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師生的疑惑:同樣民師,多上了兩年師範收入反而低了,為什麼?

近年來,原民辦教師的話題,在網上炒得沸沸揚揚。主要爭議在於:同樣是民辦教師,那時按政策轉為正式公辦教師的和中途因各種原因被辭退的,無論是在職時還是退休之後,工資收入和養老金待遇有著天壤之別!

對此,本文暫且不議。這裡要說的是農村教師隊伍中的另一種現象,看起來不可思議。即有相當一部分原民辦教師,與正式分配的公辦教師相比,在職工資和退休養老金都要高出一截。

這是為什麼呢?

中師生的疑惑:同樣民師,多上了兩年師範收入反而低了,為什麼?

一、這是哪一部分民辦教師?俗話說,百年修得同船渡,教師這份職業貴在執著和堅守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幾乎每個公社(鄉鎮)都有一處高中學校,學生畢業後,不少人當了民辦教師。在這一代年輕的、具有高中學歷的民辦教師隊伍中,有兩部分人值得一提:

一是在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之後,藉助原有的知識基礎和複習努力,考入中等師範學校,經過兩年的學習深造,畢業後被分配為正式公辦教師。

二是因種種原因沒能考上師範,一直是民辦教師。從1986年開始,到2000年前後,國家陸續出臺瞭解決民辦教師問題的特殊政策,符合條件的直接轉成了公辦教師。

這便是前面所說的那兩部分原民辦教師。

二、教師職稱決定了在職工資和退休養老金的多少,職稱高低又與教齡工齡密切相關,而教齡和工齡的認定有著具體的政策規定,並帶有某些時代烙印

我們知道,目前教師在職時的工資收入和退休後的養老金多少,主要是由教師的職稱高低來決定的。同等情況的教師,高級教師和一級教師,工資收入和養老金差距較大,筆者當地在1000~2000元/月。

教師職稱制度是從1986年開始實施的。最初的幾年,教師職稱還沒有與個人工資待遇掛鉤,評職稱時也沒有人說下步要與工資待遇掛鉤。首批職稱評定先從公辦教師開始,主要以教齡和學歷為主,名額沒有嚴格限制,基本上論資排輩,評定過程比較平穩,並沒有引起教師們的高度重視。

公辦教師職稱集中評定結束後,才開始評定民辦教師職稱,基本上參照了公辦教師的評定條件,但掌握上更為寬鬆。在學歷要求上,中師畢業和高中畢業同等。

那時,民辦教師急於創造各種條件爭取轉正機會,對評職稱更為重視些(過後證明是對的),學校領導和公辦教師們出於同情和照顧心理,加之又互相不影響,便儘量往上推舉。所以與公辦教師相比,同等情況的民辦教師評上高級、一級的要多一些。

後來,職稱高的民辦教師優先轉正,由遇上職稱與工資待遇掛鉤,便出現瞭如下的情況:一部分高中學歷的民辦教師轉正後,在職稱和工資待遇上高於中師學歷的公辦教師。

其中,考上師範的民辦教師,雖然多讀了兩年書,但是這兩年上學期間,按規定是不計教齡和工齡的。只有77級、78級師範生,入學前是民辦教師,畢業後又繼續當教師的,過後上級單獨下文核實,上師範期間可以追計連續工齡,但不計教齡。由於少了兩年的教齡或工齡,所以上師範的這部分教師,工資核定也要比直接轉為公辦的教師少些。

還有一種情況,教師退休政策中規定,教齡滿30年的,退休金增加10%。如果有的教師少了這兩年教齡,退休後也就少了這塊收入。筆者當地同樣是高級教師退休,滿30年教齡的,增發了180個月的一次性10%加提4萬多元,而不足30年教齡的便沒有這部分。

不僅基本工資是這樣,教師的各項地方補貼也是按照職稱工資比例計發的。如績效工資、年終獎勵、職業年金、公積金、住房補貼、獨生子女費等,要知道這些工資獎勵和補貼,在教師工資和養老金收入中的佔比還是蠻大的。

如此看來,一部分中間上了兩年師範的教師,比一直幹民辦教師後來轉正的教師,在職工資和退休養老金少,就不足為奇了吧!

中師生的疑惑:同樣民師,多上了兩年師範收入反而低了,為什麼?

三、一份遲來的愛,是對原民辦教師堅守的最好補償

部分沒上師範的原民辦教師佔了職稱高的便宜,在職工資和退休養老金比上過師範的公辦教師高,除了歷史原因之外,是與個人的默默堅守和付出分不開的。

原民辦教師多了兩年的勞動付出,在職時工資待遇低、家庭負擔重、精神壓力大,忍辱負重,堅持下來實屬不易。他們比那些堅持不了的,或者轉行從企、經商、當村幹部的,更顯得難能可貴。上師範的公辦教師提前轉了戶口、吃上國家糧、輕鬆愉快地上了兩年學,少了教學付出,多了個人資本。畢業從教後,當上校乾的多,從事非一線教學崗位的多,轉行從政的多。相比之下,民辦教師在某種程度上,真正撐起了農村教育的半邊天!

這份遲來的愛,算是對他們默默堅守的一種照顧和補償吧!作為上過師範的公辦教師,還有什麼理由跟他們攀比計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