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去年同期,項目總投資額近三千億元

近日,一場特別的“雲”活動——山東重點外商投資項目視頻簽約儀式舉行。在濟南分會場,政府與投資方“同屏”,畫質清晰流暢,全程即時交流。現場,10個高含金量外資項目“牽手”濟南,簽約項目總投資額近40億美元,合同外資額約4.55億美元。

  招商引資,是典型的“跑斷腿、磨破嘴”的“細活兒”,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濟南招商引資的步伐並未停歇,且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這背後,是招商方式的另闢蹊徑?還是城市有著難以拒絕的“吸引力”?一個個項目的落地,又將給城市帶來哪些機遇?

  帶著這些問題,日前,記者採訪了市政府副秘書長、市投資促進局局長張軍。

超去年同期,項目總投資額近三千億元

招商“屏借力”

引資“上雲端”,20餘場次視頻簽約讓“濟南熱度”不減

  記者: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外出招商、企業來訪考察的步伐,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開展招商引資工作?

  張軍:疫情對招商引資最大的影響就是人員流動的限制,往常談項目需要去拜訪,投資商需要實地考察。疫情下外出招商洽談項目已行不通,需要我們打破思維的藩籬,積極探索創新方式,確保“招商力度不減、項目落地不停、服務熱情不降”。

  人員流動解決不了,就通過信息化、數字化手段來彌補。春節期間,利用網絡發出《濟南溫情相約中外客商:防疫,我們嚴陣以待;招商,我們熱情不減》招商邀請信,誠邀中外客商網約洽談。在全市投資促進系統下發通知,積極利用線上雲端加強與客商的“不見面”溝通,通過“口罩招商”、“無人機拍攝”等形式交流洽談,推動項目落地。

  在做好雲洽談、雲簽約的同時,積極組織“網上招商會”活動。最近我們聚焦智能製造、生物醫藥、信息技術、產業金融四大優勢產業,邀請全國各地客商網上見,雲上見,讓招商工作不斷適應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通過各種方式,讓客商充分感受濟南親商重商的真摯情意,堅定在濟投資展業的信心。

  目前來看,成績比較理想。截至2月底,舉辦視頻簽約活動20餘場次,簽約項目122個,總投資額2900億元。這個數據遠超去年同期。

  記者:這個成績是令人欣喜的。那麼,簽約的這些項目都覆蓋哪些領域,他們的落地將對濟南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張軍:落戶濟南的項目中,既有提升城市管理品質的綜合體項目,又有新業態、新零售等新商業模式項目,更有高新技術產業園等高端裝備製造項目,體現了濟南高質量招商引資的特點和特色。

  以全省外商投資企業視頻集中籤約活動為例,當天,濟南簽約10家重點外商投資項目,涉及高科技產業園、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多個領域,有與法電中國集中供冷合作項目、法國蘇伊士環境集團固廢綜合處置項目、香港衡寬國際高新科技產業園項目等。其中,世界500強項目有2個,項目整體含金量很高。

  招商引資,招的不僅僅是商,更是產業生態的聚變;引的不僅是資,更是城市機能的躍級。濟南的招商一直是精準招商、實力招商、專業招商,旨在提升產業新動能,升級城市新機能。此外,我們還針對全市十大千億級產業和特色產業集聚區,精心策劃包裝了75個全市重點招商推介項目,下一步將優選項目面向全球招商。

“一企一策”

下沉全市954家外資企業,破除“卡脖”因素

  記者:項目招引進來,如何加快推進項目落地,提升招商引資實效?

  張軍:項目簽約只是起點,真正讓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中間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招商、落地、服務三大板塊一直是我們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今年,還要聚力“專業、精準、協同、創新”,全力推進高質量招商引資工作。

  一些項目不落地肯定存在某些原因,比如項目方發生變化,這種受市場制約的因素可能不好掌握。但諸如土地、資金、手續等支撐因素不匹配,就需要區縣、功能區、園區等靠上服務,積極協調破除項目落地“卡脖子”的制約因素,服務幫助項目儘快落地。

  一如往常,今年,我們還繼續實施一系列項目落地制度,如,領導包掛重點項目、項目落地聯絡員、分級響應解決等機制,對重點招商項目開展“點對點”精準服務保障,加快項目落地的速度。

  記者:在疫情時期,對已經落地濟南的企業,我們如何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復工復產,堅定企業發展信心?

  張軍:2月底,市投資促進局組成4支工作隊15個工作組,集體下沉奔赴外企一線,對全市954家外商投資企業走訪調研,逐一全面瞭解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對沒有復工的企業,摸細摸實什麼原因制約開工;對已經復工的企業,從資金、物資、用工等方方面面深入瞭解需求,是否存在影響達產滿產的制約因素,有針對性地加強服務和指導,分類實行“一企一策”,並會同相關部門採取精準幫扶措施。

  還是那句話,招商只是第一步,招進來之後如何發展產業鏈上下游、如何解決落地企業的主要問題、如何依靠重大項目逐步形成整個產業的集聚……這是值得我們梳理的問題。特別是疫情結束後,企業預估可能迎來發展機遇期,這需要我們做足功課、做好準備。作為投資促進部門,將盡力做好企業與政府間的橋樑和紐帶,精準服務,幫助他們搶抓機遇、長足發展。

獨特的招商體系

打動世界級企業的,必定是世界級的“吸引力”

  記者:一個個重量級項目“跨雲”而來的背後,肯定是投資者對濟南營商環境的肯定和點贊,您認為濟南的招商引資吸引力在哪?

  張軍:濟南營商環境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一次辦成”、“拿地即開工”、“最多隻跑一次”等措施,為企業打造了良好的發展生態。濟南的生活環境也在變化,城市不斷變靚變美,空氣越來越清新,交通越來越順暢,這直接說明城市的服務功能、服務水平、服務品質在不斷提升。

  眼下,濟萊高速、濟鄭高鐵、貨運大北環等重要交通設施在建設中,高校不斷輸送高精尖人才,產業園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不斷往前推進。舉個很顯而易見的例子,我們距離北京坐高鐵一個半小時,到上海三個半小時,濟鄭高鐵開通後,又將打通濟南“西進”的通道。這些支撐條件對跨國公司、外商投資企業有著強大吸引力。

  記者:有人說,再好的政策、再好的環境,關鍵還得有一支成熟、專業的招商團隊,才能看得透、把得準、引得來。您怎麼看?

  張軍:不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投資促進系統來講,精準、專業化招商和服務是我們要做的。

  其一要組建起專業招商隊伍,我們成立了投資促進中心,選聘了一批精通產業知識、熟悉招商業務、善於捕捉各類招商信息的招商專員,全員實行聘任制和KPI考核;其二加強與高端機構的合作,實施全球招商合夥人行動,聯通世界級的資源;其三聘請具有社會影響力、行業號召力的專業人士做招商大使,為濟南招商引資工作作貢獻。

  同時積極與相關經濟管理部門共同商討,建立起濟南獨特的招商體系。

補短板強弱項

實施八大行動,確保完成全年招商目標

  記者:以上我們談到很多優勢,您認為濟南的招商引資還存在哪些短板?

  張軍: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整個招商產業的佈局還比較分散,產業平臺打造不夠完善,承接能力還不強。有的產業比較散,沒有形成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無法凸顯、聚焦濟南優勢資源。招商隊伍的專業化和部門縣區的合力還有待提升。

  記者:在接下來的日子中,招商工作計劃怎麼走,讓濟南這個省會經濟“龍頭”揚起來?

  張軍:防疫之時,如何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是一個課題,我們將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進展,做好謀劃和策劃,讓招商引資工作不掉隊。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招商、落地、服務三個關鍵環節,實施產業招商謀劃提升行動、重點領域招商突破行動、全球招商聚焦突破行動、項目落地流程再造行動、項目落地集中推進行動、投資服務品牌塑造行動、投資政策體系創新行動、開發區改革創新行動等八大行動,創新工作方法,狠抓工作落實,確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資工作目標。

  記者:採訪的最後,想請您說一句寄語,讓我們傳遞給各行業,共同為2020年加油!

  張軍:有句話說得特別好,“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相信疫情過後,濟南的經濟將更有起色,招商引資工作將更有突破,我們投資促進人有這個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