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观明,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八年(1803年)十二月从察哈尔都统任上调任黑龙江将军,嘉庆十四年(1809年)三月调任乌里雅苏台将军,观明担任了两任黑龙江将军,清代一般驻防将军的任期为3年。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黑龙江将军辖区地图。


有清史学家认为,观明是76任黑龙江将军中既有操守又有文化的一位。

清代的齐齐哈尔,曾广泛流传着一则黑龙江将军观明“犯二”的故事。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黑龙江将军府大门复原场景。


作为对人评价的词语,古代“二”的含义与现在不同,现在各地评价人用的“二”,都有贬义的含义。而古代的“二”作为对人评价的字眼,源于《易经•系辞》中“因二以济民行。”

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虞翻对此注解为:“乾与坤也。后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因此,这里“二”有君臣相济,不生奸易之理。


明朝宰相张居正在《辛未会试程策》中说:“二,臣道也,以任事为忠;五,君道也,以任人为大。二胜其任,则五可无为。”由此可知,二、五之数是臣、君之道。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黑龙江将军旗帜。


与此含义并列,在明代,“二”还是两袖清风的代名词。


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还是地方官的于谦奉命入京任职时,按当地风俗,一些官员、僚属送来了各种礼物和土特产,既有送行的意思,也有借此巴结的想法,但均被于谦拒绝。


他后来感慨地作了一首诗评论此事:“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等到于谦到京城报到时,又有人问于谦,你给朝中权贵们带了些什么礼物?他举起两只官袖说道:只“带有清风。”


这里的两只官袖,也可表示为“二”只官袖。因此廉洁勤政之官员便被后人称为“二公”。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黑龙江将军驻地齐齐哈尔城位置地图。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黑龙江将军驻地齐齐哈尔城位置卫星照片。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齐齐哈尔城卫星照片。


据清雍正朝权臣鄂尔泰的曾孙西清所著的《黑龙江外记》一书记载:“观明将军照市价买物,仍防闲家人,不令商贩隐受累。尝买羊,报价钱一千五百。诃之曰:‘安得如是贱,将苦商贩以谀我乎?’强给三千钱。故,至今商贩称‘二公’……”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西清所著《黑龙江外记》书影。


此则故事的情节很简单,意思是说,黑龙江将军观明曾经让家人去街市上买了一只羊,统共才花了一千五百个铜板。但观明不相信,认为一只羊这样的价格太便宜了,恐怕是商贩吃亏了,硬是让塞给商贩三千个铜板才罢。由于此事,齐齐哈尔商贩们非常感激黑龙江将军观明,称其为“二公”。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观明外孙宗室庆锡收藏的乾隆皇帝第六子永瑢绘山水图,庆锡图章为“庆锡秘玩图书希晋斋珍藏印”。


在《黑龙江外记》一书中,西清对此事评价道:“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入怀,边将惟廉公知人情,乃能树威信也。”(事见《后汉书•张奂传》,以“马愿如羊”隐喻官吏从政清廉)


清朝时,远在边疆的戍边将军,如年羹尧,几乎如土皇帝一般,而观明将军如此爱民廉政,很是少见。因而得到了八旗驻军兵士和百姓们的敬重。其相关事迹笔者将另行介绍,以飨读者。


图说清史:嘉庆朝戍边的黑龙江将军观明爱民廉政有“二公”佳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