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新的電影作品在不斷湧現,觀眾的口味隨著市場化的變化也在不斷變化,怎樣讓這種評獎令人非常信服?國際上的各大電影節獎項都遵從怎樣的評審規則呢?我們不妨放眼世界,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取經”。

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是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從1929年開始,每年評選從未間斷過。

奧斯卡選片趣味偏愛主流價值觀、探討人性、揭露真相的劇情片,對票房奇高的商業大片從不感冒。值得注意的是,電影技術創新是奧斯卡極力推崇的。

奧斯卡的評審機構分兩層,最高層是學院主席評審團,人員從下屬14個分支學會(演員協會、導演協會等)中選撥出來。評選經過兩輪投票,第一輪先由學院下屬各部門負責提名(採用記名方式),獲得提名的影片,學院的所有會員再進行第二輪投票(採用不記名方式),最後以得票的多少決定影片的獲獎。獲獎名單是高度保密的,直到頒獎當日當刻,由司儀當眾拆封宣佈。


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威尼斯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有專門的選片委員會來負責選擇入圍影片,鼓勵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儘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獎項由每屆的評委會選出。這些成員一般都是業內著名的編劇、製片人、導演、演員等等組成,偶爾會有作曲、作家、電視界的人員加盟。評審團一般由9-10人組成,有一個評審團主席。

而不同於其他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一個影片只能獲得一個獎項,很難出現其他頒獎禮上獎項被“包攬”的情況發生。


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戛納電影節的獎項評定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

戛納電影節旨在展示和提高那些在電影作為一種藝術的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電影作品的質量,兼容多元文化、商業與文藝兼具的影片。如今已經成為世界最有聲望的天才電影集合地。強大的媒體宣傳確保入選作品可立即向世界觀眾推介。成為眾多電影舉辦推介會的首選。


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與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入圍影片是由電影家委員會的成員和每個單元的主席來選片的。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範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偏愛有思想性、政治性話題的影片。

獎項由每屆的評委會選出。評審團是由中央柏林電影委員會的顧問團投票選取的。不過,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在人員配比和組成上,與戛納和威尼斯,並沒有多少區別。


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東京電影節金麒麟獎

作為亞洲最大的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整個選片流程和評選流程,與歐洲三大電影節是類似的。首先電影節有一個委員會,操辦整個電影節的各種雜事。旗下有選片委員會和執委會。選片委員會確定入圍影片,執委會負責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評委人選,並確定電影上映的安排等等事宜。而評選工作也和三大電影節類似。


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中國臺灣金馬獎

金馬獎是一個效仿奧斯卡和三大電影節創辦的電影獎項,採用的是選片委員會的提名制和評審團制度。評選工作採用三輪篩選,複審評委似乎影響最大,這些人大多是電影工作者,有電影拍攝的相關經驗。金馬獎不以票房作為入選考量,反而為華語文藝片提供了展示舞臺。獎勵了許多優良華語影片及優秀的電影工作者,成為華語影片製作事業最崇高的榮譽指標。


盤點:國內外幾個重要的電影節,從知名電影獎項評選上取經


中國香港金像獎

中國香港金像獎由一千多名香港電影工作者票選出來,採用的是多輪、多人、多層面的電影評審制度,以期兼顧各方電影專業,以及商業市場的角度。其設立主要是鼓勵香港電影人的創作精神,藉此製作更多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