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四:寫春秋一字褒貶,立正義萬世不移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四:寫春秋一字褒貶,立正義萬世不移

書接上回。繼續解讀《古文觀止》第一篇,《鄭伯克段於鄢》。(原創內容,請勿轉載)

文章第六段,寫春秋一字褒貶,立正義萬世不移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這裡解釋《春秋》“鄭伯克段於鄢”,每個字都是有特定含義的。書,就是指《春秋》。

為什麼直呼“段”呢?

因為段乾的事不是弟弟應該乾的事;

為什麼要說“克”呢?

因為兩人爭鬥,不是兩兄弟相爭,像是兩個君主爭鬥,所以叫“克”;

為什麼稱莊公為“鄭伯”呢?

就是為了批評他沒管教好弟弟,而是放任自流,甚至有意促成(這句是我加的,這裡面確實是有腹黑成分啊……);

為什麼不寫段大叔出逃呢?

還是要強調一下鄭莊公的責任,好像一寫全是段的責任,不好下筆。

說明寫史的人,也看到了莊公腹黑的一面。

這就是《春秋》大義。

我們是一個極端重視歷史,幾乎以歷史為信仰的民族,這一切的基調,源於《春秋》。所以孟子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四:寫春秋一字褒貶,立正義萬世不移

亞聖孟子


文章第七段,一聚兩寬,各生歡喜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打敗了鬧事的弟弟,莊公怎麼處置陪著弟弟一起作的老媽呢?

莊公把他老媽安置在城穎,還惡狠狠發誓:“不到黃泉,再也不相見了。”可見,他當時的心情是很悲憤的。

但後來他又後悔了。

有人說,莊公後悔,說明他心地善良。這個解釋出發點是好的,但我們不能只用道德的方法揣摩古人。

這個後悔,應該有兩重意思。

一個意思,莊公對他母親確實是有感情的,這個感情,就是母子情,這是天生的,不能用善良來評價。

另一個意思,就是他有壓力啊。

當時雖然禮開始崩,樂開始壞,但畢竟沒有全崩沒有全壞,他要想穩固統治,還是得彰顯孝道——這是一個農業社會的根基之一,所以,總是和母親慪氣也不是辦法,肯定會成為有心人攻擊的對象。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四:寫春秋一字褒貶,立正義萬世不移


這時,有人過來出主意了。

穎考叔是管理穎谷邊界的官吏(前面我們講了起名規則,穎是地名,這哥們叫做考,上頭至少有個大哥),聽說之後,把一些東西獻給莊公。

從這裡,就能看出春秋時候做官的一些竅門。這位考大叔,地位想必與前面祭仲等三位大臣差了不少,要想更進一步,就得想辦法接近國君。

後面的歷史確實如此,他因為獻計當了大夫,卻死於其他大夫的詭計(存疑)。

他揣摩到了這個國君的心理,所以帶著解決方案上門了。

莊公賜給考大叔食物,考大叔把肉省了下來。

那時候肉是好東西,莊公一定會問,這時候他就有機會實現此來真正的目的了。

果然,莊公問:“為啥不吃肉啊?”

考大叔回答說:“我吃的東西我媽媽都吃過,唯獨沒吃過國君賞賜的肉,所以請允許我留給老媽吃。”

莊公頓時就很感慨:“你有母親可以孝敬,我就沒有……”繄讀一,是個語氣詞。

考大叔故作不知:“您為何這麼說啊?”

莊公便打開的話匣子,把事情經過告訴他,還說自己很後悔。

(實際上,這種宮廷八卦,有些地位的誰不知道呢,莊公這裡應該重點說自己遇到的棘手問題吧,跟媽媽搞不好關係,不利於自己的統治;要想搞好關係,可又發了誓,總不能打自己的臉吧?)

考大叔胸有成竹:“這有何難?您別擔心,挖地出泉,然後打隧道相見,不就符合誓言了嗎?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嘛!”

莊公一豎大拇指:“高,實在是高!就照你說的辦!”

後面的情景,就很有浪漫主義色彩了。

莊公進入隧道賦詩:“隧道之中,其樂融融!”

武姜出了隧道賦詩:“隧道之外,歡樂開懷!”

這裡的“洩”,讀溢,歡樂舒暢的樣子。


《古文觀止很有趣》之四:寫春秋一字褒貶,立正義萬世不移

最後這句話意味深長,“遂為母子如初”,母子關係恢復到原來那樣了。

但是,原來的時候,母子關係也不咋地啊!所以,就是恢復了母子關係,莊公政治上的汙點沒有了,該幹嘛幹嘛吧。

文章結尾:古人講孝,我們談謀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結尾是這樣的:作者說,考大叔真是真正的孝子啊,自己孝順母親,還影響了莊公孝敬母親。《詩經》說,孝子不斷推行孝道,並把孝道賜予所有的人(類似於那句歌詞,我們在愛心中成長,又把愛的種子撒播到四方),這些話,應該就是說的考大叔這樣的人。

君子曰,與太史公曰一樣,作者要發幾句感慨。

但是這段感慨很有意思,他並沒有評價這場權謀大劇,而是大力提倡考大叔的孝,這也是常見的歷史評論。陰謀藏在字裡行間,能拿出來示人的,都是這些正能量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