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司马狂/文

徽州六邑,真正令徽州菜跻身八大菜系之一的其实是绩溪。绩溪多膳夫,亦多经营酒肆餐馆者。据史料记载,毛主席当年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那家馆子,也是徽人所经营。而今天我们要写的,就是在绩溪境内,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的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水馅包,顾名思义,就是这个馅料有水。这个水,不是刻意加进去的,而是因为馅料多用豆腐、新鲜蔬菜之类,这些原材料中天然蕴藏着水分,是故得名水馅包。当然,这馅料中猪肉亦是必不可少的,不然多少有些寡淡,也没有办法提升包子的鲜味。每到瓜果成熟的时节,地里的各式菜蔬长得喜人,一时之间没有办法统统吃完,村里的妇人们便会开始做起水馅包。勤劳而又富有想象力的绩溪女子,从最初只是用青菜、豆腐做水馅包,逐渐延展到南瓜、冬瓜、竹笋等各式馅料,大有天下万物,我皆能纳入怀中的气概。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但凡面食类,要想做得好吃,和面、擀皮最是考验制作者手艺的。和面加水,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也不行,究竟要加多少水,其实国人没有类似西方人那样严苛的称重配比,大抵靠的是经验,还有就是面团在手中的感觉。手工和面,来回搓面团,就在这一来一回的过程中,面团开始因为水的缘故,产生神奇的变化。从最初时候的松散,衍变成韧性十足的劲道,古老的太极,不知道,是否也是脱胎于此?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面团搓成长条,手起刀落,一个个方方正正的小面团,在面台上依次排开,井然有序。掌心稍微用力,压扁面团,而后双手捏住馃辘两端的把手,转上几圈,那扁扁的面团,又变成了圆圆的面皮。这才是手工制作水馅包时候,最是需要经验的地方。面皮成型的时候,厚薄要均匀,这样受热方能均匀,吃起来也才更有滋味。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很多人第一次听闻水馅包这个名字的时候,脑子里总是会和常见的灌汤包划上等号。其实,水馅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形态并非是常见的包子形状,而是一个个半月形。倘若,你对徽州文化多些了解的话,就能想起徽州常见的半圆桌,那是要待到家人归来,才会合成圆桌,水馅包也一样。因为家中的男人大多在外闯荡的缘故,绩溪妇人们做的水馅包,都是半月形。只有等到一家人都团圆的时候,那水馅包才会改为圆形。不仅如此,那水馅包的褶,不多不少,一定是十二个,这寓意着一年十二个月的思念。君在外,妾在乡,月月思君不见君,万缕思愁寄其中。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家中做好吃的,孩子们一定是最雀跃的。这边母亲们忙着包水馅包,馋虫早被勾上来的顽童,不敢造次,生怕惹到母亲,就没了大快朵颐的机会。于是,很乖巧的跑去灶台,将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锅里的水,开了一遍又一遍。探着身子,使劲呼唤着母亲,快些来蒸水馅包。妇人被叫得烦了,只得起身,先蒸上一屉,满足一下孩子那已被涎水淹没了的味蕾。水蒸气弥漫开来,氤氲着整个厨房,恍恍惚惚中,那是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愫,现在若能给你一只水馅包,我想你大抵会和我一样,眼眶中也会有晶莹之物泛滥吧。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新鲜出炉的水馅包,要趁热吃,那样才是最为舒坦的享受。一口咬下去,饱满的汁水,就能溢出来。你可要小心,莫被烫着才是。嘴巴一边使劲往外吐热气,口腔中一边拼命吞噬着水馅包,手上一边还试图多夹一个水馅包到自己碗中来,这是多少人童年时候无法抹去的记忆啊。如果说,曾经水馅包是徽州妇人对外出谋生亲人的眷念。那么,如今水馅包是我们对故乡思念之情,最好的表达。你,有多久没有吃水馅包啦……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文末,感谢本期文章所有图片提供者程清华女士,她也是本文中出镜的那位制作水馅包的女士。有机会,一定去府上叨扰,讨个水馅包吃一吃。

舌尖上的徽州(87)蕴藏着浓浓乡愁和思念之情的绩溪水馅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