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园区里的复工“加速度”

南方网讯 每天,天普药业的工厂内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一道道工序,将制成的天然来源药品——注射用乌司他丁送往全国医院。

一个月来,天河科技园里热闹了,网易二期等重点项目加紧建设,园区复工复产企业1926家,复工率达99%。

被誉为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强大脑”起点,科技园18个分园中,1950家科技类企业如同满天星,分散在园区。实际上,云端复工早已开始,业务未停顿,坚守生产研发一线,高新技术企业聚成一团科技之火,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优势,迎战疫情。从“云上抢跑”开发大数据到政企接力坚守抗疫一线,将疫情拐点作起点,广州科技园区跑出复工“加速度”。

“云上抢跑”

穗康背后的46天应战

3月6日15时,在天河科技园内的北明软件公司内,戴着口罩、插着耳机的邹梦良一直在忙碌着。邹梦良是北明软件的穗康码项目总负责人,电话一个接一个,会议连着开,从前一天晚上至今,他和团队工作人员只睡了一小时。家中刚满百天的宝宝还没拿出生证明,但他顾不了太多:“穗康就像是我们的孩子,养孩子挺累的,但是有价值。”

“加班加出了新高度,因为后期系统压力大。如今穗康码全面普及,涉及到扫码出入等新功能,一旦健康码系统宕机,就有人出不去,这需要24小时维护。穗康更新迭代了20多个版本,开发、测试、安全漏洞扫描到推广、运营,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邹梦良说。

600多名程序员在看不见的一线,与时间赛跑;3天完成穗康小程序上线,超过16小时的连轴工作持续了46天,20个抗疫小程序遍布全国……在2020年春节前,这样一组数据背后的工作强度,对于北明软件高级副总裁王进宏来说,是“绝对没想到”。

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为了协助政府及疫情防控部门及时有效排查、监控疫情及信息共享,大数据助力必不可少。除夕晚上,本已放假的北明软件接到和腾讯联合开发穗康小程序的任务,公司紧急召集员工“云复工”。在全国各地,快速组建的20多人团队投入到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3天完成开发上线,“穗康”的小程序在广州火了。1月31日试运行当晚,瞬间涌入的1.7亿点击量让不少人捏了一把汗,随后,口罩预约、穗康码一系列功能新上线,实现政企和政务之间的衔接协同工作。而这只是开始,来自广州、北京、江苏、浙江、武汉等地的软件开发需求涌来,带来更多挑战。

突然的疫情、紧迫的任务、超大的工作强度,对于整个公司来说,都是第一次。在假期,人员尚未返工,系统从开发到运营维护,都需要人手,“云复工”能否顺利开展?“当时我们顾不上考虑,只能马上做。因为耽误了一分一秒,对疫情防控都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王进宏说。

在公司发动下,一个个项目组陆续成立,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程序员们不眠不休地开启了北明的“科技抗疫”应战。“云上抢跑”是这46天时间里北明软件一直的工作节奏。“几天几夜的不眠不休,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常态。睡觉时手机放在一旁,这样24小时内有任何情况,都能马上反馈。”北明软件副总裁李翔说。

穗康小程序、“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各地的“三色健康码”……如今,46天过去,20多个小程序在全国陆续上线,成为抗击疫情的科技利器。近期,随着复工复产陆续开展,北明软件又开发了“互联网开庭”小程序,在疫情防控期间向全国法院免费开放。法官在法庭通过平台有序地安排诉讼参与人完成在线答辩、举证、质证等庭审过程,实现“隔空”对话。

2月17日起,随着北明软件全面复工,更多员工投入到新的战斗中。王进宏透露,下一步穗康小程序将不断升级,增设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而疫情期间开发的20多个小程序,也使公司进一步思考:信息化技术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新一轮战斗还在继续,科技改变生活。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业务,而是抗疫中科技企业的义务和责任,期待我们一起共渡难关。”王进宏说道。

政企接力

流程再造助力“不见面”审批提速

打开网页,提交申请和材料,无需到营业厅便能在一小时内完成全部临时厂房报建审批手续……这是广州福泽龙卫生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扩大口罩产能项目体验到的审批速度。

在深圳,新冠肺炎应急医疗设施设备购置项目通过绿色通道,保障疫情防控物资快速生产;在佛山,高明区一家卫生用品企业,打算短期内扩建口罩生产线,该区组织专班跟进、上门服务、对项目特事特办,一天时间就完成环评手续的审批,切实保障项目快速落地。

疫情防控期间,随着企业复工复产提速,“不见面”审批成为热词。审批服务不断档,预约办理和非接触式服务分流了人群,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审批服务,实现防控与项目建设“两不误”。

把审批服务向PC端、移动端、自助端转移,多渠道多路径方便企业群众创业办事,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地都在探索的办事服务新模式。网络的一端,连着复工复产的企业项目,另一端,连着政务服务云审批系统的后台。审批越来越高效,足不出户的便利背后是政企的不断接力。

“嘀嘀嘀”,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系统保障工作人员所在的工作群,从早到晚响个不停。尽全力支持审批系统的正常运转,是系统保障团队坚持了一个多月的事情,“没有过年放假的概念,大家目标是一致的,保障服务不断档。”

疫情期间,随着国家及各省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审批服务的不断推进,作为国家和20多个省级工程建设审批管理系统的承建单位,奥格智能不仅承担了系统的运维保障任务,还专门针对突发疫情为各地开发移动端及小程序等应用。

“本来年前我们已经放假了,但接到维护和开发任务后,公司从年三十开始便开启‘战斗状态’,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保障,进行系统开发、数据填报变更、后台维护等工作。”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彩霞介绍,以前,随着审批流程简化,线上办理成为新趋势,但仍有不少企业选择线下办理的形式。而在疫情期间,线上业务有了爆发式增长,网办率较此前增长80%。

“这是线下到线上的改变,对于公司来说,意味着系统承载了更多压力,需要技术上和人员上的数倍投入。”郑彩霞说,面对需求,公司加班加点解决问题,不仅加大线上支持,还派驻团队到一线运维,保障系统的运行。如今,公司团队已有750人复工,分布在50多个城市,做好“接力保障”,为复工复产加把劲儿。

一线坚守

药品生产线上的供应保卫战

纯化、过滤、灌装……每天,天普药业的工厂内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一道道工序,将制成的天然来源药品——注射用乌司他丁送往全国医院。

近日,经广东省科技厅应急攻关项目立项,名为注射用乌司他丁的消炎老药正式启动治疗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的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研究通过观察注射用乌司他丁治疗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当前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新治疗方案。

注射用乌司他丁,正是天普药业的核心产品之一。自1999年上市以来,临床上广泛用于胰腺炎、重症肺炎、脓毒症休克治疗和抢救。由于该药被证实在SARS重症患者抢救中有效,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医疗团队对它寄予厚望。该药仅在广州生产,自1月中下旬市场需要超过60万剂。

正因如此,对于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来说,加快生产速度,创造条件保障生产线运行,便成为企业复工复产的重中之重。

“我们从2月24日开始恢复部分生产,3月1日全面恢复正常。”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工厂总经理孔雁说,厂区180余名生产员工,除了湖北籍员工,已经全员到岗,每天生产正常运转。

实际上,公司“云复工”早已开始。“根据我们统计,1月下旬以来,全国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整体采购量有所增加。”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工厂总经理孔雁说,也正因如此,生产要稳步提升,以满足药品需求。保护好员工,成了稳定生产的首要因素。

孔雁表示,在疫情发生的最初阶段,在天河科技园的帮助下,公司采购了足够的口罩。3月2日,天河区政府赠送公司2000个口罩和部分额温枪。物资的保障,为复工复产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复工之前,所有外地返穗的员工都要在14天的居家隔离期满之后才能上岗。全面复工后,公司采取错峰上班的形式,对员工进行保障。

“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监控全国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需求,确保乌司他丁的供应量。坚守一线,保护好生产线,就是为抗疫出一份力。”孔雁说。

南方日报记者/郭苏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