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东北军为什么很强?

常山赵子龙IlI


骂东北军不行的就是王八蛋,九一八之前张学良己归了蒋,被蒋封为陆海空副总司令,二十四万东北军在关内听蒋指挥,当时沈阳只剩下一个旅!

九一八的晚上,日本打进沈阳,东北军王铁汉和一部分东北军还有沈阳警察都进行了抵抗,沈阳警察在黄显声的带领下和鬼子决战了三天三夜,最后下得不撤回锦州,在张学良的支持下成立了东北义勇军,国歌来自于东北义勇曲,当初就是夸赞东北人抗日的。

马占山为东北军,还有沪凇战役牺性的高级将领为东北军,远征军蒋也派了不少东北军,最后二十四万东北军牺牲在了关内各大战役上,蒋委员长发的功勋章东北蒋领占了多数!这是历史,可查档案!可最后东北军却叫网黑抹的一无是处,真可悲!

东北抗战了十四年。

有东北军,警察,学生,土匪,工人,农民组织起来的四十万义勇军在蒋毫无增援的情况下,因武器若后,伤亡很重,最后有抗联接收

向鬼子打响第一枪的沈阳公安警物处处长,义勇军的缔造者黄显声,也就是小萝卜头的师父后来被蒋关进了渣子洞,被特务秘密处决!

写走题了,抱歉


反对成帮结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遗憾的告诉大家,东北军历史上从没强过,直到林彪时代才扭转。


张作霖时代的东北军,我们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来看。

直皖战争

直皖战争中,直系和奉系结盟,一同对付皖系。

因直系军力强大,战斗力厉害,仅仅五六天就击溃皖系,大获全胜。

而直系基本就是按兵不动,最后阶段打小怪,事后捞便宜的。

奉系几乎没有像样的战斗,算不了什么。

第一次直奉战争

这次战争中,东北军出兵20万,直系军阀才10万。

结果是东北军被打的全线溃败,战死2万多人,逃散1万多人,被俘5万多人,伤者不计其数,狼狈逃出关外。

第二次直奉战争

两军杀得旗鼓相当,关键时候直系军阀吴佩孚部将,忠贞不二冯玉祥临阵倒戈,突然抄掉了直系老巢北平,囚禁大总统曹锟,切断吴佩孚的退路。

吴佩孚前后都是敌人,这才全军崩溃。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期间,东北军尚且没有和老蒋的中央军开战,不过是对阎锡山、冯玉祥之流,仍然久战不胜。

随着北伐军攻破山东,杀入河北,张作霖自知不敌,率部放弃关内北上,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


如果说张作霖时代,东北军好歹还能打几个胜仗,张学良时代就丢大脸了。


中原大战

中原大战是在老蒋胜局已定的情况下,张学良派主力入关占便宜,占领了北方几省的地盘。

期间东北军没有打过什么硬仗,算不了什么。

然而,就是因为张学良在中原大战的胡乱部署,导致接近二分之一的东北军入关,关外的东北军实力大减,最终导致918 的全线崩溃。


中东铁路事件

张学良上台后,试图拿苏联动刀以立威。

结果中东铁路事件,东北军被苏军打的全军崩溃,被迫服软投降。

918事变

大家都知道,东北军一枪不发,放弃东三省南逃,丢了大人。

热河会战

918以后,日军再次攻打热河省。

张学良为了保存实力,让非嫡系东北军顶在一线,自己的军队放在二三线。

结果非嫡系部队和日军一碰,不是迅速溃败就是倒戈投降。

而二三线嫡系东北军战斗力低下,最多坚持一二天阵地就被攻占。

热河全省防御崩溃,东北军争相溃逃,最终首府承德仅仅被日军128个骑兵占领,这里东北军驻军本来有2个旅,都撒丫子跑了。

对付红军

东北军先去鄂豫皖苏区剿共,被区区兵力的红25军连续击败多次,损兵折将。

随后东北军去陕北剿共,还不到半年,三次惨败,其中牛元峰的109师在直罗镇被红军全建制歼灭,牛元峰自杀,损失近7000人。

由于打不赢红军,又不愿意这样被红军一口口吃掉,张学良开始联络红军试图互不进攻,最终才有了西安事变。

抗战中

萨沙写《新西安事变》丛书的时候,有一章特别介绍抗战中东北军部队的战果。

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http://sidalin.blog.hexun.com/66538130_d.html


可以这么说,东北军几个军在抗战中拼得很厉害,但客观来说战斗力不行,属于国军二流甚至三流部队。

在作战中,除了战争第一年以外,随后东北军均不被放在主要方向,因为他们挡不住日军。


至于东北朋友,东北军战斗力弱是事实,直到林彪阶段才有所改变。你不愿意承认,这也是历史,是客观存在的。

即便是林彪时期,东北野战军的核心也不是东北人,而是从关内过去的十多万八路军和新四军官兵,都不是东北人。


萨沙


东北军兵力是不少,武器也不差,但是战斗力真的算不上强,这不是黑东北人,因为我们不能把东北军和东北人、义勇军、抗联和四野画上等号。东北军指的应该是张氏父子手底下那支军队。

打仗这事情不是士兵不怕死就有用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

先说军阀时代,张作霖本身就是胡子出身,而其他军阀头头多是正经八百的军校生和职业军人出生,在指挥作战上还是有差距的。依靠山海关守住东北是没问题的,但是一旦出关的话,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东北军的后勤保障条件算不上很理想。所以东北军几次出关作战虽然有一些出色的战斗表现,但是总体来说是比不过直系的。

后来到了他儿子张学良手里,东北军内部有点不团结,那战斗力自然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后来918失去东北以后,一下子没了根据地,就更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了。

然后是苏区反围剿,东北军的表现更是一塌糊涂,以至于后来八路军115、120、129三个师的番号都是来源于被红军歼灭的东北军部队。不过想想也正常啊,底下官兵想的是打回东北去,你偏偏让他剿共,表现不给力也属正常。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软禁,东北军在指挥是一盘散沙,在后勤方面就更没指望了。这样的军队光依靠基层官兵的不怕死是没有用的。


专门消遣杠傻黑喷


历史上的东北军什么时候强过?


是打日本人,还是俄罗斯毛子,还是红军呢?怕是都没强过吧!


你要说东北抗联什么的,还有几分道理。说东北军,是“土匪头子”张作霖手下的东北军,还是“马拉松冠军”张六子手下的东北军?怕是都没有硬气地正面刚过日本人吧。

张六子更是一枪不放,跑到陕北打自己人了,窝里横倒确实算积极的了。郁闷得是拿着精良武器也被红军揍得找不着北。更可气的是,把工业装备什么一股脑全留给了日本人,真是称职的后勤部长了。


张作霖好歹窝里横算一把好手,在民国军阀中也算一号人物,能和老蒋争一争长短,也能用小聪明耍得日本人团团转。

可惜的是生了个孬儿子,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抗战期间只怕最丢份的就是东北军了,还有何强可谈?湘军、川军哪个不比东北军强,“辽跑跑”闻名天下,还有脸面谈强?


东北军的领头人张大公子虽然后来亡羊补牢,来了个“西安事变”,好不容易该为东北军正名努力抗日了吧,结果又出昏招,陪同老蒋回南京,直接给人家软禁了。


这下可好,东北军更是分崩离析,没有了掌舵人,自己人先内讧了起来,后被老蒋一步步慢慢分化打散蚕食,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自此,东北军名也不存实也亡了,建制都没有,还谈什么强不强?


要论强,只有抗联的强,只怕当地的老百姓和山上的土匪也比不放一枪,拱手让出东北三省的东北军强上一二分了。


朝闻历史


我是军林纵横!

历史上的东北军为什么很强?给这个问题还是限定一个时间比较好,那就是“九一八”之前在国内战场上比较强。在对苏对日作战中,东北军可以说是从来没沾过便宜。

当然,这没有轻视的意思,毕竟,当时不止东北军,其他派系军阀,也因为武器装备、军事训练、作战理念落后等原因“窝里斗”是把好手,对外作战则不行。这种情形沿袭,直到抗日战争出了口恶气,再到韩鲜战场和美军一较高低才真正结束。

东北军的强,首先在于兵强马壮。资料统计,东北军一度是当时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1931年,东北军边防军共约28万,加上非正规武装18万东北军总数约为46万人。比如拥有全国最强大空军,各类飞机400多架飞机。但是,18万精锐却被少帅带进了关内打内战,在东北军面前反蒋联军兵败如山倒,所以……

东北军的强,在于地理有利。东北苦寒,外人少有染指,也进不去。东北地区经过张氏父子两代苦心经营,到上世纪20、30年代成为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比如东北的军工就相当强,如沈阳兵工厂,堪称最先进、规模最大兵工企业。年产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18000余万发,机关枪1000挺以上。而且生产的许多军械甚至不比日本军械差多少。

再往后说,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啊!

朋友们,你们对东北军的战斗力有何评价呢?欢迎讨论!


军林纵横


1928年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将奉军改为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在这之前一直叫奉军。

今天就说一说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

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首领张学良护送常凯申回南京,结果被常凯申囚禁,东北军顿时群龙无首。1937年3月,群龙无首的东北军不得不接受常凯申的整编,为了削弱东北军的力量,东北军各军互不统属、部队分割使用。由原来的甲种军缩编为每军下辖二师,每师下辖二旅的乙种军。

49军:军长刘多荃,下辖第105和第109师。先后参加了津浦路作战、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时,第49军损失惨重,其中第109师基本打光。南昌会战时,49军在修水作战失利,常凯申将中将军长刘多荃降为上校,后来被中央化。


51军:军长于学忠,下辖第113和第114师。徐州会战时,51军顶住了日军3个师团4万人的疯狂进攻,此役日军伤亡9000人以上。武汉会战,该军在大别山与日军激战。武汉失守之后,于学忠率部在大别山打游击。1939年,于学忠升任鲁苏战区总司令,期间指挥东北军51和57军在鲁南山区打游击。1944年,于学忠被免去鲁苏战区总司令职务,改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从而失去了兵权。

53军:军长万福麟,下辖第116和第130师。抗战爆发后主要负责平汉线以北的防守,在日军的攻击下,该部损失惨重,被迫撤退至太行山区。1939年参加了豫北、豫东的对日作战。武汉会战时,在大冶、阳新抗击日军。1943年,第53军被编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军长为周福成,参加了滇西大反攻。

57军:军长缪徵流,下辖第111

和第112师。抗战初期驻防在南通、如皋等江防要点。1939年,在鲁苏战区打游击。40年与日军商定“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的秘密协定,后来该军番号被撤销。

67军:军长吴克仁,下辖第107和第108师。抗战初期,该军在华北参加抗战。淞沪会战时,被急调南下增援。67军临危受命,积极掩护主力部队撤退,不料军长吴克仁不幸中弹壮烈殉国。67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蒋介石不但不予补充,反而取消了67军的番号。



骑兵2军:军长何柱国,该军主要在晋绥一带与日军作战。

西安事变后,东北军由地方军阀部队变成了国家军队,面对外敌入侵,东北军前赴后继、浴血抗日,其战斗力高于内战时期的东北军。


历史军魂


看了一下答案,回答的已经比较全面了,这里我只谈一个点,那就是东北的空军。在当时的中国,拥有一支空军就意味着拥有着霸权。

东北军曾经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武装力量,到底有多强呢?曾经自己开办航空学院,自己培养飞行员,自己建造飞机……

张作霖发展空军的原因在于吃过空军的亏,并且也看到了空军的强大威力。东北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曾经被吴佩孚打败。吴佩孚的势力在民国时期曾盛极一时,被称为当时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一个军阀。在这一次战争中,直系军阀出动飞机,打了张作霖一个措施不及加惊慌失措,很多东北军士兵都没有见过飞机。这一幕深深地刺激到了张大帅,于是回东北之后立志要发展空军。

发展空军,首先要有空军人才。自己能够发展独立空军力量的前提也是先充分的学习。经过严格地挑选,东北军选出一批优秀的年轻士兵远赴法国学习。在法国,这些年轻的士兵接受了严格的飞行训练,毕业之后完全可以驾驶飞机进行侦察、投弹、扫射等,而这些士兵也全部升为军官,待遇也是最好的。

在此基础上,张大帅还自己办了航空学校,购买教练机,聘请外国教练,从最基础的飞行原理等理论知识教起,让学员一步一步地成长为优秀的飞行员。虽然两年多的学期较长,但是飞行员的操作技术还是挺不错的。

东北军一直重视军工业的发展,东北兵工厂曾经也是全国最大的军工厂。东北军的飞机,除了缴获的奉系军阀等军队的飞机以及从法国、德国等国购买的飞机外,还仿造了欧洲飞机,自己生产了一批飞机。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很多都投入过实战,实战效果也很理想。

倾注于空军的心血没有白费,奉系在对阵阎锡山、石友三、傅作义等派系作战中均出动飞机,并且帮助奉系牢牢掌握制空权,尤其是这支空军为奉系军阀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胜对手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强大的空军力量,在日本帝国主义面前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东北军的飞机已经有三百架。可是在面对日军九一八事变的挑衅中,少帅的命令却是坚决不抵抗!这三百架飞机全部被日军缴获,而且日军没有一名士兵伤亡,因为他早就命令空军战斗人员全部撤出。于是,这些东北军辛辛苦苦缴获而来、购买而来以及辛苦制造的飞机,全部被涂上了膏药旗,成为日本轰炸中国军民的杀人武器!为什么后来被解除了软禁他还是不敢回国,仅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来!

参考资料:《东北民族航空曾是中国最强》


冰哥聊史论古今


东北军作为一个整体称呼,应该仅存在于1928年到1937年不到九年的时间,其前身为奉系军阀,大帅是张作霖,那个时候北洋军阀时期,割据混战,奉系藏身关外,外依靠小日本(日本觊觎东北,张作霖也利用日本,“俩小偷睡觉——贼手摸着贼脚),坐拥三十万大军,实力了得。特别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胜利后(一大原因是直系内部冯玉祥倒戈),入主中原,掌控了北京政府,张作霖更是在1927年做上了中华民国安国军政府大元帅,成了北洋政府的“末代元首”。

随着1928年6月皇姑屯火车站的一声巨响,张作霖血肉模糊,身受重伤,到沈阳不久即去世了。当年12月29日,背负国恨家仇的张学良易帜,服从国民政府。这时的奉系被称为东北军了。

1929年,为了收回中东路,张学良派兵动了硬的,老mao子急了,派兵杀入东北,东北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不但路权没有收回,还丧师失权。

1930年,东北军迎来鼎盛时期。当年的九月十八日,张学良以“调停”为名率领养精蓄锐的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使在中原大战中打的难解难分的各路新军阀立刻服软。这一次“九一八”张学良意气风发,深得蒋介石厚爱,给与其陆海空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的高位,并且开府北平。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把东北军抛但风口浪尖,张学良不抵抗之名被全国痛骂,被迫出过考察。失去东北老家的东北军一部分留下来做了义勇军,一部分撤往关内西北前线与红军作战。

1934到1936年,考察回国的张学良坐镇西安,率东北军与到达陕北红军苦战,可谓屡战屡败。张氏极为苦闷,遂与红军达成一致,共同抗日互不侵犯,不打内战。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扣押督战到西安剿共的蒋介石。在各方妥协下,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随即被扣押,从此被蒋氏父子软禁至1990年。

张学良走后,东北军群龙无首,少壮派军官孙铭九等人于1937年2月枪杀了不同意进兵“救回”张学良的军长王以哲将军(当时主持东北军),东北军雪上加霜,从此被蒋介石分化瓦解,东北军作为一个团体不复存在!

在这里说几句孙铭九这几个少壮派军官,当初捉蒋逼蒋抗日执行者是他们,后来统统做了汉奸的也是他们,蒋介石但是始终没有对日妥协,莫大的讽刺!

东北军强不强,自己看吧!



磨史作镜



东北军的前身是张作霖领导的奉系军阀,抛开战力不谈,奉系军阀是当时北洋军阀中装备最精良的军阀,当时的奉军拥有装甲车、大炮、坦克、战斗机等众多重武器,空军力量就数量而言而言,可以与当时的日本军队平分秋色了,而且兵力达到了40多万,这是其他军阀所望尘莫及的,除此之外,当时的奉军拥有强大的后方和兵工厂,来生产各种军备资源,张作霖开办了讲武堂,为他不断地输出军事人才,所以,张作霖拥有绝对的后方,在出关作战时,即使战败也可以返回关内,休养生息。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向全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在经过第一次直奉战争惨败后,奉军痛定思痛,穷兵黩武,训练新军,战斗力得到了质的飞跃,真真是个个都是三八旅,奉军打败了直军,挥军进入北京,夺取了北京政权,张作霖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张学良宣布了不抵抗的政策,但是还是有很多东北军将领奋起反抗,比较出名的如马占山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东北抗日义勇军亦发起了数次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役。


娜娜聊古今


什么时候东北军很强?东北军有过三次巅峰时代,更多是形势比人强;在硬碰硬的内外作战中,东北军整体不行;到了抗战时期,身兼国仇家恨的军人们表现尚可。

1、东北军的三次巅峰时代

第一次巅峰: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胜利,东北军一度深入到江苏、上海,少帅也在上海见了宋美龄。但这次战役胜利很大因素是因为冯焕章对吴佩孚的背后一击。而且随着孙传芳反奉,上海、江苏、安徽迅速丢了,之后更是郭松龄反奉,损失惨重。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二次巅峰:奉军在南口击败冯玉祥部,孙传芳、吴佩孚一致推举张作霖为安国军大元帅,奉军达到第二次巅峰。但南口胜利,是阎锡山、吴佩孚等联盟一块取得胜利的。

第三次巅峰:1930年9月18日,奉军大举入关,迅速占领平津,张学良直接是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达到人生巅峰。众所周知,这次奉军是占了双方兵疲力竭的契机。

2、东北军打的硬仗

第一次直奉战争,东北军与直军作战,十二万大军六天损失了七万。

第二次北伐,东北军在对冯玉祥部、阎锡山部都不占据优势。

(二次北伐)

在1929年中东路事件中,十万抗俄军在对苏军作战中,丧亡惨重,丧师失地。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不抵抗。

在1933年热河、长城抗战中,东北军一次击溃,很难发动像样的攻势。

(长城抗战)

在1935-36年的西北作战中,连续丢失三个师。

3、抗战中的东北军

抗日战争中,东北军在津浦路、淞沪、徐州、武汉、上高、滇缅都有不错的表现表现,苏鲁战区的于学忠坚持到了1941年。身兼国仇家恨的东北军在抗日战争中有很不错的表现。加入八路军序列的吕正操、万毅等都有很大的战功

(徐州会战)

总结:

作为军阀部队的东北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胜利靠的基本都是形势。到了抗战中,成为国家军队,身兼国仇家恨,作了较大贡献。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