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刘德,待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下场如何?

盐荒子孙V


或许是朱元璋为了笼络人心,也或许是刘德家的祖坟“冒了青烟”,朱元璋称帝返乡后并没有报复刘德,反而给了他天大的恩惠!

刘德这个人,原本是一个欺软怕硬、贪得无厌又心狠手辣的大地主,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一辈子都是在刘德家做工,以此维系着一家人艰难的生活。

孩童时期的朱元璋也在地主刘德家里放牛,这一放就是十二年之久,后来父亲朱五四生病死去,可怜的朱元璋和哥哥只能将父亲的遗体放在一块破门板上。兄弟俩找到地主刘德,希望能够给一块小小的地方安葬父亲,可是被刘德无情的拒绝了,刘德不仅对朱元璋兄弟恶语相向,还将他们赶了出来,再也不允许兄弟俩踏入刘家大门。

相比于刘德的无情,他的哥哥刘继祖动了恻隐之心,腾出了一块空地帮忙安葬了朱五四,对于刘继祖的好心帮忙,年少的朱元璋感恩戴德,而对于无情的刘德,朱元璋也记在了心中。

朱元璋称帝后返回安徽老家凤阳,这一下子朱元璋的老家全炸开了锅,父老乡亲们奔走相告,当年那个老朱家穷困潦倒的放牛娃朱重八当了皇帝,成了开国之君,消息传开,十里八村的邻里街坊都纷纷赶过来,想看一看朱元璋的风采。

朱元璋在大批人马的护送下,还没有进村口就看见成片的人群早已跪在地上,这其中就有地主刘德,他隐藏在跪地的人群中,双膝跪地、以地遮面,大气都不敢喘,他害怕朱元璋找到他,以报当年之仇。

朱元璋也注意到了跪在人群中的刘德,便把他叫了出来,刘德听见朱元璋叫了自己的名字后,吓得面如死灰,即使是跪在地上双腿也不停的发抖,不断叩头请求饶命。

当大家都觉得刘德难逃一死时,朱元璋却上前扶起了刘德,说了一番话意味深长的话:“尔之所为,亦恒情耳。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后会做皇帝呢?听了朱元璋这一番话,刘德再一次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千恩万谢朱元璋不杀之恩。

朱元璋又想起了当年帮助过自己的刘继祖,便询问刘德:“你的兄长在哪里?刘德回答:兄长早已过世”。朱元璋当即决定追封刘继祖为侯爵,同时赠与刘德三十倾良田,并免除刘德以及所有父老乡亲十年赋税,朱元璋此举不仅让刘德千恩万谢,在场所有的百姓也都跪地齐呼皇上万岁,感激涕零!




悠悠华夏五千载


刘德再怎么坏也是自己的老乡,乡里乡亲的不好太过为难。而且刘德兄长毕竟帮了朱元璋的忙,如果为难刘德,又怎么对得起刘继祖,朱元璋也怕老乡戳脊梁骨的。而不是老乡的,那就对不起了。像朱元璋的死对头陈友谅,不但陈友谅的九族全部贬为渔民,永世不能脱籍,陈友谅的水军部属也是一样。他们的女性家属名为眷属,实为官妓,无异于校坊。史书记载:陈友谅九族,水军部属,并押送到浙江严州府(今建德市境内),流放于新安江,规定他们不准上岸居住,不准与岸上人通婚、不准读书应试,不准穿鞋上岸。于是,数百年来,陈、钱、林、李、袁、孙、叶、许、何等九姓,只能在船上生活,以打鱼为业。另外陈友谅家乡其他陈姓也被当成陈友谅后人被追杀,搞得人心惶惶,许多陈姓之人东躲西藏,改名换姓。


静夜思160519196


1

大多数人对朱元璋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一个暴虐的人,这个人肯定有仇必报,是个狠角色。

在某些方面,朱元璋确实是这样,但是在刘德这件事情上却是一个例外,这刘德最后不仅没死,反而得到了一大笔的赏赐。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朱元璋昏了头才这么干的吗?



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朱元璋的精明之处。

2

当年朱元璋一大家子都在地主刘德手下干活,朱元璋也只是刘德手下的放牛娃。在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地主和佃农之间就是一种剥削的关系,地主靠剥削佃农才积累了财富。这刘德和朱元璋一家更是如此,可想而知他们的关系不会有多好。

刘德本人更是非常的吝啬,完全没有达则兼济天下的那种意识。朱元璋的父亲去世以后,朱元璋找到了刘德,求他给一块儿地方来安葬死去的老爹,可是却被这刘德给拒绝了。

最后还是在刘德他哥哥的帮助下,朱元璋的父亲才有了一块儿可以下葬的地方。

3

后来朱元璋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打下了大明朝。



老家的人民那叫一个高兴啊,皇帝出在了自己家乡那叫一个光荣与自豪啊。

有一次朱元璋要回老家探视,家乡人民知道以后非常的激动。终于有机会一睹皇帝的圣容了,自然要好好的珍惜。

可是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的害怕,好像天塌了一样。这个人就是地主刘德。

他自己也知道当年的事情自己做的不地道,如今这朱元璋成了天子,他就是一块儿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4

朱元璋回乡以后,这刘德就亲自过来跪地求饶,说自己当年有眼无珠。



朱元璋笑了一下,说了一句:“尔之所为,亦恒情耳,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

意思就是说,我不怪你有眼无珠。我当年就是穷放牛娃一个,你看不出来我以后能飞黄腾达也不是你的过错,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然后不仅不怪罪他,还免了他的田赋,赏了他几十亩良田。

朱元璋这么做可以说是以德报怨,显示了他作为皇帝的宽厚,也有利于他笼络人心。所以说我认为他说有意而为之,不然连一个小小的地主他都不放过,那谁还敢跟着他玩儿命啊?

如果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请关注我,持续创作更多真实的历史知识,供你了解。


听历史说话


帝王自有帝王的胸怀。道德经讲: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听老人讲,当年朱元璋,小名朱重八,给地主刘德放牛,还有一帮念不起书的小朋友,每天陪着朱元璋玩耍。他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朱元璋经常坐在一块陡峭大石头上玩当皇帝,让小伙伴儿们朝拜。有几个不服气的,也想当皇帝,结果都坐不住,从石头上掉下来了。

有一天,他们都饿了,要求朱元璋,你是皇帝,不能让你的臣民总挨饿吧?朱元璋说:好办,我让你们吃牛肉。于是他们杀了一头小牛,点火烧了烧吃了。吃完后,小伙伴儿们害怕了,少了一头牛,怎么办?朱元璋说:没事,我有办法。于是,将牛头放在山那边,把牛头放在山这边,就回家了。

到家后,刘德发现小牛没了,问朱元璋:小牛咋没回来?朱元璋说:小牛钻山了。刘德说:牛怎么会钻山?朱元璋说:我带你去着。

于是二人来到放牛的山上,果然有一条牛尾巴,朱元璋说:这是牛尾巴,摇一摇,果然,牛尾巴要了几下,又到了山对面,看见了牛头,说:叫几声!牛头就叫了几声。

刘德见此情景,知道此子金口玉言,也没敢难为朱元璋,此事不了了之。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也没有难为刘德。


南极冰火


刘德是周扒皮的祖宗, 元朝廷官府的奴仆,坐拥良田无数,富的流油。朱元璋像是高玉宝,虽没有把刘德搞得鸡犬不宁,但是偶尔出他一次笑话还是有的,但是代价之惨痛让人不寒而栗。

朱元璋家中赤贫,祖上几经辗转来到安徽凤阳,也没有创下可拿出来显摆一下的家业,相反却欠了官府天文数字般的税银,如果想要还清,必须得有愚公移山一样的精神。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白饭也是绝对不允许,所以学龄前的朱元璋就去给地主家放了牛。地主是谁呢?就是村子里的首富、乡绅刘德。

给地主放牛不是早九晚五的上班,而是天刚渐亮就赶着一群牛出去,太阳下山才能将牛赶回。如果中午困的实在不行,就趁牛歇嘴的时候,找个荫凉地迷上一会儿。

朱元璋家穷,也没干粮可带,所以一边放牛,一边还得寻找一些能吃的野菜、野果,来麻痹一下叫个不停的肠子。所以每当傍晚赶着一群肚子吃的溜圆、迈着悠闲的步子、“吧嗒、吧嗒”把粪便拉一路的牛往回走的时候,朱元璋早已饿的前胸贴了后背。

值得庆幸的是,放牛的日子虽难熬,但朱元璋也能找到一些乐趣。朱元璋有一群小伙伴儿,不仅围着他团团转,而且前呼后拥的把他为称为“皇帝”。每当这些小伙伴在自己脚下“俯首称臣、三拜九叩”的时候,坐在石头堆上的朱元璋备感欣慰,仿佛自己真成了那个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帝王。

既然是“皇帝”,那么就得给“百姓”谋福祉。一日,小伙伴儿汤和说话了:“朱重八,我们都把你当成皇帝了,你总不能让我们整天饿子肚子呀!”朱元璋想了想:“好,你们都给朕等着,朕给你们弄点吃的。”说完朱元璋一溜烟儿跑了,不一会抱回了一大堆豌豆蔓,上面挂满了鼓鼓囊囊的豌豆荚。随后,朱元璋找个避风的地方,一把火点着了豌豆蔓,不一会儿豌豆就噼里啪啦、争先恐后的张开了金黄的小嘴。此时,小伙伴儿哈喇子也足足流了半尺。朱元璋一声令下:“给朕吃!”小伙伴儿们一拥而上,将油乎乎的豌豆一扫而光。


又过了几日,这天朱元璋接受完小伙伴们的朝拜,准备退朝,还是汤和一边摸着自己的肚子,一边略带腼腆的说:“朱重八皇帝,你能不能给我们弄点儿肉吃!”说完还伸了伸舌头,不过还是用期待的眼神盯着朱元璋。

朱元璋呵呵一笑:“这有何难!朕贵为九五之尊,整个天下都归朕所有,想吃点肉还不容易,今天朕就给你们来顿牛肉大餐!”说完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只小牛犊。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小伙伴儿们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说的是真是假。因为小伙伴儿年龄虽小,但他们明白地主家的一头牛远比穷人家的一个孩子金贵,仰慕还来不及呢,那还敢有吃的想法。于是大家先是惊讶,继而像泄了气的皮球,准备散了。


朱元璋早看出了众人的心思,拍着胸脯说:“朕金口玉言,说到做到,你们尽管吃,到时我自有办法向地主刘德交待!”小伙伴儿们一听,顿时又来了精神,因为在他们们的心目中,朱元璋就是那个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皇帝。于是,在朱元璋的指挥下,小伙伴儿们七手八脚的忙乎了起来,不一会油吱吱、香喷喷的小牛就烤好了,不过朱元璋事先把牛尾巴放在了一边。这下小伙伴儿们可解馋了,直吃的满嘴流油,肚子鼓的像是塞进了一只枕头。

晚上朱元璋将牛群赶回刘德家的牛圈,眼尖的刘德一眼就发现少了一只小牛。于是马上脸色一变,恶狠狠的质问朱元璋怎么少了一只小牛。朱元璋不慌不忙,伸手从怀里掏出小牛的尾巴,对刘德说:“主家暂且息怒,你听我说,小牛独自跑到山涯边玩耍,一不小心滑入山涧,我眼急手快跑过去一把抓住了它的尾巴,拼命的往上拽,结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扯断了小牛的尾巴,还是没有拉住。就这样,小牛连吼带叫,坠入深不见底的山涯!”


刘德听完也不管是真是假,操起一根木棍劈头盖脸的抽向了朱元璋,直把朱元璋打的鼻青脸肿、头破血流、遍体鳞伤。后来棍子断成了三截儿,刘德也实在打不动了,朱元璋才一瘸一拐的摸回了自己家。这顿牛肉吃的,好悬没把命达上!

朱元璋十六岁那年,家乡大旱,蝗灾、瘟疫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没几日,父母及大哥相继被夺走了性命。朱元璋家徒四壁,既无钱又无地,眼愁着亲人的遗体而不能埋葬,无奈家下又跑去求了地主刘德。刘德二话不说,一顿棍棒将朱元璋赶了出来。好心的邻居刘继祖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送给朱元璋一些破旧衣服,又给了他几文大钱儿。就这样,朱元璋用旧衣服包裹了亲人遗体,买了一小块薄地草草安葬。随后朱元璋就进入了黄觉寺当了和尚,而且一当就是九年。但是在这出家为僧的几年里,朱元璋并没有去修炼什么得道高僧,而大多数时间都拿着出家人的行头沿街走巷去要了饭。


朱元璋25岁那年,收到了昔日小伙伴汤和的一封来信,于是兴忡忡的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大军。从此,朱元璋的人生走上了正轨。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成了义军的首领,并先后收编了小明王韩林儿的红巾军、消灭陈友谅及张士诚、横扫元朝残余势力。1368年,朱元璋荣登九五,小时侯的玩闹,一朝变为现实。

自古当上皇帝的人都要回到家乡走个过场,不仅是为了衣锦还乡的那份虚荣,更多的是对家乡的那份眷恋,狐死首丘,何况人乎。朱元璋出身赤贫,对于家乡更有一种无法表达的情怀,所以回乡是朱元璋的一种责任,一种对人生完美的诠释。


听到朱皇帝回来的消息,乡民们欢欣鼓舞,敲敲打打出迎数十里。朱元璋见了乡亲们非常高兴,干脆下了龙辇,一路陪着乡亲们嘘寒问暖,问东问西,谈天说地,不一会儿就走到了村口。这时,乡亲们都不约而同的停住了脚步,也停止了说话。朱元璋疑惑不解,抬头向村口望去,只见地上跪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两只膝盖还不停得往前挪着,还不住的磕着头,浑身瑟瑟发抖,犹如秋天的一片枯叶。朱元璋忙问乡民此乃何人,众人沉默不语,半天有人打破了寂静说:“那人便是当年的地主刘德!”

朱元璋听罢,感慨万千,早年的往事又一幕幕的涌上心头。想想当年沧海,再看如今桑田,真是世事难料啊!想到这里,朱元璋迈开脚步径直来到刘德面前双手相搀。刘德那敢起来,跪在地上面如土色,不停的磕头,嘴里反复的念叨着:“皇帝恕罪!草民当年有眼无珠!”


朱元璋被刘德的窘态,逗得哈哈大笑,双手再搀刘德,说道:“老人家不要害怕,当年韩信不杀让他受胯下之辱的恶霸,如今朕怎么会杀你呢!难道朕的心胸还不如一介武夫宽广?再说,你又不是神仙,怎能料定我如今成为万民之主!快快起来吧!如若不然,朕可真的要降罪于你了!”

刘德听罢,擦了擦昏花的泪眼,颤颤巍巍将要起身。朱元璋又问:“你的大哥刘继祖如今安在?”刘德急忙再次跪下:“回皇上,他前几年就过世了”。朱元璋心里一酸,好人呐!


朱元璋在家乡住了几日,与乡亲们纵酒欢歌,犹如当年高祖刘邦一样的欢腾,就差唱作一首《大雨歌》了。不日,朱元璋与乡亲依依惜别,临走之前下令免除家乡所有赋税,并特意赐平民刘德良田三十亩,税赋全免。朱元璋做为一代帝王,对当年的地主刘德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按朱元璋正常的反应应该是杀了这位自己为富不仁的老东家,不过朱元璋没有这么做,反而赐他无罪,或许这也彰显了朱元璋的大度与既往不咎,不过这也改掉了刘德为富不仁的品行,开始一心向善,也算结局圆满吧。



历史错过的昨天


刘德青山在,担心没柴烧,刘德的担心是多余了。

朱元璋光宗耀祖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从小帮地主放牛。只因他祖上墓地风水龙气好,得到了军师刘伯温和李善长,徐达等将军的辅佐,再加上自己的拼搏,终于坐上了龙椅。当上皇帝是最光宗耀祖之事,所以朱元璋这天打算回老家看看。




得知朱元璋要回乡,官员百姓们兴奋不已。当官的想着皇上说不定一个不小心将自己提拔了,百姓则是趁此机会瞧瞧跟当年不一样的朱元璋。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在担忧,那就是当初让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刘德。

早在朱元璋的父亲就为刘德放牛了,后来不幸去世,朱元璋去跟刘德要一块地和钱,来给父亲下葬,没想到被刘德严辞拒绝。最后无奈之下,朱元璋找了一床草蓆草草安葬了父亲。刘德听说朱元璋回来的消息,担心朱元璋秋后算账,那可承受不了,后来想逃,但是天下之大莫非皇土,能逃到哪里去呢?皇帝想抓你的话还不容易吗?听天由命吧。




慷慨的朱元璋

老朱回来这天,大家都一起远远地迎接,刘德也在其中。看到朱元璋,刘德双膝一跪,满口诉说着当年是狗眼看人低,如今很是后悔。朱元璋听后,哈哈大笑,毕竟是皇帝了,眼界不同。他宽慰刘德“当初你也不知道我如今会成为皇帝,朕不怪你。”随后便问,刘继祖何在?

刘继祖也是同村的地主。当年朱元璋向刘德讨要一块地不成,还是刘继祖伸出援助之手,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和钱,才让他安葬了父亲。



得知刘继祖已经去世,老朱很难过,于是给刘继祖家里一个世袭的侯位,至到明朝灭亡。而刘德也不仅没有被杀,还赏赐了他30亩地,且免了数年赋税。

刘德本以为在劫难逃,没想到不仅没有祸,还有福。他非常感恩朱元璋,他说“大人不记小人过”确实说得在理。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手指点个赞呦!

不喜欢吃白菜


在很多人看来,朱元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在位31年间杀掉的人有十五万之多,而刘德与朱元璋有仇,所以有人就会觉得朱元璋可能会报复刘德,但实际却恰恰相反。

朱元璋与刘德的恩怨

朱元璋算是地地道道的麻雀,是生在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要给地主家放牛,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

朱元璋放牛的地主家正是刘德,刘德是个怕硬欺软、仗势欺人、一毛不拔的人,朱元璋在他家当放牛娃期间没少挨欺负,两人间的恩怨具体记载有两件事。

第一就是朱元璋在放牛的时候吃了刘德一头牛,被刘德打得差点没了命。

第二就是朱元璋父母被活活饿死后,朱元章曾求刘德给一块地安葬父母,被刘德无情拒绝并赶出家门。

对于刘德,讲私怨,当时朱元璋肯定是恨他入骨的。

朱元璋“厚报”刘德

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做人就得恩怨分明,所以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完全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杀掉曾让自己受苦难堪的刘德。

但是朱元璋的做法却是相反的,不但不与刘德计较,还站在刘德的角度帮他着想,说了一句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最后还赏赐给他三十亩良田。

这其实就是天子就有天子的胸怀,已经成为天下之主,当包容天下万民,所以朱元璋已经懒得去计较。

其次朱元璋这样做也是为了笼络人心,以德报怨彰显自己的皇家风范,换来百姓的歌功颂德何乐而不为呢?



当时朱元璋那韩信来作对比,说韩信曾受胯下之辱,但韩信功成名就也没有追究让自己受辱之人。

此事已被坊间传为美谈,所以朱元璋又怎么可能让百姓议论他他的胸怀不如韩信呢?

再者,不看僧面看佛面,刘德可恶可憎,但刘德的兄长刘继祖却是好人,且在朱元璋最难的时候帮了朱元璋一把,所以看在刘继祖的面子上,朱元璋也是不会苛责刘德的。

所以刘德最终的下场是好的,朱元璋没有为难他,反而是赏赐给了他三十亩良田,并封其兄长刘继祖为侯爵。


煮酒温史


朱元璋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让人胆寒,剥皮塞草,让继任者坐在上面办公,但对于老百姓,朱元璋却胸襟宽广,这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暴政让他家破人亡,所以他痛恨贪官,怜悯百姓。


老朱家一直是刘德的佃农,朱重八小小的便去给刘德放牛,无奈暴政一天天加重家里的负担,加之天灾,朱重八的父母'早早的离开了他,可是穷苦人家哪有土地下葬,朱重八便去求刘德,可这个地主为富不仁,丝毫不念及老朱家的付出与辛苦,面对朱重八的苦苦哀求没有半点怜悯,后来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不下去了,给了朱重八三尺墓地去安葬父母,这件事极大的刺激了朱重八,让他再一次认清了世态炎凉,发誓不再给刘德放牛,之后去讨饭去当和尚,后来在兄弟的推荐下参加了起义军,凭借自己的胆识和魄力一步步成为明帝国的开国皇帝,当然,他一直记着让他深深处于绝望的刘德地主。


在回凤阳祭祖的途中,他找到了刘德,不用说,刘德已经吓的失去人色,不住的磕头赔罪,可是朱元璋说了一句话:而之所为,亦恒情耳。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朱元璋面对曾经的仇人,放下了怨恨,理解了他,理解了当时的社会人心。之后他还找了恩人刘继祖,可惜人已逝去,朱元璋追封其义惠侯,世袭罔替,还给了刘德数十顷良田,免去数年徭役赋税。

也许在朱元璋心里,这个曾经的仇人,当初教会了自己一些东西吧,体验真正的世态炎凉,冷暖人心。


深读晚安


朱元璋是位传奇皇帝,他从放牛娃到和尚,从和尚到乞丐,从乞丐到皇帝,书写的是动人曲折的传奇故事。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因为在叔伯兄弟中排名第八,所以本名朱重八。他自幼家贫,其父朱五四靠租种地主刘德家的地为生。朱元璋年少时,也靠给刘德家放牛,赚点口粮。

在民间传说中,朱元璋放牛时发生了很多奇闻趣事。

相传,一次朱元璋放牛累了,躺在地上枕着一根大木头睡着了,恰巧被贬官路过的刘伯温看到了。刘伯温看到朱元璋头枕木头,四肢张开,仰面朝天地睡在那里,不由得笑了,突生戏谑之意。刘伯温捡起一根草枝,搔弄朱元璋的脚心。但朱元璋并未醒来,只是感觉脚心痒痒,动了一下,侧过身,蜷着腿又睡着了。

刘伯温一看,心中不由一惊,原来朱元璋开始的睡姿正好是个“天”字;在刘伯温的搔弄下,又变成了一个“子”字,合起来正好是“天子”二字。

于是刘伯温暗中打听了朱元璋情况默默的返乡了。多年后,在朱元璋的邀请下,刘伯温出山,帮助朱元璋统一了天下。

无独有偶,朱元璋在放牛的时候,经常会和汤和、徐达、周德兴等人玩耍。当时,他们最爱玩的游戏就是“当皇上”,而朱元璋每次都当“皇上”,朱元璋指着自己坐的大石头说,这就是我的龙椅,又指着眼前的山谷说,这就是金銮宝殿。于是,其他人就跪在地上,叩头,大喊“万岁”,玩的是不亦乐乎。

还有一次,汤和在跟着朱元璋一起放牛时饿倒了。朱元璋抱着有气无力的汤和,咬了咬牙说,今天我请大家吃牛肉。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徐达、周德兴,还有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帮忙,将正在放牧的一头小牛犊杀掉,架起来烤着吃掉了。事后大家都提心刘德发现少了一头牛一定会惩罚他们。

朱元璋却说他有办法,在他的指挥下,将现场清理干净,并将牛尾巴埋在了石缝中。朱元璋回去骗刘德说,牛钻进山里面,只露了一条尾巴出来,他实在是没法把牛揪出来。当然,最后朱元璋还是被刘德痛打了一顿,之后找到他们家赔自己的牛。

然而,传奇归传奇,但灾难还是降临了,元惠宗至正四年,天下大旱,粮食绝收,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瘟疫又爆发了。

结果在天灾人祸中,朱元璋的父母、哥哥都相继去世了。伤痛之余,朱元璋悲哀地发现,父母连个安葬之地都没有。无奈之下,他只好去求地主刘德施舍一块地给他安葬亲人。

结果刘德不但拒绝了,而且对他破口大骂。

后来刘德的兄长刘继祖听说后,觉得朱家可怜,于是主动施舍了一块地给朱元璋安葬了亲人。

谁也没有想到,25年后,朱元璋竟然逆袭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荣华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老家凤阳祭祖,顺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刘继祖。

这才知道他的恩人刘继祖已经死去,为了报答刘继祖的恩情,他就给死去的刘继祖封了侯爵,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世世为官,享受到了贵族的尊荣。

刘继祖的儿子则继承到自己父亲的爵位,与其他几户村中人口一同被朱元璋安排为了朱元璋祖陵的守陵人,为明朝世代守护起了祖陵。

而对于地主刘德,当刘德屁滚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请罪时,朱元璋没有给刘德施以报复和惩罚,反而赏赐了他30顷良田。

刘德原本以为做了皇帝的朱元璋,肯定会找他算账。怎么也没想到,朱元璋不但没有报当年之仇,反而以德报怨,不由跪地大呼朱元璋:天下第一明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