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

驻足小站看历史


读一首词: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是明代三大才子杨慎所作,同时也是明朝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后因皇统争议遭流放云南戍边。

对于这首词,大家应该都很熟悉。1524年,杨慎因得罪皇帝,被发配到云南戍边,他在押解的途中正巧目睹江边一个渔夫和一个樵夫在煮酒谈笑,联想到自己的境况,不禁大发感慨,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词的开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化用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复返的长江水比喻历史的岁月轮回,气势雄浑,悲壮豪迈。“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前两句主旨的推进,在历史的广阔沧桑中,任何人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些况所谓的成王败寇,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谁也比不过历史,谁也无法逾越时间。词意到此,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呼之欲出了。末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正好接上文,历史的唱和,从来不缺少英雄,滚滚长江,历史洪流中英雄都在浪花中消散,而不管岁月如何变迁,青山依旧春绿秋黄,日月依旧东升西落。只有自然和宇宙才能亘古长存,人生不过须臾,两者相比,一种雄浑壮阔之外的悲凉感也随之袭来。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作为下片的开头,是转境之语,从上片慷慨悲壮的氛围转到隐居江湖不问世事的渔父、樵夫身上。时光易逝,人生易老,与其去争那些终将逝去的虚幻之物,不如徜徉山水之间,过一种自然平淡的生活。这里的“渔夫”、“樵夫”其实是指退出朝堂,隐居山水之人。“惯看”一词既表现出了良辰美景的寻常,又带着一股孤独苍凉的感慨,将末句“一杯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朋友相见的欢喜烘托的极为到位。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老友相逢,不需要什么歌舞美食,只要一杯浊酒,就足够表达金兰情谊,而那些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也只不过是两人酒中助兴的谈资罢了。

这首词借历史兴衰抒发人生感慨,从悲叹时光到超然世外,展现了词人一种“谈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洁精神追求,其所述的人生况味只能意会,恐难言传。

人生短短数十载,与历史不过一瞬,与山河比,不过尘埃。与其苦力劳神一辈子,不如乐山乐水一逍遥。


每天读宋词


实际上,只要了解杨慎的生平和填词背景,就能完美解决题主的疑惑了。这里只做简单说明,因为我懒。

杨慎生平


杨慎这个人真的非常了不起,杨慎23岁就状元及第,出道就是六品官,还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解缙、徐渭合称明代三大才子,而以杨慎居首,他还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

36岁的时候,杨慎因“大礼议”被打了板子,还发配云南。这“大礼议”其实就是皇帝家里那点事儿,明世宗嘉靖这个人本来就是个奇葩,他一个藩王登基做了皇帝,非要给自己的爹妈博个名分,于情咱们可以理解,但是于礼,这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你爹没有当过皇帝,你怎么给名分嘛!

还是熟悉的剧情,朝中大臣分了两派,杨慎就是反派,所以遭罪了。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就是杨慎在被贬云南之后所作。在这期间,杨慎跟其他被贬的人不一样,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倒把贬谪当做一次旅游,他四处体察民情,然后以诗文记录,并抒怀。

三十多年时间,他每到一地就与当地人聊天,与读书人谈诗,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就包括《廿一史弹词》——以史为鉴,自三代至元朝,填作弹词,《临江仙》便是其中之一,原是《说秦汉》的开场词,后被毛宗岗父子用于《三国演义》开场词。

创作心境

前面说了,杨慎被贬之后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杨慎的伟大之处,我们再看看这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起首一句就让人有熟悉感,因为这正是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时,这个起句也为全词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以长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在历史长河中,无论你立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都终会被带走,所以“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悲壮,也有失落。

“青山依旧在”,历史周而复始,车轮滚滚向前,是不变的;“几度夕阳红”,英雄人物你来我往,是变的。变与不变,这就看你能不能从是非成败中转过头来,如果能转过来,一切都可以抛开,如果转不过来,就是执念。

杨慎自然是看开了,看透了,所以他被贬后才不会意志消沉,所以他才能寄情山水,做一个白发渔翁或砍柴的老头,与春风秋月为伴。他不会再像世俗的人那样,追求功名利禄,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阿谀奉承,而是要保持自己的节操。

当然,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也会想起过去在朝堂中,自己的风云事迹,但那些都不重要啊,只需要举起酒杯,笑对人生,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

终于,在开篇的慷慨悲歌之后,杨慎回归于平淡。他接下来的理想,将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成败得失之间,探索生命永恒的价值!



也可自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起明代文学家杨慎的这首《临江仙》,大家都是耳熟能详,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便是以其作为开篇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了宇宙之永恒、江水之不息、青山之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则写出了词人游历山水,将历史兴亡付作谈笑,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该词读起来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杨慎作这首词时的心境到底如何呢?且听笔者细细分解。自小时候起,语文老师都会说要理解诗词歌赋都要从作者的生平来理解,我们既想了解杨慎所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那便要先从他的生平来分析。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著名文学家。

我们先来说说杨慎此人,其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后为正德六年(1511)的状元。除此外他还有一个身份,当朝内阁大臣杨廷和(后出任首辅)之子。在明朝为了避嫌,当朝大臣之子大多在科举上是没有好名次的,即便有,也会被言官铺天盖地的骂章淹没,诸如子凭父贵、私相授受、作弊等,例如首辅张居正和王锡爵,特别是王锡爵,儿子中了乡试第一后,经不住舆论压力,生生将儿子赶回了家,令其十三年后才参加会试。

而杨慎身为阁臣之子,状元及第,竟没有发生任何争议,大家都认为其高中状元是理所当然之事,言官也未以此抨击其父杨廷和。除此之外,杨慎、徐渭、解缙三人共称明朝三大才子,其中解缙主编《永乐大典》,其博学程度世所罕见,而徐渭,乃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多才多能,而三人之中,杨慎却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其博学多才由此可见一斑。

杨慎一生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导致其政治生涯十分坎坷。对于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好游玩,杨慎不避斧钺,敢于犯颜直谏,后朱厚照不予理睬,杨慎气愤不过,称病辞官归故里。后在“大礼议”的纷争之中,与张璁、桂萼二人斗智斗勇,朝堂上争论不断,而刚愎自用的朱厚熜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又谐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朱厚熜更加震怒,使用暴力镇压,“命执首八人下诏狱”。消息传出,群情激愤,杨慎以“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为名,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非法逮捕朝臣,声彻宫廷。皇帝震怒,将杨慎处以廷杖,几乎死去,后被流放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

杨慎在放逐滇南漫长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仍然奋发有为,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以抒其怀。

而《临江仙》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而杨慎在作此词之时,已是历经荣辱,心境变得豁达开朗,寄情山水,最终游于山水间,放眼尘世外!


邓海春


杨慎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名副其实的状元,他创作的《临江仙》是一个大才子历尽人间沧桑后大彻大悟的智慧之作,后来被选作《三国演义》开篇词十分精妙,杨慎当时的心境相当豁达,简言之,他已经完全放下了。


文友们先陪苍茫大地一起重温一下《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道尽了人生彻悟:历经千年,是非荣辱,你争我夺,不过如此!

杨慎是大明三朝老臣、入阁掌控大权的杨廷和之子。



正德六年(即1611年)高中状元,距老爹任首辅只差一年,标准的高干子弟,他中状元居然无人有疑议,后世的张居正贵为摄政,儿子弄个进士居然朝野上下舆论哗然,两个明朝政坛大佬境遇何故迥异如此?答曰:杨慎太有才了,他是当时的学霸,他考第二,没人能考第二(遑论第一),大明从1368年建国到1644年亡国,276年间从来不缺才子,但公认的三大顶级才子:解缙、杨慎、徐谓无任何争议,而论博学首推杨慎,这就是杨慎的实力。按大明惯例,即便没有高官二代的背景,不出意外,十几年功夫,杨慎必能入阁兼尚书,但杨先生的即将到来的辉煌人生,却因一个人,精确地说是因为一位皇帝的出现,发生了大转折,这个万岁爷就是嘉靖。



嘉靖接班,是兄终弟及,他接堂兄朱厚照(史称荒堂皇帝,现代人称个性皇帝,驾崩时无子)的班,他老子是孝宗朱佑樘的弟弟兴献王。嘉靖和大臣们为对嘉靖老爹兴献王的称呼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嘉靖想封其父为太上皇,大臣们却要嘉靖认朱佑樘为爹,改称兴献王为皇叔考,杨慎作为官二代的领军人物自然冲在前列,他们想维护所谓的正统,先是准备在皇宫附近的合法杀人地左顺门,干掉奉旨进京的皇帝理论同盟军桂萼、张璁,但未果,他又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为口号煽动二百二十余名官员一起去左顺门,向皇帝下跪施压,结果杨头领被廷杖二次,老杨还没来得及庆幸死里逃生,又被仇人嘉靖皇帝追加一个补充待遇一流放。流放到云南途中,又遭父亲的仇家追杀,险些丧命,皇帝一直惦记着他,多次想置他于死地,幸亏人缘好,大臣们摆出苦瓜脸,倾诉杨慎的悲惨遭遇和以泪洗面的后悔情景,杨慎终于捡了一条小命,活了七十二岁,人生不幸文章幸,著作等身,名扬天下。大难不死的老杨早已将红尘看破,大彻大悟!他有李白似的感慨: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对杨慎来说,他的观点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什么英雄豪杰,还不是被浪花淘尽带走了,什么是非成败,还不是转头成空,只有青山千年依旧,在夕阳照射下千娇百媚……

杨慎个人如此,三国豪杰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曹操扫平袁绍、袁术、刘表、张鲁、吕布多少枭雄,可到头来还不是为司马懿父子打工吗?刘备哭得死去活来,终于哭出了益州、汉中的一亩三分地,只传了一代,阿斗就把江山拱手相送,还留下“乐不思蜀“的大笑话!孙权呢?“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被辛弃疾盛赞的孙权,父子创建了东吴帝国,不还是把帝国送到司马氏之手?司马昭父子不惜背上“司马昭之心一路人皆知"的骂名,可窃取的江山又保存了多久?……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杨慎一下子放下了,感慨万千,大笔一挥,一首绝妙好词《临江仙》横空出世!


苍茫大地顾炜斌


明朝的文学家杨慎写这首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时,已经是古希七十二岁了。自明嘉靖三年流放云南,谪戍滇南,谪居有三十多年。

杨慎二十四岁,被钦定为当科状员,无奈在兄终弟及的"大礼仪"纷争中,敢于坚持原则,被皇帝发配云南永昌卫充军,客死他乡,再没踏进中原一步。他的这首巜临江仙》写出了他的无可奈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日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把杨慎的思虑、思念,忧郁 、忧伤,忧愁的心境用一"空"字衬托出来,这是他历经磨难的总结。他把人生有志不能伸,有苦不能诉的境界,用"笑谈中"来淡然处之,豁达大度。

明小说家罗贯中将这首巜临江仙》作为所著巜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气势磅礴,广为流传。杨慎的一生,基本上生活在怨与愁中,少年得志,却经历了仕途的大的变迁,大起大落,生离死别,报国的梦想,转瞬成空。

他写此词的心境就象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无论你是英雄或狗熊,事事都成空,只有天地夕阳在,青山白云中。词人杨慎经历了世态炎凉,愁绪烦情后,始得大彻大悟。大明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到了晚年,方悟出一壶浊酒,大家笑谈着古今往事,闲看着秋日春风,那是多么美好快乐的事啊。

这首巜临江仙》悲中有歌洒脱豪放,怨中含笑淡泊大度,词人杨慎有种彻悟的感觉,人世间的一切纷繁杂事都烟消云外,无牵无挂,他已看惯了世间的所有恩怨情仇,懂得了怎样才能释怀人生他的心境应为放下一切,彻悟人生。


平安行者3


知道杨慎的人可能真的不太多,知道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开篇词《临江仙》是杨慎的暮年经典之作恐怕少之又少。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声音迷倒了很多人,多数人以为这歌词是罗贯中所作,甚至还有人以为是曹操的作品,你若跟他们说这首词是罗贯中引用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杨慎所著,很多人不相信。杨慎是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中。

一一《临江仙》明。杨慎

杨慎(1488年一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等,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等。

解缙、徐渭、杨慎被后人尊为明代三才子,杨慎翘居首席,可见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三个人的人生不是一般的传奇。解缙19岁中了解元,20岁就当了翰林学士,真可谓少年得志,轻狂直率,落得个被贬还乡的下场。后来被明成祖朱棣重用,贵为内阁首辅,总管编撰《永乐大典》,时年35岁。正值仕途得意之际,又参与王储之争,被捕入狱,落得个被灌醉了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的悲惨终结,卒年四十七。活脱脱又一个杨修!

与解缙相比,徐渭(文长)虽然一生可谓坎坷不堪,几经生死,晚年贫病交加,纵然多才多艺,自称“南腔北调人”,“青藤画派”的开山鼻祖,也不得不变卖藏书千卷,临去世时,身边仅剩一条狗陪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凉之极。时年73岁。

比较前二位大才子,杨慎的人生令人咋舌。其父杨廷和是内阁首辅,母亲也知书达理,杨慎的基因太好,注定了天赋异禀,加之又特别勤奋好学,十三岁随父入京师,一首《黄叶诗》轰动京城,令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惊诧,收入门下,称其为“小友”。二十四岁时,考中状元,登上大明的政治舞台,官至翰林修撰。

杨慎有一个让无数羡慕嫉妒恨的家族背景、辉煌的人生开端,可他并不是一个慎思而后明哲保身的人,不畏权势,敢于直谏,数度触怒龙颜。与解缙犯了同样的错误,干涉皇家内务,为“大礼仪”叛逆君父,明世宗朱厚熜大怒,成了阶下层。几度杖刑差点亡命,命不该绝而后充军云南,流放三十多年,终老于流放之地,时年72岁。

杨慎一生著述丰富,涉足范围广博,经、史、诗、文、词曲、金石、书画、音韵、天文、地理、医学等等,造诣非凡,一个名副其实的博学家。

《临江仙》一词是杨慎暮年之作,历经沧桑后的人生彻悟。上阙气势磅礴,慷慨悲壮,“是非成败转头空”言尽世事无常,在历史的长河中成败荣辱难以把控,不能于青山同在,只能听凭流水东逝,“浪花淘尽英雄”,无论英雄还是狗熊,都终将被浪花淘尽。其中多少憎愤、鄙视、落寞、无奈,如滚滚长江之水,不息昼夜。


下阙话锋急转,幻想勾勒了一个高山流水的故事,“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寄情山水渔樵,淡泊宁静,悠然自得,洒脱飘逸。“一壶浊酒喜相逢”,与这位世外高人相逢把酒言欢,不亦快哉?“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得失成败,一笑了之,淡然一切,可谓参透人生世事,超然隽逸,悟道天机。这白发超脱的渔樵老翁不正是历经磨难、坎坷漂零仍傲然于世、看破红尘的李慎自己吗?

这首诗是杨慎一生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仕途嘎然而止,抱负壮志难以施行,折煞英雄!上阙荡气回肠,下阙发人深省,应了李白的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与柳宗元的《江雪》有异曲同工之美!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矣!

(为您写诗,为您读诗!负薪映雪感谢你的阅读与关注!图片源自网络,著作权归本人所有!)


负薪映雪


南京电视台有一说位资深编导,批驳杨慎的临江仙词说:他家就住在长江边上,天天看长江,长江并不是什么滚滚长江,而是浩浩长江!浪花不过是水花而己,又怎么能淘尽千古英雄呢?怎么淘呢?千古有多少英雄是被长江的浪花给淘尽了呢?长江边上的人大多会游泳,英雄就不会游泳么?是不是千古英雄都被浪花给淹死了呢?肯定不是!是非成败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怎么会转头空呢?青山依旧在,这不是废话么?什么叫几度夕阳红?每天日出日落,几度是几次呢?朝阳不红么?白发渔樵江渚上,白发苍苍的老渔民为了生活还在风浪里打渔,古时候可能有,现在打渔使船的都是年轻人,四五十岁的人大多身体不好,上岸休养去了。江苏人,南京等地的人大多喜欢喝米酒,甜丝丝的,也有白酒,海之蓝,梦之蓝,洋河大曲等,酒很清亮,几乎透明!不知杨慎当年喝得是什么酒?可能是渔民自家酿造的酒,很浑浊吧!喜相逢说明杨慎和老渔民以前就认识,弄不明白古今多少事?多少事没有说具体多少件事情?都付笑谈中?当时渔民们风里来,雨里去,靠打渔为生,生活肯定是很艰难,很苦的,说不定家里还死了人,连英雄都被浪花淘尽了,普通人家境况更不用说了,可能是一把辛酸泪!哪里还有什么心思笑谈中呢!说明没有一点同情心,又有什么值得两人笑谈的呢?


用户110781685223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长江”,“逝水”,“淘尽英雄”,“转头空”,“青山在”,“秋月”,“春风”等词汇。

心境表现在:一壶浊酒,都付笑谈中。看清了岁月风光的人,人人都是过客,绝对过客……

其意境:通过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了人生哲理!

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人的境界,由作者的眼光,经历,阅历而达到的。今天读来,似他仍在一样,因为文字在……



罗时光1


杨慎的《临江仙》就象一曲《高山流水》的琴音,时而高亢,高逾千仞;时而低沉,低至谷底;时而平缓,如清风明月。有慷慨激昂的悲歌,也有气吞万里的气魄;有垂钓江渚的淡泊,也有夕阳暮色的孤独。

词的感慨是与作者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杨慎正德六年高中状元,官封翰林,一生经历颇丰。编修过《实宗实录》,也平定过叛乱。博采六朝晚唐诗风,造诣深隧,有《升庵集》传世。

杨慎在作这首《临江仙》的时候几乎把一生的经历和感悟都溶入词中,最后笑看红尘,归隐江湖,做一闲云野鹤,传佳话于后世。


感动天下


杨慎的《临江仙》被众口传唱,作歌词也可谓大气而精微,旷放而明达,被《三国演义》罗贯中先生选作开篇词也用得十分精当。杨慎作为明代大才子,他的才情毕露,著述甚丰;他的人生跌宕,历尽磨难。写这首词只有杨慎这等才气加经历面对风云变幻的历史,面对人生品味,才能道得如此透彻明晰浑厚洞达。杨慎的官名叫翰林院修撰,说白些是朝廷讲经修史的,因犯颜直谏得罪皇上被廷杖差点打死,发配到云南三十多年,至死不赦,这也是他傲气才子的命数。这样的人把世事人生看得分明时,那首词里装了多少内涵谁人能够说清?本人实话说读杨慎的书不多,只因兴趣爱好读过数遍《升庵诗话》,这首词也是通读名著才知,已深知杨慎才名不虚,深感古代许多正直才子命运多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