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玉 不 古

古 玉 不 古

​一般人們購買玉器的動機大致有兩種:收藏或投資。而且,不管是收藏還是投資,古玉器向來是購買玉器者的首選。一是因為古玉器內涵豐富,能滿足收藏者的心理需求;二是古玉器升值空間大,是投資者的最愛。

所謂古玉,漢代以前包括漢代的玉器,叫做“高古玉”;漢代以後至清代的玉器,叫做“古玉”。而電動工具出現以後的玉器,叫做“現代玉”。

在選購古玉器前,要了解不同時代的玉器在用料造型、紋飾及工藝上的不同特點。在玉質、器型、工藝水平等綜合指數前提下,具有文物價值、年代越久遠者價格越高。明清玉器注重玉質與工藝,而高古玉器則注重於文物價值和器型。掌握了古玉器的時代特徵,才能在古玉器市場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賞古玉,玩收藏,關鍵是要多看真品,也要多看假貨,還要了解作假的方法。

古玉贗品的作偽,方法有多種。

其一,“煨頭”。

將玉器用火燒烤,使玉色變為灰白,酷似古玉中的“雞骨白”。凡是煨頭,其上必有火燒後形成的細裂紋,真“雞骨白”則無。

其二,“羊玉”。用色澤好的美玉製成古器,植入活羊腿中,再用線縫合羊腿,數年後取出,玉上所呈血色紋理,如同傳世古玉,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不如古玉溫潤。

其三,“狗玉”。將狗殺死,讓狗血淤結體內,把玉器放入狗腹內,縫合埋入地下,過數年後取出,玉上會生出土花斑紋,形同古玉,但破綻明顯,即帶有新玉的顏色和雕琢痕跡。

其四,“梅玉”。以質地鬆軟、質量較差的玉製成器物,再用高濃度的烏梅水煮,鬆軟處會被烏梅水掏空,呈現出像水衝後的痕跡,然後用提油法上色,冒充“水坑古”。

其五,“死玉”。玉埋入土中,如與金相近,時間長了會受其剋制,黑滯乾枯,易被誤認為是水銀沁。

古 玉 不 古


除此之外,作偽還有“風玉”“叩鏽”“造黃土鏽法”“造血沁法”“造黑斑法”等等。

所謂“風玉”,是用濃石灰水和烏梅水煮玉後,趁熱取出,放在風雪中,時間為一個晝夜。玉紋凍裂,細若毫髮,以此冒充古玉的牛毛紋,但古玉牛毛紋有曲折,粗細不勻,偽者則不然。

叩鏽法產生於清乾隆時,具體做法是用鐵屑拌玉器坯料,然後用熱醋淬火,放入潮溼的地下數天,取出後再埋入交通要道的地下,數月後取出,這時玉已為鐵屑腐蝕,出現橘皮紋,紋中鐵鏽呈深紅色,有土斑,宛若古玉。須詳加審視才可辨別。

造黃土鏽法是把玉器塗上膠水,埋入黃土泥中,產生的土鏽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越來越像古玉的黃土鏽。

造血沁法是用豬血和黃土混合成泥,放入大缸內,將玉器埋入其中,較長時間後,玉器上會有土咬、土鏽、血沁等痕跡。

造黑斑法,一是將玉用水煮熱架在鐵篦之上,隨燒隨抹蠟油,不久就會出現黑斑;另一種是將玉料按古式做成,然後用舊棉花泡溼,再將其包好用柴火微微燒烤,待棉花幹後再泡入水中,當黑色入骨不浮在面上,又不發白,黑斑就做成了。

古玉器交易可謂處處是市場,但也處處有假貨,選購古玉器前一定要積累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避免造成經濟上的損失。


古 玉 不 古


古玉器的來源主要有三個:民間、古玩市場和藝術品拍賣市場。

古玉器流落在民間數量不少,從近幾年來各地大大小小的民間特品展可以看出民間的實力,特別是珍貴的高古玉,在拍賣會上十分少見,民間卻大量存在。同時,民間也存在著大量的贗品,而且市場不穩定,交易不規範,上當的情況很多。

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些知名的銷售玉器的文物古玩市場,大多假貨充斥,但購買者可以通過到古玩市場中多看、多接觸、少買或不買來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

藝術品拍賣市場與民間和古玩市場的交易方式大不相同,近年來,玉器拍賣成交率和拍賣價格也不斷創新高。但是在拍賣會上拍賣的古玉器也不一定都是真品,甚至有些具有專家鑑定的拍賣品也有可能是贗品。購買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以免造成經濟損失。

那麼,目前所知中國最昂貴的古玉是哪一塊呢?當然是只聞其名不知其蹤的和氏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