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 。周太王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治所;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以外的第二大都会,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拥有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金沙遗址等名胜古迹,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

武侯区:别名暂无,19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地处成都市西南部,因境内武侯祠而得名,武侯区与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区接壤。武侯区历史文脉悠久、文教资源丰富。境内有武侯祠、望江楼、等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底蕴厚重、引人入胜;四川大学、中科院成都分院等数十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云集。社会事业领先发展,公共服务高位均衡,是“全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武侯区是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内“科技一条街”是全国第二大信息产品集散地,超威半导体公司(AMD)、联想等多家全球知名企业在此设立区域营销总部。全区拥有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158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市前列;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发展重要支柱。

武侯区是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是“中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总面积76.56平方千米(不含托管区),常住人口64.71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武侯区

锦江区:别名锦江,隶属于四川省成都市,成立于1991年1月1日,命名源于“濯锦之江”(锦江)的历史渊源,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锦江区属地为古华阳县及其近郊,具有悠久的商业历史。自唐代始古华阳县便以“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而饮誉川西,是近代中国西部“洋务”和“兴商”的发祥地。区域内有“蜀中首街”东大街、赞为“百年金街”的春熙路、源自宋代的染坊街小商品集散地、始建于民国的全国四大劝业场之一商业场。今区域范围包原东城区的大部分和原金牛区的琉璃场、三圣两乡。

总面积61.1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64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锦江区

青羊区:别名成都西城区,地处成都市核心区域,是西部地区和四川省党政军机关的集中地,中共四川省委机关、西部战区机关和四川省政协机关的驻地。因区内著名道观青羊宫而得名。辖区西南北三面分别与温江区、双流区、武侯区、金牛区接壤,东西面与锦江区、成华区毗邻。

青羊区是古蜀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杜甫草堂、金沙遗址、宽窄巷子、青羊宫、文殊院等成都最为精华的历史遗迹。古代成都城池范围近五分之三属于今青羊区辖区。唐朝、明朝等朝代的摩诃池、蜀王府(又称“皇城”),其核心位置在今青羊区的四川省科技馆、成都体育中心一带。清朝八旗驻扎的“满城”(又称“少城”),范围约为西至同仁路、东至东城根街、北至小北街、南至将军街。

总面积67.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41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青羊区

金牛区:别名交子故里,是成都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交子故里,地处成都平原东部,与成华区、青羊区接壤,该区地势自东北倾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金牛区是天府文化发端的根基,境内有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化遗址、有见证巴蜀文明与中原文化开放融合的金牛古道、有中国第一个科学考古发掘的皇帝陵前蜀永陵。老官山出土的汉代提花织机模型达到了蜀锦技术的巅峰,延续1000多年的九里堤开创了成都“两江环抱”的城市格局,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制造地净众寺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总面积1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6.14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金牛区

成华区:别名暂无,位于成都市城区东北部。因地处古成都县和华阳县之域,取两县名之首字而命名。 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成华区地处成都平原的东部,区内地势平坦。

成华生态名片众多:有世界遗产、中国名片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成都第一湿地、成都绿肺之称的成都北郊风景区,乃至锦江、沙河、东风渠等自然景观。成华区内聚集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众多全国知名高校和西南电力设计院、电子十一院等科研机构40余所。

总面积11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4.65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成华区

龙泉驿区:别名暂无,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西与锦江区接壤,西南与双流区(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毗邻,北界新都区,西北界成华区,东与青白江区、金堂县、简阳市交界,是成都市中心城区。

总面积556.9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7.23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龙泉驿区

温江区:别名柳城,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天府,是成都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成都平原腹心,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与双流区连界,西与崇州市接壤,北与郫都区、都江堰市相连,。

温江区获得“联合国全球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杰出成就奖”“中国最佳人居环境示范奖”“国际花园城”“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示范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项殊荣。

总面积27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0.86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温江区

新都区:别名香城,地处成都市北部,四川盆地西部,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新都区是成德绵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地处成都城市发展北中轴线上,是“蓉欧快铁”和“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距成都火车客运东站、北站和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双流国际机场都在30分钟车程内。

有西部机电装备制造工业区、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都北部商贸综合功能区、成都家具产业园、新都物流中心、中车轨道交通产业园等9大产业园区。

总面积49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0.12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新都区

青白江区:别名暂无,是成都中心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东北部,距成都主城区25千米,东邻金堂县、南连龙泉驿区、西接新都区、北与广汉市接壤。

青白江区1960年建区,因境内清白江而得名,是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西南第一个工业区,四川省重要的冶金、建材和机械制造基地;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铁路物流枢纽,四川省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也是蓉欧快铁的起点。

总面积378.9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67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青白江区

双流区:别名广都,位于成都市四环路外西南,古称广都,西汉置广都县,隋改双流县,以《蜀都赋》中“带二江之双流”得名,2015年改置双流区。东连龙泉驿区和简阳市,南接眉山市仁寿县和彭山区,西邻新津县和崇州市,北靠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及锦江区。

总面积466平方千米(不含托管区),常住人口79.38万人(2018)。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双流区

郫都区:别名郫县,位于成都市西北部,东北与彭州市、新都区,东南与金牛区毗邻,南面与青羊区相连,西南与温江区、西北与都江堰市接壤。是中国四川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有豆瓣之乡、蜀绣之乡、盆景之乡之称;是四川省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点打造的“电子信息和双创产业基地、国际化都市新区”。

郫都区因“杜宇化鹃”的传说,而又称鹃城,既是望帝杜宇、丛帝鳖灵建都立国之地,又是古蜀文明发祥地;公元前314年,秦灭蜀后,以郫邑为郡县,称郫县。有鹃城遗址、古城遗址、唐昌文庙等历史遗迹,望丛祠是世界蜀人祭祖的圣地。孕育了严君平、扬雄、何武、张俞等历史名人。“郫筒酒”,“郫县豆瓣”,“郫县女红”并称为郫县工艺三绝。

总面积438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区托管的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78万人(2017)。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郫都区

新津县:别名“南方丝绸古道第一站”,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市南部。新津县东接双流区、南濒彭山区、西临邛崃市、北靠大邑县和崇州市,是成都市的南大门。

总面积3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72万人(2017年户籍人口)。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新津县

大邑县:别名蜀之望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与邛崃山脉接壤。东与崇州市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南与邛崃市相邻,西与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相连,北与阿坝州汶川县接壤。历史悠久,文化繁荣。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总面积13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1.37万(2016年户籍人口)。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大邑县

金堂县:别名天府花园水城,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东邻德阳市中江县、南靠简阳市和资阳市乐至县、北接广汉市和德阳中江县、西连青白江区、龙泉驿区。

金堂县是“成都平原经济圈”内的重点发展县和成都市“特色产业发展区”。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过,有“天府花园水城”之美誉。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总面积11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3万(2017年户籍人口)。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金堂县

蒲江县:别名暂无,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汇处,东邻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西靠雅安市名山区,南接丹棱县,北连邛崃市。毗邻天府新区,属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是“进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

蒲江县始建于公元554年,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将李家钰的故乡,森林覆盖率50.8%,地表水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有“绿色蒲江·生态新城”之美誉。

总面积5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62万(2017年)。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蒲江县

都江堰市:别名灌县,由四川省直辖,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汶川县相连,南邻崇州市;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都江堰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在新石器时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区,是古蜀国的发祥地之一。都江堰市以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体现城中有水、水在城中、“灌城水色半城山”的布局特色,为此有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都江堰—青城山在民国时期就列为川西风景名胜区。

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09万(2017年)。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都江堰市

彭州市:别名彭县,由四川省直辖,成都市代管,是成都北向交通门户枢纽,南连新都区、郫都区、西临都江堰市,东壤广汉市、什邡市。

彭州处于成德绵经济区中心、成渝经济区发展轴的西北区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时经济圈核心区,是成都市规划发展的四个新型中等工业城市之一和龙门山大熊猫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带的重要组成区域。

总面积14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24万人(2018年户籍人口)。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彭州市

邛崃市:别名临邛,隶属四川省成都市,自古为“天府南来第一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 邛崃古称临邛,系西汉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始建于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邛崃市政府驻地临邛街道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邛崃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省级卫生城市”、“成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市”、“中国食品工业百强县(市)”、“国家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和四川省唯一以“食品饮料”命名的生产基地和成都市规划重点发展的食品饮料工业基地。是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总面积138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50万人(2018年户籍人口)。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邛崃市

崇州市:别名崇庆,由成都代管。 东邻成都市温江区和双流区、南同新津县毗连、西与大邑县相接、北与都江堰市相依、西北部与汶川县接壤。

总面积10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万(2018年常住人口)。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崇州市


简阳市:别名简州、阳安、天府雄州,由成都代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龙泉山东麓、沱江中游,距成都市区48公里,距重庆市区约220公里。北倚龙泉驿区、金堂县,西连双流区、眉山市仁寿县,东南邻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自古被誉为“蜀都东大门”。

简阳素有“天府雄州”之美誉,是四川天府新区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核心区。

总面积2213.5平方公里(含成都高新区托管的4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7.6万人(户籍人口,不含高新东区)。

成都各辖区(县、市)别名、总面积、常住人口(参考2018年前后)

成都简阳市

朋友成都各辖区(县、市)的别名还有其他叫法吗?欢迎留言,方便下次完善,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