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机智战王邑,九千绿林军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

昆阳(今河南叶县)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则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建立“新朝”后,疯狂剥削和压迫农民,广大农民不堪压迫纷纷起义。王匡、王凤等揭杆而起,很快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绿林军。随后各方积极响应,起义军风起云涌。王莽见势不好随派大军镇压,然而起义军越战越强,不长时间便形成了燎原烈火之势。

刘秀机智战王邑,九千绿林军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

公元23年,绿林军准备攻打洛阳。但进攻洛阳首先必须拿下宛城,因为宛城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占领宛城便可南通荆襄,西图长安,北略洛阳,为最终战胜王莽、推翻王莽政权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王莽当然知道占据宛城的重要性,所以他的策略是死守宛城,控制荆襄,确保长安和洛阳之安全。

是年2月,绿林军主力将宛城围住,然后令10万绿林军进攻洛阳。王莽知道这是声东击西之谋,因而不但不去支援洛阳,还派大司空王邑、司徒王寻在洛阳征发40万大军前来解宛城之围。并企图以压倒优势歼灭绿林军主力。为保证主力攻取宛城,绿林军派刘秀、王凤率数万人先期向北推进,相继打下昆阳、定陵等城池,牵制王莽南下的主力。

刘秀机智战王邑,九千绿林军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

昆阳是宛城东北的屏障,也是洛阳到宛城的要冲。因而王邑率兵南下时决定先破昆阳再救宛城。当时昆阳城内只有八九千名官兵,绿林军采纳刘秀“坚守昆阳,迟滞、消耗王莽军实力,掩护主力攻取宛城”的作战方针,伺机内处夹击敌人。所以当王邑令其10万大军将昆阳团团围住时,王凤决定自己率军守城,让刘秀等13骑突出重围,到定陵、郾县搬取援军。

刘秀机智战王邑,九千绿林军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

此时的昆阳城是旌旗蔽日,杀声震天。王邑、王寻凭着兵多将广武器精良加紧围攻昆阳。强攻不行就挖地壕进攻,人攻不凑效就用车撞击城门。他们还发明了一种“楼车”,让兵士站在八九多米高的“楼车”上向城内射箭。但绿林军英勇顽强,坚守危城不动摇。见此,有人向王邑建议:鉴于昆阳久攻不下,我们能否绕过昆阳先救宛城?或者放开一条出路,等城内绿林军突围时伺机歼灭之。但王邑一概拒之,并坚持先攻下昆阳再救宛城。

话说之间几个月过去了,王邑骄傲狂妄却又有勇敢无谋,一次次错过了救援宛城的时机,从而注定了王莽政权失败的命运。到了6月,外出搬兵的刘秀搬果然找到一万援兵,他首先率领千佘步兵、骑兵组成先锋队,急速赶往昆阳。然而王邑和王寻根本没把这一千多个绿林军援兵放在眼里,只派几千人迎战,刘秀率领援军奋勇进攻,相继杀敌近千人。并伪造了一则“宛城已被绿林军攻陷”的“战报”,用箭射入城中,城内绿林军欢声雷动,士气倍增。同时故意将战报遗失于战场,让敌军拾去传播,使攻城不下的王莽军士气更加低落。

刘秀机智战王邑,九千绿林军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

随后刘秀选出3000勇士,出其不意地向敌指挥部发起猛攻,王邑、王寻带领万人苍促迎战。但因刘秀身先士卒,带领这些勇士横冲直撞,勇猛崭杀,直杀的王莽军难以招架,并很快阵势大乱,王寻先被乱刀砍死。昆阳城内的绿林军见此阵势,也乘机杀出城来,对敌人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此时王莽军狼狈不堪,相互践踏,被绿林军追杀的尸野遍地。此时突然刮起大风,下起大雨。顿时暴雨如注,河水暴涨,王莽军更加狼狈,不少人涉水逃跑时被洪水淹死,王莽40万大军只剩下几千我,最后王邑带着这些残兵败将侥幸逃回了洛阳。

刘秀机智战王邑,九千绿林军大败王莽四十万大军

昆阳之战,是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的一次战略决战。它牵制和歼灭了王莽40万主力军,掩护了起义军夺取宛城的战略行动,为最终攻克长安,彻底摧毁王莽的“新朝”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