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 五 戒 十 善


五戒是做人的準則,是完善人格的基礎。

五戒者: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五戒】

  ﹝出增壹阿含經﹞[一、不殺戒],謂人若於彼眾生,妄加殺害,而奪其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壽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殺戒。[二、不偷盜戒],謂人若於有主物不與而竊取之,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受貧乏報。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盜戒。 [三、不邪淫戒],謂人若淫泆無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墮惡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語戒],謂人若妄造虛言,隱覆實事,誑惑眾聽,死墮惡道;或生人中,亦口氣臭惡,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語戒。 [五、不飲酒戒],謂人若飲酒則縱逸狂悖,昏亂愚痴,無有智慧。若不飲者,是名不飲酒戒。

【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經疏﹞[一、不殺配仁],慈愛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於仁,仁則不殺,故以不殺配仁也。[二、不盜配智],邪正明瞭曰智,五行之水亦主於智,智則不盜,故以不盜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義],制事合宜曰義,五行之金亦主於義,義則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義也。 [四、不妄語配信],真實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於信,信則不妄語,故以不妄語配信也。 [五、不飲酒配禮],處事有則曰禮,五行之火亦主於禮,禮則防於過失,故以不飲酒配禮也。

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與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於天上,下品者能王於人中 。

十善: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痴。

【十善】﹝出法界次第﹞善即順理之義。謂行此十法,皆順理故。然有二種:一者止,二者行。止,則止息己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安一切也。 [一、不殺生],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盜],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佈施之善也。 [三、不邪淫],不邪淫者,謂不行邪淫慾事,即是止淫之善。既不邪淫,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四、不妄語],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五、不兩舌],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六、不惡口],不惡口者,謂不發粗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七、不綺語],不綺語者,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直正言之善也。 [八、不貪慾],不貪慾者,謂不貪著情慾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慾,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九、不嗔恚],不嗔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嗔恨於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見],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今世捨棄貪愛慾樂的惡行,而努力修善積福,以求後世得到生天的安樂,這種行為是外道的顛倒修法,實不應理。因為今生五欲境既然是捨棄對象,那自己為什麼還要貪求來世的欲樂呢?雖然在內道中有人天乘修法,修持五戒十善,但這並非是求後世欲樂,而是為了有機會修法解脫輪迴,先求得人天善趣閒暇的基礎。”


佛學 五 戒 十 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