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思維」創業者的認知四部曲之(三)

3、創業的意義

創業的最終目標不是奔著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去創業,不是成就一段傳奇故事,之前被媒體報道出,名噪一時的什麼17歲小女生輟學創業,成為身價千萬的女王CEO,紛紛被殿堂級天使投資人,VC好看的投資對象,結果投資後不久公司就死掉了,最後幹著傳銷忽悠人的把戲;超級課表的創始人餘佳文,一慣狂傲不可一世的被稱為霸道總裁,曾一句要拿1億的利潤給自己員工分紅而走紅網絡,後來也不了了之;還有當初火得不行的女大學生馬佳佳,曾被萬科邀請她去演講,一年以後,公司也死掉了·······


這樣有著光鮮亮麗面前的創業者不勝枚舉,可惜的是今天我們回過頭來再看他們的時候,都失敗了。因為他們缺乏創業者的敬畏和靠譜的心態。


很多人,把創業看成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比普通人覺得了不起,其實根本不應該這樣想。首先,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當你選擇這個東西的時候,它不再使你更加exciting!比如一些大明星,國家運動員這樣的公眾人物,受人羨慕,有很多粉絲,也不缺錢,生活得又挺好,那他為什麼要去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呢?再有企業高管和總裁,從最開始公司什麼也沒有,跟著創始人一起打拼,最後把公司做上市,也算得上一位成功人士,受人羨慕,也不缺錢,生活得也挺好,但為什麼會離開原有的生活方式變得一無所有,還是要堅持自己去創業或者幫助別人創業呢?


這就是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的變化。創業代表你要改變,改變自己的現狀,希望你不是滿足於眼前庸庸碌碌的狀態,

創業不是像大學生說的那樣,在校園擺擺地攤,賣賣襪子······創業顯然是要開創一番事業。如何開創?從哪裡入手?創業團隊如何組建?怎麼確定商業模式?股權問題怎麼解決······


一句大俗話:創業,從一無所有到有了一點資本,賺一點可以餵飽自己的錢,但如何再把現有的狀況將它做大,在這個領域上佔有一定的市場空間,成為規模化,你的商業模式與時俱進,從一個小老闆的角色蛻變為企業家。


在創業的大潮中,大家都在談創新,我覺得創新是創業的根基,也是創業的意義,而不是靠更多情緒,雞血,不是那些所謂空談虛偽概念性的東西,實際要把一個idea,變成一個項目,把一個項目變成核心模式,讓很多人喜歡,去參與這件事,用戶願意真正付費使用,而非靠補貼,刺激等方式誘惑用戶。


今天我們看到的別人已經做成功的公司,看起來比我們這些創業者們更有實力,做得都很大,而他們也都是從創新開始,所有的創新在剛開始都不是很大的事情或者說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沒有那麼多想去做一件改變世界,去顛覆革命性的東西。簡單地說:

創新就是我們要怎麼找到跟別人不一樣的路子。多從你的身邊去尋找用戶,還有哪些沒有被滿足,我們叫剛性需求,你就要去發現,用戶在使用已有的產品這個過程中,還有什麼不方便的地方,不合適的地方,那麼從這些小的點開始,你也一樣可以做出差異化和創新。


例如,當“facebook”成功以後,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在公司上市的時候寫了一封信:我們的使命是連接人類。如果大家看了這句話,相信了,那麼你就被他忽悠了。當今,還沒有哪一位成功的人在剛開始做一件事情,就都能把一切想得那麼圓滿,或者覺得自己是在做未來革命性東西,就像大多數創業者被成功人士洗腦,一上來,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做的東西是顛覆性革命。這純屬變態想法,因為他成功了,所以就被總結為社交網絡具有時代意義。


在創始人讀大學的時候,去做這麼一件事情的初衷肯定是沒想奔著去改變世界的目的,而Facebook在當時是社交網絡嗎?瞭解的人很顯然知道它不是什麼社交網絡,在當時美國就沒有社交網絡一說,最主流的互聯網公司在忙著幹啥呢?比如,雅虎在忙著做門戶,這是當時最熱門的概念;谷歌在忙著做搜索引擎。其實Facebook在當時解決了一件事,就是忙著幫助哈弗的男生泡哈弗的女生,這確實是一個事實。如果馬克·扎克伯格要是說谷歌這麼大,為什麼我不能做一個搜索引擎顛覆它呢?大家覺得他能成功嗎?所以他就做對了兩件事,第一是他做的東西跟當時主流的東西不一樣,第二是他撿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來做。

「創業思維」創業者的認知四部曲之(三)

再說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我們都在博客或者騰訊空間裡寫過文章,在寫內容的時候,有過這樣感觸,剛開始心血來潮堅持天天寫,堅持了幾天以後,就寫不下去了,改成每週寫,堅持了幾周,又開始寫不下去了,就改成每月寫,最後還是寫不下去了。我們可以看看自己或其他人的博客和空間,有多久自己沒有再寫了,可能是因為三分鐘的熱度,也有可能是寫著寫著,發現自己沒有貨可寫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但後來有一個人對此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建,發明了一個東西叫“微博”(微博不是新浪發明的),論技術而言,微博有什麼特別牛的技術性改變嗎?好像沒有吧!微博就做了一件事,只能寫140個字,想多寫都不行,這算不上是偉大的創新吧!但這件小小的改變,確實是了不起的,會寫手機短信的人就會寫微博,不需要高調的文采,就如,當你在微博和人家論戰或者罵戰,即便對方文采再好,就140個字,兩個人是不分上下的。


它對寫微博的人降低了難度,對閱讀者降低了時間成本,大家看看標題,就知道是在幹什麼了,而且不斷去刷微博,用最少的時間看更多內容的東西,就這樣,一下帶來巨大用戶量,成為了幾億人在讀微博,幾億人在寫微博。而這個量變帶來的質變,微博,在國外叫"Twitter",它改變了一個革命性的東西,顛覆了我們獲取信息和獲取新聞的方式。


創新有時是技術高深型,屬於技術大牛,技術人才的範疇,但也有時不全指向那些人,應該說,只要有創新,創意想法的人,把一件小事落地變現都是在創新。


所謂"萬眾創新"也就是這個意思吧!360創始人周鴻禕曾在講座時說過的一句話:創新要有兩個改變,第一個改變是用戶體驗的改變,什麼叫用戶體驗的改變,說白話就是把它做得更加容易,更加簡單;還有一個改變,叫商業模式的改變,用大俗話講就是,人家收費,我免費,人家很貴,我很便宜。這不光是給大學生傳遞的基本技巧,也是給很多傳統企業老闆建議,你去做"互聯網+"的時候,就牢記這兩個改變,今天我們所有的互聯網行業成功的例子都可以納到這兩個改變中來。


因此,創新就是在改變,無論大小即可。


此文寫於2017年自己剛創業的感悟


「創業思維」創業者的認知四部曲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