的品种,合理地施用化肥,让水稻生长得更加健壮旺盛,防止前期猛发旺长后期恋青迟熟,科学的管水,适当的调节稻田的时间,这样也可以杀死虫。


有关防治卷叶虫的就说这么多了,其实它是水稻中很常见的一种害虫了,经常种植水稻的朋友们应该对它是不陌生的,所以就要及时的观察,如果遇到了这些虫害,要有很好的防治能力哦。

醉美雪岩


卷叶虫 学名 稻纵卷叶螟 .俗名苞叶虫 。

是我国水稻 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如果防御不及时 会对水稻的产量有严重的影响 。

卷叶虫是以卷叶的方式 来伤害水稻 。主要作用于水稻叶片, 水稻叶片一旦有大量卷起会对水稻抽穗 灌浆有一定影响。

一般可减产10%---20% 严重的可以减产50%以上。

防治:一旦发现稻叶有卷起的现象 、稻叶上有长短不一的白斑、还有新鲜的虫粪. 马上就要采取防治措施 。不要等到虫龄偏大的时候在打药 。那样虫子有耐药性 就不容易被杀死。影响杀虫效果。

温馨提示:不要盲目的相信一些农药的效果而反复使用.虫子一旦产生抗药性 也会影响杀虫效果 影响水稻产量。




中国大电影


卷叶虫,别称为稻纵卷叶螟、白叶虫,苞叶虫、稻包虫等, 是一种典型的迁飞性害虫,也是中国水稻产区危害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纵卷水稻叶片,取食叶上表皮及叶肉,形成白叶,影响光合作用。防治不当会影响水稻的抽穗,尤其穗期上部功能叶受害,将严重影响灌浆结实,造成空瘪率增加,千粒重下降,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危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


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


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


穗后特别是抽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水稻以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喜欢可以私信我哦!

私信方法:进入“贵港扶贫集市”头条号主页,点击“关注”旁边“发私信”即可!或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


贵港扶贫集市


卷叶虫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田常见的广谱性害虫之一,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叶肉被螟虫食后形成 白色条斑,严重时,连片造成白叶,幼虫稍大便可在水稻心叶吐 丝,把叶片两边卷成为管状虫苞,虫子躲在苞内取食叶肉和上表 皮,抽穗后,至较嫩的叶鞘内为害。严重时,被卷的叶片只剩下透明发白的表皮,全叶枯死。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给予以下建议:可以选用虫脸30-50ml,或者选用卷卷透/新一代六夫丁50ml复配水胺硫磷、丙溴磷50ml等,能够有效提高触杀性以及持效性。


90后小小村官


卷叶虫是稻纵卷叶螟幼虫。

很多农药对它都有效果。效果相差也不大。

防止稻纵最重要的是时间。去当地植保部门了解防治时间。稻纵低龄幼虫高峰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段,低龄虫的抗药性很差,很容用药打死。但这个时间对水稻危害不大,往往没引起注意,幼虫已进入高龄,抗药明显增强,防治的效果自然不好。

再就是天气,注意天气预报,千万不要上午打药,下午下雨。人力、物力白白浪费

总之 多注意当地植保部门所发的预防信息 适时防治


痞子蔡00


卷叶虫是稻纵卷叶螟的幼虫期,其主要为害在水稻分蘗、孕穗和抽穗期取食叶片,造成水稻粒成形降低和空瘪率增加,严重影响水稻产量。

卷叶虫的特征:其体长18mm呈绿色或者黄绿色。

卷叶虫成虫后为螟,其体长为8-9mm展开翅为18mm呈黄褐色。

主要防治:生物防治、药物防治

1.生物防治

利用卷叶虫的天敌对卷叶虫进行捕杀,卷叶虫的天敌有赤眼蜂、茧蜂等的卵、幼虫、蛹都是稻纵卷叶螟的天敌。

2.药剂防治

在水稻抽穗期和幼虫高峰期施用,48%乐斯本乳油或者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进行喷洒。

卷叶虫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早期对其防治,有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星十雨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卷叶虫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一种害虫了,危害水稻严重,每年防治它,都会下一番功夫,它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躲在水稻叶片内为食,受害后的水稻,叶片会形成白色的条斑,如果是特别严重的,从地头看,田间一片枯白,特别是在孕穗期、抽穗期的时候,本来想着高产,结果因稻丛卷叶螟的危害,产量减少不说,品质还不好,收益直线降低。

卷叶虫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它具有迁飞习性,可以从其他地方慢慢迁徙过来,危害当地的水稻,其次,它会在田间越冬繁殖,等到来年进行危害,它的越冬场所,一般在地边的杂草、田间掉落的稻苗等地,所以,清理田间杂草、杂物,显得尤为必要。

卷叶虫防治的话,在实际生产中,一般是采用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农业防治常用的有:

1、水肥管理要跟上,目的是增加水稻自身的抗性,让水稻生长健壮。

2、有条件的,可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作为卷叶虫的天敌,效果还是不错的。

3、选用抗虫性较强的品种,从根本上进行预防。 以上3点估计大家关心的不多,化学药剂可能很多人会感兴趣,目前,防治卷叶虫的药剂,市面上卖的有很多,常用的有甲维·毒死蜱、 锐劲特、康宽、氟虫双酰胺等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药剂,根据当地稻丛的抗性程度选择,如果某个药剂在当地抗性已经很大,建议换药喷打,一次不行,间隔10-15天左右,可喷施多次。

关于防治卷叶虫的内容,小帮手就先说这么多,其实是一个很常见的害虫,经常种植水稻的朋友,对其都不陌生,希望水稻种植户们,及时观察,遇到了此虫害,能够很好的防治。


做苗木我是认真的


一.卷叶虫是水稻常发生性害虫的一种。中国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水稻分蘖期受害影响其正常生长,中后期受害,影响产量更明显。特别是后期剑叶受害造成秕谷率增加,损失严重。成虫昼伏夜出,卵散产于叶片,通常以叶背为多,初卵幼虫则钻入叶心,叶梢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将叶的两边纵卷结苞,成虫盛发期遇气温22℃—28℃,高温、多雨日,雨量大,是大爆发的预兆,尤以6—7月份水稻生长中后期。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二.1.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

生长青绿茂密的稻田,诱虫力强,易遭受为害。因此,切忌偏施氮肥,防止在成虫盛发期,稻株青绿嫩旺,招引成虫入田产卵。

2.灭杀成虫

进行大面积统防统治的稻区,可在第二、第三代成虫出现高峰期时,每亩可喷洒40%毒死蜱乳油40~50毫升,亩用稀释液50公斤,可杀死大量怀卵未产的雌蛾,可起到控制危害作用。该项防治措施工作量大,如果没有进行统防统治,单独防治的话,其它田块或杂草丛中的成虫又将迁入,防治效果不佳。

3.防治幼虫

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卵孵盛期和幼虫低龄盛发期喷施下列药剂,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每亩用10%氯虫苯甲酰氨悬浮剂1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50毫升,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20毫升,或4000IU苏云金杆菌40~50毫升,或15%阿维?毒乳油50~7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喷药时间以晴天的早晨或傍晚时最适宜,喷雾要均匀周到。如在卵孵化盛期,遇到持续阴雨,可抓住雨停的间隙喷药,否则在此情况下最易造成严重为害。






孤狼乡野V小石头


主要危害:水稻分蘖期受害影响其正常生长,中后期受害,影响产量更明显。特别是后期剑叶受害造成秕谷率增加,损失严重。成虫昼伏夜出,卵散产于叶片,通常以叶背为多,初卵幼虫则钻入叶心,叶梢内或叶面上咬食叶肉,并吐丝将叶的两边纵卷结苞,成虫盛发期遇气温22℃—28℃,高温、多雨日,雨量大,是大爆发的预兆,尤以6—7月份水稻生长中后期。

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施肥

  生长青绿茂密的稻田,诱虫力强,易遭受为害。因此,切忌偏施氮肥,防止在成虫盛发期,稻株青绿嫩旺,招引成虫入田产卵。

  2.灭杀成虫

  进行大面积统防统治的稻区,可在第二、第三代成虫出现高峰期时,每亩可喷洒40%毒死蜱乳油40~50毫升,亩用稀释液50公斤,可杀死大量怀卵未产的雌蛾,可起到控制危害作用。该项防治措施工作量大,如果没有进行统防统治,单独防治的话,其它田块或杂草丛中的成虫又将迁入,防治效果不佳。

  3.防治幼虫

  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卵孵盛期和幼虫低龄盛发期喷施下列药剂,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每亩用10%氯虫苯甲酰氨悬浮剂10毫升,或1.8%阿维菌素乳油40~50毫升,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20毫升,或4000IU苏云金杆菌40~50毫升,或15%阿维?毒乳油50~7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雾。喷药时间以晴天的早晨或傍晚时最适宜,喷雾要均匀周到。如在卵孵化盛期,遇到持续阴雨,可抓住雨停的间隙喷药,否则在此情况下最易造成严重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