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思维」创业者的认知四部曲之(三)

3、创业的意义

创业的最终目标不是奔着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去创业,不是成就一段传奇故事,之前被媒体报道出,名噪一时的什么17岁小女生辍学创业,成为身价千万的女王CEO,纷纷被殿堂级天使投资人,VC好看的投资对象,结果投资后不久公司就死掉了,最后干着传销忽悠人的把戏;超级课表的创始人余佳文,一惯狂傲不可一世的被称为霸道总裁,曾一句要拿1亿的利润给自己员工分红而走红网络,后来也不了了之;还有当初火得不行的女大学生马佳佳,曾被万科邀请她去演讲,一年以后,公司也死掉了·······


这样有着光鲜亮丽面前的创业者不胜枚举,可惜的是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他们的时候,都失败了。因为他们缺乏创业者的敬畏和靠谱的心态。


很多人,把创业看成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比普通人觉得了不起,其实根本不应该这样想。首先,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你选择这个东西的时候,它不再使你更加exciting!比如一些大明星,国家运动员这样的公众人物,受人羡慕,有很多粉丝,也不缺钱,生活得又挺好,那他为什么要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呢?再有企业高管和总裁,从最开始公司什么也没有,跟着创始人一起打拼,最后把公司做上市,也算得上一位成功人士,受人羡慕,也不缺钱,生活得也挺好,但为什么会离开原有的生活方式变得一无所有,还是要坚持自己去创业或者帮助别人创业呢?


这就是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变化。创业代表你要改变,改变自己的现状,希望你不是满足于眼前庸庸碌碌的状态,

创业不是像大学生说的那样,在校园摆摆地摊,卖卖袜子······创业显然是要开创一番事业。如何开创?从哪里入手?创业团队如何组建?怎么确定商业模式?股权问题怎么解决······


一句大俗话:创业,从一无所有到有了一点资本,赚一点可以喂饱自己的钱,但如何再把现有的状况将它做大,在这个领域上占有一定的市场空间,成为规模化,你的商业模式与时俱进,从一个小老板的角色蜕变为企业家。


在创业的大潮中,大家都在谈创新,我觉得创新是创业的根基,也是创业的意义,而不是靠更多情绪,鸡血,不是那些所谓空谈虚伪概念性的东西,实际要把一个idea,变成一个项目,把一个项目变成核心模式,让很多人喜欢,去参与这件事,用户愿意真正付费使用,而非靠补贴,刺激等方式诱惑用户。


今天我们看到的别人已经做成功的公司,看起来比我们这些创业者们更有实力,做得都很大,而他们也都是从创新开始,所有的创新在刚开始都不是很大的事情或者说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没有那么多想去做一件改变世界,去颠覆革命性的东西。简单地说:

创新就是我们要怎么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路子。多从你的身边去寻找用户,还有哪些没有被满足,我们叫刚性需求,你就要去发现,用户在使用已有的产品这个过程中,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不合适的地方,那么从这些小的点开始,你也一样可以做出差异化和创新。


例如,当“facebook”成功以后,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公司上市的时候写了一封信:我们的使命是连接人类。如果大家看了这句话,相信了,那么你就被他忽悠了。当今,还没有哪一位成功的人在刚开始做一件事情,就都能把一切想得那么圆满,或者觉得自己是在做未来革命性东西,就像大多数创业者被成功人士洗脑,一上来,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做的东西是颠覆性革命。这纯属变态想法,因为他成功了,所以就被总结为社交网络具有时代意义。


在创始人读大学的时候,去做这么一件事情的初衷肯定是没想奔着去改变世界的目的,而Facebook在当时是社交网络吗?了解的人很显然知道它不是什么社交网络,在当时美国就没有社交网络一说,最主流的互联网公司在忙着干啥呢?比如,雅虎在忙着做门户,这是当时最热门的概念;谷歌在忙着做搜索引擎。其实Facebook在当时解决了一件事,就是忙着帮助哈弗的男生泡哈弗的女生,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如果马克·扎克伯格要是说谷歌这么大,为什么我不能做一个搜索引擎颠覆它呢?大家觉得他能成功吗?所以他就做对了两件事,第一是他做的东西跟当时主流的东西不一样,第二是他捡了一件很小的事情来做。

「创业思维」创业者的认知四部曲之(三)

再说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我们都在博客或者腾讯空间里写过文章,在写内容的时候,有过这样感触,刚开始心血来潮坚持天天写,坚持了几天以后,就写不下去了,改成每周写,坚持了几周,又开始写不下去了,就改成每月写,最后还是写不下去了。我们可以看看自己或其他人的博客和空间,有多久自己没有再写了,可能是因为三分钟的热度,也有可能是写着写着,发现自己没有货可写了,这就是一个问题,但后来有一个人对此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建,发明了一个东西叫“微博”(微博不是新浪发明的),论技术而言,微博有什么特别牛的技术性改变吗?好像没有吧!微博就做了一件事,只能写140个字,想多写都不行,这算不上是伟大的创新吧!但这件小小的改变,确实是了不起的,会写手机短信的人就会写微博,不需要高调的文采,就如,当你在微博和人家论战或者骂战,即便对方文采再好,就140个字,两个人是不分上下的。


它对写微博的人降低了难度,对阅读者降低了时间成本,大家看看标题,就知道是在干什么了,而且不断去刷微博,用最少的时间看更多内容的东西,就这样,一下带来巨大用户量,成为了几亿人在读微博,几亿人在写微博。而这个量变带来的质变,微博,在国外叫"Twitter",它改变了一个革命性的东西,颠覆了我们获取信息和获取新闻的方式。


创新有时是技术高深型,属于技术大牛,技术人才的范畴,但也有时不全指向那些人,应该说,只要有创新,创意想法的人,把一件小事落地变现都是在创新。


所谓"万众创新"也就是这个意思吧!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在讲座时说过的一句话:创新要有两个改变,第一个改变是用户体验的改变,什么叫用户体验的改变,说白话就是把它做得更加容易,更加简单;还有一个改变,叫商业模式的改变,用大俗话讲就是,人家收费,我免费,人家很贵,我很便宜。这不光是给大学生传递的基本技巧,也是给很多传统企业老板建议,你去做"互联网+"的时候,就牢记这两个改变,今天我们所有的互联网行业成功的例子都可以纳到这两个改变中来。


因此,创新就是在改变,无论大小即可。


此文写于2017年自己刚创业的感悟


「创业思维」创业者的认知四部曲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