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程改革内容,同仁们有没有比较好的推荐?

课改进行时


谢谢,我来给大家回答,主要有以下3点:

1.大力营造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将课程窄化为学科,课程成为指定、指令,教材成为共识,“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

2.而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则认为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而更是课程研究和开发的过程。这就要求课程改革应从制度体系开始,就像工厂进行产品革新,必须改变生产的基本流程和产品设计方案。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进行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阵地还是课堂,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改善课堂生态环境,其中教学环境,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等若干方面的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

3.而这种环境必须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即创设开放型、积极型、多元化、互动型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如可从课堂导入入手,运用实验导入、情景导入、实际问题导入等方式营造探究、互动的学习环境。激趣引疑的课堂导入,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探究作铺垫。良好的学习环境,既是一种学习和认知的对象,又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工具和方法。





张针人聊养生


课程改革似乎已经成了持久的话题!

从“减负”到“新课标”再到“优质课堂”

从我们坐在教室里上课到今天成为一名教师似乎一直在听关于课改的消息!

下面我从师者之道和现代教学两方面来谈谈自己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

1现代教学(只谈自身经历,不议假大空)

以小学课程为例,小学老师在课堂中已经用到了现代化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看似教学手法变了,到教学内容并没有质的改善,因为教学主体接受的信息量很大,只单一的更新教学媒介是不能满足教学主体的!

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拓展,拓展方向为,例如:语文学科:古诗 是否拓展了诗人的轶事帮助教学主体能够对作者记忆深刻,在介绍朝代时能否链接当下影视剧或跟古诗相关的关联,能使教学主体加深古诗朝代背景的印象!

教学手法上能用更加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翻译,在诗句中出现的个别词语能否进行关联!从而达到更易接受和吃透诗句的目的!

2师者之道

现今教师队伍年龄与教龄偏小!可能在教学内容上能够胜任,但师者之道未必能全面!记得我们大学老师跟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是未来的教师,古有云,师者 传道、受业、解惑,要明白其中道理”这里说的三个内容不仅仅有教学方法,还有要有了解你学生的除学习之外得生活、心理、生理等等的疑惑,并得以解决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师者!所以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改革课程本身还需要增强教师师德等内容,这样才是真正的课程改革!才能适应不断变化进步的课堂主体与课堂环境!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东北鼓T崔老师


课程改革方案千万种,讲究这几点,探索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改革方案是唯一出路。第一,对接国家强基计划,设计课程改革新思路。强基计划,引领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趋势,今年首批36所院校参与强基计划招生,今后还将会有更多院校的更多专业推出强基计划,所以展望未来,应着手开设适应孩子融入强基计划的多领域多层次课程,是打造课程改革高度的一个重要维度。第二,课程改革要立足日常教学工作,拓展日常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供配套服务,增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开辟课程改革的常态化模块组合,使课程改革与学校中心工作吻合,与教师日常工作结合,与学生日常学习磨合,与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契合,让课程改革一举多得。第三,课程改革要立足本校本地本土,除了有家国情怀,还要能接地气,顶天立地,关注当下,关注本地,关注生活,让课程改革能表现一方水土,守得住一抹乡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