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自拍我的故事#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感受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大家好,我叫周進,上世紀60年代出生在湖北省西部一個風光旖旎的地方——咸豐土家族苗族自治縣, 90年代初因工作原因遷移到重慶市黔江區,離開家鄉20多年,始終難忘故鄉情懷,曾經的一段教書經歷,更是歷歷在目。

1985年,我的最要好的朋友,坪壩營中心小學的李老師光榮入伍,他的離開,學校就少了一名教師。鍾校長看中了在林業部門上班的我,從此我接替李老師,到該校支教,從而在我的人生中又多了一段極不平凡的經歷。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說起85年的鄉村小學,人們印象中肯定會出現破爛不堪,低矮黑暗的危房,還有滿是泥濘、坑窪不平的"操場"。其實,我支教的學校是白牆青瓦、窗明几淨,足球場大小的操場乾淨平整,純粹就是一個大學校的氣派。它是當年創辦的一所林業中專學校,後因交通不便,遷到州府所在地恩施城裡去了,留下的校舍由林業部門捐贈給當地學校,從而給山裡的娃娃留下了一所漂亮、舒適的校園。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李老師(中)當兵去了,我接替了他

我對這個學校並不陌生,因為他原本就是我的母校。校園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我再熟悉不過。該校的老師們,年長的曾經教過我,年輕的都是我的同學和朋友。雖然對它非常熟悉,但是一下子從曾經的學生變身為該校的老師,我卻又感受到一種別樣的陌生。

二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那一段的經歷,像電影一樣時常在腦海中浮現,一些難忘的片段,又一幕幕地出現在我的眼前。

1、第一個教師節

不得不慶幸我的好運,剛當上教師,就迎來了讓所有教師驚喜的日子——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節日的到來,對才有9天教齡的我來說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雖然我並不完全明白其中的深刻含義,但從老師們那張張喜悅的笑臉、以及一雙雙充盈著淚水的眼眶裡,感受到了這個節日在廣大教師心中有著神聖的意義。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童年時代

因為是全國的首屆教師節,全國都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早在前兩天,我們就接到全校所有老師於9月10日到區政府參加慶祝大會的通知。鄉政府我們也常去,但是這一次由於意義不同,大家的興奮溢於言表,有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記得那天天沒亮,鍾校長就催促大家起床,匆匆吃過早飯,就一路步行趕往30多里外的鄉政府。因為大家心中燃起的一片激情,路走的很快,我走不過他們,一路小跑緊緊跟隨。三個多小時的行走,終於趕到了鄉政府,老遠就聽到大喇叭裡傳來歡快的樂曲聲。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學校隨拍

隆重而熱烈的集會,給數百名鄉村教師以極大的鼓舞。在會上,所有教師依次排隊走上講臺領取了一份節日的紀念品。隨後打牙祭、搞聯歡。我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當一名教師那份無上光榮和自豪。

“ 春蠶”和“蠟燭”終於被人們記起,我們感謝那個時代,它把一批人從社會底層救起,讓他們由地位低下的“臭老九”轉變為受人尊重、無限光榮的人民教師。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高中時期

2、初上講臺

過完教師節,教學工作就步入了正軌。初次任教,學校就把三年級班主任的重任交給我。因為在小學,三年級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的關鍵時期,我深知它的分量。沒有一點教學經驗的我實在不敢擔當重任。不過看在校長和老師們信任的目光,我還是欣然受命,接受挑戰。

生平第一次上講臺,我不免有一些緊張和不自然。看著那些比我矮不了多少的學生,我總覺得自己也還是一個靦腆、懵懂的少年,是他們當中的一員。當全班學生起立齊聲喊到“老師好!”的時候,我的心突突亂跳,臉上霎時佈滿了紅暈。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講臺下數十雙黝黑的眼睛齊刷刷地看著我,從他們的目光裡看到了對新教師的好奇、陌生、還有一種期待。我能給同學們帶來什麼?我冷靜思考,其實真正能帶給他們的應該是一種意識、一種精神!所以,我必須做足功課,多多向老教師請教。在教案准備中,設計得儘量的“新奇、趣味、靈活、實際、”,做到深入淺出、引人入勝,讓學生建立一種全新的學習意識。

每次都認真對待,珍惜把握每一堂課的機會。在課堂上,用眼神、語言和動作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當看到學生投來讚許的目光和善意的微笑時,感到特別高興。課外,只要遇上自己的學生,一聲招呼"老師好"總會在耳邊響起。雖然只是一聲簡單的問候,但我卻認為那是同學們對自己莫大的認可和鞭策。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教過的學生

3、欣慰和遺憾

除了任三年級班主任和上語文課外,我還代授全校學生的音樂、體育、高年級的歷史、地理。那時的音樂課沒有正規課本,只是老師把自己會唱的歌曲交給學生,以前的音樂老師年齡稍大,教給學生的也就是《牡丹之歌》、《邊疆的泉水清又純》、《游擊隊歌》等很老的歌曲,這些歌曲顯然不適合兒童歌唱。

我年輕,本身特喜歡音樂,時下流行的很多新曲我都會唱。也認識簡譜,會電子琴、笛子等樂器,雖然演奏水平不高,但還是給音樂課堂帶來了新的元素。一時間《童年的小搖車》《熊貓咪咪》《小螺號》《媽媽的吻》等非常好聽並適合少兒的歌曲在校內流傳。每當同學們充滿著快樂和童真地唱著這些歌曲時,我感到特別欣慰。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與同事一起

記得我教五年級歷史課的時候,有一篇課文是講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剛好前不久在林場辦公室看到一本《人民畫報》是紀念鄭和下西洋的專輯。我想圖文並茂的畫冊正好可以作為輔助教材讓學生閱讀,這樣更能使教學生動、豐富,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住歷史知識。我承諾到林場借《人民畫報》讓同學們看,可是,當我到林場辦公室借閱畫報時,畫報不知被誰拿走了,沒有兌現對學生的承諾。每當上歷史課時,同學們都會小心翼翼地請求我,希望能夠滿足他們的願望。事不湊巧,這本書我去找過多次,都沒能如願。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不敢面對學生那雙渴望的眼睛,總覺無顏以對,這件事讓我至今還留有遺憾。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山村小學生

4、難忘的家訪

山區的學生那份辛苦是生活在城裡的人們無法想象的,很多學生的家離學校有5—15裡不等的山路。最遠的學生每天要走4個多小時的路程,天不亮就起床,匆匆忙忙吃點早飯,就往學校趕,上坡下坎,林中穿行,風雨無阻。經過一天的緊張學習,放學後,等待他們的又是一次艱難的跋涉。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上學路上

學校安排的一次家訪,讓我體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艱辛。我家訪的地方叫馬巖塘,離學校約七八公里,成人一路急行差不多要花兩個小時,小孩子花的時間要更多一些。我隨該村的十餘名學生一路前往,狹窄的山路蜿蜒崎嶇,有些地方特別陡峭,行走極為困難。懂事的同學們一路照顧著我,生怕我累倒或者跌倒,其實那是同學們的好意。我本生就是山裡的孩子,這樣的路走過不少。不過像眼前那些小的只有六七歲,最大不過十一二歲的同學每天都要走一個來回,那需要十分堅強的毅力。我想:支撐他們不停地走下去的,一定是對知識的渴望。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曾經教過的學生

我問同學們:走路累嗎?他們搖搖頭。我又問:餓嗎?他們還是搖頭,回答不餓。其實我知道,說不餓肯定是假,我吃了午飯都感到有些餓了,何況他們連午飯都沒得吃。他們說:在路邊找些野果和能吃的野草咀嚼,能夠暫時忘掉飢餓。

一路跋涉,同學們終於回到了家,我想家裡一定有熱騰騰的飯菜在等著他們吧。可是,眼前的景象讓人感到淒涼,家家房門緊鎖,不見大人們的蹤影。一問得知,家長們都在地裡幹活。今天是因為我的到來,不然學生們不會馬上回來,他們要在回家路上拾上一捆乾柴帶回家,大一點的學生回家後把飯做好,等待父母們收工後才一起吃晚飯。農村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在他們身上得到了驗證。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課間活動

晚上我儘量到村子裡每位學生的家裡走訪,瞭解學生家庭的情況,收集家長們對學校以及老師的意見和要求。家長的淳樸、學生的懂事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第二天天還沒亮,學生喊醒了我,點著煤油燈吃完早飯,又匆匆前往上學的路上。早上露水很大,沒一會,膝部以下早已溼透。為了不遲到,同學們的步伐比回家時更急促,下坡和平坦一點的路近乎小跑,匆匆趕到學校,又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學習。

通過這次家訪,我受到了一次心靈的洗禮,看到那些學生艱苦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我感慨萬分,心想,自己沒有能力去改變他們的生活,但是可以努力當好一個老師,引導他們認真學習,用知識去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5、鼓舞

一個學期很快就過了一半,我由一個新手逐漸進入了角色,在教學上也漸入佳境,可以說基本上算一個合格的教師了。

一次縣教育局到我校檢查教學情況,檢查組決定聽一堂課,以瞭解學校的教學狀況和檢驗老師的教學水平。讓我愕然的是,檢查組要聽三年級的語文課。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認認真真做好了準備。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青年時代

開始上課了,在聽課人員面前,我不免有些緊張。我稍作鎮定,開始給同學們講了一個發生在唐朝的故事:一個叫李白的詩人,因為一個案子受牽連,被皇帝發配流放夜郎(今貴州)。在李白取道四川赴夜郎的途中,行至白帝城時,忽然接到皇帝赦免的詔書,李白驚喜交加,馬上乘坐木船東下,直奔江陵。說完這個故事,同學們完全沉浸在故事情節當中。我接著讓同學們打開課本,說:李白得到皇帝赦免,非常高興,當即揮毫,表達了他當時喜悅心情。於是給我們留下了《早發白帝城》這首著名的詩詞。正當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興致高昂的時候,我讓同學們打開課本,朗讀“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然後逐字逐句的講解,同學們很快學懂了這篇課文。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青年時代

沒想到,這節課得到了檢查組領導們的高度評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之後我為這次講課的成功高興了很長時間。

學期結束了,在學校的總結會上,我被評為優秀班主任。我知道,那是學校對我的鞭策和鼓勵。我正打算在下學期做出更好的成績時,我的工作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6、不捨

86年新年伊始,林場的辦公室主任調回到他的老家廣西梧州,場裡一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接替,領導們又想到了我。經過與學校協商,我又調回林場接替辦公室工作,從而結束了我的支教工作。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老同學們在已經廢棄學校前合影

一個學期的"教師生涯",充實而富有成就感。當初,走上講臺都有如坐針氈的感覺,總覺得時間過於漫長,當適應它時,慢慢的又覺得意猶未盡。要離開學校、離開老師、離開同學們,心中總有一種強烈的不捨。習慣了那些學生的吵鬧和歡笑,在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自己很難從那種生活中走出來,總有一種落寞的感覺。

我曾經當過一學期的支教老師,有幸過上了新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人們常賜予教師"桃李滿天下"、"良師益友"等讚譽,我想不是真正體驗過、感受過教師這一職業的人,很難揣摩其中的滋味。雖然只是幾個月的"教師生涯",但我真切地感受到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直到現在,

對於老師,我一直懷有感激和敬重;對於學生,有一種由衷的親切;對於校園,還有一份深切的留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