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作为从小就看着机器猫、灌篮高手长大的一代人,每当提起日本就会充满复杂的心情。有时候,想到日本茶道、日本文字等与中国文化都有着极大渊源,就会顿感骄傲。甚至觉得日本文化其实就是“偷学”了咱们的文化,充其量算是从中国文化当中衍生出来的一个独立分支。


印笼本来是我国古代文人专门用来收纳印章的小盒子,而当它被带到了日本之后,不仅功能变得更具有实用性,还成为江户时代日本武士的必备品。据说,日本人之所以喜欢印笼,是因为这种小盒子有三到四个分层,能弥补日本传统和服没有袋子的缺陷。因此,到了江户末期,印笼已经成为了日本人必不可少的宝贝。

同时,印笼也拥有金属、竹子、象牙等多种材质,并配以螺钿(镶嵌贝壳)和莳绘(贴涂金粉)手法进行装饰,十分精巧漂亮。再加上不少欧美人对日本印笼也颇有兴趣,所以还出现了专门给欧美人观赏用的印笼。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觉得日本人的印笼无非是做到精致,样子漂亮而已,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是,由于印笼是要随身佩戴的,因而不可能在每一件和服腰带上都缝上一个印笼,所以如何将其固定在腰带上又便于取下,就成了一个问题。而对于经常爱在“没用”的东西上“浪费”精力的日本人来说,就在印笼绳子的另一头坠上了精美的雕刻品——根付。

乍一看根付其实与咱们的雕件十分相似,但在日本人眼中一个好的根付不仅要追求美观,还要满足做为日用品的条件。首先,根付的大小要能够单手轻松控制又不会滑下腰带。其次,根付整体要圆滑,没有较大的凸起。最后,根付上的绳孔还要与根付造型相协调,不能破坏整体设计。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于是,就在日本那个衣服没有兜的时代,根付也成为他们的必备物品,并将烟草袋、钱袋等物品拴上根付,卡在腰带上以作固定。而根付的题材也是包罗万象,制作材质更是涉及了咱们文玩物件儿当中的众多材质,甚至出现了鲸鱼牙、象牙、骨头等等。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到了现代,随着时装逐渐取代了和服,根付也从实用品变成了艺术品,开始被全世界收藏爱好者所关注,并将日本根付进行了大致分类:

形雕根付:就是模仿物体形状的雕刻,其题材从动物人物到神仙妖怪,无奇不有。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馒头根付:是扁圆或方形的根附,形状有点类似于咱们的面包圈。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镜盖根付:属于馒头根付的变种,它一般是由一个底部和一个镜盖子组成,并在镜盖子上进行装饰。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柳左根付:是以根付师柳左而命名的一种带有镂空雕刻的馒头根付。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差形根附:是一种长条形的根付,通常都在10厘米以上。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面具根附:是一种主要以日本传统歌舞剧演员所带面具为题材的根付。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印章根附:是受到中国文化影响,所模仿印章而做的根付。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实用根付:是将指南针、打火机做为根付,属于比较特别的种类。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同时,据说目前根付最大的保有量也早已从日本本土变成了欧美等国家,而对于一些文玩人来说,也把早期的日本根付当成了一种老物件儿,用以搭配自己的串儿。

日本不仅“偷学”了咱的文玩,还被卖到了全世界

不过,相比于文玩圈中那些包浆浑厚的老蜜蜡、老松石来说,根付本身的目的主要是佩戴使用而并非盘玩,因此很多根付在制作时就进行了做旧处理,或是对其进行人工染色,以便让作品更有艺术性。那么,身为文玩人的你,会喜欢这种做旧的日本根付吗?

此文章取自网络文玩天下,有删改,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