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我們的雲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塹變通途

位於昆明市中心的甬道街,是春城歷史文化傳承的一張名片。街道旁,一處小樓圍院靜靜矗立,國歌作曲者聶耳曾在這裡生活、成長。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聶耳故居↑】

聶耳不到二十四歲就離開了我們,但是,他卻為一個新世界的開創而吶喊、歌唱。當年的聶耳,有著什麼樣的夢想?他心中的新世界又會是什麼樣?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甬道街往南一公里,是金馬碧雞坊,這裡又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地標建築。1950年,昆明人民在這裡迎接解放大軍的到來,雲南從此開闢了新的篇章。

【金馬坊↓】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各族各界歡迎解放軍進入昆明城】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舊與新,過去與現在的對比如此強烈。回顧歷史,才能更好的珍惜當下,展望遠方。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雲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丹將帶您進入一段特別的旅程,去講述70年來,我們的雲南故事。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我們的雲南故事》電視專題片一部四集,以變化為主線,以故事為核心,分為天塹變通途、發展譜新篇、和諧大家庭、美麗彩雲南四集,分別講述雲南交通建設和對外開放的故事、雲南經濟建設和跨越發展的故事、雲南民族團結和脫貧攻堅的故事、雲南保護生態和綠色發展的故事。

第一集《天塹變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雲南國土面積廣大,但山高谷深、江河縱橫。解放前,封閉、落後、莽荒是貼在雲南身上最常見的標籤。“天塹”造成的“封閉”,導致雲南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發展水平一直處於很低的層次。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過江溜索↑】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結繩記事↑】

位於昭通鹽津的豆沙關,在歷史上一直是雲南通往省外的交通要道。而今,這裡五尺古道、水麻高速、國道213線、內昆鐵路、關河水路“五道並行”,儼然一座交通曆史博物館。

【鹽津豆沙關↓】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五道並行↑】

在解放前,雲南人民出行和貨物運輸基本是人背馬馱,主要依靠滇黔、滇桂、滇川三條通道。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地處滇川通道上的豆沙關,五尺道上一連串的馬蹄印,成為一代又一代馬幫人往來於此的最好見證。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新中國成立初期,雲南只有2783公里的公路和653公里米軌鐵路,很多老百姓一輩子沒有見過汽車火車,一輩子沒有走出過大山深谷。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雲南公路歷史文化傳承館展出的老物件,記載了歲月流轉中凝固下的歷史記憶。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雲南省公路局工會主席王新華介紹情況↑】

扁擔、糞箕、鋤頭、水瓢——雲南公路人為這個組合取名“10079部隊”:扁擔形似“1”,兩個糞箕形似“00”,鋤頭形似“7”,水瓢形似“9”。它們既是田間地頭的農具,也是養護公路的武器。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路面一般是土路、沙石路,所以就靠“10079”來養護,折射出當時交通的原始與落後。

【公路養護工人塑像↓】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有一組諺語,叫“雲南十八怪”,非常生動形象地描述出舊時代雲南的社會經濟狀況,其中有一句“火車不通國內通國外”,成為舊中國雲南交通狀況的真實寫照。

【滇越鐵路“人字橋”↓】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在昆明北站隧道旁,有一座雲南鐵路博物館。這裡展出的米軌、寸軌、準軌三種不同軌距的鐵軌和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三種實物模型,成為中國鐵路發展的縮影。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雲南鐵路博物館原館長李志明介紹情況↑】

離開充滿往昔滄桑的豆沙關、告別銘刻歷史印記的博物館,驅車行駛在充滿現代氣息的高速公里上,給人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對比特別強烈。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雲南經濟社會發展,集中人、財、物力,將交通建設作為重中之重,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加快國道、省道、縣道,還有鄉村公路建設……路網不斷向前延伸,直至村村寨寨。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到1978年,雲南公路通車裡程已經達到4.18萬公里。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貴昆鐵路、成昆鐵路相繼建成,更像是一雙有力的臂膀,將地處西南邊陲的雲南緊緊擁入祖國的懷中。

【成昆鐵路與貴昆鐵路↓】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位於祿豐縣黑井鎮的龍骨甸大橋,是成昆鐵路線上跨度最大的橋樑。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在橋墩旁,矗立著一塊墓碑,用於紀念修建成昆鐵路時犧牲的鐵道兵。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成昆鐵路全長1096千米,共設大小車站124座,所經地區山勢陡峭,溝壑縱橫,曾被國外專家認定為“修路禁區”。

【成昆鐵路沿線標語↓】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然而,在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面對國際反華勢力的重重包圍,為贏得戰略迴旋餘地,中國人向“修路禁區”發起挑戰,在崇山峻嶺間譜寫了一曲氣壯山河的鋼鐵交響曲。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為了‘三線’建設,毛主席睡不著覺,沒得路要騎毛驢來看。”回憶起當年舉全國之力修建成昆鐵路的情景,鐵道兵感觸良多。在那個年代,這句話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成為建設者的精神支柱。

【成昆鐵路建設者↓】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1984年12月8日,位於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樓成為世界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一天,用象牙雕刻的成昆鐵路模型亮相。成昆鐵路與美國阿波羅號帶回的月球岩石、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列“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蹟”

【成昆鐵路模型↓】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成昆鐵路的開通,對於密切中國西南邊疆與內地的聯繫,建立機動靈活的戰略大後方,發展經濟、鞏固國防,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列車從昆明駛出↓】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離開龍骨甸大橋,往東100多公里,有一個雲南人非常熟悉的地方——讀書鋪。這個地處昆明和安寧之間的要塞,在歷史上曾是重要的郵站,維繫著軍事政治的文書往來。

【昆楚高速公路讀書鋪服務區↓】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而今,聲名鵲起的不僅是讀書鋪作為交通要塞的地位,更是它打造新時代高速公路服務區升級版的成效。在這裡,彷彿身處一個時尚的街區或是一個美麗的公園。讀書鋪,也因此成為雲南現代交通運輸發展的一個見證和縮影。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有路可走”到“有車可坐”,雲南交通基礎設施的變遷,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改革開放後,雲南交通建設駛入快車道。

1980年,貴昆鐵路進行電氣化改造,結束了雲南“火車沒有汽車快”的歷史。

1996年,昆明至嵩明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雲南高速公路實現零的突破。

1997年,全長898.6公里的南昆鐵路建成通車,雲南借道廣西連通珠三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加快補齊交通基礎設施短板,實現了從“瓶頸制約”向“基本緩解”的重大轉變。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指出,雲南經濟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在昆明火車南站,他聽取雲南省發展滇中新區規劃建設情況和加強互聯互通、建設面向西南開放大通道情況介紹,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形成有效支撐雲南發展、更好服務國家戰略的綜合基礎設施體系。

真切的話語讓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路徑豁然開朗。

2016年12月28日,滬昆高鐵全線開通,雲南闊步邁進高鐵時代。

2017年6月,雲南正式啟動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

2019年12月底,按照時速350公里標準修建的高速鐵路——渝昆高鐵將開工,昆明有望與重慶、成都間形成3小時交通圈。 

【渝昆高鐵走向↓】

人們常用動脈血管來形容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性,但對於雲南來說,這樣的比喻還遠遠不夠,它更像助飛雲南美好未來,開啟嶄新篇章的筋骨和翅膀。

在昆明巫家壩機場舊址,保留著一棟中西合璧的建築,它是機場的第一代候機樓,周圍的空地曾是一片開闊的停機坪。

【巫家壩機場第一代候機樓↓】

1955年4月,周恩來總理率領中國政府代表團就是從這兒飛赴印度尼西亞萬隆出席“亞非會議”。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北京經昆明至仰光、北京至伊爾庫茲克兩條航線,是我國連接世界僅有的兩條國際航運通道。昆明,依託區位優勢,在新中國外交舞臺上,發揮了特殊作用。

2012年,告別寫滿歷史記憶的巫家壩,雲南最核心的航空樞紐,轉到了昆明長水國際機場。

登上距地面99米的空管塔臺,視線能覆蓋整個長水。

巫家壩當年是單跑道,日起降量600個架次左右。長水現在是雙跑道,日起降量最大已經超過1100個架次,將近翻了一倍。

”塔臺管制室主任廖大鵬介紹。

在“空中交警”的調度指揮下,長水機場每天國際航班的起降數量已經有100多個架次,佔日起降總量的10%以上。對比數十年前,全國僅有的兩條國際航線,變化不言而喻。

而這樣的變化還在繼續。即將興建的T2航站樓,將把長水機場年旅客吞吐能力從目前的4000萬人次左右提升到1億人次以上,為雲南航空業騰飛插上新的翅膀。

【昆明長水機場T2航站樓效果圖↓】

空中的航線在不斷加密,地面的鐵軌也在不斷延伸。

王家營西站是雲南最大的鐵路貨運站。每天,國內、省內各類貨物在這裡大進大出,因此,它被很多人稱作“旱碼頭”。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洲際班列從這裡始發,王家營西站又有了新的稱謂——“國際陸港”

從這裡始發的中歐班列,已經成為雲南洲際班列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響亮品牌。

“雲南交通基礎設施,包括高速公路的建設,包括鐵路新的站點和線路的拉通,明顯助力了物流業的推進。”公司總經理陳建昆感慨道。

目前,公司的全球貨運網點佈局已延伸至荷蘭、波蘭、德國、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新加坡、越南等10多個國家。

“最開始出口的只有金屬腳手架這些簡單配件。現在,還出口雲南的農副產品、化肥。以前進口的大部分都是機械產品,現在還進口凍品、紅酒、精密儀器之類。”運營操作員方芳認為,國際班列激活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豐富了雲南人的吃穿住行和生活。

以交通基礎設施為依託,“物流網”已經成為雲南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撐。

一百年前,西方列強用鐵蹄和槍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滇越鐵路將雲南推入世界發展的洪流。一百年後,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加速推進,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加快實施,雲南正更積極、更主動地走向世界。

統計顯示,2018年,雲南綜合交通建設投資達2196億元,位列全國第一。全省公路總里程突破25萬公里,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近100倍。高鐵運營里程從0增加到1026公里。通航機場15個,至南亞東南亞通航點數量全國第一。瀾滄江——湄公河實現中老緬泰四國通航。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綜合交通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公路方面是五出境、七出省,鐵路方面是五出境、八出省,民航方面還在繼續加大覆蓋面,水路方面是三出境、兩出省。現在成果基本已經顯現出來。”雲南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張發春表示,雲南的目標是建設國際視野下的大通道、大樞紐,交通事業和交通發展前景可期、大有作為。

從豆沙關、成昆鐵路,到國際機場;從博物館、讀書鋪,到中老昆萬鐵路建設工地;從老戰士、老專家,到企業家、工程師,再到年輕的一代。

一路走來,我們真切感受到,新中國成立70年來,雲南從山間鈴響馬幫來,到通江達海走向世界;從封閉落後的偏遠之地,到輻射中心和開放前沿。而今,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正擁抱新的時代,進行新的奮鬥。

一幅“天塹變通途,高路入雲端”的壯闊畫卷已經在雲嶺大地徐徐展開。

【《天塹變通途》完整視頻↓】

電視專題片《70年,我們的雲南故事》分為天塹變通途、發展譜新篇、和諧大家庭、美麗彩雲南四集,從12月16日晚間開始,在雲南衛視頻道連續四天播出。敬請收看。

總 策 劃 / 趙  金  

總 監 制 / 羅  傑  和亞寧  

監     制 / 李  茜   範宇航

策     劃 / 李曉風  鄧小彬  孟  奇  張  瀅  聶躍華  戴宗琛 

總 撰 稿 / 李曉風

本集編導 / 孟  奇  

本集攝影 / 沈  泉  陶  濤  龍成棟  孫瑞清  秦  偉  黃冬生

本集剪輯 / 孟  奇  

解      說 / 李  丹

錄音合成 / 張建昆

資料統籌 / 洪雪飛  劉峻翊

技術總監 / 衛   峰  張瑞卿

後期包裝 / 陳  揚  劉   鵬  向文華  朱時欣  李子椰

技術支持 / 許立峰  陶  濤  劉峻翊  

制      片 / 沈  堅  祝  宏  

出 品 人 / 和亞寧

特別鳴謝

全省各州(市),縣(市、區)電視機構

雲南省交通運輸廳

雲南省公路局

民航雲南空管分局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

©雲視新聞七彩雲

《70年 我们的云南故事》丨第一集,天堑变通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