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可不可以通過加長機身,提高運載能力?

軍武皮卡丘


當然可以了,通過加長機身這個辦法來提升一款飛機的運載能力,這在運輸機和客機上是非常常見的。 早在2016年,我國就在當年的珠海航展上展示了運-20大型運輸機的加長型號——運-20F-100民用貨運運輸機,它的機身足足加長了7米,不過具體的運載能力提升暫時不得而知。
原本運-20運輸機的貨艙尺寸在同級別運輸機中就比較出色,約為20×4×4米。整個機身加長7米後,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加在貨艙段的,這足以極大的增加運-20的貨艙有效容積,能夠讓運-20運載更多貨物或者是一些更長尺寸的貨物來說。 實際上,運-20這種級別的軍用運輸機通過加長機身的辦法來提高運載能力並非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蘇/俄的伊爾-76運輸機早已經為它做出了探索榜樣。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俄羅斯在伊爾-76的基礎上,通過在機翼前後都增加一個3.3米的機身,發展出伊爾-76MF運輸機。
除了延長機身,俄羅斯還相應的加強機翼強度、更換髮動機,最終令伊爾-76MF的最大載重量由40噸增加到60噸左右,提升程度驚人。不過因為新換裝的PS-90A發動機可靠性不足等一系列原因,最終俄羅斯前前後後只製造出3架伊爾-76MF,伊爾-76MF也慢慢變得不為人所知。 從伊爾-76MF項目也可以看出,延長機身長度以提升運載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不過,這也並非是輕而易舉的,因為除了延長機身,往往還需要換裝更大推力的發動機,並加強機翼、起落架等結構的強度,缺少任何一項改進,都可能出現木桶短板效應,令運輸機的運載能力無法有效提升。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改進當屬更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正是因為當初PS-90A發動機基本研發完成了,俄羅斯才有底氣、信心發展伊爾-76MF,如果仍然是採用D-30KP-2發動機,那麼伊爾-76MF斷然不會出生。
這對於運-20來說同樣如此,仔細留意就可以注意到,當初運-20F-100民用運輸機的模型清楚顯示它換裝了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在外形尺寸上和D-30KP2、WS-18兩款中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差異明顯。
可以非常肯定的是,未來一旦運-20F-100民用運輸機真的出現了,它一定是換裝了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如果仍是裝備D-30KP2/WS-18發動機,即便是運-20F-100延長了機身,貨艙空間增加了,也會因為發動機不給力,機體更重等原因導致運輸機的運載能力不升反降。
至於運-20F-100民用運輸機是會採用WS-20發動機還是CJ-1000A(長江-1000A)發動機又或者是歐美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呢?我們拭目以待。

科羅廖夫


運20是我國第一代大型運輸機,其運輸性能和飛行性能相當於俄羅斯的伊爾76運輸機和美國C-17型運輸機,但是距離美國C-5“銀河”這樣的大型戰略運輸機還是較大差距的。不過試圖通過加長機身這樣的方式來提高軍用運輸機的運輸能力,並不是一個符合航空工程的科學方法,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幾個方面:

1、運輸機的縱向穩定性;

常規佈局的固定翼飛機一般重心在飛機機翼氣動中心的前方(靠近機頭方向),這樣一來飛機機翼上的升力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一個低頭力矩,這個低頭力矩完全由平尾相對於重心產生的抬頭力矩來平衡。

在飛行力學專業領域中重心和機翼氣動中心之間的距離大小就可以用來評判飛機縱向穩定性的參數,距離偏長一些,縱向穩定性就越強;反之就是越弱。如果重心移動到飛機機翼氣動中心上,那麼飛機就失穩了,隨時都能進入到螺旋下降中。

運-20是軍用運輸機,如果延長機身長度,也就是加長了垂尾和機翼之間的機身長度,那麼全機的重心就不可避免的向後移動了,對於飛行穩定性而言是不利的。如果需要提高穩定性,就又要增加機翼平尾面積,減小後掠角度,發動機油箱向前移動等等,方法越來越複雜。整體來看不是一種正確的技術路線。

2、加長機身需要進一步犧牲飛行性能;

從保守型角度出發,運-20如果真的加長了機身,那麼由於機身重量增加,機身面積也增加了,那麼飛機受到的氣動阻力會變得更大,在原先動力模式不變的前提下,改進後的運-20運輸機會飛的更慢、飛的更低、飛的更近,而且還要時刻伴隨著失穩的風險。

3、最有效的改進方式是什麼?

其實提高運-20這樣運輸機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技術措施就是集中在兩個方向:

第一方向——換裝更大功率的渦扇發動機,推力增加了,必然就會提高運20機翼上的動壓數值,這樣就會進一步提高升力,載重量當然也就是上去了。而且飛行性能也會得到同步提高。

第二方向——如果不改變發動機,那麼可以選擇重新設計新的機翼,依靠新型的翼型和機翼大幅提升運-20的氣動性能,氣動性能提升對於任何一種飛行器而言都是一種本質性的性能提升,自然可以提高飛機的載重量。

所以,總的來說運-20這種量級的運輸機依靠加長機身這種方式來提高運輸能力還是不太現實,畢竟原來的機身都已經是擇優設計的。



——問題就回答到這裡了——

對航空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來關注“老鷹航空”吧。

(圖片來自互聯網公開圖片,如侵則刪。)


老鷹航空


簡單地說是可以的。

運-20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重型軍用運輸機,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該機參考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並融合了美國C-17的部分特點。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運-20的外形設計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的改進,載重量也有所提高。運20在設計上博採各家之長,總體性能超過原版伊爾76,體現了中國大型飛機研製能力的巨大躍升。

從基本數據來看,運-20就好像是一個縮小版的C-17,無論從長度、翼展、機翼面積、貨倉尺寸來說,C-17都比運-20大一些。其實,運-20設計之初就選擇了保守的短機身,這有點削足適履的感覺。但是沒辦法,因為沒有合適的發動機。我們對其中的幾個關鍵數據進行重點分析。

C-17最大起飛重量為285噸,最大載重量為77噸。運-20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最大載重量為66噸。主要原因是這是由於C-17飛機安裝了4臺F117-PW-100渦扇發動機,每臺發動機推力為17.4噸。而運-20飛機安裝了4臺俄羅斯D-30-KP2渦扇發動機,每臺發動機推力為12.5噸。

關於運-20的載重量、最大起飛重量的數值,大家一直以為是安裝D-30-KP2渦扇發動機的技術數據。但實際上這是未來換裝渦扇-20發動機後,運-20飛機的最終的數據。

那麼,運-20目前的技術性能數據如何呢?這一點外界一直不知道,大家眾說紛紜,一直到2019年在吉林長春舉行的2019空軍開放日活動中,中國空軍的運20不僅做了精彩的表演,而且爆出了所有關鍵數據。以下是2019空軍航空開放日中官方給出的數據:

長47米,翼展50米,高15米,最大起飛重量179噸,最大載油量77.5噸,最大載重55噸,標準載重航程4500公里,轉場航程7500公里,貨艙長19.5米,寬4米,高3.8米,能容納280名全副武裝士兵或者126名全副武裝傘兵。

也就是說,如果換裝大推力的發動機之後,我們的運-20就能通過加長機身,進一步優化設計,提高運載能力了。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運20可以通過加長機身來提高運載能力,幾乎所有的“載具”都可以通過加長機身來提高運載能力,不過有一個問題是,不在“緊急戰時情況”通過加長經過數以千、萬次研究測試的定款機型貿然加長機身是否值得!

運20加長機身並不是簡單的重量增加、面積變大,還有留光面、消耗石油,截留面、雷達反射面很多很多的變化都在裡面。

運20現在的機身是中國科技可以達到的最優值,不到緊急情況,是不會去貿然加長機身的。


龍角大將軍


不可以!飛機在設計時機身結構、機翼結構和材料還有航空發動機的功率都是經過嚴格計算匹配和靜力荷載實驗做出的優化方案,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增加機身長度來提高運載能力。


飛架通途


運20現在還只是樣機在試飛,沒有完成設計定型,正配的國產大推發動機都還沒有試驗安裝,只是使用老式的俄製發動機完成試飛的。機體尺寸雖然公開了(大都是軍迷測繪的),但是關鍵的內部貨倉尺寸根本就沒有數據,而且據推測國產大推完成裝機後,推力增加,機體尺寸還會延長的,會增大運載能力。 僅僅依靠現在的機體尺寸,那隻能拿尺寸和運載能力比較接近的C17作簡單粗略的對比了。C17可以裝載102名步兵或傘兵,那可以推測現在的運20完成體狀況下,大約可載90名傘兵,未來機身加長的話,可能就和C17一樣可以運載100名左右的傘兵了。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柚子愛畫畫


運20在等新發動機!新發動機已到運力立馬提升!


糖葫蘆5517


加長機身牽扯到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等都會綜合影響飛機的單位油耗量。不是機身越長越好,機身長度和郵箱大小、機翼大小都有一定相關性。


Citreport科技快報網


運20不可以加長機身,這樣做整體的受力分析就改變了。飛機受力部件的改變,以前受力大的地方,就不一定是受力大的部分,需要重新進行受力分析及實驗,和一架新飛機設計差不多了。同時加大的飛機需要的動力就改變了,原有的發動機就不適應了。


大馬哈魚12


發動機都不行,加什麼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