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长城学会走马偏关之六:地下长城近万米


朔州市长城学会走马偏关之六:地下长城近万米

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位于水泉乡水泉村。

水泉村古称水泉营,始建于明朝成化二年(即1466年),是长城红门口的驻军堡。

红门口是长城要塞,水泉营是镇守红门口的游击将军署,号称“三关前哨”。

朔州市长城学会走马偏关之六:地下长城近万米


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水泉堡又成为北京军区“长城沿线战斗村”建设工程之一,明代地上长城搬到地下,成为现存全国规模最大战备地道。

战备地道分两期挖掘而成,第一期(1968年—1969年)是水泉民兵和当地老百姓全民动员挖掘土洞,长度约为4400米;第二期(1970年—1980年)由县武装部指挥,新修砖砌地洞,长约4500米。由全县15个公社的民兵一月轮换一批施工,历时13年,总长约8900米。水泉战备地道的主体功能是藏运兵员,设有指挥部、供粮处、医疗室、饮水源、瞭望台、会议作战室、广播站等设施,上下三层,出口众多,四通八达,又因为其主体部分由明长城砖砌成,更增加了历史文化价值,在全国现存战备地道中首屈一指。

朔州市长城学会走马偏关之六:地下长城近万米


2013年8月,在偏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水泉乡人民政府立项开始建设。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是偏关边塞军事历史风情游的一部分,由红门口遗址、水泉营古堡、战备地道三部分组成。目前已全部完工。

偏关县红门口地下长城景区项目的建设,大大提升了该县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促进旅游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朔州市长城学会走马偏关之六:地下长城近万米


朔州市长城学会走马偏关之六:地下长城近万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